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酸碱中和滴定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实质:H+ +OH-= H2O二、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三、试剂:①标准液:已知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②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③待测液: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④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四、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Ⅰ、准备:(1)滴定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Ⅱ、滴定: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①滴速: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后面可半滴,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同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直至溶液颜色变化,且30S内颜色不复原,此时再读数。
②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五、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c(标)·V(标)·n(标)=c(待)·V(待)·n(待)故c(待)=)()()()()(待待标标标nVnVc⋅⋅⋅,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酚酞,当用酸滴定碱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红色刚好褪去;当用碱滴定酸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一般不选择石蕊试剂,因为石蕊变色范围太宽,且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明显,常用指示剂:酚酞、甲基橙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黄色-橙色强碱滴定强酸:酚酞———无色-粉红【典型例题】[例1] 有一支50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mL刻度处,现把管内液体全部流下排出,用量筒承接,所得溶液的体积应为()A. 10mL B. 40mL C. 大于40mL D. 不能确定答案:C[例2] 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作标准液,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酸碱中和滴定
1.可以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出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
2.a元酸与b元碱反应时 aC
酸V
酸
=bC
碱
V
碱
酸与碱的元数相同时: C
酸V
酸
=C
碱
V
碱
3.酸碱滴定注意事项:
1)酸式滴定用的是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用的是橡皮管。
(2)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往下标,下面一部分没有读数,因此使用时不能放到刻度以下。
(3)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盛放碱溶液,碱式滴定管不盛放酸溶液或会腐蚀橡胶的溶液(如强氧化性的溶液)。
(4)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比量筒精确;所以读数时要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4.滴定终点判断: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多次测定求各体积的平均值
5.滴定顺序
(1).准备阶段:①检查是否漏水②水洗③润洗④装液⑤记录初读数⑥取待测液
(2).滴定阶段:⑦加指示剂⑧滴加标准液直至颜色发生明显变化⑨记录末读数
⑩计算待测液浓度
6.指示剂名称范围酸色中性色碱色
甲基橙 3.1-4.4 红橙黄
酚酞8.2-10.0 无色浅红红
石蕊 5.0-8.0 红紫蓝
不使用石蕊:人的肉眼对红—紫—蓝的颜色变化不敏感,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考点30--酸碱中和滴定完美版

考点30 酸碱中和滴定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熟练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3.了解指示剂选择的原理4.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5.利用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进行相关的计算.一、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以中和反应为基础的,反应实质是H++OH-===H2O ,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如果用A 代表酸、B 代表碱,c (B )=•)()(A B νν)()()(B V A V A c ⋅,对于一元酸和一元碱之间的反应,则有c (B )=)()()(B V A V A c ⋅。
(3)关键:①准确地测定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八、中和滴定的仪器及试剂 (1)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中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 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试剂 作用:通过指试剂颜色的变化确定终点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与变色范围一致) (3)指试剂的选择石蕊试液不能作为酸碱中和滴定的指试剂,原因是变色范围太大,且紫色与蓝色不易辨别,使测定结果容易产生误差。
九、中和滴定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 为例) (1)准备: ①滴定管: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b.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溶液洗涤2-3次,并排除尖嘴处的气泡;c. 用漏斗注入标准溶液至“0”刻度上方2-3cm 处;d.将液面调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记下刻度; ②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用待测液润洗;③移液管:转移少量溶液用,其洗涤方法与滴定管相同。
滴定:①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指示剂;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震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的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中和滴定专业知识

(4)滴定
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 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
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 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
不要把活塞顶出
眼睛: 锥形瓶中旳颜色变化 滴定旳速度
注意: 滴定速度: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 滴一摇动。 终点:颜色发生变化,半分钟溶液颜色不 再变化,阐明到达滴定终点。
上述学生操作错误旳有: (2)⑶(4)⑹⑼⑽⑾⒀
题型三:误差分析
5.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成果无影响旳是( AC )
A.盛待测液旳锥形瓶里留有蒸馏水
B.滴定管尖嘴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滴定管在滴定前未将刻度调在“0”,而调在
“2.40”
D.滴定达终点时,俯视读数
6.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mol·L-1旳NaOH溶
C(H+) × VHCl = C(OH-) × VNaOH
CH+测
= COH-标V标 V测
例:
用0.1032mol/L旳HCl溶液滴定25.00mL未知浓
度旳NaOH溶液,滴定完毕时,用去HCl溶液
27.84mL。经过中和滴定测得NaOH旳物质旳量
浓度是多少?
解:根据中和滴定根据: C测 = C标V标
变化旳情况是( B )
A.石蕊,由蓝变红 B.甲基橙,由黄变橙 C.酚酞,红色褪去 D.甲基橙,由橙色变黄色
酸碱中和滴定
1 原理:HCl + NaOH == NaCl + H2O
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
本质:
H+ + 1mol
OH- ==== 1mol
H2O
在滴定到达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
有 n(H+) = n(OH-)
酸碱中和滴定要点归纳

酸碱中和滴定要点归纳酸碱中和滴定要点归纳酸碱中和滴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中实验,那么酸碱中和滴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去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测定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酸(或碱)来推算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方法。
原理: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OH-=H2O 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H+)=n(OH-) 2.滴定管的使用(1)“0”刻度在上,1mL10个格,精确度:0.00mL(2)酸式滴定管用于测量酸性溶液、氧化性溶液、有机溶剂等,碱式滴定管用于盛放碱性溶液。
(3)使用步骤:检漏→洗涤(先水洗-再润洗) →注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放液→读数。
3.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用品铁架台、锥形瓶、滴定管夹、滴定管、烧杯、白纸等; 4.酸碱中和滴定的步骤①滴定准备:检漏、洗涤、注液、调液面、读数、量标准液、量待测液、加指示剂。
②滴定操作:左手控制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兼顾流速。
③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由( )色变为( )色(浅),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原色。
④读数、记录、重复操作2-3次,取平均值。
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方法:分析不正确操作引起的V(标) 的变化。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以测定盐酸的浓度。
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盐酸,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②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未干就盛入待测液,无影响,③滴完结束时,用俯视法观察碱式滴定管刻度,偏低④滴定结束后,发现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碱液,偏高⑤滴定开始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时气泡消失,偏高⑥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偏高【典型例题】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完成以下填空:(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注意: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盐类水解)。
2、中和滴定原理(只研究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的中和反应)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1mol 1molC (HA).V (HA) C (BOH).V (BOH)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HA ()BOH ()BOH ()HA (V V .C C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定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3、滴定方法的关键(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注意事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配铁架台,并垫白纸作背景增加对比度,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锥形瓶滴定管的构造特点(与量筒区别)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强氧化性试剂;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使塞子无法转动。
(玻璃的主要成份为SiO2 属于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即SiO2+2NaOH = Na2SiO3+H2O瓶口内侧与瓶塞都是经过磨砂处理的,表面粗糙,造成碱性的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
其他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碱式滴定管-------橡胶管+内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稍大于橡胶管内径)-------量取或滴定碱性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钠这类强碱,也可以是碳酸钠这类水解呈碱性的盐);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的溶液,如强酸、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
【知识解析】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1 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和原理(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2)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①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酸碱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通过滴定中用去的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体积,利用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酸碱之间的计量关系,求得待测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 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与操作(1)仪器酸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碱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烧杯、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用来盛装待测溶液)等。
图3-2-3名师提醒(1)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活塞,能耐酸和强氧化剂的腐蚀,可用于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但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乳胶管和玻璃珠,乳胶管易被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腐蚀,所以碱式滴定管一般只盛装碱性溶液。
(3)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越往下数值越大,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所以滴定管的实际容积大于它的标定容积。
滴定管读数时要精确到0.01 mL。
注意量筒与滴定管的区别。
(4)滴定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
对于酸式滴定管,先关闭活塞,装水至“0”刻度以上,直立约2分钟,仔细观察有无水珠滴下,然后将活塞转动180°,再直立约2分钟,观察有无水珠滴下,若均无水珠滴下,则不漏水。
对于碱式滴定管,装水后直立约2分钟,观察是否漏水即可。
如果出现漏水或酸式滴定管活塞转动不灵活的情况,应将酸式滴定管活塞拆下重新涂抹凡士林,碱式滴定管需要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5)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前要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不然滴定管内壁附着的蒸馏水会将反应液稀释,使溶液浓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
(2)指示剂的选择①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必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终点的pH相一致的酸碱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 讲义

《酸碱中和滴定》讲义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在化学实验中,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酸和碱在反应中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完全中和,通过测量所消耗的酸或碱的量来确定未知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我们知道,酸和碱在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其实质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₂O)。
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的中和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NaCl + H₂O。
在这个反应中,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也就是说,1 摩尔的盐酸恰好能与 1 摩尔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通过滴定操作,测量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另一种溶液的体积,就可以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另一种溶液的浓度。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1、仪器(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溶液和氧化性溶液,其下端有玻璃活塞。
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其下端连接着一段橡皮管,橡皮管内有一个玻璃球。
(2)锥形瓶用于盛放被滴定的溶液。
(3)铁架台、滴定管夹用于固定滴定管。
2、试剂(1)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通常称为“滴定剂”。
(2)待测溶液浓度未知,需要通过滴定来确定其浓度的溶液。
(3)指示剂在酸碱中和滴定中,为了指示反应的终点,需要加入合适的指示剂。
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三、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1、准备阶段(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和锥形瓶,然后分别用待装溶液润洗 2 3 次。
(3)装液在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溶液或待测溶液,赶尽气泡,调整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4)取液用移液管或滴定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滴定阶段(1)滴加指示剂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滴入锥形瓶中。
(2)滴定操作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玻璃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
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 V酸= C碱. 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
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
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
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
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
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红色5~8________ >8蓝色
甲基橙<3.1______ 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无色8~10________ >10____
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 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可装待测液,也可装标准液)、烧杯(盛废液,不能装待测液)
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
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
2—3次,每次3—5ml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
③.用滴定管分别装入标准液,先排出气泡让尖嘴充满溶液,
然后调整溶液到零刻度或
零刻度以下,记录读数。
(2)滴定
①.取25.00mL 盐酸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酚酞试液2—3滴.
②.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锥形瓶放在下面接液体,
用左手控制碱式滴定管的玻
璃珠(滴液先快后慢),逐滴放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
眼睛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确定滴定终点,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即已达终点。
④.读数
滴定毕,稍过片刻,液面稳定后再读数;滴定管保持垂直;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持平;
读数至0.01mL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精确值,第二位是估计值。
⑤.重复操作
2—3次.
⑥.数据处理(剔除误差较大的数据).
【知识点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1. 根据c(待测)=
)
()
()(标准标准待测V V c 因c (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及分
析结果。
强酸滴定强碱误差分析:标准液体积偏大,实验结果就偏大,反之,实验结果偏小2. 常见误差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酚酞作指示剂)为例。
常见的因操作不正
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有:步骤
操作
V A
c B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来源:Z 。
xx 。
]
[来源学#科#网]
[来源:][来源:Z_xx_]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NaOH 溶液无变化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
(或前俯后仰)
1、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大,滴定结果c偏高:
①滴定前未排除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②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或二者都发生;
③用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仰视读数;
④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直接盛放标准液;
⑤锥形瓶用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⑥把移液管尖端部分的残留待测液也吹入锥形瓶中;
⑦滴定时,溶液快速成线流下,而使终点确定过迟;
⑧标准液滴入锥形瓶外,或滴在靠瓶口处的内壁上而未用蒸馏水冲入瓶内:
⑨标准液配制好后,倒进未用此液清洗过的试剂瓶再取用。
2、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小,滴定结果c偏低:
①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了有气泡;
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③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俯视读数;
④滴定管或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量取待测液;
⑤移液管尖嘴处悬挂的一滴待测液未“靠”入锥形瓶中;
⑥待测液附着在锥形瓶口处未用水冲入瓶内;
⑦锥形瓶摇动时,有待测液溅出;
⑧待测物是固体,称量时,已吸潮;
⑨近终点时,就停止振荡锥形瓶;或确定终点过早;
⑩盛装过酸液的锥形瓶未经充分洗涤又用来盛装待测液。
3、下列操作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盛装待测液;
②向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后,又用蒸馏水冲稀。
1、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
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2、酸和碱的中和能力是指一定物质的量的酸(或碱)完全中和所消耗的碱(或酸)的能
力,而不是指酸碱中和后溶液的pH=7
3、酸碱中和反应指示剂选择:强酸和强碱之间的滴定,在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前后,
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于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变色范围在突
变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选择(一般从甲基橙、甲基红、酚酞中选择而不选石蕊)。
4、注意:酸、碱液的浓度越小,突变范围越小,选择的指示剂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用
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 HCl溶液:酚酞、甲基红、甲基橙;用0.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01000mol/L HCl溶液(蓝线):酚酞、甲基红;用0.0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001000mol/L HCl溶液(红线):甲基红。
5、弱酸滴定强碱所选择的酸碱指示剂一般用无色酚酞;而强酸滴定弱碱则选择甲基橙。
6、酸碱滴定曲线以滴加酸液或碱液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的pH为纵坐标,描述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其中滴定终点附近pH会发生突变,因此选择适当的指
示剂就能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另外,选择滴定管以精确测量放出的酸碱液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