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康复计划-打印版

合集下载

膝关节术后康复操作手册--供一级医院使用

膝关节术后康复操作手册--供一级医院使用

第一部分康复方案基本原则一、骨科常见疾病术后分级康复目标:·恢复患者功能:关节活动度、力量、步态、无痛、无慢性炎症·预防及减少并发症: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步态异常二、适用技术·炎症控制:冷敷,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理疗(激光),·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被动活动(患者自己进行,治疗师进行,关节松动,牵引,支具),主动活动(患者自主、辅助主动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功能训练:步态训练,有氧训练·疼痛控制技术:中频电疗、激光照射、超声波·创伤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功能训练三、以上技术可能导致的风险(一)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骨折区域再次骨折,原因·超过骨折区域屈服点的应力:杠杆作用造成的较大的力矩;相对于骨干长轴的剪切力、扭转力、张力;下肢骨折过早负重(二)内固定覆盖区域与未覆盖区域交接区的骨折·骨质疏松:应力遮挡导致内固定覆盖区域废用性骨质疏松;缺乏肌肉的主动收缩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内固定的切割作用:张力带钢丝·不恰当的康复训练:与骨骼长轴呈切线位的作用力、较大的杠杆力矩(三)急性期炎症加重或转为慢性炎症:·处于炎症急性期(术后两周)时,粗暴的被动活动·处于亚急性炎症期时,过度的被动活动、超过组织符合强度的主动活动(四)骨化性肌炎:粗暴的康复训练四、风险预防机制·患者教育—包括生物力学知识、训练方案介绍、潜在风险、疼痛自我管理、健康知识宣教·预警机制:告知何种情况下需要联系手术医生(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严重肿胀)·必要时由手术医生决定下肢开始负重时间·综合骨骼内固定复合体的强度与软组织愈合情况,确定各类康复技术开始使用的时间、带有一定风险的技术在社区及家庭康复中推迟开始使用时间或不应用五、康复技术的分级以上技术中对患者存在一定风险的,包括:关节松动术、牵引、等张训练、腰椎稳定性训练、步态训练(开始负重)。

经关节镜松解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的康复训练

经关节镜松解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的康复训练

经关节镜松解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的康复训练
荆鑫;祝云利;吴海山;周维江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2(006)016
【摘要】目的探讨经关节镜松解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及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对7例平均年龄57(41~7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病例实行了关节镜松解术及术后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结果关节镜术后当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6°(100°~130°),致最后随访时为105°(90°~115°).关节活动度平均提高35°.本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松解术和术后针对性康复训练处理非疼痛性及非感染性,单纯因纤维粘连导致的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
【总页数】1页(P2399)
【作者】荆鑫;祝云利;吴海山;周维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粘连及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观察 [J], 金成辉;陈崇民
2.C PM在膝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体会 [J], 张凤云
3.关节镜下松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粘连 [J], 黄东辉;张中南;余夏林
4.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的康复训练及护理 [J], 杨叶香;陈碧英;李晓玲
5.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肩周炎 [J], 吴增志;孙友强;罗鹏刚;夏雄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康复治疗计划【范本模板】

康复治疗计划【范本模板】

康复治疗计划表患者信息栏:姓名:张香香性别:女性年龄:74岁住院号:434155 功能分级:布氏分级: 左上肢Ⅴ级,左手Ⅴ级, 左下肢Ⅵ级功能训练计划:1.被动活动患者上下肢:关节活动方向正确,每个活动方向重复15次,每天活动2次.2.下肢肌力训练:①仰卧位,主动做屈髋屈膝,脚跟始终财主床面,20次∕组,2组∕天;②仰卧位,准备一公斤的沙袋,固定绑在小腿,主动抬腿动作,膝盖弯曲朝向胸前方向,20次∕组,2组∕天.3.俯卧位,主动做屈膝动作,20次∕组,2组∕天。

4.上肢肌力训练:将一公斤沙袋绑在手腕处,练习抬手臂,20次∕组,4组∕天。

5.协调性训练:上肢练习指物,各个方向准备物品,练习手指指物,要求准确方向。

活动训练计划:1.平衡训练:①不辅助下站立训练,患者不扶住任何人或物,独自站立,10分钟每次,每天练习3—4次;②迈一步平衡训练,用左腿支撑,右腿向前迈一步再收回,10分钟每次;③踏板平衡训练,准备8—10厘米的踏板,用右腿上下踏板,10分钟每次。

2.步行训练:尽量选择阶梯或有坡度的路,为了防异常步态的发生,每天行走不超过2公里,步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引起明显疲劳,每天2—3次行走。

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①筷子的使用,使用筷子练习夹大豆,最后练习使用筷子夹起豌豆或玻璃球;②穿鞋的训练,尽量选择不系鞋带的鞋子,能够一脚蹬最好;③平时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独立的穿衣穿裤,洗脸刷牙,上厕所,室内转移活动,吃饭,洗澡等。

参与训练计划:1.继续根据兴趣爱好,比如:种菜2.与人交流,可改善患者患病后的紧张情绪。

康复治疗计划表患者信息栏:姓名:曹安民性别:男性年龄:44岁住院号:433651功能分级:布氏分级:左上肢Ⅲ级+,左手Ⅱ级,左下肢Ⅵ级功能训练计划:6.被动活动患者上下肢:关节活动方向正确,每个活动方向重复15次,每天活动2次。

7.下肢肌力训练:①仰卧位,主动做屈髋屈膝,脚跟始终财主床面,20次∕组,2组∕天;②仰卧位,准备一公斤的沙袋,固定绑在小腿,主动抬腿动作,膝盖弯曲朝向胸前方向,20次∕组,2组∕天。

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2014.04运动医学279对我院自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并进行康复治疗的36例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9例,男性患者有17例,年龄在9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1.6岁;36例患者中均为单侧出现功能障碍且存在有明显的功能性活动障碍的表现;36例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为左侧骨折的共16例,为右侧骨折的共20例;这些患者中,骨折部位为股骨干的共8例,股骨内侧踝发生骨折的共13例,外侧骨折的共3例,踝间骨折的共5例,胫骨骨折的共12例。

所有患者从手术治疗期到进行康复治疗期的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平均时间为6.5±2.5周。

1.2 方法给予36例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进行术后康复治疗。

首先给予36例患者镜下术手术治疗手段进行传统松解术治疗,先采用钝性探钩放入患者的关节内,用钝性探钩将两侧髁与髌上囊进行分离,从而加大髌骨的关节活动度,再将关节镜置入患者体内,在能够直视的状态下将关节上形成的粗大的粘连带进行切断以及清除,清除后再将关节进行推搬;由于患者关节内的粘连组织已被清除,大部分病例会有细小的撕裂声出现。

但是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肌挛缩,关节屈曲度受到严重影响,则需要在髌骨外处将中间肌进行切断手术。

1.3 疗效评价在对所有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李 斌山西省武乡县洪水中心卫生院 山西省武乡县 046308【摘 要】目的:探讨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给予36例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进行术后康复治疗。

首先给予36例患者镜下术手术治疗手段进行传统松解术治疗,将关节上形成的粗大的粘连带进行切断以及清除,清除后再将关节进行推搬,其次,联合运动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患者的膝关节的活动程度、患膝处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由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康复计划(新)

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康复计划(新)

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紧缩)术后(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再予执行)※注意事项: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制定,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

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

早期应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以免造成肿胀。

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

6 练习后如关节肿、痛,则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

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术后早期不宜过多行走,否则可能引发肿胀,影响功能康复进程。

8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9 运动员肌力较好,则应酌情加快进度,加大负荷。

10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

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正文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

故以静力练习及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

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

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康复护理[ 07-12-14 15:23:00 ] 作者:王俊,宋敬东编辑:studa20【关键词】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康复;护理膝关节僵硬是股骨或膝周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我科自2002年1月到2005年5月共收治膝关节僵硬21例,经行膝关节松解术后,采取指导、督促患者主动锻炼,协助其被动锻炼,使膝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

年龄23岁~51岁,平均年龄41岁。

股骨中段骨折术后2例,股骨髁间骨折4例,髌骨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股骨中段骨折及膝关节周围损伤经石膏长时间固定者3例,关节僵硬时间为4个月~27个月。

松解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伸展0°~10°,屈曲0°~60°。

1.2 结果本组21例,经随访6个月~15个月,2例失访,其余膝关节活动度伸展0°,屈曲90°~120°。

较术前平均增加75°,满足日常工作及生活需要,疗效满意。

2 术前准备2.1 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大多经历了一次创伤,饱尝了疾病的折磨,对术后肢体功能改善报有极大的希望,但对手术是否成功心存疑虑,害怕术后再次出现并发症。

因此,护士要深入病房,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解手术大致方法和作用,介绍手术成功的例子,解除患者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2 指导股四头肌锻炼术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让患者伤肢尽量伸直,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背伸踝关节,紧绷大腿肌肉,收缩股四头肌,持续3 s~5 s后放松为1次,如此反复进行。

3 术后康复护理3.1 心理康复心理康复是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1],调动患者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向患者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知道功能锻炼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至关重要,针对患者因怕疼痛和担心出血而不愿进行早期锻炼的心理,要给予心理疏导,告诉患者通过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术后肿胀的消退,能有效防止关节内滑膜、肌肉、韧带的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锻炼。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粘连的康复护理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粘连的康复护理
力 绷 带 自足 部到 大 腿 根 部 加 压 包 扎 , 膝关 节 持 续 局 部 冰 敷 ; 患
定 改 善 , 后 期 常需 要 手 术 松 解 达 到 恢 复 膝 关 节 功 能 的 目 但
的 。本 院 骨 关 节 科 自 2 0 年 1月 ~ 2 1 09 O 1年 1 , l 月 对 8例 创
异 常 和 膑 腱 的严 重 挛 缩 。 1 2 方 法 手 术 采用 关 节 镜 下 膝 关 节 粘 连 松 解 术 , 后 与 医 . 术
头 肌 向 上拉 紧 收缩 , 不 产 生 关 节 活 动 , 时 , 屈 踝 关 节 , 但 同 背 收 缩 股 四 头 肌 , 时 , 肉 不仅 是 颤动 , 且 要 用 力 收 缩 , 此 肌 而 使其 持
以 免关 节 内 出血 造 成 粘 连 。对 于 术 前 有 膝 关 节 屈 曲 畸 形 者 ,
1 8例 患 者 术 后 严 格 护 理 , 确 指 导 功 能 锻 练 。 随 访 6 正 ~ 2 4个 月 ,8例 患 者 能 满 足 日常 生 活 及 工 作 需 要 , 行 消 失 , 1 跛 步
态改善 , 节无肿 胀 , 感染 。 关 无
3 护 理 3 1 术 前 护 理 .
311 心理护理 ..
热 情 接 待 患 者 , 患 者 介 绍 病 区环 境 , 向 责
夜 间进 行 小腿 持 续皮 牵 引 。
任 护 士 及 主 管 医生 , 好 患 者 的 心 理 护 理 。 由 于 此 类 患 者 关 做
伤 性 膝 关 节 粘 连 的患 者 进 行 了关 节 镜 下 松 解 术 , 康 复 护 理 及
训 练 , 得 满 意疗 效 。 现报 道 如 下 。 获

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康复护理

踝 关节 ,紧绷大腿肌肉 ,收缩 股四头 肌 ,持 续 3 s~5 s后 放松 为 1次 ,如此反复进行 。 3 术后康复护理 3. 1 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机能康复的枢纽 ,以心理康复促 进和推 动机 能康复 [1 ] ,调 动患 者积 极 性 , 使其主 动 参与 机能 康 复的 训练 ,向患者介绍 康复训 练的目 的 、方法及 注意事 项 , 使 其知 道功能锻炼对术后膝 关节功 能康复 至关重 要 ,针对患 者 因怕 疼痛和担心出血而不 愿进行 早期锻 炼的心 理 ,要给予 心理疏 导 ,告诉患者通过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 ,有利于术后肿 胀 的消 退 ,能有效防止关节内滑膜 、肌肉 、韧带的粘连 ,促进膝 关 节功 能锻炼 。 3. 2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回病 房后去 枕平卧 6 h,保 持呼吸 道 通畅 ,用软枕抬高伤肢 于心脏 水平 ,观察 切口渗 血情况 ,并 及 时更 换敷料 ,保持负压 引流管 通畅 ,不断 将积血 排尽 ,注意 引流液 的性 质和 量 ,同时 观察伤 肢末梢 血液循 环及感 觉运动 功 能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 3. 3 康复第一 阶段 术后 2天内 着重进行 股四头肌 的等长 收缩练 习 ,可促进血液循环 ,有 利肌肉组 织摄取 营养 [ 2] , 减少 术后组 织水 肿 。根据 个体 差异 ,每天锻炼 100次左右 ,分 3次 ~4次完成 ,嘱患者最大限度有节奏地 伸屈踝关 节 ,频 率不宜 过 快 ,动作必须到位 ,注意此锻炼要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 。 3. 4 康复第 二阶段 术 后 2天 ~14天 拔出引 流管 ,以 减少 引流管 感染 的机 会 ,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练习 ,同时开始应用下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年 3月第rch. 2007 , Vo l. 14, No. 7 ( Issued Every Ten Day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康复计划
关节粘连松解术后的康复功能练习是较为困难,周期较长,且痛苦较大。

关节活动受限及练习的机制:
长期关节活动度受限后,不仅关节腔内会产生粘连,其相应的组织(如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在长期得不到充分的牵伸后,亦会发生挛缩(即长度变短、延展性下降),进而加重关节活动度受限。

因此,术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达到术中松解推拿的角度。

而必须通过长期的功能练习,牵伸相应的组织,使其逐渐延长,才能获得良好及灵活的关节活动。

康复原则:
1)个体差异性
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功能练习的进度难以明确制定。

因粘连的部位不同,程度不同,术中松解推拿达到的角度不同,术后的临床表现(发热、引流量等)不同。

因此无法规定练习的进度,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练习。

2)早期康复的原则
关节粘连松解术后为避免再次粘连,应尽早开始功能练习。

一般在引流拔除(视引流量,约2~3天拔除)前,术后2天左右即开始进行被动活动练习,屈伸膝的角度尽量大,活动后至少两小时后拔出引流管。

在避免再次粘连的同时,可将关节内的积血挤出,防止机化。

术后2-5周的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最多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和多次练习。

如果膝局部肿胀、皮温高,及时复查,调整关节活动度练习(每3天只进行一次能达到所要求角度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加强冰敷等对症治疗。

3)随时观察组织情况
练习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受牵拉部位组织的张力。

如局部发硬,肿痛明显,则应暂时减少活动度练习的量,增加冰敷的次数及加强等长肌力练习(即绷劲练习)。

并及时告知医生。

4)持续牵伸的原则
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以持续牵伸为主要方法。

如有必要时,应由医生进行被动推拿(不可盲目追求角度,否则可能有危险或引发骨化性肌炎)。

练习中应在可耐受疼痛的角度处尽可能地长时间保持,使组织在适当拉力下逐渐延长,不但可保证组织的安全性,同时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5)功能练习生活化习惯化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应使关节随时处于尽可能大的屈曲或伸展位置,而应避免长时间处于“休息位”,否则不但影响功能练习的进度,且不利于关节灵活性的提高。

即平时应屈曲至微痛、有牵拉感的位置保持;或尽可能大的伸展位置保持。

疲劳或无法继续保持时,交换位置。

6)平衡练习的原则
活动度练习应与肌力练习共同进行,否则肌力过弱时将会造成关节不稳,导致新的损伤发生。

屈曲与伸展练习应共同练习,否则由于相应组织张力的不平衡,会产生新的活动度受限。

但屈曲与伸直练习应间隔2-3个小时进行,避免相互干扰影响效果,以及过多刺激关节局部。

练习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1)被动活动时,可能会有粘连带被拉断时的细小断裂声,属正常情况,无须过分担心。

2)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

直至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不再对组织进一步产生刺激时,才会逐渐消退。

3)活动度练习中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在练习结束后30分钟内消退至原有程度,即为正常。

4)早期练习后应及时冰敷,以避免肿胀。

5)练习过程中会有“反复”。

即在某一阶段活动度会有退步,或进展停滞不前。

只要调整练习的量和方法,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即可改善。

屈伸练习的方法:
一·屈曲的练习方法:以下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

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极易造成肿胀,影响治疗。

1 髌骨松动术:在屈曲练习前进行。

手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

每方向20次,2—3
次/日。

仰卧位垂腿
坐位垂腿
2 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

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3 坐位“顶墙”: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
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

全过程控制在30分钟内。

4 主动屈伸练习:(被动屈曲后进行)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

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

10—20次/组,1—2组/日。

5 俯卧屈膝:
俯卧(脸向下),健腿伸直,患侧髋关节伸直,由他人或自行握住患侧踝关节被动使膝屈曲。

此时会感到大腿前侧有明显牵拉感。

保持此位置20~30分钟即可。

二·伸直的练习法: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
否则将影响效果。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有明显牵拉感为宜。

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 坐位伸膝: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

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

30分/
次,1—2次/日。

2 俯卧悬吊: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踝关节处加重物。

要求同上。

3 主动牵伸:
于极限处保持10秒,放松5秒。

20—30次/组,1—2组/日。

坐位顶墙
俯卧位膝牵伸
伸膝练习
主动牵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