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99.9万人,增长0.7%;户籍总人口613.2万人,年人口增长率6.6‰。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53‰,上升 0.8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1.35‰,下降0.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82‰,下降1.26个千分点。
人口机械增长率2.65‰,提高0.66 个千分点。
城市化率达到66%,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5230.2 亿元,比上年增长9.6%[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53.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892.3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4:39.3:55.3。
全市全部税收收入793.0亿元,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2.1元,增长13.9%。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48 元,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67元,增长8.2%。
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8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99元,增长12.5%。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3] 30.6%,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9%,下降1.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2.3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比上年末降低0.6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
2013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7.0万亩,粮食总产量266.6万吨。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济南市不断加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投入,致力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对济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评价,从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人口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济南市当前的发展状况。
一、地理环境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市内划分为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章丘、平阴、济阳、商河等多个区县。
该市处于华北平原和淄博山区的交汇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此外,济南市还拥有招远港、济南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基础设施建设济南市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城市交通方面,济南市发展了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同时还有便捷的公交系统和地铁线路。
此外,该市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建设充电桩的布局。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济南市也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产业结构济南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多元化,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兼顾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济南市的支柱产业,包括金融、房地产、物流、旅游等各个领域。
此外,济南市也发展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
农业方面,济南市主要以粮食、棉花、水果等作物种植为主,其中槐荫区还以花卉种植闻名。
四、人口就业济南市的人口规模较大,且人口流动性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济南市的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
人口规模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济南市也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提供了各类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创业者和各类企业在该市投资兴业。
人才引进也是济南市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五、问题与挑战虽然济南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优势Strengths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山东是华东地区经济大省;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置;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济南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的业务..传统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在此交汇;通往全国各个城市..随着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京沪高速铁路、太青高速铁路、济莱、青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民航事业的发展;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2.劣势Weakness济南市规模偏小;影响着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深入分析山东省内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可否认与省会城市的“弱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发展空间小且结构不合理;弱化了省会城市功能..受制于城市发展载体规模偏小且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济南经济建设投资规模长期偏小;工业经济规模不能有效地膨胀;也制约了城市对资本和人口的聚集能力..济南辖区版图结构失衡;制约了辖区发展的活力..济南辖区版图形态为“西南—东北”的带状失衡型结构..因受辖区版图结构的限制;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最佳机遇期..食、购、娱建设明显滞后;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匮乏;各地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趋同..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转变慢;较少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真正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济南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以及风景名胜的保护并不是很好..济南的商埠区已经大部分被破坏在1992年;在济南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在济南新火车站的规划建设中被拆除重建没有像天津的五大道;广州的沙面那样被很好的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大明湖周围的建筑高度也没有很好的控制;泉水旅游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无法发挥各景点的整合优势;三大名胜一直未形成营销整体..济南市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没有响亮的旅游口号;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综合济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即便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产业集群不明显;无产业优势;无行业领袖;自然资源不足..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济南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省内其他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均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第二产业都在50%以上..产业结构的层次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此外;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济南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交通效率低..特别是城市东西向交通受阻;是济南市交通的最大症结之一..交通设施容量的扩充;完全被车辆的高速增长所抵消..单纯的道路交通建设;已难以全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现象常有发生..停车场所匮乏;造成乱停乱放现象..3.机遇Opportunities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济南都市圈的提出;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济南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作为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济南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全运会的举办都济南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全国人民了解济南、展现济南特色的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济南;促进济南的发展..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推动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济南市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4.威胁Threats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城市化率较低;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在省会城市中;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弱的综合实力;都会对济南产生威胁..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经济洼地”的可能..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差距显着..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着的影响力优势..以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高潮中;济南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试验区、经济区25处..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在深层次上对山东的发展、尤其是对济南的发展构成了挑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项国家战略的批复;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两项国家战略都位于山东的沿海地区;对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济南将会带来威胁..综合分析纵观济南的概况;不难看出;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比如技术不够先进、完备;大部分的工业都属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组织也较落后;产前产后的联系地较为松散;土地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耕地减少;政治理念体系目前也比较落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占据主流;不够重视科技;尊重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对连接中国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济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济南市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把济南市建设成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软件基地;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第二产业..通过山东省创建文化科技强省的契机;发展知识型、创新型、高科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型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新型高附加值知识型龙头城市..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把济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全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济南城市的空间布局应以东西方向发展为主..按照美学原则;以广州、青岛、厦门、上海浦东等为榜样;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成为具有一定风格和艺术价值的协调美的景观整体..建设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景点、建筑;同时精心保护文物古迹..济南应该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发展壮大;使自身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省会城市;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重要的一级..。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xx年xx月xx日•引言•济南市自然条件评价•济南市基础设施条件评价•济南市社会经济条件评价•济南市科教文化条件评价•济南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可以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促进济南市及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对济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
研究内容与方法02济南市自然条件评价地理位置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山东省省会,地处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气候条件济南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济南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多种,其中以煤炭、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等最为丰富。
环境状况济南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2.7%,PM2.5平均浓度为41μg/m^3。
全市水质优良比例为77.9%,主要河流湖泊水质总体稳定。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VS1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济南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类型,特别是种植业和畜牧业。
有利于农业发展济南市矿产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资源日益枯竭,采掘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环境状况也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
工业发展的瓶颈为应对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济南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环保产业等,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发展新兴产业03济南市基础设施条件评价03能源基础设施济南市能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包括电力、燃气、石油等,能够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对能源的需求。
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01交通基础设施济南市交通网络发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能够高效地连接城市内部及周边地区。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3年,济南市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一)从总体形势看,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5230.19 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7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53.24 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892.24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5.2:40.3:54.5调整为5.4:39.3:55.3。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升。
生产总值增速由一季度的8.7%、上半年的9.1%、1-3季度的9.3%,提高到全年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1.01%、上半年的11.05%提高到全年1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半年的13.0%、前三季度的13.1%、提高到全年1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7%,从2月份开始,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财政税收较快增长。
全市全部税收收入793亿元,增长11.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实现税收1.5亿元,增长550.1%;第二产业实现税收333.1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税收458.5亿元,增长14.6%,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税收分别增长16.2%、43.8%。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2.1亿元,增长13.9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22%,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4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67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7.6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99元,增长12.5%。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9%。
济南市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s ceya d eo o ia sa ss e n n lz da pyn h n iao y tm n h o ua 'ers h s o l o it n c n myi Jn ni se s da d a ay e p ligt eidc t r se a d tef r lr.l e u h wst n s m h mt t ed v lp n nJn nct su b ln e t d lv l amo iu e r e h o s n h t d xo n io me tn i h e eo me ti ia i i n aa cdwihmi— e e h r no sd ge . y F elw y t ei i e f v rn n d- cn e i
i v s ia e n h d x s weg t r ac lt d a c r ig t h t — g a ss c n a y d cso k n . B s d o h — n e t td a d t e i e e i h s a e c lu a e c o dn O t e m t o l e o d r iiin ma i g g n I a e n t ea c iv me t fh r no s d g e 。t e f r l r i c n tu t d. ' e h r n o s d v l p n mo g u b n e v r n n , h e e n so a mo iu e r e h o mu a s o s r c e l a mo i u e e o me ta n r a n i me t h o
维普资讯
环境 保护 科学
第3 2卷
第 4期
20 0 6年 8月
关于济南的调研报告

关于济南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济南的发展状况、特色和问题,并通过实地访查、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经济发展概况. 2019年,济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X%,第二产业增长X%,第三产业增长X%。
本地区经济增长稳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三、城市建设与规划济南市近年来加大城市建设和综合规划力度,多个产业园区相继建立。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产业园区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同时,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地铁网络扩大覆盖范围,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四、环境保护济南市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2019年,PM2.5浓度平均下降X%,水质达到优良水域X%。
未来,市政府将继续加大环保力度,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五、文化与旅游济南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众多文化景点和历史遗址。
同时,近年来,济南市将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2019年,济南市旅游总收入达到XXX亿元。
六、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济南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城市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七、发展前景与建议济南市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解决社会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
同时,应进一步挖掘济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03
CATALOGUE
济南市经济投资环境
济南市投资政策概述
1 2 3
鼓励外商投资
济南市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租赁优惠等,为外商投 资提供便利和保障。
优先发展产业
济南市重点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 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 资机会和优惠政策。
简化审批流程
济南市致力于简化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提高审 批效率,减少投资者的时间和成本。
济南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交通运输
济南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 络,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物流运输条件。
能源供应
济南市能源供应稳定可靠,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完备,能够满 足企业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服务业发展壮大
随着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济南市应着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推动济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产业规划引导,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错位竞争、 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 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济南经济发展概 况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济南市经济总览 • 济南市主导产业分析 • 济南市经济投资环境 • 济南市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01
CATALOGUE
济南市经济总览
济南市GDP增长情况
快速增长
济南市GDP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居山东省前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
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
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
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优势(Strengths)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
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
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
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
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
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
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
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
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
山东是华东地区经济大省,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置,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
济南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
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的业务。
传统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在此交汇,通往全国各个城市。
随着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京沪高速铁路、太青高速铁路、济莱、青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民航事业的发展,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2.劣势(Weakness)济南市规模偏小,影响着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
深入分析山东省内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可否认与省会城市的“弱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城市发展空间小且结构不合理,弱化了省会城市功能。
受制于城市发展载体规模偏小且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济南经济建设投资规模长期偏小,工业经济规模不能有效地膨胀,也制约了城市对资本和人口的聚集能力。
济南辖区版图结构失衡,制约了辖区发展的活力。
济南辖区版图形态为“西南—东北”的带状失衡型结构。
因受辖区版图结构的限制,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食、购、娱建设明显滞后,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匮乏,各地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趋同。
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转变慢,较少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真正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
济南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以及风景名胜的保护并不是很好。
济南的商埠区已经大部分被破坏(在1992年,在济南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在济南新火车站的规划建设中被拆除重建)没有像天津的五大道,广州的沙面那样被很好的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
大明湖周围的建筑高度也没有很好的控制,泉水旅游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无法发挥各景点的整合优势,三大名胜一直未形成营销整体。
济南市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没有响亮的旅游口号,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
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
综合济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
即便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
产业集群不明显,无产业优势,无行业领袖,自然资源不足。
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济南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省内其他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均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第二产业都在50%以上。
产业结构的层次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
此外,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济南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交通效率低。
特别是城市东西向交通受阻,是济南市交通的最大症结之一。
交通设施容量的扩充,完全被车辆的高速增长所抵消。
单纯的道路交通建设,已难以全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现象常有发生。
停车场所匮乏,造成乱停乱放现象。
3.机遇(Opportunities)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
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
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
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
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
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济南都市圈的提出,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
济南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作为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济南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全运会的举办都济南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全国人民了解济南、展现济南特色的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济南,促进济南的发展。
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
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推动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济南市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
4.威胁(Threats)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
城市化率较低,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
同时在省会城市中,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弱的综合实力,都会对济南产生威胁。
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经济洼地”的可能。
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差距显着。
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
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
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着的影响力优势。
以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高潮中,济南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试验区、经济区25处。
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在深层次上对山东的发展、尤其是对济南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项国家战略的批复,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两项国家战略都位于山东的沿海地区,对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济南将会带来威胁。
综合分析纵观济南的概况,不难看出,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
比如技术不够先进、完备,大部分的工业都属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组织也较落后,产前产后的联系地较为松散,土地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耕地减少;政治理念体系目前也比较落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占据主流,不够重视科技,尊重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对连接中国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济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济南市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把济南市建设成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
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软件基地,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第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