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汇总
学前教育学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了解)
•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
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招收出生几个月至六周岁的儿童。主要由 工厂兴办。
• (五)幼儿班
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
• (六)儿童福利院
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是被父母遗弃的残疾儿童。
• (七)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 (八)家庭教育
第四节、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陶行知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主要幼儿教 育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 书》《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幼稚园之新大陆》等。强调学 前教育的重要性。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 劳工幼稚园。
作业
• 一. 名词解释 • 1.恩物 2.学前社会教育 3.学前教育年龄对象 • 二.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主张有 哪些? • 三. 简述蒙台梭利法包含的基本内容。 • 四. 简述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 影响? • 五. 简述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 六.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 主要观点。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 古代欧洲 • 1.柏拉图 《理想国》《法律篇》 提出从学前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 教育,对象是哲学家、军人、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子女,不包括奴隶的子女。 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亚里士多德 《政治观》 把学前教育分成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 幼儿教育、5-7岁的儿童教育;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卢梭 . 代表作:《爱弥儿》 . 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 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 教育。 .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 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教育 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 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 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流派

8.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他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采用循序渐 进的原则,而且要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按其 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启发儿童的 学习愿望与主动性。他认为知识的获得在于 求知的志愿,这是不可以强迫的。如果强迫。 如果强迫儿童学习,不仅不能达到成人所期 望的成果,而且对儿童还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儿 童的求知愿望:循循善诱;选择适合的教学 内容;注意教学的艺术,使课程富有吸引力;
其次,他认为,智育还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和 语言,培养能力。比如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培养观察力,发展儿童的动作,训练受的初 步操作能力。
夸美纽斯在强调幼儿德育的同时还要求进行 智力的培养。他认为智慧胜过价值连城的珠 宝。他风趣地说过,智慧的右手握着永恒与 幸福,左手握着财富和荣誉,但必须通过勤 奋、努力和学习来取得。因此夸美纽斯认为, 父母的明智不仅在于使儿童健康地生活,而 且也要尽力做到使他们的头脑充满智慧,这 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他还指出, 成人不应该以为儿童无需多大的努力就自行 获得知识,就能使智力发展起来。父母应该 尽最大的努力去启发儿童养成学习的习惯, 并对他们进行初步的智力教育。
7.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他主张发展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在大自然中 通过观察学习。他把感觉形象地比喻为“记忆的 最可靠的仆役”,认为人只有通过感觉的直观, 才会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记忆的发展。 因此他要求教师在可能的范围内,把一切事物都 尽可能地放到儿童的感官面前。以期让儿童真正 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部世界。如果有一种东 西能够同时被几种感官所接触,就让儿童同时运 用这几种感官去接触好了。夸美纽斯还把这一要 求定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守的教学原则。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 流派
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 人本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
• 2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于教
学 设 计 的 首 要 任 务 , 它 是 一 种 支 持儿 童 进 行 意 义 学 习 的各种真实问题的组合。 如果要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 学 习 活 动 , 那 么 就 必须 让 儿 童 面 临 对 他 们 个 人 有 意 义 的或有关的问题,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真实的问题 情 境 。学 前 教 师 要 能 发 现 一 些 对 儿 童 来 说 是 真 实 的 同 时 又 与 教 学 活 动 相 关 的 问 题 , 增 加 儿 童 在 学 习过 程 中 的 愉快体验, 使儿童在问题情境中能动地体味知识、 感 悟 生 活 、 建 构 人 格 , 还 可 以 让儿 童 进 行 角 色 扮 演 , 模 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 以便将来在 真 正 问 题 的 情 境中 得 心 应 手 。 问 题 情 境 要 适 合 儿 童 的 兴 趣 、 能 力 及 需 要 , 要 与 儿 童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社 会 状 态 密切 相联,必须考虑儿童的愿望和要求,看看是否有助于 儿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
• (一)目的观 •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
展 , 帮 助 学 生 认 识 到 他 们 自 己 是 独特 的 人 类 并 最 终 帮 助 学生实现其潜能。 •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 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 正人 的 潜 能 ; 教 育 要 在 满 足 人 最 基 本 需 要 的 基 础 上 , 强 调 自 我 实 现 需 要 的 发 展 ; 人 的 社 会 化 过程 与 个 性 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程是完全统一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在学前教育领域,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论流派,它们就像一道道独特的光芒,照亮着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先来说说蒙台梭利教育法。
这一理论流派强调要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啥叫有准备的环境呢?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我曾经去过一家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那里面的教室布置得特别温馨又有序。
每个区域都摆放着适合孩子年龄和发展阶段的教具,比如各种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还有拼图、串珠等等。
这些教具不是随便摆的,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让孩子能够自主地选择和操作。
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大概三岁多,在摆弄着一套彩色的圆柱体,他专注的眼神和认真的表情,就像一个小科学家在做实验一样。
老师呢,就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不轻易打扰孩子,只有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给予适当的引导。
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所倡导的,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还有瑞吉欧教育法,它特别注重孩子的创造性表达和合作学习。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瑞吉欧幼儿园里,老师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春天”的主题。
孩子们可不是坐在那里听老师讲春天是什么样子,而是大家一起走出教室,去花园里观察花朵的开放,感受春风的吹拂,倾听鸟儿的歌唱。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用各种材料,比如彩纸、画笔、树枝,来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有的孩子画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有的孩子用树枝和花朵做了一个漂亮的花环,还有的孩子用彩纸折出了一只只小燕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华德福教育法呢,则强调要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华德福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玩耍,老师没有过多地限制他们的行为,而是让他们尽情地释放天性。
有的孩子在观察小昆虫,有的孩子在采集野花,还有的孩子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
老师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学前教育流派

幼儿教育是针对3到6岁的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0到6 岁的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一般分为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
流派,1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
斯金纳把行为分为2种,应答性行为→反应发生时可以看到刺激的行为,是对一定刺激的应答反应。
操作性行为→反应发生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行为最初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刺激出现,也许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通过运用结果、强化和惩罚来获得预期的行为和知识的“条件反射”的过程。
流派2认知发展的学前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共同的发展顺序,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起来的,都呈现出一种有组织的思维和活动的显著特征
1感知运动阶段。
这个阶段的婴儿具有行动能力和组织他的感知能力。
2钱运算阶段。
此阶段可再分为前概念亚阶段与直觉维亚阶段。
前亚阶段从2岁左右到4岁,此阶段儿童发展了“象征功能”即表象。
也就是说儿童开始用心理表象来再现那些不在他眼前出现的人、物和事。
直觉思维亚阶段出现在4到7岁,儿童可以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成为一类。
《学前教育学》函授作业题汇总

《学前教育学》函授作业题(任课教师刘晓燕)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一、重点1、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主要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A、近代学前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2)洛克的“白板说”(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4)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5)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B.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1)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2)蒙台梭利教育法(3)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与幼儿的完整学习(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6)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C.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家(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2)张雪门的教育思想(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二、参考书目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三、作业题联系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一、重点学前教育与社会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二、参考书目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三、作业题联系你所在地区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说明:(1)教材中“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略去,作为一般性的知识了解即可。
(2)教材中“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和“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合并为目前这一章。
一、重点1、儿童发展的含义、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特征2、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4、儿童发展观与儿童教育观二、参考书目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三、作业题说明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汇总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汇总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社会情感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领域,有许多基础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以下是对一些主要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的汇总。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
其核心观点是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自由活动的机会。
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会配备各种精心设计的教具,以帮助儿童通过自主操作和探索来学习。
例如,感官教具可以锻炼儿童的感官知觉,数学教具能够帮助儿童理解数学概念。
蒙台梭利强调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和引导者,而非主导者。
教师需要观察儿童的兴趣和需求,适时给予引导和支持。
二、瑞吉欧教育理念瑞吉欧教育理念来自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利亚小镇。
它注重以儿童为中心,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在瑞吉欧的教育环境中,充满了艺术和美的元素,鼓励儿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如绘画、雕塑、戏剧等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项目式学习是瑞吉欧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这一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个儿童的优势智能,同时促进其他智能的发展。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课程设计,满足不同儿童的智能发展需求。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通过与周围的人和事物互动,不断构建对世界的认识。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汇总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汇总第一部分幼儿教育学第一章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第一节幼儿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则仅指幼儿园(或其他名称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
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1.促进幼儿生在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体)2.开发幼儿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智)3.发展幼儿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德)4.培育幼儿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美)二、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2.奴隶、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此时在阶级社会,出现了专门的学校,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期出现了。
3. 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看的"幼儿学校"(后来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
不过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1.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福禄贝尔创建的幼儿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2. 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国外幼儿机构发展特点:①幼儿机构数量不断增加;②幼儿教育机构多样化;③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2)我国幼教机构的发展①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标志: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②改革开放后幼儿教育机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的发展;第二,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教学目标:
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熟悉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观点和作品。
能介绍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教学重点:
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能介绍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教学难点
能介绍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前)
该阶段特点:教育学尚未独立,幼儿教育思想零散的混杂在一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
1.古代中国
2.古代外国
1)柏拉图(古希腊)和他的《理想国》
2)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和他的《政治论》
3)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和《雄辩术原理》
二、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后期)
该阶段特点: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理论比前一阶段更加系统、完整有现实性。
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捷克)“儿童比黄金更加珍贵,但是比玻璃还脆弱”
《大教学论》( 1632年出版,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
)
《母育学校》( 1632年出版,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
《世界图解》(儿童读物。
)
洛克(英)的“白板说”和他的《教育漫话》;
卢梭(法)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他的《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的爱的教育。
三、形成和发展阶段
该阶段特点: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1.欧文:教育人,就是培养他的性格。
开办“性格陶冶馆”,为工人阶级创办了幼儿学校,收托2~5岁儿童。
反对处罚儿童。
2 .福禄贝尔(1782~1852)
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后人称为“幼儿园之父”。
主要贡献:
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他受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完成了《幼儿园教育学》著作。
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等基本原理。
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
3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继福禄贝尔之后对学前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
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并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及系统观察法和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教育实验,提出自己的学前教育理论,推进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教育理论:受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观点的影响,她认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能”。
教育的任务是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 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2.课程内容: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文化教育;数学教育。
3.教育原则与方法: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自由的气氛;结构和秩序;真实和自然;和谐和美感;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
2)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4)主张3~7岁儿童的教育不是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
四、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
在清末维新运动中,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数》中的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一)民主教育家蔡元培
(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我们要建设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乡村幼稚园”——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
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
反对“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主张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办晓庄师范学校。
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并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嘴、双手、空间和时间)
(三)陈鹤琴(1892-1982)
浙江上虞人。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五四”运动后新教育的第一代创业者,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对幼稚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
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他还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教育观: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
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教育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教育内容: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教育原则:17条原则,如“凡幼儿能做的,让
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自己想”等,
(3)幼儿园课程理论
课程中心: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虽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应打成一片,称为“五指活动”。
课程实施:提倡综合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四)幼儿教育家张雪门
现代教育史上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幼稚教育达60年,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和台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