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时间、范围、地位、意义,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不足,分析出现这些不足的原因。

3.了解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

【自主学习】1.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_____下西洋。

主要目的是________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

船队到达______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_______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______多世纪。

3.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_____政策。

乾隆年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_____一处进行。

【合作探究】1.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2.郑和远航的意义?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

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3.闭关锁国的影响?【当堂达标】1.《奔赴索马里》歌词:“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

”歌词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A.宋朝史学家B.元朝剧作家C.明朝航海家D.清朝思想家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重本抑末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政策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答案见《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优教课件【合作探究】答案见《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优教课件【当堂达标】答案见《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优教课件。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一、目标:1、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难点: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三、练习1、下面叙述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不正确是()A、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B、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C、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D、炫耀了大明的武力与金钱政策。

2、2004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将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哪个设计活动方案不正确()A、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仿真航模开展B、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C、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论坛举办D、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3、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4、下面有关郑和下西洋目的不正确是()A、宣扬国威 B 到西洋取宝 C 不计经济利益 D 给国家带来商机5、()——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语)A、文化专制 B 重农抑商 C 与外界隔绝 D 对外交往6、和七下西洋,并没有像哥伦布等航海家一样,为世界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可是,它亦取得若干实质成果:()①郑和远航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最长的跨洋航行,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开辟了广泛而稳定的航线,实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

②郑和远航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建立起经常而友好的联系,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③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物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南亚诸国的开发④郑和远航向亚非各国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亚、非各国的文明进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包括()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②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中外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④明清政府闭关自守禁绝对外贸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8、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A、限定通商口岸B进出口货物的无限制。

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3.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3.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3.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第 23 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程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学习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不足,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了解闭关锁国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以及培养识读历史地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学习难点】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导与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条件 社会 ,国力拥有当时时间:次数:范围:航行于 和 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 最远到达 和 是世界 ,比 积极 加强了推动 ,促进了 消极 目的是 ,不计经济效益,后随国力衰退遭废止。

原因:一是经济上没有迫切的需求;二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实质:并非 ,主要表现为 积极:有 的一面 限 限制了 , 阻碍了消极 最终不能 ,不能从根本上,使中国(二) 【 问题探究 合作学习】1、郑和下西洋最早开始于( )A.1405年B.1406年C.1430年D.1433年2.明朝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最远到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红海沿岸和波斯湾C.非洲最南端和红海沿岸D.非洲东海岸和波斯湾3.郑和首次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A.福州B.泉州C.广州D.刘家港4.郑和下西洋被废止的主要原因是( )A.途中风险太大,损失严重B.国力衰退,财政困难C.倭寇骚扰和对沿海的封锁D.郑和去世,无人能担当重任(三)【展示点拨、解难释疑】下列关于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辩论,他们说得对吗?影响 经过 影响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同学甲:“郑和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同学乙:“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四)【盘点收获、畅谈心得】(五)【达标检测、能力提升】1、(2004年天津中考)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错误的是()A.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B.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C.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2005年开封中考)下列关于闭关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B.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C.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D.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B.郑和下西洋给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C.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机遇,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D.郑和远航所带去的瓷器、香料和印花布受到各国的欢迎4.下列对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清朝的闭关政策限制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B.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闭关政策从根本上防御了西方的殖民入侵D.闭关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5.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6.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表现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7.“凤凰卫视”电视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乘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课题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

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有条件的地区,参观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收集相关材料,写一篇历史游记,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教学难点:闭关锁国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初,对外交往活跃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那就是郑和下西洋。

到了清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却转向了闭关锁国与保守落后。

你想了解郑和创建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吗?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变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是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

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从1405年到1433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

课题: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学习目标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

思考题1: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当时对外交往情况怎样? 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呢?举两个例子
思考题2:闭关锁国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二、问题与活动
1、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点及所到达的地点。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三、目标检测
1.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2.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四、课后作业
(一).
读图回
答问题:(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发生在哪一年?比欧洲早了大约多长时间?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2)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是什么?
(3)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发展。

但中国在郑和下西洋后,为什么海上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
(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
问:①此话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
②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对策?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③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学后反思。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1.含义: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2.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问题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甲:“郑和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乙:“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他们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探究: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郑和远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

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运用等。

其次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但是,归根结底,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问题2】议一议: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和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1)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人们无须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③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故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④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2)看法。

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当堂练习】1.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

答案:B2.(2011·湖南湘潭)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这是为了纪念()。

A.鉴真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答案:B3.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一支强大的船队也曾到过“西洋”(如图我海军护航舰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西洋”指今天的()。

历史: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认定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自主学习】1.郑和下西洋(1405—1433):(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2)下面的航行图有些模糊,请你标出郑 和远航经过的两大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3)郑和下西洋起到了 什么积极作用?(4)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闭关政策(1)什么是闭关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2)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共同探究】(1)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对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什么作用?(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3)不同的对外政策,不同的结果,对此你有何启示呢?(4)请思考,清朝和唐朝为什么会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不必写出答案)【归纳整理】用列表或者别的什么方式把本课的知识再回顾一遍。

【拓展练习】1.(2010·广东东莞)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2.(2010·山东临沂)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

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A.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3.(2008·安徽中考)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0·江苏南京)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本课主要内容为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以及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教材通过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后果,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海外贸易和外交活动,认识闭关锁国对我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郑和下西洋和闭关锁国这两个历史事件可能还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以及小组讨论、探究等互动方式,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全面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情感,认识闭关锁国对我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影响;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后果。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郑和下西洋和闭关锁国为例,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教具: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视频资料等。

3.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
●精题精讲
例1 (2004年天津中考)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错误的是
A.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B.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例2 (2005年开封中考)下列关于闭关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B.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
C.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D.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我夯基我达标
1.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A.明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B.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C.明统治者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D.掠夺土地和财富
2.郑和下西洋最早开始于()A.1405年B.1406年C.1430年D.1433年
3.明朝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最远到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红海沿岸和波斯湾
C.非洲最南端和红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和波斯湾
4.郑和首次下西洋的出发地是()A.福州B.泉州C.广州D.刘家港
5.郑和下西洋被废止的主要原因是()
A.途中风险太大,损失严重
B.国力衰退,财政困难
C.倭寇骚扰和对沿海的封锁
D.郑和去世,无人能担当重任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
B.郑和下西洋给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C.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机遇,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D.郑和远航所带去的瓷器、香料和印花布受到各国的欢迎
7.下列对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清朝的闭关政策限制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B.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闭关政策从根本上防御了西方的殖民入侵
D.闭关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8.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

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1)炫耀明朝国威。

(2)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和平交往等。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
1.从______年到_______年,郑和先后_______次出使西洋,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_______和_______沿岸。

答案:答案:14051433七非洲东海岸红海
2.我国很早就有人到“南洋(指东南亚地区)”谋生,从某个朝代的后期开始,去南洋的人就更多了,它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
1.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2.下面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上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扬国威②到西洋去“取宝”③开辟新航路④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清朝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采取的是()
A.开放政策
B.闭关政策
C.积极通商
D.消极通商
4.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答案:郑和在15世纪初的近30年间,率领27000余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行程十万余里,访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时之长、次数之多、行程之远、船舶之巨、规模之宏壮、影响之深远,堪称举世无双,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木帆船时代的这种远航活动,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随时随地充满着生命危险,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

在惊涛骇浪间,郑和和他的船队,冒险履危,一往无前,表现了高超的航海技术和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七次远航西洋的壮丽篇章,所以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
1.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
A.早半个多世纪
B.早一个多世纪
C.迟半个多世纪
D.几乎同时
2.“凤凰卫视”电视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乘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3.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③促进了华侨对南洋地区开发④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表现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5.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发展形势的变化
B.不能及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C.对西方的殖民者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D.中国经济逐渐落伍于世界
6.清朝前期,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严禁民间开矿
B.手工业、商业不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
7.阅读下面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完成(1)~(3)题:
(1)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1)闭关政策。

(2)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3)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8.下列关于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辩论,他们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同学甲:“郑和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同学乙:“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答案: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郑和远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

再就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

然而,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两位并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

课本第128页想一想答案:可从时间早、规模大等方面考虑。

课本第129页想一想答案: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课本第131页材料阅读答案:18世纪下半期,康乾盛世之后。

课本第131页自我测评答案: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

该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反而导致了中国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