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探矿工程法-勘探工程布置
矿产勘查学

第一章绪论1.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2.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评价。
研究对象:工业矿体基本任务:研究矿体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和方法3.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4.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2.循序渐进: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3.全面研究;4.综合评价;5.经济合理5.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目的与意义:减少勘查投资风险,确保后续勘查合理性,提高矿产勘查效益5.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并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6.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4、推断的3、控制的2、探明的1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3.经济意义: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3、经济意义未定的7.储量: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中经济可采部分基础储量(b):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
第二章矿床类型1.矿床勘查类型:按矿床主要地质特点及勘查难易程度,将特点相似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划分的类型。
划分目的:总结实践经验,指导实际工作,为合理选择勘查手段、勘查程度、工程部署提供依据划分依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的稳定性、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布均匀程度。
2.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原则:1.追求最佳勘查效益原则;2.从实际出发原则;3.以主矿体为主原则;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原则;5.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原则第三章矿产勘查技术方法1.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根据原理可分为:1.地质测量法:小比例尺地质测量(1:100万~50万);中比例尺地质测量(1:20万~5万);大比例尺地质测量(1:1万以上)2.重砂测量法:水系法、水域法、测网法3.地球化学方法:岩石测量法、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法、水化学测量法、生物测量法4.地球物理方法:与围岩有明显物性差别;有一定体积。
探矿工程经验总结

探矿工程总结
工程技术方法
找矿的工程技术方法主要指地表坑道工程及浅进尺的钻探工程等一类的探矿工程。
地表坑道工程包括剥土、探槽及浅井等。
1.地表坑道工程
1)剥土(BT)
2)探槽(TC)
探槽的断面规格视浮土性质及探槽深度而定,一般以利于工作,保证安全为前提,其大小关系见表。
探槽是揭露、追索和圈定残坡积覆盖
3)浅井(QJ)
浅井的布置按矿体的规模和产状不同,其布置也不一样。
当矿体产状较陡时,在地面开掘浅井,不以恰好打到矿体,则采用在浅井下拉石门或穿脉较为合适,矿体产状较缓时,浅井应垂直矿体走向沿其上盘布置追索矿体。
地质编录与取样填空题

一、填空题:1、探矿工程主要包括_________工程和坑探工程。
钻探2、槽探工程一般不超过___________米。
33、勘探工程布置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勘探网、水平勘探。
勘探线4、地质编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种。
原始地质编录5、地质观测点的代号用__________表示。
D6、编录中探槽的代号用____________表示。
TC7、编录中浅井的代号用____________表示。
QJ8、编录中钻孔的代号用____________表示。
ZK9、编录中平硐的代号用____________表示。
PD10、某矿区2号勘查线上的第一个探槽编号为______________。
TC20111、18号勘查线上的第一个钻孔编号为_____________。
ZK180112、探矿工程编录的比例尺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
1﹕50一1﹕20013、在素描图上,凡厚度(或宽度)大于______________的地质体均需表示。
1 毫米14、编录过程中对矿体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矿体形状、产状要素、厚度及其变化、矿体结构、构造等。
矿体边界15、地质剖面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和路线地质剖面或随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16、实测地质剖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填图单元17、实测地质剖面线原则上垂直所要控制的地质体的走向,一般情况下两者间夹角不宜小于___________。
60°18、实测地质剖面时,前后测手分别用罗盘测量基线方位和坡度,其误差应在__以内。
3°19、矿区地质填图时,观察路线的布置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追索法、穿越法。
20、在矿区进行1:10000地质填图时,观察路线布置间距一般是________米。
10021、地质填图时,所有界线点都应用_______结合地形图定位,加密点及岩性控制点视情况用________或半仪器法定位。
矿产勘查学总复习和考试题55页

一、判断题1、某铜矿床矿石Cu平均品位1%,矿石中Pb含量达到0.2%,Zn含量达到了0.4%,则铅锌可称为该铜矿床的——A:共生矿产;B:伴生矿产;C:属于共生矿产的一部分;D:因为不够品位,所以既不能称共生矿产也不能称伴生矿产。
2、基础储量111b、121b和122b中的“b”的含义是——A:基础储量(以便同可采储量相区别);B: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C: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D:可采的基础储量。
3、基础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包括以下6种类型——A:111、121、122和111b、121b、122b;B:111b、121b、122b和2M11、2M21、2M22;C:111b、121b、122b和2S11、2S21、2S22;D:2M11、2M21、2M22和2S11、2S21、2S22。
4、河流(水系)重砂测量法采样点的布置,一般是依照下述原则———A:只需采集小河的样品,且同一条水系则下游密上游稀;B:只需采集大河的样品,且同一条水系则上游密下游稀;C:大河密,小河稀,同一条水系则下游密上游稀;D: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条水系则上游密下游稀。
5、从已探明储量看,我国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到第三位,并占世界基础储量的15%以上的优势矿产是——A:铁、铝土、铅、锌、汞,硫、硼、高岭土、珍珠岩及磷等;B:稀土、钽、铌、钛、钒、钨、锡、钼、锑、锂、铍、煤、芒硝、镁、重晶石、膨润土、耐火粘土、石棉、萤石、滑石、石膏及石墨等; C:石油、天然气、锰、铜、镍、金及银等;D:铬铁矿、Pb族金属、钾盐、天然碱、金刚石。
6、地质测量法在有些自然景观条件下效果是不佳的,或者是难以应用的——A:高寒山区和干旱戈壁区; B:干旱戈壁和森林地区;C:森林地区和厚覆盖平原区; D:厚覆盖平原和亚热带农作物区。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复习思考题

1、地质基础。
矿产勘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特征(基本特征(地质背景,包括区域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
2、数学基础:(1)地质体的数学特征是定量区分、鉴别、预测地质体的重要依据,也是揭示、圈定地质异常及致矿地质异常的前提和“数字找矿”的基础。
(2)概率法则对地质现象、地质规律、勘查工作的主要制约作用。
3.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统一,(3)模型类比于因地制宜的统一,(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5)全面勘察与循序渐进的统一5、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把完成单个勘查阶段过程的时间称为勘查周期。
(1)与国家矿业管理体制有关(2)对矿床勘查程度的要求是影响勘查周期的重要因素。
(3)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性也是影响勘查周期的重要因素。
(4)勘查技术手段与设备的先进性、便捷程度和有效性也是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重要因素。
(5)勘探矿区经济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条件等也影响勘查周期。
(6)有关勘探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重要因素。
(7)地质勘探报告不能及时验收影响勘探周期。
6.矿床勘探的基本研究内容(7个方面)?1)研究矿床区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的分布情况。
2)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
3)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
4)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
5)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7)研究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7.矿床勘探工作的一般程序(4个方面)?1)勘探基地的确定.2)勘探计划与设计的编制。
3)勘探施工与管理勘探报告的编写9、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划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10、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地质成矿理论和科学方法综合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等方面的地质找矿信息,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正确指导不同层次、种类找矿工作的布局,提出勘查工作的重点区段或布置具体的勘查工程达到提高找矿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提高成矿地质研究程度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矿产勘查最基础的43个知识点,你是否已遗忘?

矿产勘查最基础的43个知识点,你是否已遗忘?1、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勘查技术手段或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系统勘查工作,又称为矿产地质勘查或矿产资源勘查。
2、矿产预测:也称为成矿预测,是在矿产预测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矿产预测原理,矿产预测的种类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床成因,弄清成矿规律等以建立成矿模式,总体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矿产标志等以形成找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适的矿产预测方法,圈出矿产预测远景地区,优选矿产预测重点区,进而对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进行预测。
3、变化性指数:是在矿体标志织染分布曲线的基础上,根据相邻观测点上观测值的等号变化关系,定量地判别矿体某标志变化性质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t=M/(n-2);M为单调性变化次数。
4、变异函数/半变异函数(变异率):是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由于它恰为区域变化量增量方差的一半,故又叫半变程方差。
(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5、变化系数:均方差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V=σ/X*100%6、矿体边界模数:为了描述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的边界模数的数值指标,用于评定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
意义:模数越小,形态越复杂,反之,模数越大,矿体形态越简单。
变化界于1~0之间。
7、矿化强度指数:是指矿体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个矿体平均品位的比值。
矿化强度指数是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意义:往往被用于对矿床各部位进行对比,一般都是在已有较多的勘查资料时采用。
通过这种对比,常常可以发现矿化在矿床或矿体中的一些重要规律,对评价矿床十分重要。
8、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产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9、含矿系数:(又名:含矿率)是工业矿化地段长度、面积,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比值。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找矿地质条件: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勘探工程间距:指单个截穿矿体的勘查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通常以工程沿矿体走向的距离与倾斜的距离来表示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简称米百分率或米百分值,它是对工业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矿产所提出的一项综合指标,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产。
相似类比的内容;成矿背景、成矿条件、矿化信息、成矿规律和类别。
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指那些在矿产勘查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根据其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即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
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量中查明资源的一部分,经勘查证实存在矿体,其产出形式、数量、质量能成为当前工业生产技术条件所开发利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开发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矿产资源总量:是矿产储量、暂难利用的探明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的总和。
地质编录:是在找矿及勘探工作中,把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包括采样分析、鉴定的成果)或经综合研究的结果,正确地、系统地用文字和图表加以表达与说明,以解决和反映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地质问题。
穿脉和沿脉:穿:垂直或斜交矿体走向并穿过矿体的地下水平坑道。
沿:在矿体内或矿体与围岩接触带沿矿体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矿体的变化性质指某矿体变化标志在矿体不同空间位置上相互之间的联系特点与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槽探、钻探工程布设

三、探矿工程编录一些技术要求
(二) 原始资料编录的质量标准 三定(定性、定量、定位)
4、编录内容的表达要精细、准确。 如果在表达上不够精细、准确,势必造成混乱或误解, 降低原始编录的质量,某些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 象如:围岩蚀变、构造关系等,不应受比例尺限制,可 用放大图表示。图上所附的采样分析结果表,化学样及 各种标本的采集位置表三者相符,不得相互矛盾,包括性 质、数量、位置及各种地质界线都要相符。
矿(化)较好地段
布置探槽800立方米 布置探槽400立方米
布置探槽500立方米 布置探槽300立方米
布置探槽600立方米
一、探槽工程布设
布置原则:探槽是用于揭露地质体(矿层、矿脉、地层、 构造及岩性等)为目的,一般垂直矿体(层)走 向(或构造线的走向) ,按一定间距布置,与勘探线要 一致,探槽一定要贯通矿化体厚度(或主要构造)。
四、槽探地质编录及常见问题
2、探槽编录的一般操作方法 ①在作素描图前,先大致浏览全槽的深度变化、覆盖情
况、特殊地质情况,大致确定在素描图及文字描述中所需 表达的内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②在探槽的起始端钉一木桩作为基点。 ③将皮尺一头,固定在木桩基点上,沿素描的一壁拉到 另一头作为基线,用罗盘测出基线方向和坡度角,并读出 基线长度,并按比例尺放于厘米纸上。 ④采用垂直投影法画槽帮:自制一根长4米左右竹竿, 用油漆标明长度作为垂直标尺,从基线零点开始逐段用垂 直标尺顺槽底按铅直方向测到槽帮地面,确定槽帮地质界 线在基线及垂直标尺上的各项读数,将槽帮各项地质界线、 地质现象及槽底画于底图上,测量各种参数,注意岩层产 状,图上经换算画视倾角并注明倾角。
上述五项基本要求是原始编录工作遵循的准则。
三、探矿工程编录一些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第一节 矿床勘探类型 第二节 勘探技术手段的种类 第三节 影响勘探工程的因素
第四节 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一、勘探工程与勘探剖面 二、布置原则
三、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根据矿体的 形态产状 1、勘探线 把工程布置在一定间距的 一系列垂直于矿体平 均走向的剖面上 特点: ★剖面上的 工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适用于:层状、似层状、脉状矿体 ●剖面上的 工程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编制一组勘探线剖面 倾角:20 ° ~70°
筒状矿体的勘探剖面
(图6-4矿体产状要素)
块 状 矿 体 的 勘 探 剖 面
第三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第四节 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一、勘探工程与勘探剖面
二、布置原则
1)相隔一定间距系统布置工程,布置于剖面上 2)勘探工程必须沿着矿体变化最大等方向穿过 (厚度方向) 3)布置工程从最有希望等 地段开始,从已知到未 知、由浅入深、稀密结合。 4)尽量使勘探工程能被将来利用,尽量利用前人 资料
一、勘探工程与勘探剖面
通过勘探剖面可以求得矿体厚度和 品位,勘探工程布置在勘探剖面上, 不同类型矿体(矿体构型见P161) 的勘探采用不同的勘探系统
水平坑道和 钻探系统
层状矿 水平坑 垂直水 体勘探 道勘探 平勘探 系统 系统 系统
水平与 垂直坑 道钻探 系统
垂直的钻探 系统
近水平层状矿体的勘探剖面
用于陡倾斜的矿体,特别是柱状、 筒状、管状矿体,采用水平勘探 地质效果更好。
第五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第一节 矿床勘探类型 第二节 勘探技术手段的种类 第三节 影响勘探工程的因素 第四节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第五节 勘探工程间距
一、概念 沿矿体走向或倾向方向相邻工程间的距离 二、表示方法 A(走向) ×B(倾向)不同的工程布置 形式, A ×B的含义不同
倾角:>70°
第五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第一节 矿床勘探类型 第二节 勘探技术手段的种类 第三节 影响勘探工程的因素
第四节 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一、勘探工程与勘探剖面 二、布置原则
三、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根据矿体的 形态产状 3、勘探网 把工程布置两组勘探线的交点上 适用于:层状、似层状矿体 特点: ★工程必须是垂直的 倾角:<20 ° ★可以编制出不同角度 4个方向的剖面 正方形: 适用矿体无方向性变化 长方形: 适用矿体有单向延长的 方向性变化 菱 形: 矿体的 变化介于前二者之间
第五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一、坑探工程
1、地表坑探工程
2、地下坑探工程(重型山地工程)
★ 大平硐:地表有出口的水平坑道(大型)>30m ★竖井:地表有出口的垂直坑道 ★斜井:地表有出口的倾斜坑道,用作运输 ★石门、穿脉:无出口的水平坑道,垂直矿体走向。 穿脉:矿体中的那部分;石门:围岩中的那部分 ★ 石巷、沿脉:没有直接出口的水平坑道,沿矿体的 走向掘进,不在矿体中掘进的那部分叫石巷 ★天井、暗井:没有直接出口的垂直坑道 ★上山、下山:没有直接出口的倾斜坑道
4. 稀空法
其实质就是对于已勘探的 矿床删去部分工程后,用 较稀的网度的资料重新作 图计算,与原有的图件及 成果对比,以考察是否可 用较稀的网度,是对已开 采矿床进行网度研究的基 本方法之一。
( 四 ) 钻 井 地 球 物 理 勘 探
广义的井中物探可分成三大类:
①测定钻孔之间或附近矿体在钻孔中所产生物理场 的方法,主要有充电法、多频感应电磁法、自然电 场法、激发极化法、磁法、电磁波法、压电法、声 波法等; ②测定井壁及其附近岩、矿石物理性质的方法,如 磁化率测井、密度测井及电阻率测井等; ③测定钻孔所见矿体的矿物成分及大致含量的方法, 如接触极化曲线法、核测井技术等。
探 槽
钻 孔
矿 体 矿 体
用勘探线勘探矿脉立体图
平 硐 花 岗 岩
矿 体
钻 孔
灰 岩
矽卡岩矿体勘探线剖面图
勘探线编号:按勘探阶段最密间隔等距离编号。
中央为0线,两侧分别为奇数号和偶数号。
(见图6-7)
1.勘探线的布置几乎总是垂直于矿层、含矿带,或者主要矿体的走向,各条勘探线应尽量 相互平行与等距;
B 勘探线中心线沿顷向 的工程 间距离
A 相邻勘探线之间的距离
勘探工程沿矿体走向的间距系指水平距离,也即勘探线之间的距离; 勘探工程沿矿体倾向的间距,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板的斜距 (薄矿体)或穿过矿体中心线(厚矿体)的斜距。
勘查工程间距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 也称“勘探网度”。
前一种称作井中物探;后两种又称为地球物理 测井,或地球物理取样。
第三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三、 影响勘探工程的因素
1、矿体形态大小 2、产状与埋深 3、产状与地形 4、水文因素 5、自然经济条件 6、技术因素 7、勘探任务
第五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四、勘探系统与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第五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第一节 矿床勘探类型 第二节 勘探技术手段的种类 第三节 影响勘探工程的因素
第四节 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一、勘探工程与勘探剖面 二、布置原则
三、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根据矿体的 形态产状 2、水平勘探 把工程布置在一定间距的 一系列水平面上 特点: ★可以编制一系列的水平剖面 适用于:筒状、脉状矿体
方法特点:简便,能利用人的知识和经验,有一定的可靠性。
勘探工作初期采用。
应用注意事项:不能硬套规范; 要充分、全面研究矿体地质特征和数学特征,确定影响矿床 勘探的主导因素。
2.加密法
在矿床勘探开始时用较稀 的网度,施工后根据工程 对矿体实际控制情况,决 定是否加密及在何处加密 工程的一种方法。 如左图,开始时,由于工 程较稀而不能作出矿体连 接的正确判断(左上)。 在矿体中部加密了3个工 程后(左下)则矿体能比 较正确地连接。
坑内钻作用综合示意图 (a)、(b)、(f)、(i)、(k)—平面图;其他为剖面图
h 探构造错失矿体
1一矿体;2一断层,3一沿脉,4一钻孔
(三)井中化探
在钻孔中同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采样, 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它不仅是建立已 知矿床原生晕模式、了解矿体蚀变带 特征的基础,而且也是预测和评价深 部盲矿体十分重要的依据。
沿 脉
穿脉
竖井
平硐
斜井
天 井
h
石 门
盲中段辐穿—在天井 或上山中开口,沿矿 体厚度方向掘进的水 平探矿穿脉(h)。
• 坑探工程按其掘进方 位可分为: • 水平坑道: 平硐、石门、
穿脉、沿脉、石巷、盲中 段辐穿。
• 垂直坑道:竖井、暗井、
天井。
• 倾斜坑道:斜井、上山、
下山。
穿脉
石 巷 平硐
沿脉
一、坑探工程 二、钻探工程
类 型
据 倾 角
置据 位钻 置机 设
直钻
扇形钻
斜
钻
地表钻 坑内钻
第三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一、坑探工程 二、钻探工程 钻孔的天顶角:轴线与铅垂 线之间的夹角
钻 孔 要 素
钻孔的倾角:轴线与水平面 之间的夹角 钻孔的方位角:轴线与投影 于水平面与正北之间的夹角
β α
• 坑内钻按钻进方位分为:水平钻和剖面 钻,并多使用扇形钻。可代替穿脉、天 井、上山等探矿;寻找小、盲、分枝矿 体,断层错失矿体,探老窿残矿、采空 区、暗河、含水层,并作超前放水孔等 用。 • 钻探和坑探相比,具有效率高、操作简 便、比较经济的优点,和物化探相比则 较之准确可靠。
第三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一、坑探工程 二、钻探工程 用钻探机械向地下钻进,从中取出岩心或岩粉, 观测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和矿体情况,以及来圈 定矿体,深度从几十米—几千米,一般 100~500m。 ★ 浅钻:深度小于100米,当地下水很大时, 不能用浅井时,用浅钻。 ● 深钻:>100米
第三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加密前
加密后
3. 数理统计法
根据矿体标志值的变化系数(V)及给定的精度(P)确定合 理的工程数量(n),其公式为: n=(tV)2/P2 式中:t为概率系数,决定于对结论所要求的可靠程度。 应用公式注意事项:
矿体标志有矿体厚度、矿石品位、矿体宽度、面积等多种。 可以用总变化系数V0参加计算, V02=V12+V22+…+Vk2 也可用诸标志变化系数值中的最大值参加计算。 确定工程数量必须用穿透样的观测值计算的变化系数。 上述公式确定的工程数量只是在随机抽样条件下的统计要 求。
A
A A
B 正方形网 矩形网
B 菱形网 B
B 相邻 勘探段 面之间 的距离
用水平勘探系统勘
A 走向上工程 间距离
探的矿体,勘探工 程间距的含义:矿 体沿倾斜的间距为 中段高度,矿体沿 走向的间距为穿脉
间距。
勘探工程间距的含义
• 勘探工程间距的另一种表示方式是以单个截 穿矿体的勘探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表示: • S0=S/n • S0—单个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 • n—勘探工程数; • S—为勘探矿体的总面积。
第五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第一节 矿床勘探类型 第二节 勘探技术手段的种类 第三节 影响勘探工程的因素 第四节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第五节 勘探工程间距
一、概念 二、表示方法 三、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 1、类比法 2、稀空法 3、加密法 3、数理统计法 4、勘探网度优化的动态过程
三、确定合理勘探工程间距 的方法
第三章 勘探技术手段及其合理利用
地表坑探(轻型山地工程)
探 矿 工 程
坑 探 工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