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合集下载

马 克思主义劳动观

马 克思主义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劳动、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劳动不仅是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更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发展自身潜能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的基础。

通过劳动,人类改变了自然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同时,劳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建立了社会关系,形成了社会组织和制度。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劳动成果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和实施者,劳动者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却被剥削,劳动成果被资本家占有。

因此,马克思主义呼吁实现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公平分配,实现劳动者的自我解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个性的途径。

通过劳动,人们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更实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价值。

劳动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倡导劳动者在劳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劳动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呼吁实现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公平分配,实现劳动者的自我解放。

劳动不仅是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更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发展个性的途径。

只有在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前提下,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我们认识劳动、尊重劳动者、改善劳动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提纲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提纲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基础。

(一)地理环境(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与场所)1、定义: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2、作用:地理环境的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生产资料的来源、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

地理环境还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3、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第三、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资产阶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二)人口因素(必要前提)1、定义:人口因素指的是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2、人口因素的作用: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也不能成为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在发展的自然前提,只有同社会所能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处于社会实践中的人才成为社会的主体,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

人口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是由单纯的自然规律决定的,而是由社会规律决定的,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三)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生产方式的含义: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

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的理解

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的理解

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的理解意思是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新理念。

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切生命都起源于大自然、从属于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实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发生了对绿水青山造成破坏的现象,为此,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加强环境的治理与生态的修复工作,重新恢复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巍巍高山、茫茫草原、茂密森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湖泊湿地、冰天雪地等都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最大本钱。

绿水青山还是更加基础性和本源性的财富,离开了绿水青山,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绿水青山本身蕴含无穷的经济价值,还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资源作为劳动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成背景中的历史辩证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理论效能,根本原因在于其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出发,掌握了社会历史充当辩证法根基的理论要义,以科学理念回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内蕴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思维。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由人的劳动生产活动形成的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实现着社会与自然的物质和信息交换,构成为生产力系统;在劳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和人的联系,使生产力获得具体的社会形式,构成生产关系体系。

社会和人不仅在起源上是同步的,而且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仍然并且永远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存在是社会的前提,没有一个个现实的人的存在,也就没有社会。

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人是无所不在的。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存在,体现在人的活动之中。

离开了人去认识和研究社会,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是根本不可能的。

人总是社会的人。

马克思说:"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是一种合群的动物且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人类社会是每个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和环境,它规定
着人的现实的存在和本质。

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联系,离开人类社会就无法理解现实的活动着的人。

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物质基础是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物质基础包括自然环境和生产力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只有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下,人类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创造出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

另外,生产力水平也是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分工也进一步深化,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其次,生产方式是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生产方式包括物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二人类社会中,生产方式主要是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

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出各种物质产品来满足自身需求,同时也进行交换,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再次,社会组织形式是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社会组织形式是指人类社会内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在二人类社会中,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生产、生活和繁衍后代的基本单位。

同时,家庭也是社会分工的基础,不同家庭之间的分工协作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最后,文化传统是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文化传统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非物质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文化传统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是人类思想的凝聚体,也是社会团结和稳定的重要力量。

同时,文化传统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创新的源泉,它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总之,物质基础、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传统是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这些基础条件的发展和变革,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只有在这些基础条件的支撑下,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

三个世界理论是什么?

三个世界理论是什么?

三个世界理论是指,人类社会存在着三个不同的世界,分别是物质世界、意识世界和社会实践世界。

这一理论由中国著名哲学家毛泽东提出,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之一。

三个世界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把握。

物质世界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包括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物质世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掌握,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物质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识世界是指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活动,包括人类的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方面。

意识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

人类对意识世界的认识和掌握,不仅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思想观念,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和精神面貌。

社会实践世界是指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实践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人类对社会实践世界的认识和掌握,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制度。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强调了物质世界、意识世界和社会实践世界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它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为中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当今社会,三个世界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物质世界、意识世界和社会实践世界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更加显著。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三个世界理论,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个世界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它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为中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三个世界理论,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节 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1

第一节  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1

第一节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生活动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一切活动起着决定的作
1、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2、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⑴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⑵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⑶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物质条件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⑴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连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⑵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②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
③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些结构和生产发展的某些方向;
④保持生态平衡,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⑴人口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社会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⑵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②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
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⑴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⑵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⑶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
• 误区二、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 注意: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
• (20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 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 “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 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 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 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 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 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 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 历史唯心主义。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
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
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
财富
A.①② C.②③
B.①②③ D.②③④
D
• (2009福建卷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 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 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 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考点三、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①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 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主要的稳定的) ②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包括:…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人口因素作为自然前提,和地理环境一样对 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对社会的发展不起 决定作用。因为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 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也不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相反,它本身也要受社会物质生产状况和社会 制度的制约。因此,每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经 济发展的状况,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计划生 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7
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
•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 斯的“人口决定论”认 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 长,物质生活资料按算 术级数增长,这是造成 劳动人民失业、饥饿和 贫困的根源,因而要用 战争、瘟疫等手段减少 “剩余人口”,这显然 是错误的。
8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作为社会物质生 活的重要条件对社会的总体发展动态地 发挥作用。20世纪是有史以来人类物质 文明最发达的时期,也是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破坏和人口膨胀最严重的时期。 进入21世纪,人类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1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8
“必须坚持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 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
19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9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可持续发展”正式提出于1972年斯德哥尔 摩世界环境大会,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 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其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它强调三大原则:(1)公平性原则。即实 现本代人之间和代际之间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利 用。(2)持续性原则。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 共同性原则。
3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 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增 长速度、发展变化的规律等。 • 第一,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常 的、必要的条件。 • 第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促进或阻碍 的作用。
•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质量对社会 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指的是一定社会从事物质 资料生产的具体的样式或形式,它是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形 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第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 面貌。
•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形 态的变革。
4
人口因素的作用 • 一定数量的人口 是社会物质生产 的必要前提。 • 人口状况能够加 速或延缓社会的 发展。
5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马克思
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 可能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且 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 从而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存在和历 史的进步。
• • •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 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土壤、气候、 山脉、河流、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等。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和 经常的条件。 第一,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它对社会发展可以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第三,它以系统、整体的形式制约着社会的发 展。
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前提和基础
• 长安然前提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它 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 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 环境和人口因素是自然前提。 生产方式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社会基础。
2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
可持续发展内涵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一是公平性原则; 二是持续性原则; 三是共同性原则;
11
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2
全球问题
空气污染
13
水资源的破坏
14
物种减少
15
森林破坏
16
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是一 个科技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 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 识和整体社会实践的复杂问题。
20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21
本单元结束
谢谢同学们!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