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肺腺癌病例分享
奥希替尼联合地舒单抗治疗浸润性肺腺癌伴骨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奥希替尼联合地舒单抗治疗浸润性肺腺癌伴骨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奥希替尼联合地舒单抗治疗浸润性肺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搜集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接收治疗的浸润性肺腺癌伴骨转移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规范使用奥希替尼+地舒单抗进行治疗,观察该治疗方案在此类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CEA 以及VEGF 的含量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骨转移肿瘤数目较对照组减小,长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希替尼联合地舒单抗对于浸润性肺腺癌伴骨转移的患者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的预期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奥希替尼;地舒单抗;浸润性肺腺癌;骨转移近年来全球医学界对浸润性肺腺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并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1]。
但是,对浸润性肺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除了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之外,对其发病机制的全面了解仍需时日,也有待更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的开发。
奥希替尼是一种第三代EGFR-TKI,选择性地作用于EGFR-TKI敏感突变和继发性T790M耐药突变的NSCLC患者,其在浸润性肺腺癌伴有骨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2]。
地舒单抗是一种针对骨骼重塑通路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能够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NF-κB ligand,RANKL)结合而抑制骨吸收,在降低浸润性肺腺癌骨转移患者SREs发生率方面与唑来膦酸同等有效,且地舒单抗较少影响肾功能,其较唑来膦酸更适合与一线化疗联合应用[3]。
高剂量奥希替尼治疗肺腺癌伴软脑膜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8月 第32卷 第8期• 1015 ••病例报告•高剂量奥希替尼治疗肺腺癌伴软脑膜转移 一例并文献复习李梦远,罗建华,潘君素doi:10.3969^.issn,1671-0800.2020.08.068【中图分类号】R734.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我国最 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软脑膜转移(LM) 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 5% 111 = LM 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4.5个 月叫 对于NSCLC LM 患者,传统的放 疗、全身化疗及鞘内化疗等疗效十分有 限,目前仍缺乏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案,现 报告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 变阳性的晚期NSCLC LM 患者,先后予 全身化疗、吉非替尼及奥希替尼80 mg 治疗,效果均欠佳,予奥希替尼160 mg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 (PR),现报道如下。
1病例患者,男性,54岁,有吸烟史,因“咳 嗽3个月”就诊于上海某医院,2019年5月中旬查胸部CT (图1),显示“右肺中 叶及下叶软组织影,恶性病变可能,纵隔 及右肺门肿大淋巴结影,两侧胸膜增厚, 右侧胸水,胸廓组成诸骨骨质破坏”。
骨 ECT 显示“脊柱、右侧肩胛骨、肋骨、骨盆 等全身多发骨转移”。
胸水病理:胸水包 埋见少量恶性肿瘤细胞,结合酶标倾向 腺癌,考虑肺来源。
免疫组化:NapsinA (+),TTF-l(+),CK(+),P40( —)。
肿瘤 标记物:血癌胚抗原226.06 ng/mL 初步 诊断:右肺腺癌CT4N2M1CIVB 期(骨、 胸膜转移)。
体力状况(PS)评分1分。
2019年5月中旬予一线治疗:培美曲塞 针、顺钳针全身化疗,瞠来麟酸针抗骨转【文献标志码】B 作者单位:318000浙江省台州,台州 市立医院通信作者: 李梦远.Email : 493486829 @【文章编号】移。
2019年6月中旬因头痛、恶心、呕 吐明显,PS 评分2分,头颅增强MR 显 示头颅小脑及枕部软脑膜转移,双侧小 脑及枕部软脑膜广泛增厚,增强扫描明 显强化(图2)。
奥希替尼治疗T790M突变的肺腺癌后小细胞转化1例

《中国癌症杂志》2018年第28卷第12期CHINA ONCOLOGY 2018 Vol.28 No.12935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个案报道· 肺癌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其中腺癌占多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有研究报道肺癌患者在EGFR酪氨酸激酶区域存在驱动突变,特别是在东亚,女性及不吸烟NSCLC人群中普遍存 在[1-2]。
超过90%的E G F R基因突变为19号外显子突变(19d e l)和21号外显子点突变(21L858R),两者均为敏感突变[3]。
EGFR基因突变会导致下游信号分子通路的持续激活,并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4]。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阻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结合到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因此抑制受体自身磷酸化并导致下游信号的阻断[5]。
多项临床试验已表明EGFR-TKI在治疗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 在疗效及生存期改善等方面优于单纯化疗,因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已批准EGFR-TKI 用于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6-8]。
然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EGFR-TKI治疗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的情况,一线治疗获得性耐药中T790M阳性患者比例较高,对于这部分患者,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是治疗的金标准药物[9]。
本文报道1例一线EGFR-TKI治疗肺腺癌进展后出现T790M阳性,继续奥希替尼治疗发生小细胞转化的病例。
《奥希替尼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奥希替尼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引言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
其中,EGFR突变是亚洲人群NSCLC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作为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奥希替尼,对T790M突变的NSCLC患者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奥希替尼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详细分析。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奥希替尼治疗。
患者接受奥希替尼的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同时,我们通过严格的设计和实施,收集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治疗效果、安全性、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三、结果1. 疗效分析奥希替尼在治疗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肿瘤出现明显的缩小或稳定,总体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达到较高水平。
此外,奥希替尼的疗效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2. 安全性分析奥希替尼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大部分患者仅出现轻度或中度的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
经过适当的处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可以缓解或消失。
此外,奥希替尼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四、讨论奥希替尼在治疗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对于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患者,奥希替尼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这表明,无论患者是初次确诊还是疾病复发,奥希替尼均能发挥其疗效。
此外,奥希替尼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或中度,且易于处理,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
奥希替尼9291: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理想方案

奥希替尼9291: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理想方案奥西替尼是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T790M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也就是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治疗期间和之后进展,并且检测发现了T790M阳性的患者中使用。
奥希替尼是由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发,2017年在中国上市,但是目前有孟加拉黑盒,孟加拉白盒,印度Osim(奥森9291)等多个品牌,相比而言,卡布宁奥森9291(微信yky081)性价比高,原料供应商和英国原厂是同一家,并且每盒药品都有验证码可以一键验证真伪。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奥希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毒性。
由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癌症中心的Glenwood Goss博士领导的研究作者写道:“首次诊断时,约有25%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伴有CNS转移。
诊断后3年这种转移的发生率增加到45%以上。
“随着患者寿命的延长,能够确保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疗法的需求日益增加。
”研究者分析了两项II期研究(AURA和AURA2试验)的汇总数据。
在基线扫描中,共有128例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其中50人符合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所有患者均有T790M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均在之前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之后进展;他们每天一次接受80mg的奥希替尼。
结果发表在“肿瘤年鉴”上。
确定的中枢神经系统客观有效率为54%(50例患者中有27例),在中枢神经系统靶病变大小为-53%时,中位数最佳百分比变化率为中位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控制率为92%。
大多数回应都很迅速,在第6个星期的第一次评估时,有81%的回应者表现出反应。
CNS中位数的中位数尚未达到。
发病3个月后,100%的患者仍然有反应;在6个月时,仍有80%的回应,而在9个月时,仍有75%。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以前的脑放疗没有相关性。
奥希替尼治疗6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癌症杂志》2019年第29卷第10期 CHINA ONCOLOGY 2019 Vol.29 No.10809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论 著·通信作者:王韡旻 E-mail: 138********@奥希替尼治疗6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 疗效观察高志强1,王韡旻1,蔡雨晴2,秦若琰2,顾爱琴1,熊丽纹1,韩宝惠1,姜丽岩1,施春雷1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03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32[摘要]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时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是在治疗晚期NSCLC 时面临的新挑战。
奥希替尼是一种第三代EGFR-TKI ,其在第一代EGFR-TKI 耐药后的NSCLC 特别是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观察奥希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2017年4月—2018年9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诊断明确的晚期(Ⅳ期)肺腺癌患者62例,一线EGFR-TKI 治疗后疾病进展,88.7%的患者接受了三线及以上的治疗,观察患者应用奥希替尼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6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 )25例(40.3%),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 )28例(45.2%),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 )9例(14.5%)。
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为40.3%(25/6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为85.5%(53/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 )为10.30个月(95% CI :9.92~10.68个月)。
经典案例分享:9291耐药后,化疗一段时间重新使用再次敏感!

经典案例分享:9291耐药后,化疗一段时间重新使用再次敏感!靶向治疗耐药问题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们。
对于1代EGFR-TKI 耐药后出现T790M可以用9291治疗,但这类人群只有60%左右。
其余不幸的患者只能转用化疗,但化疗后又会出现进展,此时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值得思考的是,这类已无标准治疗方案的患者能不能再转回使用靶向药?会不会有疗效?同样,9291耐药后若无靶向药可用该怎么办,只能化疗吗?种种临床用药瓶颈的解决迫在眉睫。
为了推敲以上提问,今天小编就以奥希替尼再挑战的案例作为引子,与大家分享EGFR-TKI 再挑战的临床试验数据,展示一个灵活的临床治疗方案。
▼9291耐药后再挑战的案例展示1代TKI耐药转用9291控制2014年11月,一68岁男性患者被诊为肺腺癌骨转移,伴无症状脑转,EGFR-L858R突变阳性。
患者使用厄洛替尼150mg/天治疗,颅内外疗效都达到PR(部分缓解)。
随后出现疾病进展伴T790M突变,2015年11月患者入组“ARTRIS”试验使用奥希替尼(9291)80mg/天,起效迅速,达到PR。
9291耐药改用化疗,控制稳定2016年10月CT发现右肺大量胸腔积液,由于患者无临床症状属缓慢进展,故继续服用9291。
3个月后,患者因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行胸水引流,并进行脑部立体定位放疗。
胸水查得T790M阳性、TP53阳性。
因症状及影像都提示进展,患者改用培美曲赛+顺铂化疗4个周期,随后再培美曲赛维持治疗4个周期。
化疗期间,疾病未出现进展。
2017年8月患者停止化疗,疾病保持稳定。
图A示9291耐药时CT下大量胸腔积液导致右肺受压、移位;图B示化疗后胸水消退、右上肺叶已恢复正常,无疾病进展。
进展后T790M由阴转阳,再次挑战9291直到2018年4月患者又出现呼吸困难及胸腔积液,CT查得右肺大面积进展病灶,胸水检测发现T790M及L858R突变阳性。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化疗前及化疗期间血检T790M都为阴性。
奥希替尼 (Osimertinib)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奥希替尼 (Osimertinib)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奥希替尼(Osimertinib)是一种治疗特定类型肺癌的药物。
它被用于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奥希替尼的疗效和副作用在肺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
1. 疾病概述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肺癌类型。
EGFR突变是这种癌症的常见变异,约占NSCLC患者的10-15%。
EGFR突变引发了肿瘤细胞的异常增长和扩散,导致肺癌的发展和恶化。
奥希替尼是针对EGFR突变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通过抑制EGFR蛋白的异常激活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
2. 奥希替尼的疗效奥希替尼在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出色的疗效。
临床试验表明,奥希替尼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进展生存期(PFS),并且与传统的EGFR靶向药物相比,有更好的脑转移控制效果。
奥希替尼的高选择性特点使其能够有效靶向EGFR突变,对患者的肿瘤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3. 奥希替尼的副作用尽管奥希替尼在肺癌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引起关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和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干燥)。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可控的,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管理和调整剂量来减轻。
除了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和皮肤反应外,奥希替尼还有一些更严重但较罕见的副作用,如间质性肺炎、心脏毒性和视觉障碍等。
患者在使用奥希替尼期间应密切关注这些潜在的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任何不适症状。
4. 个体差异和治疗优化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对奥希替尼的疗效和副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一些患者可能会对奥希替尼产生抵抗或耐药性。
这可能与患者的基因突变、肿瘤异质性和药物代谢有关。
为了优化治疗效果,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联合应用、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总之,奥希替尼是一种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可用于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2017/10/8
AURA3全球III期临床研究
• 研究设计:III期、随机、多中心、开放研究 • 纳入人群:EGFRm NSCLC患者一线EGFR-TKI治疗后出现进展
• 随访时间:中位8.3个月
• 主要终点:PFS • 次要终点:ORR、DCR、OS、肿瘤缩小、HRQoL和安全性
直至发生疾 病客观进展
*
80mg qd
10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胸部平扫(2017-03-25): 1.右肺下叶背段肺门旁占位, 肺癌考虑,伴阻塞性肺炎,右肺门饱满,淋巴结肿大?2.T8 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骨质破坏,转移须考虑。 3.右肺上 叶为主两肺上叶渗出改变,两侧少量胸腔积液。
11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腹盆腔CT( 2017-03-24):1.L5椎体下缘、骨盆多发骨质 破坏,两侧髂骨翼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结合病史骨转移考 虑。2.肝脏、两侧肾上腺多发转移。3.右侧髂血管旁肿大淋 巴结,转移考虑。4.T11、L2-4椎体许莫氏结节。考虑疾病
进展。
16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4全腹CT
EGFR-TKI耐药:
天然耐药: KRAS 突变,ALK、ROS-1基因重排,20 外显子插入。 获得性耐药: EGFR 激酶域内的第二个位点突变
(如 T790M)、MET扩增、NSCLC转化为SCLC以及上皮
间质转化(EMT) 。
30
2017/10/8
奥西替尼: 3代EGFR-TKI,精准靶向EGFR敏感和T790M 耐药突变位点。
部 CT 示:肝内多发占位,转移考虑。 2016-07-13 行支气
管镜活检,病理示:“右肺下叶支气管”腺癌。
3
2017/10/8
4
2017/10/8
现病史:
基因检测结果: EGFR19 外显子突变。 2016-08-05 起口 服易瑞沙 250mg qd 治疗至今,并予羟考酮缓释片止痛 (具体调整剂量不详)。
17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4全腹CT
19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4全腹CT
20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4全腹CT
21
2017/10/8
5
2017/10/8
现病史:
3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约1次/天,伴双 侧髋关节疼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于2017-03-23入院。
6
2017/10/8
入院查体:
一般生命体征平稳,NRS 2分,PS 1分;神清,精神可, 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双
肺呼吸音减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右侧髋关节可触
2017-03-25胸部CT平扫
12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5胸部CT平扫
13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5胸部CT平扫
14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5胸部CT平扫
15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4全腹CT
22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4全腹CT
23
2017/10/8
入院后影像学检查:
2017-03-24全腹CT
24
2017/10/8
修正诊断:
右肺腺癌(IV期 EGFR19外显子突变) 肝转移 多发骨转移 双侧肾上腺转移
8
2017/10/8
入院诊断:
右肺腺癌(IV期 EGFR19外显子突变) 肝转移 多发骨转移
9
2017/10/8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CBC:血红蛋白12.2g/dl 凝血功能:D-二聚体9.10μ g/ml 生化:肝肾功能无殊,超敏C反应蛋白25.7mg/L 肿瘤标志物:CA-125 386.60U/ml,CEA 16.95ng/ml
及直径约5cm质硬包块,皮温高,触痛明显。
7
2017/10/8
辅助检查:
2016-07-13 浙江省东方医院 右肺下叶支气管活检:“右 肺下叶支气管”腺癌。免疫组化:P53(85%+),Ki-67 (60%+),CK7(+),NapsinA(+),TTF-1(+), Villin(灶性+),CDX-2(-),P63(-),P40(-), CK20(-)。2016-07-21 基因检测示:EGFR19外显子突变。
外显子T790M突变。
28
2017/10/8
病史小结:
53岁男性患者,PS评分1分; 无吸烟史,无肿瘤家族史; 有肝转移、多发骨转移、双侧肾上腺转移,无脑转移; EGFR19外显子突变,一线使用易瑞沙治疗;
一线治疗8月左右后疾病进展,进展后T790M检测(+)。
29
2017/10/8
转移性肺腺癌的靶向治疗
2015级-仝梦婷
1
2017/10/8
基本信息:
肖XX(3772796),男,53岁,工人 主诉:诊断右肺腺癌8月余,反复恶性呕吐3周 无吸烟史,无肿瘤家族史。
2
2017/10/8
现病史:
患者 2016-07-06因“双侧髋关节疼痛 1月余” 至浙江 省东方医院查胸部CT示:右肺门肿块,肺癌考虑;多发椎 体附件、肋骨低密度灶,纵隔及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腹
阻塞性肺炎
25
2017/10/8
下一步治疗方案?
26
2017/10/8
T790M testing
27
2017/10/8
2017-04-11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停止排便,伴 纳差乏力及阵发性恶心呕吐,伴右侧髋关节持续疼 痛,NRS 4-5分急诊入院。入院后予禁食、补液等
治疗。2017-03住院期间基因检测结果回报:20号
每6周进行 一次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 铂类+培美曲塞 Q3W ╳ 6周期 RECIST 1.1 [ 交叉 ] 接受铂类+培 美曲塞的患者 可在疾病进展 后交叉至泰瑞 沙组(开放性)
EGFRm+ NSCLC患者 接受一线 EGFR-TKI治 疗后出现疾 病进展
奥西替尼
中心实验室 确认EGFR T790M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