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上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上下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过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种,其中现代人的特征出现在晚期智人时期)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3、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形成的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血缘关系)1、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特点:母系——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特点:父系——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社会占主导地位。

23、国家的产生: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私有制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

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全面!)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全面!)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1.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意思是(是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

2.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帝国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但是古埃及帝国的版图(只涵盖亚非,没有欧洲领地)。

3.古埃及帝国最终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灭亡。

后来又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占领,最终导致(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来)。

4.古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成就。

古埃及天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太阳历);古埃及创作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象形文字主要刻在(石壁)上。

5.金字塔被称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只有(中国人)才称它为金字塔。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6.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

他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2.两河流域产生文明的时间是(公元前3500年),和古埃及产生文明几乎同步。

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3.两河流域使用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天文学上,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变化制定了(阴历)。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5.汉谟拉比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该法典的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思维导图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22课)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1-22课)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对象:西班牙和葡萄牙(巴西)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英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反对西班牙)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时间:1857--1859年力量:士兵(主力),农民、手工业者、王公(领导者)。

英雄:章西女王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向西方学习(方式),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评价:积极意义: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861年。

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框架..doc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框架..doc

九年级知识框架一、原始社会南方古猿:三四百年 P1三大人种: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最早)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大河文明) P1 古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种姓制度古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分封制、青铜文明二、奴隶社会发源地—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利克里)P2 2、西方文明罗马共和国:布匿之战 P2(海洋文明)古罗马罗马帝国:屋大维 P2日本:大化改新 P21、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阿拉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P3三、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P32、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城市的兴起 P3罗马教廷的统治 P3希波战争总结:战争: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亚历山大东征 P3-41、古代文明传播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平: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 P4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文字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甲骨文—中国(商朝)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P4-52、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荷马史诗》—荷马—古希腊文学 P5《天方夜谭》—民间故事—阿拉伯阿基米德主要成就科技与建筑麦加大清真寺 P5巴黎圣母院——“石头的交响乐”四、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1、萌芽期 P5新航路开辟(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689年《权利法案》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2、产生确立期 1787年宪法P6-8 1789年《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1789—1794)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美国:南北战争林肯《解放黑人奴隶》资本主义俄国:1861年改革转折点 P10-11制度巩固日本:明治维新转折点改变社会对印度——反抗:章西女王 P93、发展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对中国——鸦片战争P8-9 面貌英国宪章运动无产阶级斗争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P10法国巴黎公社美国:南北战争4、加强巩固期:俄国:1861年改革 P10-11日本:明治维新5、强化期(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P11-12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 P12五、大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俄国十月革命 P151、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P15P12 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 P15。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考纲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考纲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一、伯利克里改革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2、改革者:伯利克里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1、时间:7世纪中期2、改革者:孝德天皇3、主要内容: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5、早期代表:代表人物国别主要作品及其成就但丁意大利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达·芬奇意大利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莎士比亚英国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环球航行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航海家规模目的性质影响郑和:船多人多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友好交往义举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哥伦布等:船少人少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殖民扩张活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九年级上册历史框架

九年级上册历史框架

九年级上册历史框架一、世界古代史(部分与九年级上册相关内容)1. 古代亚非文明。

- 古埃及文明。

-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中下游流域。

- 文明成果: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还有太阳历等。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 地理位置: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 古代印度文明。

-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 文明成果: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军事贵族等)、吠舍(平民)、首陀罗(被征服者等)四个等级;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2. 古代欧洲文明。

- 古代希腊文明。

- 地理环境:多山靠海,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 城邦制度:典型的城邦有雅典和斯巴达。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津贴制度保证公民参与政治。

- 古代罗马文明。

- 发展历程:-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时,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 罗马帝国的衰亡: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危机,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主体内容)1. 步入近代。

-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手工工场: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文艺复兴运动。

- 时间:14 - 16世纪。

- 发源地:意大利。

-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 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全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全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人类文明的开端(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起源:非洲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2、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3、形成原因:长期的进化和劳动,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

4、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

5、完全形成的人:进化阶段主要代表早期猿人坦桑尼亚的“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二、人种的出现1、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2、分类及依据:根据人的体貌特征划分为黄种、黑种和白种人。

3、差异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而成。

三、氏族社会1、形成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四、历史百科:首次提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的是——赫胥黎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国王处于第二等级。

二、古代文明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1、气候湿润,光热充足;2、水源充足,便于饮水、灌溉;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三、古埃及相关知识补充1、评价金字塔:①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②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埃及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2、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也孕育了古代埃及文化四、▲古代两河流域相关知识补充▲1、两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是苏美尔人。

▲2、汉谟拉比的主要贡献:①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②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见之于《汉谟拉比法典》▲4、《汉谟拉比法典》目的或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知识框架
一、原始社会南方古猿:三四百年 P1
三大人种: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最早)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大河文明) P1 古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种姓制度古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分封制、青铜文明
二、奴隶社会
发源地—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利克里)P2 2、西方文明罗马共和国:布匿之战 P2
(海洋文明)古罗马
罗马帝国:屋大维 P2
日本:大化改新 P2
1、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阿拉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P3
三、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P3
2、中古欧洲社会
西欧城市的兴起 P3
罗马教廷的统治 P3
希波战争
总结:战争: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亚历山大东征 P3-4
1、古代文明传播罗马帝国的扩张
和平: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马可波罗来华 P4
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
文字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甲骨文—中国(商朝)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P4-5
2、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荷马史诗》—荷马—古希腊文学 P5
《天方夜谭》—民间故事—阿拉伯
阿基米德主要成就
科技与建筑麦加大清真寺 P5
巴黎圣母院——“石头的交响乐”
四、资本主义社会
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萌芽期 P5
新航路开辟(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689年《权利法案》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2、产生确立期 1787年宪法
P6-8 1789年《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1789—1794)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
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解放黑人奴隶》
资本主义俄国:1861年改革转折点 P10-11
制度巩固日本:明治维新转折点
改变社会对印度——反抗:章西女王 P9
3、发展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对中国——鸦片战争P8-9 面貌
英国宪章运动
无产阶级斗争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P10
法国巴黎公社
美国:南北战争
4、加强巩固期:俄国:1861年改革 P10-11
日本:明治维新
5、强化期(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P11-12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 P12
五、大战后的世界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俄国十月革命 P15
1、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P15
P12 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 P15
巴黎和会
资本主义世界确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美:罗斯福新政 P16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P16 德日:法西斯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新经济时代
战后资本主义西欧:欧盟的成立 P18
经济恢复和发展日本:70年代成为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赫鲁晓夫改革:首次冲击斯大林模式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1991年底(社会性质变化)
改革和演变匈牙利改革
2、第二次世界大战 P17 P18-19
(1939-1945)东欧剧变:1989年
亚洲:印度(1947年尼赫鲁)
亚非拉国家独立和振兴非洲:埃及、纳米比亚 P19
拉美:古巴、巴拿马运河
中东地区冲突不断:关键——巴以冲突 P20
战后世界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美苏冷战) P20
政治格局:“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P20
3、当今世界
经济发展趋势:全球化 P20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P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