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
土壤学思考题

1.灰潮土的形成特点和主要类型有哪些?答:形成特点:1.近代河流沉积物的影响①沉积物的颗粒分布上具有“紧砂漫淤”的规律;②在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呈带性”;③在垂直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成层性”。
2. 受地下水的影响潮土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位较高,频繁的氧化还原和干湿交替,使Fe、Mn、 Ca等物质溶解、移动、淀积,出现Fe、Mn结核,砂姜等。
3. 耕种熟化的影响潮土的熟化是人类耕作,施肥、灌排等培肥措施的结果,它的腐殖质含量决定于熟化种度。
主要类型:根据其沉积物和地下水位状况,分为砂质灰潮土,壤质灰潮土和粘质灰潮土三个土属。
2.红壤的利用改良措施有哪些?答;1)保持水土2)增施有机肥3)注意施用化肥和石灰4)合理耕作和轮作5)旱地改水田3.蔬菜保护地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防治措施?答:存在问题:1)次生盐渍化:土壤中阴离子以NO3-为主,且其浓度过高;阳离子以Ca2+为主;pH中性至微碱性。
2)NH3、NO2危害:NH3高。
NO2高,达2μg/L时,会毒害作物。
3)O2、CO2不足:O2供应不足,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CO2浓度过低,不能满足作物的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1)施用有机肥,注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2)注意补充CO2;3)要计量施用化肥,平衡施肥,避免在土壤中残留;4)适时适量灌水;5)注意冬闲田、揭膜换气。
(产生次生盐碱化时的措施:灌水洗盐;深耕;表层土壤全部换掉或保护地搬迁。
)4.富铝化过程具体有哪三个阶段?答:阶段一:矿物彻底分解阶段——铁铝氧化物和易溶性盐类;阶段二:中性淋溶阶段——脱硅;阶段三:铁铝聚积层形成阶段——形成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层次,呈酸性反应。
5.国际土壤日是哪一天?答:12月5日。
6.土壤形成中有哪些主要成土过程?答:1.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2. 腐殖质化过程3. 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4. 钙化过程5. 盐化过程6. 碱化过程7. 灰化过程8. 白浆化过程9. 富铝化过程10. 潜育化过程11. 潴育化过程12. 熟化过程13. 退化过程7.土壤剖面的主要层次和鉴别项目。
28潮沙泥土土类

28 潮沙泥土土类潮沙泥土是长江中下游各省大河流两岸冲积平原上的旱作土壤。
它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的江汉平原,湖南省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下游沿岸及沿洞庭湖平原,江西赣江下游沿岸及沿鄱阳湖平原,安徽、江苏及上海的沿江平原及浙江钱塘江下游两岸均有分布;包括湖北省的冲积土,湖南、江西两省的潮沙土,安徽的淤土,江苏的潮土和浙江省的旱地小粉土等。
这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下水位多在1.5—2.0米之间,多有返潮现象,故名潮沙泥土。
潮沙泥土的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原来均具有明显的沉积层理,常有砂粘相间的情况。
由于耕作措施的影响,其熟化的耕作层一般厚约20厘米,呈浅灰棕或灰棕色,具有松碎的层粒或团块状结构,巳不显沉积层理。
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般为l一2%,全氮为0.1一1.5%,速效磷含量一般在百万分之7一10以上,速效钾较高,一般在百万分之五十以上,盐基代换量每百克土为8—20毫克当量。
紧接耕作层之下,通常有较紧密的犁底层。
心土层厚约20—30厘米,成小块状结构。
底土层呈棕色或暗棕色,结构体表面有銹斑。
全剖面多有石灰反应,为中性或微碱性土。
其农业性状可归纳如下:1.耕作层土质疏松,通气性和透水性一般较好,水、气尚协调,微生物活动旺盛,适种棉花、小麦、蚕豆、油菜和黄麻等多种作物。
2.土壤潮润,稳水性好,抗旱力较强,作物生长期中能经常得到地下水的补给。
3.土性温暖,作物起苗快,不拣肥,施肥效果显著。
本类土壤在利用改良上,主要是合理轮种,提高复种指数,并增施有机吧料,以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其中结构较差的黄斑土及小粉土,须注意通过深翻和施肥等措施改善质地和耕性;对部分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壤,还须注意开沟排水;在兴修水利的前提下,有的还可实行旱改水,采用水旱轮作方式。
本土类分为潮沙泥土、黄斑土、小粉土和堆叠土四个土组。
潮沙泥土土组土质砂粘适中,熟化程度最高;黄斑土土组的土质偏粘,耕性较差;小粉土土组粉砂粒含量较高,雨后易板结,养分含量亦较低;堆叠土组是指人工堆叠而成的土壤。
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报告doc

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报告篇一: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前言1、概述2、自然环境 2.1地质地貌2.2水文2.3气候3、生物资源3.1植物资源3.2动物资源(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3昆虫资源3.4菌类资源4、旅游资源5、社会经济状况6、经营管理7、评价与展望(该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景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参考文献要求每人从划定的区域范围内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阅资料并撰写简单的考察报告,重点介绍该保护区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国家级重点保护名录》、《省级重点保护名录》)选择其中一个做PPT,并讲解。
篇二: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第一章保护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 地理位置与范围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由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4个湖泊组成。
保护区总面积98700hm2,其中湖泊湿地面积85300hm2。
为便于区划和管理,根据湖泊自然地理特点,将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为Ⅰ区和Ⅱ区,Ⅰ区为华阳河湖群,由相互通连的龙感湖、黄大湖、泊湖3个湖泊组成,面积74300hm2,地理坐标:N29052/—30015/,E115019/—116033/;Ⅱ区为菜子湖,面积24400hm2,地理坐标:N30043/—30058/,E117001/—117009/。
表1-1-1 安庆沿江保护区湖泊湿地基本情况表单位:hm22 湿地的形成及演化2.1地质构造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庆沿江平原。
在大地构造上,该区域位于扬子台坳中部的东段—沿江拱段褶带。
其褶皱构造最明显的特点是作NE—SW向延伸的“S”型构造,近似NE方向的断裂是本区最主要的构造之一。
三叠纪之前接受巨厚沉积(XX—7000M)。
中生代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致使大别山、皖南山区强烈上升,长江沿岸下降,形成诸多断陷沉积盆地。
土壤地理学 第12讲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半水成土。
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 以南的河谷平原。 潮土的形成主要受母质、地下水活动和旱耕熟化 的影响。潮土的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般地下 水位 1-3 米,土壤氧化、还原交替进行。潮土主要 依靠人工植被和施肥积累腐殖质。
第一节 潮土
土壤地理学
Soil phy
电子教案
主讲教师:寇太记
E-mail: tjkou@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 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而制作 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 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 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 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二、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潮土剖面一般由耕作层或旱耕层、犁底层或亚耕层、锈色斑 纹层和潜育层组成。
潮 土 大多含 有 碳酸钙 , 一般含 量 在 20-120g/kg 之间 , pH
7.0-8.5,SOM并不高,耕作层一般为 5-30g/kg;含K量较丰
富,可达20g/kg左右,由于碳酸钙的固定作用,潮土中P的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 时:理论 40,2.5个学分;
选用教材:张凤荣 主编
(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土壤地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07第3次印刷)
方
内
法:用CAI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容: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
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
布规律。
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典型剖面构型为黑土层一脱潜层一砂姜层。通常为耕作层( Ap 层) - 黑土层或称残余黑土层( ABt ) - 硬砂姜或面砂姜层
潮土

谢谢!!
黄潮土植被
灰潮土的植被
潮土上的金丝小枣
壤质脱潮土上的曹州牡丹
六· 利用现状及改良
1· 利用现状
潮土的耕作层一般10~25cm,碎屑状或 碎块状结构,耕性较好。潮土的有机质含 量并不高,但土壤矿物养分含量丰富,加 之土体深厚,结构良好,易耕作管理,适 应性强,是生产性能良好的一类耕种土壤。 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和棉花为主。
2· 改良
潮土土层深厚,矿质养分丰富,有利于深根作物 生长,但有机质、氮素和磷含量偏低,且易旱涝, 局部地区有盐渍化问题,亟待改良。 土壤剖面中沉积层次明显,粘砂相间,地下水位 较浅,土壤中、低层氧化还原交互进行,有明显 的锈纹斑及碳酸盐分异与聚积。有些地区出现沼 泽化和盐渍化。
潮土的性状良好,适种性广,其分布地区历 来是中国重要的棉粮基地。但配套的水利工 程和农田基本建设对于治洪涝、干旱和盐碱 化等不利自然因素仍属必要,并须辅以防风 固砂、翻淤压砂、客砂治粘等改土措施。对 处于低洼地段的潮土,应进行排涝治渍或改 种水稻,以发挥土壤生产潜力。
1、以轻质土分布面积最大,粗粉砂粒(0.01— 0.05mm)占优势。 2、全剖面有石灰反应,CaCO3多。 3、一般pH7.2—8.5, 4、有机质积累较少,N、P少,K相对较丰富。 5、盐基饱和,阳离子代换量10—30cmol/1000g 土。
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摘要:园林土壤与园林植物生长休戚相关,并共同组成城市和社区园林生态系统,它将地下的土壤矿物质和地上的树木、花卉植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传输和转换。
这里简要地阐述了园林土壤的形成、性质、特点,并就园林土壤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园林土壤、特点、利用、改良园林土壤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体,它是不仅指城市绿地系统,更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那一部分土壤,所以园林土壤也包括部分森林土壤和农业土壤。
自然土壤、农业土壤有其自身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轨迹,园林土壤形成也不例外,它同样受到成土因素如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的作用和影响,更受到人类活动等的干预。
就土壤形成的一般过程而言,成熟的土壤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母质阶段、自然土壤阶段和农业土壤阶段。
园林土壤就是在农业土壤或自然土壤基础上经过人工翻动、回填、堆垫、人踩、车压等作用下形成。
本次土壤学实验进行了校园周边土壤的观察,观察对象为社区周边次生林的土壤。
就成都平原而言,其土壤母质主要来源为内陆凹陷和岷江灰色冲积物质,在经过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影响下形成了灰黑色的潮土。
在挖好20cm的观察剖面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剖面土壤形态观察。
将剖面划分为A、B两个层次,在B层次进行观察。
通过比色卡可知观察土壤为暗灰色,取一小部分土壤观察并用小刀刻画,可知湿度为稍湿,结构为较松的小块状,将土壤用清水微微湿润后可得表面不光滑反光的土块,可知质地为中壤。
滴加HCI无盐酸反应。
将比色盘用样品土壤摩擦洗净后,用小刀刮净盘中土壤,取黄豆大小的样品土壤置于盘中,加入混合指示剂8滴,静置片刻后读数,测得样品土壤的pH为6。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还得知样品土壤为团粒结构,其主要特征为营养成分丰富,质地疏松不粘着。
园林土壤主要有以下特点:1、土体层次较紊乱。
表层土壤经常被移走或者被底层土壤所覆盖,土层中常参入底层生土。
土壤资源

天津市的土壤在淋溶、淀积、粘化、草甸化、沼泽化、盐渍化、熟化等成土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共6个土类、17个亚类、55个土属、459个土种。
(二)土壤类型分布
1.棕壤
分布在蓟县北部海拨700一900米以上的山地八仙桌子一带,面积7.9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07%。在暖温带半润湿气候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覆被下,有苔藓、莎草生长。林中光照不足,夏季高温多湿,冬季寒冷,枯枝落叶缓慢分解,积累大量有机质。蓄纳降水而使薄层土体得到充分淋溶,无石灰反应,粘化淀积作用明显,表层好气分解物随水下渗,使土体变成棕色,盐基不饱和,呈微酸性反应。
土地的概念:是指大气层下部至地壳深部的这一立体空间的自然要素和人类劳动所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p3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分布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表层`
土壤资源(soil resource)
具有农、林、牧业生产力的各种类型土壤的总称。
4.滨海盐土
滨海地带土壤大多质地粘重,但含盐量大,PH值多在8以上,有机质在0.39—1.84%之间,全氮含量在0.03—0.1%之间。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6%以上,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地下水位小于]米,地下水矿化度高达30毫克/升,应因地制宜加以开发利用。
(二)土壤盐渍化
3.潮土
系天津市冲积平原的基本土类,其形成与熟化受河流性质、冲积物沉积层次以及人为耕作的影响很大。因此,土地构型复杂,剖面中沉积层次明显,其质地排列受河流泛滥沉积的影响差异很大。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性质之—,它指示土壤中各种粒级的不同比例所表现出的粗细沙粘程度。土壤质地和质地层次排列不同,土壤性状也各异。对耕性、土壤水分、空气、养分的存储和释放、热量状况都有直接影响。
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0819

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迪沟湿地公园位于皖北平原颍上县东北部,以迪沟镇的地域范围为依托,总面积为2800hm2。
迪沟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良,有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
迪沟湿地公园的地势西高东低,其边缘受西淝河、济河的水患灾害影响,形成大面积低湖洼地和坡岗地,又因自1996年以来,迪沟镇列于国家大型煤矿——谢桥煤矿重点开采区,加之四周罗源、展沟、刘庄、顾桥、丁集、张集、新集等煤矿的不断开采,地面持续下陷,一部分村庄和农田变成湖泊和低洼地,形成了大面积水域,水面面积达到1900hm2。
近几年,迪沟镇政府在湿地的保护、宣传、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更有效保护水禽资源,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迪沟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并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建设更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一致目标。
1.2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5)《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199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1.3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注重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吸收国际、国内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抓住旅游业的发展契机,始终把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指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
开封市境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 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8.35亿立方米 (不含过境水)。其中地表水为3.51亿立方 米,占资源总量的42%,地下水4.84亿立方 米(允许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58%。 地表水资源丰富。黄河是本市最重要的补 充水源,多年平均引水量8亿m3,灌溉农田 5.33万hm2。市区内有龙亭湖、包公湖、 铁塔湖、西北湖、阳光湖等5个大湖泊,水 面面积达200hm2,有“北方水城”之美誉。
土壤性质
1、土壤质地变化 较多。紧砂满 淤,不紧不慢 出两合。 2、一般呈中性至 弱碱性
土壤养分状况
潮土有机质含量在5-11 g/kg,全氮含量在0.40.89 g/kg,全磷含量在0.4-0.6g/kg,全钾19.620.1 g/kg,碱解氮32-64m g/kg,速效磷含量 1-3m g/kg,速效钾含量75-144m g/kg。
植被
开封市植被类型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物种 类繁多,但由于开发较早,农业垦殖程度较高,加 之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天然植被已被破坏殆 尽,次生植被仅在残丘、河滩和湖区等局部地段出 现。市域范围内现有植物107科,398属,748种。主 要由豆科蔷薇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唇形 科、茄科、等科属的植物组成,其中木本植物仅占 占植物种数的1/4,主要种类有泡桐、刺槐、香椿、 臭椿、榆、柳、杨、松、桧、桃、梨、柽柳、构树、 楝树、荆条等,尤以泡桐和刺槐分布广泛,已成为 优势树种。草本植物种数较多,主要有马唐、画眉 草、苍耳、猪毛菜、碱蓬、紫菀、狗牙根、白羊草、 鹅观草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西瓜等。动物区系属华北动物区系,饲养动物较为 丰富,主要有牛、猪、羊、兔等;水产以鱼为主, 共12科54属
开封土壤分析
地理位置
开封市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坡降1/4000~1/2000,海拔高度多在69~ 78m之间。城市的南、西和北三面散布着一些沙 丘和沙岗,相对高度多为2--.7m。地表覆盖层多 为黄河多次泛滥堆积的洪冲积物质,质地多为粉 砂质。河流、湖泊较多,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 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涡河、 惠济河、贾鲁河等32条。包公湖、龙亭湖、铁塔 湖水系相通,湖水面积占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 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
气候
开封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 气温14℃。全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多风少雨,秋季日照充 足。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南风。根据 开封气象站的多年平均纪录,全年最大风速 为18m/s,平均风速为2.8~3.7m/s。
土地利用情况
开封市土地总面积为628,240.26公顷,其 中耕地面积434,73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的69.20%;园地面积10,456.84公顷,占 1.66%;林地面积24,026.27公顷,占3.90%;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3,750.85公顷,占13.33%; 交通用地17,822.06公顷,占2.84%;水域 46,964.21公顷,占7.48%;未利用土地 10,487.90公顷,占1.67%。
土壤
开封市土壤的成土母质是不同时期和不同类 型的黄河冲积物。土壤可分为潮土、盐土、 风砂土、新积土4大类型,9个亚类,13个土属, 55个土种。潮土是发育在黄河冲积物上,受地 下水活动的影响,经过人类耕作熟化而成的 土壤。
土壤剖面图
河南的土壤类型
7个土纲,17个土类
淋溶土 半淋溶土 初育土 半水成土 水成土 盐碱土 人为土
潮土的形成过程
主要受3种因素的影响: ①沉积物。河流沉积物是形成潮土的物质基础。 ②地下水。地下水位较高,但变化幅度大,通常随季节升 降在1~1.5米之间。毛管作用强的潮土,地下水常在夜间 上升至地表,形成夜潮现象。地下水中的溶性物质随地下 水向表土移动而引起盐类在土壤表层聚积。在心土层,地 下水常导致棕色调的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形成 ③耕作。潮土的沉积物母质中矿质养分较丰富,疏松易垦。 开垦初期须通过排灌工程系统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防止盐 化、碱化和沼泽化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文
开封市西部和北部的地下水比较丰富。市区 埋深70m左右的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势走向 基本一致,从西北流向东南,含水层总厚度 为15-47m,水量丰富。 埋深在70~170m之间的中深层地下水,与 浅层地下水一样成带状分布,含水层总厚度 为20.42,--43.Om。由于自然原因,开封 市中、深层地下水含氟较高,最大含量达 2.33mg/L,平均含量为1.09mg/L,超 过国家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1.0nag/L)和 国家饮用水质标准(1.0mg/L)。
黄黄 棕 棕褐 壤 壤土
褐 土
火 红新风 紫石粗 山 粘积沙 色质骨 灰 土土土 土土土 土
山 砂 地 潮姜 草 土黑 甸 土 土
沼 泽 土
盐 碱 土
水 稻 土
潮土
潮土区地势平坦, 土层较厚,是本区 最主要的耕作土壤。
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 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 名。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多数国家称此类土壤为冲积土 或草甸土。 潮土是发育在黄河冲积物上,受地下水活 动的影响,经过人类耕作熟化而成的土壤。
一、土壤耕层质量问题调查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耕层结构直接 关系到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小麦生产的耕作,特别是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多以 旋耕为主,以耙代耕。大部分农民接受这一耕作 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但这种 方法耕作后的土壤耕地质量差,长期运用,造成 土壤耕层逐渐变浅,土壤板结严重,在较浅的熟 土层下形成10厘米左右坚硬的犁地层,土壤肥力 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和抗旱能力都有相当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年形成的板结层,使得土壤的透水性差, 正常降水和灌溉时入渗速度减缓,降低灌溉效果, 在作物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灌溉次数, 浪费了水资源。 二是耕作深度不够,使表层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 降低,隔层以下的地下水不能及时充分被作物吸 收利用,在降水或灌溉不及时情况下,土壤失墒 较快,会加快农田旱情的发展,加大旱灾损失, 最终导致农业减产,农民减收。经过试验,深耕 技术整地后,土壤表面看不见粉碎后的秸秆,同 样的小麦品种发芽率比没有深耕地块提高5-8%, 苗期整齐壮,成穗率高,穗粒数能增加3-5粒,每 亩增产80-100公斤。据调查,去冬今春,开封县持 续干旱,深耕地块较旋耕地块抗旱能力强,少浇 水1-2次,小麦亩增产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