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氓采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氓、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氓、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文化背景;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氓》和《采薇》的思想内容,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3.学习并掌握《诗经》两首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理解并运用两首诗的基本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带领学生进入《诗经》的世界。

2.讲解《氓》:引导学生朗读《氓》,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与婚姻的主题,体会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重点讲解第一章和第三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3.讲解《采薇》:引导学生朗读《采薇》,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征兵制度和小农经济下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重点讲解第六章和第七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4.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以及其中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分享交流:请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并就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6.课外拓展: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基本表现手法,阅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经》中的其他篇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提问: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和提问,让学生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困难。

2.合作探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探究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展示与《诗经》有关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教师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教案来源与背景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两篇诗歌《氓》和《采薇》编写而成。

《氓》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中表达了对贫苦民众生活艰难的关切;《采薇》则是《诗经·国风·邶风》中的一篇,通过描写关于女子的形象,并反映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

通过研读这两篇诗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教学目标•理解《氓》和《采薇》中的寓意和主题;•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氓》和《采薇》的写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理解诗歌中的表象与寓意;•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纸笔和书写工具;•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印象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10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氓》和《采薇》这两篇诗歌,并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生可以读取课本中的解读部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寓意。

阅读和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相关诗歌的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遍诗歌。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3.解读诗歌中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寓意,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讨论和分享(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寓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让学生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巩固练习(20分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课后作业1.阅读并分析《诗经·氓》和《诗经·采薇》;2.完成相关练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2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必修2必背古诗文

《诗经》两首《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两首译文《氓》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

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

你用车来迎娶,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哎年轻的姑娘们呀,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导语】学习高一语文需要讲求方法和技能,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那么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有哪些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采薇--《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氓》《采薇》

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氓》《采薇》

卫风 · 氓 《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 单概括情节。
《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 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 痛楚的认识是什么?
《氓》
情节: 恋爱 章节: 一 二
婚变
三四五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人物: (憨厚老实)

对 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

(热情纯真)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 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 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 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 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 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再次,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 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 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 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理解前人对这两句诗的 评价。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 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 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概括《采薇》每章内容
• 一 “玁狁之故” 难归的原因
•二
“忧心烈烈” 军旅的忧苦
• 三 “忧心孔疚”
•四
“一月三捷” 作战的情况
• 五 “玁狁孔棘”
• 六 “我心伤悲” 归来的悲伤
概括 :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 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满。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二首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学习诗中的融情于景、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并体会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氓》诗中的女仆人公形象。

2、探究《氓》诗中女仆人公爱情悲剧的缘由。

3、揣摩《采薇》诗中仆人公的思想感情。

体会征人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情感经受。

三、书目推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作为最古老的中国文学源头,它是一部越读越觉奇特的经典。

为什么斑驳的岁月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请同学们去读读作家安意如的《思无邪》,她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始终存活于心”;或者去看看鲍鹏山的《第三只眼看〈诗经〉》,学会怎样用别样的阅读方法解读《诗经》。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诗经》的河流,感受其芳香,接受其哺养,也让秀丽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请一同学背诵毛泽东《沁园春·雪》思考:“稍逊风骚”何意?“风骚”何意?为什么特殊点“风骚”?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介绍《诗经》学问《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

下面请一学习小组介绍《诗经》这部宏大的作品。

请大家完成《学案》中文学常识题。

•播放朗读音频,要求同学完成《学案》字词注音任务。

•同学自由诵读诗歌。

留意四言诗的节奏韵律。

(二二节拍)•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小组争辩解疑)自读文本,思考:①《氓》侧重叙事,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仆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仆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足,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了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当地结了婚;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时间消逝,随着生活的好转,“氓”的脾气却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也荒唐起来,对女子始乱终弃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难过难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氓》和《采薇》是诗经中的两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氓》翻译与赏析【原文释义】氓之蚩蚩(氓,(méng):古义指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抱布(货币,一说布匹)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婚事。

即:靠近;我谋:宾语前置)。

送子(对男子的敬称)涉淇(渡过淇水。

淇:淇水,卫国的河流),至(到)于顿丘(地名)。

匪我愆期(推延日期。

愆(qiān):过,误),子无良媒。

将(音(qiāng),请,希望)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秋天当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旧的墙。

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以(目的连词,来)望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一说返回关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泪流貌)。

既见复关,载(相当于连词“则”)笑载言。

尔卜尔筮(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卦。

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无咎言(卦象没有不好的话。

体:卦体,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

以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未落,其叶沃若(润泽貌)。

于嗟(相当于“吁嗟”,叹词)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指男子)耽(沉湎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坠落)。

自我徂尔(到你家,嫁与你),三岁食贫(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

三岁:指多年)。

淇水汤汤(水盛流貌),渐(沾湿)车帷裳(女子车上的布幔)。

女也(语气词,表示停顿,下面同此)不爽(差错),士贰(差错)其行(德行)。

士也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

靡:无,不;室劳:指家务活);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夙:早),靡有朝矣(不止一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之 采薇 (共4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之  采薇 (共41张PPT)

戍边生活
无忧PPT整理发布
深入探究
为什么士兵在回家途中 会"我心伤悲"呢?
《 采 薇 》 诗 意 图
• 请列举一些描写战争的残酷的诗句。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采薇
采 薇
《诗经.小雅》
薇,野豌豆苗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 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 食之。”
《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通假字 岁亦莫止 “暮”,年末,年尾
彼尔维何 “薾”,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 “棠”,棠棣;
“花”,花朵
1、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兴的手法有何 作用?
2 、本诗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兴的手法有何作用?
采集薇菜果腹,表明戍边生活的艰苦。 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
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 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 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 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 役的漫长, 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 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彼路斯何 玁狁孔棘
“辂”,战车 “急”,紧急
古今异义
• (1) 不遑启居 • 启,跪 • 居,安坐
•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 君子,文中指主帅 • 小人,文中指士卒
[táng dì]
棠棣
棠棣就是今天学名叫郁李, 开着一种像野樱桃花一样的 白的粉的花儿,一串串相拥 成团,随后会结出樱桃一样 的果实。再见来自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二首
《氓》
《采薇》
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 。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 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它同《尚书》、
《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诗经》
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
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风”“雅” 三
1、小组展示朗读,然后按预习要求翻译短文:
总角(丫髻)
2、简析课文标题《氓》,利用下面的关键词 用自己的话概括《氓》叙述了什么样的一个 故事?
儿时的青梅竹马 定情 结婚 生活贫困 婚变 决绝
3、找出《氓》三、四节比和兴两种手法的应 用并简单分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喻女子容颜的变化 青春靓丽→人老珠黄
本诗末章首四句“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历代传诵,小组评析,它为什么被视为情 景交融的佳句,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以乐景写哀情”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 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倍增其哀”。《采薇》诗中“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和 对比的方式。
1、借本诗控诉当时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 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2、表现古代妇女追求幸福生活和自主婚姻的 强烈愿望.
通假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非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畔
古今异义
将子无怒
愿,请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财物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多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过错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兴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先写动物,以引起女子 不要沉溺爱情的慨叹
痛4、楚女主的人认公从识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
认识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并翻译)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小组讨论: 1哪些原因造成了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2女主人公对这一悲剧有无责任?
探究艺术特点
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 图景。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 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 、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 写饥渴难当,但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 战争的残酷。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 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 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 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铺垫。(激发读者的联想,引出下文。 )
预习引导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齐读《氓》全文,相互纠正读音。 2、标注各节序号合作翻译,组长指定各同学翻译一节。 3、听朗读录音,思考下列问题:
1解析文章题目,并概括《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简单概括情节。 2找出《氓》三、四节比和兴两种手 法的应用并简单分析? 3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 痛楚的认识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并翻 译)
预习引导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齐读《采薇》全文,相互纠正读音。 2、合作翻译,组长指定各同学翻译一节注意下面词意。 3、找出1-3节中采用兴的手法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玁狁 不遑 孔疚 靡盬 象弭 归聘 四牡 骙骙 小人所腓 雨雪霏霏 载渴载饥
概括 :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 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满。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相 赋 当于现在的陈述或排比修辞。
(作用既可详细陈述,又可以加强语势,渲染环境、气氛。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 是比喻。(使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
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兴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
部分。
“颂”
“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பைடு நூலகம்
“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 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 现实主义 诗歌的源头 。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 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 《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 “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 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 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 生变化中生成。
氓的背叛,在当时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下,女性在 经济、政治上都处于被动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 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 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对爱情和婚姻认识不足仓促做出决定. 订婚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降低了身价.
作者创作《氓》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