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圆舞曲的小猫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反思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反思
《跳圆舞曲的小猫》管弦乐曲。
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三部曲式(A+B+A1)。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他们善于利用自身的多种感官来欣赏音乐和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音乐实践活动,整节课分成三个大环节:首先是三拍子律动导入环节:教师导语创设了小动物开舞会情境,师生带着美好的心情一起进行三拍子的律动,让孩子融入情境之中。
其次,分主题欣赏: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通过聆听猫叫声、模拟猫叫声等方式找出音乐中表现“小猫”形象的音乐;画旋律图、三拍子律动等多种方式来感受A乐段的音乐情绪。
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
通过打击乐器、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比较音乐节奏改变,感受音乐欢快跳跃的情绪,而半圆形的座位设计是为了启发学生找到圆连贯的特点、体验圆舞曲韵律感。
最后A’乐段音乐,通过听赏、表演、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听出A’乐段与A乐段相似,但在结尾之处又有不同,通过角色表演、律动的形式让孩子体验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逃离了舞会的音乐形象。
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
整节课通过欣赏、辨别、表演等音乐活动,层层深入的展开教学活动,理解音乐语言,孩子们在参与体验、创编和演唱的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从而将听到的音乐通过自已的感悟转变为内心的音乐。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几点反思,希望老师们多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跳圆舞曲的小猫》课件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跳圆舞曲的小猫》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课件简介•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使用说明01课件简介•本课件为湘艺版音乐二年级教材《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的辅助教学工具,旨在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其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件背景及目标•本课件适用于湘艺版音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媒体素材和互动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课件面向的对象•本课件通过精美的画面、生动的音效和互动环节的设计,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首音乐作品,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件的教学效果02课件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23本课主要让学生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首曲子,并学会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伴奏。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圆舞曲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并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节拍。
教学难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
情境创设法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打击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
演示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小组合作法教学方法选择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首曲子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圆舞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拓展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打击乐器和节奏,为这首曲子进行伴奏,并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评价环节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本课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新课环节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试着为《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首曲子进行伴奏。
教学环节设计03制作过程03视频素材从网上下载湘艺版音乐二年级《跳圆舞曲的小猫》相关的视频素材,包括歌曲、配乐等。
素材搜集与整理01图片素材从网上下载湘艺版音乐二年级《跳圆舞曲的小猫》相关的图片素材,包括背景图、乐谱图、小猫跳舞的图片等。
《跳圆舞曲的小猫》课件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如眼神、手势、身法和步伐的变化等,以提 高表演的质量和水平。
跳圆舞曲的小猫的编舞思路
舞蹈构思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编舞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包括音乐结构、舞蹈结构、节奏变 化和动作组合等。
创意发挥
学生需要在编舞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进行舞蹈创 作。
06
教学资源与反思
教学资源的准备与使用情况
软件平台
选用PowerPoint和班级教学 平台,将文本、图片、视频等 元素有机融合,创造丰富的教
学环境。
素材搜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需要搜集与《跳圆舞曲的小猫 》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 材。
资源整合
将搜集到的素材整合成课件,结合 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各部分内容。
创编背景和目的
创编过程和方法
创编元素和结构安排
创编难点和解决策略
03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本单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 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情境模拟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还 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来教授知识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际 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互 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 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04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演情况评价
语言表达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一、教材分析《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课中的一首欣赏曲。
本单元是以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童趣”为主题,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二拍、三拍、四拍子音乐作品及与动物相关的音乐,之后还将学习与舞蹈相关的音乐,本课承上启下的将动物与舞蹈音乐相结合,在充满乐趣的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音乐听辨能力、想象能力和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专为孩子们写的一首管弦乐曲,为A—B—A′三部曲式结构。
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小猫在圆舞曲音乐伴奏下欢快起舞的样子。
A段主题旋律(5 3 4| 5 0 3| 1——|1 3 5|4 0 4|4 0 4|4 3 4| 2——)优美抒情,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时而优雅、时而顽皮的性格。
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使音乐变得更加热烈。
A′是主题A的变化再现,乐曲结尾处传来的几声狗叫声,使音乐显得更加诙谐有趣,也贴近儿童生活,凸显本课主题“童趣。
”二、学情分析我校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表演欲望。
通过之前的学习,能分辨音乐节拍,哼唱简单的主题旋律,听辨乐曲结构,也能为音乐配上符合音乐情绪的动作。
三、教学环境分析我们学校是多媒体教室,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打击乐器的辅助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能够庚直观的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目标分析根据《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教学理念,以及二年级学段目标中提出的“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聆听乐曲时能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感受并描绘音乐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具体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制定以下三性目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想象力,及热爱小动物的情感,体验音乐的快乐2、知识与技能:知道小提琴“滑奏”方式能模拟小猫的叫声;够听辨出木鱼的声音,为B段主旋律伴奏。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欣赏能力。
1.2 适用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学生。
1.3 教学材料故事书《跳圆舞曲的小猫》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音乐播放设备第二章:故事导入2.1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跳圆舞曲的小猫的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介绍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2.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故事背景,引发他们的兴趣朗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第三章: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3.3 教学步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第四章:绘画创作4.1 教学目标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创作一幅画作学生可以使用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4.3 教学步骤向学生发放画纸和彩笔,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创作一幅画作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第五章:音乐欣赏5.1 教学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情感共鸣。
学生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故事主题音乐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感受到故事的情感氛围,培养音乐欣赏能力5.3 教学步骤播放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故事主题音乐引导学生静心聆听,感受音乐的情感氛围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第六章:舞蹈编排6.1 教学目标通过舞蹈编排,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3课《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3课《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跳圆舞曲的小猫》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述了一群小猫在跳圆舞曲的场景。
歌曲节奏感强,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跳圆舞曲的节奏和旋律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2.了解圆舞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圆舞曲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景教学法:创设小猫跳舞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及相关图片、视频。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场地:教室、音乐厅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小猫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的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圆舞曲的特点,如ABA结构、旋转舞步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音乐游戏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地运用歌曲旋律。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圆舞曲作品,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圆舞曲。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聆听乐曲,感受乐曲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2、聆听乐曲,通过乐器、身体动作感受圆舞曲的韵律及乐曲的音乐情绪。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爱心,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音乐形象,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通过乐器、身体动作感受圆舞曲的韵律及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木鱼、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1、语言激趣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神秘的音乐舞会,为感受歌曲做铺垫,引导学生带问题聆听。
)二、学习新课、整体感知1、初次聆听,感知乐曲,引出主角。
(设计意图:遵循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实践的艺术等特征,让学生在聆听中,在音乐中感到音乐传递的形象,)三、分段聆听(一)欣赏第一乐段音乐1、板书第一段旋律线,听辨小猫声音。
2、学生跟画旋律线。
3、学生模仿小猫叫声。
4、引出圆舞曲,学生随音乐跳舞,体会圆舞曲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 用记号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加感知音乐传递的内容。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用优美的动作表现第一乐段,在音乐活动中感知圆舞曲特点。
)(二)欣赏第二乐段音乐1、板书第二段旋律线,感知音乐形象和内容。
2、感受B段音乐情绪、速度。
3、听辨乐器木鱼声音。
4、敲击木鱼,感受音乐三个强拍。
5、学生用转圈动作,体会小猫激动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乐器伴奏和肢体动作,让学生感知音乐情绪和形象。
)(三)欣赏第三乐段音乐1、板书第三段旋律线。
2、对比音乐情绪和速度。
3、听辨小狗叫声和次数。
4、请同学扮演小狗和小猫,情景再现,演一演。
(设计意图:通扮演角色,让学生感知音乐传递的形象和故事。
)四、归纳总结1、回顾音乐结构。
2、完整聆听、表演。
五、小结音乐会就要接近尾声了,跳圆舞曲的小猫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让我们在最后的音乐声中,模仿小猫的样子,走出教室,结束今天的舞会,孩子们,再见~!板书设计跳圆舞曲的小猫~~~~//~~~~~~~~//~~~~~~~~//~~~~~~~~//~~~~~/~/~/~~~~~/~/~/~~~~~~~~//~~~~~~~~//~~~~~~~~//~~~~~~~~//~~~~~/~慢速~~慢速~/~~《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反思《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节欣赏课,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02.doc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教学内容:聆听管弦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目标:1.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赏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爱心与观察能力,乐于参与活动中来。
2. 能力目标:通过体验和聆听能做出符合舞曲特点的肢体动作。
3. 认知目标:能了解圆舞曲。
教学重点:能够把握听赏乐曲中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圆舞曲的韵律,创编符合不同音乐形象的各种动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碰钟、三角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问好二、创设舞会场面、导入新课1. 男生插腰、女生拎起裙角加入动作才可进入舞会现场2. 播放第一部分音乐,通过想象找到参加舞会的感觉,带着美好的心情,融入情境之中。
三、初步感知情绪1. 播放舞蹈视频,提出问题。
2. 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引出小猫的音乐形象3. 聆听小猫的叫声,3 1 通过图片了解是一只怎样的小猫?4. 从表情、动作、神态、生活习惯中来给猫设计动作!5. 揭示课题《跳圆舞曲的小猫》。
四、分段欣赏主题(欣赏音乐A段)1. 听主旋律,用旋律线来表现这段音乐,小猫的叫声一共出现了几次?2. 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来表现猫的叫声。
(师指图谱,生唱“喵”)3. 用刚刚设计的动作来表现猫的叫声。
4. 演唱主旋律。
(提示演唱的姿态)5. 分析A段2部分音乐(引导学生结合图谱比较速度、力度、情绪区别)五、欣赏音乐B段1. 对比聆听A、B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情绪有怎样的不同?2. 再次聆听B乐段用旋律线来感受音乐的变化。
(师画图谱)3. 学生跟音乐律动。
4. 播放A、B两个乐段,师生共同参与表演六、欣赏音乐C段1. 让学生辨析接下来的音乐,你熟悉吗?和哪一段相同?(师画旋律线)师:完全相同吗?(出示第三段图)2. 听结尾处音乐(师用口型、动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景)3. 用打击乐为它伴奏。
4. 视频(学生交流时眼神、动作)七、完整聆听并表演分配提示各组的表演,组合之前的表演,完整表现。
八、小结下课随着音乐,学生结伴律动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