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一.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对需要选用运动疗法的患者要注意行身体检查,有如下禁忌证存在时,不宜施行运动疗法技术操作:

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

(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分。

(2)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120mHg(16kPa),或出现低血压休克者。

(3)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4)严重心律失常。

(5)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4.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6.有大出血倾向者。

7.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9.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二.运动疗法的工作原则

1.因人而宜。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三.运动疗法适用对象(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

2.颅脑外伤

3.脑肿瘤术后

4.小儿脑瘫

5.脊髓损伤

6.周围神经疾患

7.帕金森病

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9.脊髓灰质炎

10.多发性硬化症

(二)骨科疾病

1.骨折和脱位

2.截肢和假肢

3.关节炎

4肩周炎

6.颈椎病

7.全髋、膝人工关节置换

(三)内脏器官疾病1.急性心机梗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糖尿病

4.高血压病

5.胸腔疾病术后

(四)肌肉系统疾病

(五)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1.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2.烧伤

运动疗法专业技术学重点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 PT):应用力、电、光、声、水、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疾患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的功效: 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分类:常规运动疗法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平衡训练技术心肺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法 临床应用范围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疏松、肌营养不良,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安静时舒张压在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压在180mmHg以上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体位性低血压 –高热 –剧痛?相对禁忌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心室室壁瘤 –心传导异常 –严重骨质疏松 常用运动方法 ? 1.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实施,多用于肢体肌肉瘫痪或肌力极弱时,能够预防挛缩和粘连,刺激本体感受器。 ? 2.主动辅助活动(助力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的情况下,患者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适用于肌肉能够收缩但不足以对抗重力时,可增强肌力和改善肢体功能。 ? 3.主动活动: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又不给予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完成的动作,能够增强肌力,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的目的。 ? 4.抗阻活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 5.牵张运动:用主动或被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拉的活动,适用于软组织病变所致关节挛缩,可恢复或缓解肢体活动范围受限,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迫。 ☆关节活动度评定 ?ROM: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测量工具:量角器,方盘测角计 ?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腕关节 ?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掌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脊柱 ?注意主动和被动ROM的差异 肌力评定 ?目的: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范围 ?器械检查:握力计,捏力计,拉力计,等速测力计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定义:系根据受损肌肉或肌群功能,使病人处在不同受检位置,让其做一定动作,对动作分别给予助力和阻

儿童肥胖的运动疗法

儿童肥胖的运动疗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一般认为,孩子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轻度肥胖,超过30%称为中度肥胖,超过50%称为重度肥胖。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肥胖的孩子由于心脏和呼吸系统负担重,稍一活动就会引起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于是懒得活动,缺乏锻炼,容易生病。小儿时期的肥胖不仅会延续成为成人的肥胖症,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同时,肥胖的孩子由于体形不均称,动作不灵活,常常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和捉弄,容易发生 感和精神压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以致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数肥胖儿童都是由于吃得过多、活动过少和 因素造成。所以肥胖儿童的治疗应以 控制为主,体育锻炼、心理治疗为辅,最后才考虑药物治疗。 饮食疗法:肥胖的孩子宜采用低热量、低脂肪、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原则。由于肥胖的孩子食欲好、食量大,因此应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微量 和蛋白质。 一般认为,7~14岁的儿童,每天可供给热量为900~1200大卡。同时要放慢吃饭的速度,要“慢慢嚼、慢慢咽、慢慢进”。如果能在吃饭前先吃上一小碗蔬菜,饭后多吃些水果更好。蔬菜和水果供给的热量很少,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多,对于肥胖孩子的生长发育很有益。 食物的选择对于肥胖的孩子也很重要,如大豆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还可以降低中性脂肪,有利于减肥;大蒜、大葱、冬瓜、木耳、竹笋等食物都有利于减肥;食醋含有氨基酸,不但可以消耗体内脂肪,还可以促进糖、蛋白质等的新陈代谢,也有利减肥。 疗法:肥胖的孩子宜多活动、多锻炼、多劳动,少睡觉、少看电视、少休息。如每天要早起晚睡,清晨要跑步、做操,多参加家务劳动。有助于减肥的运动有游泳、骑自行车、体操、长跑等。 运动不仅可使脂肪细胞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使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小,还能消耗多余的糖,使其不转变为脂肪。必须指出,仅仅通过单一的运动方法来减肥是行不通的,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整天都在运动。 如果每天坚持半小时的激烈运动(如跳绳、跑步),而在其他的时候一有空

运动疗法试题

一、选择题 1、()开始,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发育学为特色的运动疗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甚至于延续至今。A.20世纪20 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下列不属于神经生理学疗法的是() A.运动再学习疗法B.PNF疗法C.Bobath疗法D.Brunnstrom疗法 3、关于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A.物理疗法就是运动疗法B.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C.物理疗法是运动疗法的一种D.运动疗法是被动的物理疗法 4、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属何种运动方式()A.被动活动B.主动辅助活动C.主动活动D.抗阻活动 5、下列不属于运动疗法禁忌症的是() A.有明确的炎症存在B.身体极度衰弱C.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D.肱骨干骨折钢针固定" 6、1907年运动疗法被引入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肢体的训练中,波士顿Lovett和他的助手Wright提出了徒手肌力检查法,后经许多专家多年实践和研讨,到()年基本确定了MMT,即徒手肌力检查法,延用至今。A.1921 B.1930 C.1940 D.1946 二、名词解释 1、物理疗法 2、运动疗法 3、被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 5、主动活动 6、抗阻活动 7、牵张活动 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 "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 3、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如何 4、运动疗法的禁忌症有哪些 5、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如何 6、常用的运动方法有哪些 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B 4、B 5、D 6、D 二、名词解释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2、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部分,以徒手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3、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活动,患者不能做主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5、主动活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也不给予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自己主动完成的动作,是运动疗法中主要的活动方式。 6、抗阻活动:由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 7、牵张活动:用被动或主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张的活动。被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治疗师或器械提供;主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拮抗肌群的收缩来提供。 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个人的生活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从临床使用出发,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常规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耐力的运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多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 肥胖并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肥胖症又名肥胖病,英文名称为“obesity”。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TOTF)指出,肥胖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肥胖症是一种社会慢性疾病。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体态臃肿,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比超过30%者称为肥胖。 (二)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kg\m2) 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肥胖为≥28。 2、腰围(WC)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多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男性>94cm,女性>80cm。

3、腰臀比(WHR),评价标准 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1)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2)肥胖的判断标准 超重: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肥胖:超过20%以上;其中, 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三)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体重主要是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反之则不会发生肥胖。 在膳食方面,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因素: 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2、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 其他因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运动强度弱、工作压力大等环境因素也是发生肥胖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肥胖的宣传教育和指导要点 1、广泛开展肥胖的危害和防治意义的群众性宣教工作。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患病率日趋增加且愈发低龄化,成为全球流行病,其伴随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治肥胖症一直都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肥胖症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肥胖症;发病机理;防治进展;综述 肥胖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重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并发多种疾患的慢性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已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1]。 1 肥胖症的发病机理 1.1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研表明,单纯性肥胖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40%~50%;父母双方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70%~80℅[2,3]。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因为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家系调查表明,人类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这类肥胖的遗传因素,赋予个体的是发病的易感性[4]。 目前已发现约有24种孟德尔遗传病以肥胖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种、隐性遗传10种、X性染色体遗传5种,例如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和Prader-Willi综合征均有肥胖[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已发现6种单基因突变肥胖症,分别是瘦素基因(OB)、瘦素受体基因、鸦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基因、激素原转换酶-1基因、黑皮素受体4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r)基因突变肥胖症[5]。现已证实,瘦素是由ob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脂源性蛋白类激素,主要功能是通过影响食物摄人和能量消耗来调节体重。人类肥胖者对内源性瘦素抵抗,脂肪细胞OB核糖核酸(mRNA)表达增加,血清瘦素水平增加与体脂含量和分布密切相关[6]。 “节约基因”作为主要遗传基础,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节约基因学说”是指在食品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携带“节约基因”能够使人们把能量通过脂肪存储起来以备用,这样有利于能量的储存,但在生活富裕后,过量地表达“节约基因”使脂肪过多积聚,导致肥胖[7]。 2 肥胖症的防治进展

运动疗法概论

第1章运动疗法概论 1、概念 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他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各部功能的现状,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者的辅助操作所进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二、特点 (1)主动积极治疗 要求患者主动、资源的参加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主动积极锻炼,以促进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恢复。 (2)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 通过肌肉、关节活动达到局部器官的锻炼,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3)防病和治病相结合 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功能,可预防疾病和具体健身益寿的作用。 (4)简便易行 运动疗法可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器材等条件限制,简便、经济、易行。 3、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二)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补偿丧失的功能。

(三)促进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 性和协调性。 (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如促进糖代谢,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的吸收。 四、分类及临床应用 根据运动过程中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可将运动氛围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和抗阻主动运动,但后三种都有主动用力的形式,亦可大致划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 (一)被动运动 1.概念 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服务对象 (1)瘫痪(肌力0-1级) (2)关节功能性障碍 (3)需要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但又不能或不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 3.注意事项 (1)明确治疗的目的及顺序 运动方向先做向心性后做离心性,常用于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动顺序错那个肢体近端至远端,刺激神经和肌肉,有利于瘫痪患者的康复。 (2)舒适自然的体位 (3)运动饿肢体要自然放松 (4)用力应缓慢轻柔 (2) 主动运动 依靠患者自身的肌力进行运动的方法称主动运动,患者肌力在3级以上者,均可进行主动运动,单纯的主动运动一般不给予辅助、也不施

肥胖儿童的健康教育

肥胖儿童的健康教育 1 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吃早餐,少喝饮料,睡前尽量勿进食,少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油炸的高热量食品,进食速度不要太快。进食速度快使餐后血糖浓度迅速增加,饱腹时间短,易产生饥饿感;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使胃酸分泌过多,易饥饿,引发食欲而进食,久而久之易发胖;睡前进食,热量没有消耗掉,而造成脂肪堆积. 2.多运动 要多做有氧运动,少看电视,用电脑时间不宜过长,要及时减少和消耗体内的热量,防止脂肪堆积。学校要安排一定量的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家长要带领孩子在家或户外做一定量的运动训练,如跑步、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等因地制宜地进行运动。每次训练40~60 min (包括准备活动10 min,力量练习20~30 min,有氧练习30 min),运动频率每周5~7次,运动强度达到肥胖学生最高心率的70%~80%,学校要增加运动器材和运动场所。 3 合理饮食 每天进食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适宜,为5∶4∶1[2-3],即蛋白质占食物总量的50%,糖类占40%,脂肪为10%,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每位肥胖者相应摄取的食物量;同时学校及卫生监督部门对校园周边没有卫生许可证的油炸饮食摊点要加以控制. 4 心理减肥法 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纠正肥胖儿的异常饮食习惯造成的过食行为的一种方法。既应用心理知识分析肥胖者过食行为的行为特征,采取心理措施纠正导致肥胖的行为。厌食法:应用外界的因素产生厌恶心理抵制食欲;想象法:在食欲强时想象吃多了会引起疾病和体形不好,就会大倒胃口,达到节食目的;转移法:当想吃东西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感兴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上[4-5]。 5 家长和医务室监督 定期为肥胖儿童测体重、心率等健康检查,使肥胖儿童觉得家长和学校都很重视自己,增加自己对肥胖引起不良后果的认识,更好地配合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同时对做得好的要表扬,对减肥不理想的儿童要分析原因多鼓励等。要培养儿童坚持三大心理法则:①坚持良好的减肥心理暗示;②培养自己健康的责任心;③设计切实可行的计划。 3健康教育的方式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一.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对需要选用运动疗法的患者要注意行身体检查,有如下禁忌证存在时,不宜施行运动疗法技术操作: 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 (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分。 (2)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120mHg(16kPa),或出现低血压休克者。 (3)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4)严重心律失常。 (5)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4.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6.有大出血倾向者。 7.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9.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二.运动疗法的工作原则? 1.因人而宜。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三.运动疗法适用对象?(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 2.颅脑外伤 3.脑肿瘤术后 4.小儿脑瘫 5.脊髓损伤 6.周围神经疾患 7.帕金森病 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9.脊髓灰质炎 10.多发性硬化症 (二)骨科疾病 1.骨折和脱位 2.截肢和假肢 3.关节炎 4肩周炎 6.颈椎病 7.全髋、膝人工关节置换 (三)内脏器官疾病1.急性心机梗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糖尿病 4.高血压病 5.胸腔疾病术后 (四)肌肉系统疾病 (五)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1.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2.烧伤

运动疗法操作操作规范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 要措施。 1)传统的运动疗法 这一大类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这些方法其主要 治疗可归纳为 ①维持关节活动度; ②增强肌力; ③增强肌肉的耐力; ④加强肌肉协调能力; ⑤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 (2)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 1.运动器官伤病 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 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 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各种手术 (四)运动疗法禁忌症 1.发热、全身状况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 2.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血 管和神经干附近有金属异物等。 3.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时(但气功疗法可以考虑) <五>实施: 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 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1.治疗性运动处方 2.预防性运动处方 处方包括: a.运动项目: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 b.运动强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汇总

健康教育教案 ——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年月日 ㈠肥胖的治疗方法 1、行为干预 专家、家庭成员与肥胖者需要配合要制定食物摄食计划. 要使肥胖者虽吃少一些但感觉良好能多活动而不懒散有信心坚持治疗。 2、合理的膳食 当消耗热量高于摄入量时才能减轻体重次要是体脂的减少使体内不再积聚脂肪并除去过多的脂肪堆积. 避免吃快餐、方便食品、甜食等高热量食品,但热量也不能过低,否则会有身体衰弱、抑郁感、脱发等不良反应。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应与饮食配合,并长期坚持,否则出现体重不易下降,或下降后又反弹掂象。运动时间宜选择空腹或餐后1—3小时,以有氧运动为宜,即选择运动时最大心率为(170次/min-年龄)为宜。坚持运动(jian1 chi2 yun4 dong4是治疗和预防肥胖最有效方法之一。 运动前做热身准备(yun dong qian zuo re shen zhun bei运动后进行放松。减肥降体重不以体重恢复正常为目标,要逐渐减轻到初始体重的10%,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4、药物治疗 理想的药物要能减轻体重,改善体脂分布异常和肥胖相关的危害因子和并发症状,药物治疗仅在饮食、运动治疗未能奏效时,作为短期内的(wei4 neng2 zou4 xiao4 shi2 _zuo1 wei4 duan3 qi1 nei4 de0辅助治疗。 5、外科治疗 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一倍或超过标准体重的45千克,可用外科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有吸脂、切脂或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等。(二)肥胖的预防 1、普遍性预防

针对总体人口,通过改善膳食结构、提倡适当体力活动及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产生。 2、选择性治疗 对肥胖高危人群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高危因素,并主动尽可能减少高危因素的影响,以阻止此类人群发展为肥胖。 3、针对性预防 次要对象是已有肥胖相关疾病高危因素的个体。预防肥胖的发生,每天摄入合理营养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重要。 ㈢肥胖的体力活动指喃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由于人不可能终身依赖药物来管理或控制体重,所以饮食控制结合适量运动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 l 运动类(yun4 dong4 lei4型:有氧运动即有节奏的低阻力动力型运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各种球类活动等。 l 运动强度:中低(yun4 dong4 qiang2 du4 _zhong1 di1强度,自觉疲劳程度为有一点累或稍累。 l 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为:每天30~60分钟。一天的运动时间可以累加,但每次运动应在15 ~ 20分钟以上,才能(fen zhong yi shang _cai neng达到减少身体脂肪的效果。运动频率为:3 ~ 5次/周。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一、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多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 肥胖并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肥胖症又名肥胖病,英文名称为“obesity”。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TOTF)指出,肥胖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肥胖症是一种社会慢性疾病。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体态臃肿,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比超过30%者称为肥胖。 (二)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kg\m2) 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肥胖为≥28。 2、腰围(WC)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多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男性>94cm,女性>80cm。 3、腰臀比(WHR),评价标准 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1)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2)肥胖的判断标准 超重: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肥胖:超过20%以上;其中, 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三)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体重主要是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反之则不会发生肥胖。 在膳食方面,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因素: 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2、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 其他因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运动强度弱、工作压力大等环境因素也

运动疗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的一门康复治疗技术。 3.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 4.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5.肌肉耐力:指有关肌肉持续进行某项特定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了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6.平衡能力: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的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重新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能力。 二.非名词解释 制动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一)消极: (1)心血管 血容量减少,心率增加,每搏量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由卧位到直立位)。 (2)呼吸 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通气效率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增加 (3)肌肉骨骼 1.肌代谢障碍:在制动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肌蛋白的合成速度便开始下降。 2.肌萎缩 制动可造成废用性肌萎缩,以神经性瘫痪引起的肌萎缩最为明显。肌萎缩速度为非线性的,即制动早期肌萎缩最快,呈指数下降趋势。 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超过慢肌纤维。 伸肌萎缩的程度要重于屈肌。 3.肌力下降 由于肌萎缩、支配肌运动的神经兴奋性下降、运动单元募集减少等因素,导致肌力下降。 肌力下降的速度要比肌萎缩的速度快。肌力下降和神经功能障碍又是造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4.肌性挛缩 制动会导致肌膜的胶原纤维发生改变,使肌膜硬化、弹性下降。由于肌膜的限制作用,将会使整块肌丧失其伸展性,造成肌性挛缩。 5.骨代谢异常 骨钙负平衡,骨密度降低 (4)内分泌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雄激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心钠素早期升高,后期下降;胰岛素和前胰岛素C肽分泌增高 (二)积极影响: 1.有助于减轻局部损伤的疼痛和肿胀,保证损伤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 2.减少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进一步损伤的危险。 2.降低组织和器官的能量消耗,以保护受损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模板

单位代码:学号: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所在学院:食品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二0一五年四月

目录 题目 (1) 摘要及关键词 (1) 1 概述 (1) 1.1 肥胖症的发展趋势 (1) 1.2 肥胖症的定义及典型症状 (1) 1.3 肥胖症的诱发因素 (1) 1.4 肥胖症的并发症 (1) 1.5 肥胖症常用的判定指标 (1) 1.5.1 体质指数BMI (2) 1.5.2 腰围WC (2) 1.5.3 腰臀比WHR (2) 1.5.4 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2) 2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3) 2.1 肥胖症与营养素的关系 (3) 2.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 2.1.2 蛋白质的摄入 (3) 2.1.3 脂肪的摄入 (3) 2.1.4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3) 2.2 肥胖症与膳食的关系 (3) 2.2.1 摄食过量 (4) 2.2.2 进食过快 (4) 2.2.3 饮食结构不合理 (4) 2.2.4 三餐饮食能量不合理 (4) 2.2.5 零食、烟酒 (5) 3 肥胖症的营养治疗 (5) 3.1 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肥胖者信心 (5) 3.2 控制总能摄入,平衡膳食营养 (5) 3.3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 (6) 3.4 营养治疗肥胖症效果的监测与管理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 摘要:本文通过对肥胖症发生、对身体健康危害及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分析,提出了膳食营养治疗肥胖症基本思路和途径,即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坚定治疗信心是前提;控制总能量摄入,平衡膳食营养是关键;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做到科学饮食是手段;做好肥胖症治疗效果的检测与管理是保障。 关键词:肥胖症 ; 膳食 ; 营养治疗 The dietary treatment of obesity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besity, the health hazards happe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dietary nutrition, puts forward the basic thinking meal nutrition treatment for obesity and ways, i.e. to strengthen nutrition knowledge propaganda education, the firm fait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trol the total energy intake, a balanced meal nutrition is the key; Cultivate good eating habits, and do science diet is the method; Obesity treatment effects do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guarantee. Keywords: obesity ; meal ; nourishment treatment

肥胖症及运动保健

肥胖症与运动保健 一、肥胖症简介 (一)什么是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5%~18%,女性约占20%~25%。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 (二)肥胖症的分类 1、单纯性肥胖症 无明显的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根据发病年龄及脂肪组织病理又可为分两型: 1)体质型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 其特点为: 有肥胖家族史 自幼肥胖,一般出生后半岁左右开始,由于营养过度而肥胖直至成年。 脂肪呈全身性分布,脂肪细胞肥大且增生(增生即是细胞数目增多) 限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疗效不明显 2)获得型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 其特点为: 起病于20~25岁,由于营养过度和遗传因素而肥胖 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但无明显的增生 饮食控制及运动的效果较好,对胰岛素敏感,经治疗可恢复正常 2、继发性肥胖症 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患者在原发病的基础上,表现为肥胖,而此时的肥胖症则是原发病的伴发症,按照起病病因,有下列六组:(1)下丘脑病 多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综合征,包括炎症后遗症、创伤、肿瘤和肉芽肿等均可引起肥胖症 (2)垂体病 见于轻度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尤其是嫌色细胞瘤)、空蝶鞍综合症 (3)胰岛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脂肪合成过度 ①,2型糖尿病早期 ②,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 ③,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7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入院较早的患者为对照组,入院较晚的患者定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达到了91.67%,对照组为69.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BMI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肥胖症;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实施护理干预措施[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干预手段,该文将该院在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72例该疾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分析健康教育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7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入院较早的患者定为对照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1~68岁,平均(56.55±8.44)岁,病程1~9年,平均(4.43±1.33)年;入院较晚的患者定为观察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3~69岁,平均(56.35±8.54)岁,病程2~10年,平均(4.45±1.53)年。在疾病、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诊断标准,资料齐全,对该次研究知情,并主动配合研究。②排除标准:排除了合并患有其它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了合并有感染性疾病或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排除了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2-3]。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整理健康教育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挑选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一.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对需要选用运动疗法的患者要注意行身体检查,有如下禁忌证存在时,不宜施行运动疗法技术操作: 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 (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分。 (2)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120mHg(16kPa),或出现低血压休克者。 (3)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4)严重心律失常。 (5)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4.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6.有大出血倾向者。 7.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9.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二.运动疗法的工作原则 1.因人而宜。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三.运动疗法适用对象(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 2.颅脑外伤 3.脑肿瘤术后 4.小儿脑瘫 5.脊髓损伤 6.周围神经疾患 7.帕金森病 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9.脊髓灰质炎 10.多发性硬化症 (二)骨科疾病 1.骨折和脱位 2.截肢和假肢 3.关节炎 4肩周炎 6.颈椎病 7.全髋、膝人工关节置换 (三)内脏器官疾病1.急性心机梗死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糖尿病 4.高血压病 5.胸腔疾病术后 (四)肌肉系统疾病 (五)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1.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2.烧伤

肥胖与营养

河北科技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论肥胖与营养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1肥胖的介绍.. (1) 1.1肥胖的定义 (1) 1.2肥胖的原因 (1) 2肥胖症与营养素的关系 (1) 2.1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1) 2.2蛋白质的摄入 (2) 2.3脂肪的摄入 (2) 2.4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2) 2.5摄食过量 (2) 2.6饮食结构不合理 (2) 2.7三餐饮食能量不合理 (3) 3肥胖症的营养治疗 (3) 3.1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肥胖者信心 (3) 3.2控制总能摄入,平衡膳食营养 (3) 3.3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量次开发 (5) 4膳食调整的原则 (5) 4.1控制总能量摄入量 (5) 4.2适当的产能营养素比例 (5) 4.3饮食习惯与运动 (5)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肥胖是现代人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肥胖的定义,接着告诉大家肥胖的原因以及营养与肥胖的关系,并指出肥胖并不是单纯的营养过剩的问题。还想让大家了解肥胖有很大的危害,提醒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还提出了一些保证身体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法和一些减肥的方法。 关键词:营养缺乏;营养素摄入过多;肥胖;疾病;健康

康复治疗方案内容训练目的禁忌注意事项精修订

康复治疗方案内容训练 目的禁忌注意事项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康复治疗诊疗方案 运动疗法:分为传统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运动的方法,对身体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措施。一、传统的运动疗法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 主要治疗可归纳为: (1)维持关节活动度; (2)增强肌力; (3)增强肌肉的耐力; (4)加强肌肉协调能力; (5)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 二、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 (1)运动器官伤病,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各种手术 运动疗法禁忌症 1. 发热、全身状况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 2. 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血管和神经干附近有金属异物等。 3. 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时(但气功疗法可以考虑) 作业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采用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职业劳动和认知活动,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维持、改善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多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 肥胖并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肥胖症又名肥胖病,英文名称为“ obesity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TOTF指出,肥胖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肥胖症是一种社会慢性疾病。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体态臃肿,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沖上,并且脂肪比超过30涉称为肥胖。 (二)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BM)=体重(kg)*身高(m i)(kg\m2) 标准:~为正常,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超重为》24,肥胖为》28。 2、腰围(WC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多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男性>94cm,女性>80cn。 3、腰臀比(WHR,评价标准 男性〉,女性〉,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1)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十理想体重]X 100% 2)肥胖的判断标准 超重: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肥胖:超过20%以上;其中, 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三)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体重主要是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反之则不会发生肥胖。 在膳食方面,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因素: 1 、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2 、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