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合集下载

苯酚

苯酚

苯酚别名:石灰酸,羟基苯英文名:phenol;carbolic acid;phen(yl)ic acid;phenyl hydroxide;(hydr)oxybenzene结构式:C6H5OH分子式:C6H6O物化性质: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熔块。

可燃。

腐蚀力强。

有毒。

不纯品在光和空气作用下变为淡红或红色。

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

有特殊臭味和燃烧味,极稀的溶液具有甜味。

1克溶于约15ML水,12ML苯。

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挥发油、固定油、强碱水溶液。

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相对密度(d204)1.0576。

凝固点41℃。

熔点43℃。

沸点181.7℃(182℃)。

折射率(n41D)1.54178。

闪点79.5℃。

自燃点715℃。

用途: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以制取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水杨酸、苦味酸、五氯酚、己二酸、酚酞N-乙酰乙氧基苯胺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

在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

此外,还可以用作溶剂、实验试剂和消毒剂。

制法:1、磺化法:以苯为原料,用硫酸进行磺化生成苯磺酸,用亚硫酸中和,再用烧碱进行碱熔,经磺化和减压蒸馏等步骤而制得。

C6H6 +H2SO4→C6H5SO3+H2O2C6H5SO3+NaOH→2SO3Na+SO2+H2O2、异丙苯法:丙烯与苯在三氯化铝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异丙苯,异丙苯经氧化生成氢过氧化异丙苯,再用硫酸或树脂分解。

同时得到苯酚和丙酮。

3、氯苯水解法:氯苯在高温高压下与苛性钠水溶液进行催化水解,生成苯钠,再用酸中和得到苯酚。

4、粗酚精致法:由煤焦油粗酚精致而得。

5、拉西法:苯在固体催化剂存在下,高温下进行氯氧反应,生成氯苯和水,氯苯进行催化水解,得到苯酚和氯化氢,氯化氢循环使用。

质量标准:由于制法不同,有两种产品质量标准。

一、工业苯酚(适用于炼焦副产品)指标名称一级品合格品外观白色或淡红色白色或棕红色结晶点/℃≥ 39.5 38.5中性油/%≤ 0.3 0.5水分/%≤ 0.5 0.5二、合成苯酚GB339-89指标名称优级品一级品二级品结晶点/℃≥ 40.6 40.5 40.0水中溶解度/%≤ 0.03 0.04 0.14(1:20吸光度)蒸发残渣/%≤ 0.10 0.10 0.16水分/%≤ 0.1毒性及防护:苯酚蒸汽在较冷空气中凝成粉尘。

苯酚储运系统设计要点

苯酚储运系统设计要点

苯酚储运系统设计要点摘要:本文介绍了苯酚的物理性质及储存方式,以及3000 m3苯酚储罐的设计思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及设计施工注意要点。

关键词:苯酚、苯酚储存方式、注意要点苯酚的相关介绍苯酚,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

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

有毒。

有腐蚀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

暴露在空气中呈粉红色。

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密度:1.071 g/cm3,熔点:43℃,沸点:182 ℃,毒性:LD50(mg/kg) ,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等易溶于有机溶液,常温下微溶于水,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冷却后恢复悬浊液状态。

苯酚有毒,具有腐蚀性,如不慎滴落到皮肤上,皮肤会变白,然后变黑,腐蚀性极强,要注意安全。

应马上用酒精(乙醇)清洗,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粉红色。

低浓度苯酚能使蛋白变性,高浓度能使蛋白沉淀。

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也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损害肝、肾功能。

苯酚储运系统设计思路2.1苯酚储罐的设备选型及材质苯酚闪点为79℃,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丙A类,按SH/T3007-2007相关规定,选用立式拱顶罐。

苯酚有高毒性,高腐蚀性且容易聚合,所以苯酚的储运系统必须全封闭,而且要保温或者添加阻聚剂。

长时间不流动的话,要设计加热及循环管道和设备,尽量避免死角。

罐体材质选择304不锈钢材料。

2.2苯酚储罐设置氮封为保证储罐内苯酚介质不与空气接触,保证苯酚色度等质量指标符合要求,储罐根据SH/T3007-2007相关规定设置氮封。

罐顶设置呼吸阀,呼吸阀定压小于储罐设计压力。

呼吸阀设置φ8紫铜管自罐底蒸汽管道引蒸汽进行伴热。

2.3苯酚储罐设置伴热保温苯酚凝点为43℃,故苯酚介质温度应严格控制在55℃±5℃范围内,如温度降低,介质粘度会急剧上升,如温度升高,介质就会氧化,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对特辛基苯酚MSDS

对特辛基苯酚MSDS

对特辛基苯酚 4-tert-octylphenol分子式(Formula): C14H22O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206.32CAS No.: 140-66-9质量指标(Specification)外观(Appearance ): 白色片状固体含量(Purity ): 98%包装(Package ): 内衬塑料袋的编织袋中,每袋净重25公斤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熔点83.5-84℃,凝固点80-83℃,沸点276℃,闪点(开杯)138℃,表观密度0.341克/毫升。

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储运(Storeage)贮存于干燥、清洁、通风的室内。

贮存期为一年,超过贮存期,经检验合格仍可使用。

用途(Useage)广泛用于制造油溶性辛基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添加剂、粘合剂以及油墨固着剂等。

苯酚类危险品原则意义上属于6.1类危险品,属于有毒物质4-(1,1,3,3-Tetramethylbutyl)phenol(140-66-9)Product Identification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First Aid Measures Handling and Storage Hazards Identification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 Fire Fighting Measures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Transport Information Product Identification 【Product Name】4-(1,1,3,3-Tetramethylbutyl)phenol 【Synonyms】4-(2,4,4-Trimethylpentan-2-yl)phenol 4-tert-Octylphenolp-(1',1',3',3'-Tetramethylbutyl)fenolp-(1,1,3,3-Tetramethylbutyl)phenolp-Octylphenolp-tert-Octylphenol【CAS】140-66-9【Formula】C14H22O【Molecular Weight】206.33【EINECS】205-426-2【RTECS】SM9625000【RTECS Class】Tumorigen; Reproductive Effector; Primary Irritant 【Beilstein/Gmelin】513992【Beilstein Reference】4-06-00-03484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ppearance】White solid.【Solubility in water】Insoluble【Melting Point】80 - 81【Boiling Point】279 - 281【Vapor Pressure】0.002 (25 C)【Density】0.932 g/cm3 (20 C)【pKa/pKb】10.15 (pKa)【Partition Coefficient】4.93【Heat Of Vaporization】54.2 kJ/mol【Heat Of Combustion】-8278 kJ/mol【Usage】Chemical intermediate for ethoxylated & phosphated anionic surfactants.【Refractive Index】1.5135 (20 C)First Aid Measures【Ingestion】Emesis is not indicated due to the irritant nature of these agents. Charcoal - not recommended; it may promote vomiting and make endoscopic evaluation difficult. Dilution: immediately dilute with 4 to 8 ounces (120 to 240 ml) of milk or water (not to exceed 4 ounces/120 ml in a child). Neutralization - neutralization is not indicated. Although these agents are irritants, and therefore should not produce tissue damage,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assure that a particular substance under a particular set of circumstances would not cause damage. Therefore, each patient should be examined with the idea that mucous membrane damage might have occurred.【Inhalation】Move patient to fresh air. Monitor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If cough or difficulty breathing develops, evaluate for respiratory tract irritation, bronchitis, or pneumonitis. Administer oxygen and assist ventilation as required. Treat bronchospasm with beta2 agonist and corticosteroid aerosols.【Skin】Remove and isolat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Immediately flush with running water for at least 20 minutes. For minor skin contact, avoid spreading material on unaffected skin.【Eyes】Irrigate exposed eyes with copious amounts of tepid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If irritation, pain, swelling, lacrimation, or photophobia persist, the patient should be seen in a health care facility. If in a medical facility, sterile saline should be used to irrigate the eyes until the cul de sac is returned to neutrality. Some alkali exposures may require prolonged irrigation.Handling and Storage【Storage】Keep in a cool, dry, dark location in a tightly sealed container or cylinder. Keep away from incompatible materials, ignition sources and untrained individuals. Secure and label area. Protect containers/cylinders from physical damage.【Handling】All chemicals should be considered hazardous. Avoid direct physical contact. Use appropriate, approved safety equipment. Untrained individuals should not handle this chemical or its container. Handling should occur in a chemical fume hood.Hazards Identification【Ingestion】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are possible if ingested.【Inhalation】Cough, tachypnea, and wheezing are common after inhalation.【Skin】Redness, swelling and pain may occur.【Eyes】See Inhalation.【Hazards】When heated, vapors may form explosive mixtures with air: indoors, outdoors, and sewers explosion hazards.【UN (DOT)】2430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Personal Protection】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loves, clothing and goggles.【Respirators】Wear positive pressure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CBA).【Poison Class】3Fire Fighting Measures【Flash Point】147【Autoignition】410【Fire Fighting】Small Fires: Dry chemical, carbon dioxide or water spray. Large Fires: Dry chemical, carbon dioxide, alcohol-resistant foam or water spray.【Upper exp. limit】5【Lower exp. limit】.6【Fire Potential】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burn but does not ignite readily.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Small spills/leaks】ELIMINATE all ignition sources. Do not touch damaged containers or spilled material unless wearing appropriate protective clothing. Stop leak if you can do it without risk. Absorb or cover with dry earth, sand or other non-combustible material and transfer to containers. DO NOT GET WATER INSIDE CONTAINERS.Stability and Reactivity【Disposal Code】3【Stability】No data.【Combustion Products】Fire may produce irritating, corrosive and/or toxic gases. Transport Information【UN Number】2430【Hazard Class】8【Packing Group】I; II; III【HS Code】2907 13 00。

邻氨基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邻氨基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邻氨基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1.1 邻氨基苯酚的基本概况邻氨基苯酚又称2-氨基苯酚;邻羟基苯胺;邻氨基酚;邻氨基;英文名称:o-aminophenol;o-hydroxyaniline;2-Aminophenol;分子式:C6H7NO;分子量:109.13;结构式:图1.1 邻氨基苯酚的结构图CAS RN:95-55-6;邻氨基苯酚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作为有机合成和染料中间体。

用于制硫化染料和偶氮染料,也用作毛皮染料(毛皮黄A),还用于生产酸性媒介蓝R、硫化黄棕、荧光增白剂EBF等。

也是金、银的检定试剂。

邻氨基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印刷业以及生物领域。

1.2 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邻氨基苯酚为白色针状晶体,久置时转变成棕色或黑色,纯品是白色针状结晶,分子式C6H7NO,分子量109.13,熔点172~177℃,沸点164℃(11 mmHg),密度1.328,闪点168℃。

溶于水、乙醚或酒精,微溶于苯。

加热升华,易在空气中氧化,然后转变为棕色或黑色。

遇三氯化铁变成红色。

与无机酸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盐。

表1.1 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基本性质和常数CAS号148-24-3中文名称邻氨基苯酚英文名称2-Aminophenol别名2-氨基苯酚;邻羟基苯胺;邻氨基酚;邻氨基分子式C6H7NO 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晶体分子量109.13 熔点172~177℃沸点164℃ (11 mmHg) 密度 1.328闪点168℃溶解性溶于水、乙醚或酒精,微溶于苯。

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试剂及重氮染料和硫化染料的中间体1.3 邻氨基苯酚的安全、包装及运输等邻氨基苯酚吸入食入有害,LD50:1300mg/kg(大鼠经口)。

属致敏物质,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及接触过敏性皮炎,吸入过量的邻氨基苯酚粉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邻氨基苯酚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苯酚观课报告

苯酚观课报告

苯酚观课报告1、课程概述本次课程主要讲解苯酚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苯酚,化学式为C6H5O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透明液体,有下列性质:•水溶性:不易溶于水,但能于水中形成水合物。

•热稳定性:在高温下不易分解。

•香气:有淡淡的芳香味。

•燃烧性:易燃,燃烧后释放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苯酚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试剂,用于制造合成纤维、染料、树脂、橡胶、杀菌剂等,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

2、苯酚的制备方法苯酚的生产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煤焦油中苯酚的分离提纯和吡啶的零级化合物。

2.1 煤焦油中苯酚的分离提纯煤焦油是从焦化炉产出的一种类似于焦炭的黑色半固体物质,可用于提取苯酚。

具体步骤如下:1.将煤焦油加入蒸馏釜中,加热至210℃左右。

2.将蒸发出的油转移到另一个釜中,对其进行分馏,即可得到苯酚。

2.2 吡啶的零级化合物将吡啶和氢氧化钠加入到烷基卤素溶液中,在160度环状六元物貌下加热,继续加热至170度,在氢氧化然硬币水中反应、过滤和提纯,得到苯酚。

3、苯酚的应用苯酚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用于制造合成纤维、染料、树脂、橡胶、杀菌剂等。

2.作为一种杀菌消毒剂,可用于消毒医疗器械、地板、墙面等。

3.用于制造清洁剂、润滑油等化学品。

4.用于制造防腐剂和油漆。

在医疗领域,苯酚也被用于一些药物的制备中,如利福平、苯妥英和苯扎贝特等。

4、结论苯酚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试剂,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染料、树脂、橡胶、杀菌剂等,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

苯酚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煤焦油中苯酚的分离提纯和吡啶的零级化合物。

苯酚ppt优秀课件

苯酚ppt优秀课件

05 苯酚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苯酚的市场现状与需求分析
苯酚的市场规模
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苯酚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
规模不断扩大。
苯酚的应用领域
02
苯酚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
、香料、塑料等产业领域。
苯酚的需求特点
03
由于苯酚的特殊性质,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需求增长较快,对
苯酚的环境影响
污染水源
苯酚可通过地表水、地下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对水生生态系统造 成严重破坏。
土壤污染
苯酚渗入土壤后,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生长。
大气污染
苯酚挥发到空气中,可形成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苯酚的安全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服
在进行苯酚操作时,应穿戴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眼镜和化学防 护手套。
通风设施
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降低空气中苯酚的浓度。
定期检查
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苯酚浓度检测,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苯酚的储存与运
1 2
专人管理
苯酚的储存和运输应由专人负责,并对其进行相 关培训。
专用仓库
苯酚应存放在专用仓库内,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设 施。
3
安全标识
在苯酚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设置明显的安全 警示标识。
此外,还有苯胺法、烷基化法、烷氧基化法等合成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不常用。
苯酚的提取方法
苯酚的提取方法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该方法利用苯酚在两 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萃取剂将苯酚从一种溶剂 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再通过蒸馏等方法分离,该方法利用吸附剂对苯酚 的吸附作用,将苯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再通过解吸剂将苯 酚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得到纯度较高的苯酚。

环泊酚质量标准

环泊酚质量标准

环泊酚质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环泊酚,化学名为环甲酚,是一种苯酚类化合物,常用于工业领域作为杀菌剂、消毒剂、防腐剂等。

环泊酚质量标准是对环泊酚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规范,是保障环泊酚产品质量稳定和可靠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环泊酚的性质、用途、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泊酚的性质和用途环泊酚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的结晶固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醇、醚、氯代烃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防腐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环泊酚可用于油田注水、水处理、造纸、制革、防腐木材等多个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二、环泊酚的质量标准1. 外观:环泊酚为无色或微黄色结晶固体,应无明显杂质或异物。

2. 含量:环泊酚的纯度应不低于99%,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防腐等性能。

3. 酚酞值:环泊酚质量标准中通常要求酚酞值在35-37之间,酚酞值的高低反映了环泊酚的杂质含量。

4. 溶解度:环泊酚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其溶解度直接影响了环泊酚在不同体系中的应用效果。

5. 水分含量:环泊酚质量标准通常规定水分含量不得超过0.5%,太高的水分含量会影响环泊酚的性能和稳定性。

6. 其它指标:由于环泊酚常用于工业领域,其还要求符合相应的工业标准和规范,如氯苯含量、重金属含量、挥发物含量等。

1. 含量测定:环泊酚的含量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物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对环泊酚的纯度进行准确判定。

2. 酚酞值测定:环泊酚的酚酞值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酚酞值的测定有助于判断环泊酚中的杂质含量。

3. 溶解度测定:环泊酚的溶解度可以通过加热试验、旋转粘度法等方法进行测定,以确定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环泊酚质量标准是对环泊酚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规范,其质量标准包括外观、含量、酚酞值、溶解度、水分含量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执行和检测环泊酚质量标准,可以确保环泊酚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满足工业领域的需求,同时也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

多菌灵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多菌灵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多菌灵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1.1 多菌灵的基本概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中文商品名称:苯并米唑44号、贝芬替[台]、枯萎立克、棉萎灵;中文化学名称: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英文商品名称:Carbendazime、Carbendazol、MBC、BMC、BAS346F、Bavistin[巴斯夫]、Delsene[杜邦]、Derosal[艾格福]、Hoe1;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英文化学名称:methyl 1H-benzimidazol-2-ylcarbamate;分子式:C9H9N3O2;分子量:191.2;结构式:图1.1 多菌灵的结构图CAS RN:10605-21-7;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它在植物和土壤中分解为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物质,该产品环境相容性好,对环境污染轻微。

多菌灵原是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杀菌剂苯菌灵的中间体,1969年美国G.P.克莱蒙斯、C.A.彼德森和J.J.西姆斯等分别报道了多菌灵的杀菌性质。

1973年英国的H.汉佩尔和F.劳契尔发表了多菌灵杀菌活性的报道,随后由联邦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始生产推广。

1970年中国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等也独立发现了多菌灵的杀菌性质。

在70年代中期,中国和联邦德国已先后实现工业生产。

到80年代,多菌灵在中国已发展成产量最大的内吸杀菌剂品种。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吸收并经传导转移到其他部位,干扰病菌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其生长。

多菌灵杀菌谱较广,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病原真菌有效,对鞭毛菌亚门真菌和细菌无抑制活性。

广泛用于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用于防治粮、棉、油、果、蔬菜、花奔的多种真菌病害,还可用于水果的保鲜。

此外,它可在纺织、纸张、皮革、制鞋、涂料工业中作防霉剂。

多菌灵通常加工成粉剂、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制剂主要有25%、40%、50%、80%可湿性粉剂,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增效悬浮剂、40%悬浮剂、15%烟剂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苯酚的基本概况
苯酚:又名石炭酸;酚;羟基苯;
英文名:Phenol;Hydroxybenzene;
分子式:C6H6O;
C A S:108-95-2;
结构式:
图1.1苯酚分子结构式
苯酚(俗称石炭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丙烯的重要衍生物之一,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也是一种电解质。

苯酚用途广泛,产量大,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

目前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

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

1.2 苯酚的物化性质
苯酚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或白色的晶体,有特殊气味(有令人作呕的甜和辣的气味)。

苯酚密度比水大,常温下微溶于水,可在水中形成白色混浊。

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

暴露在空气中呈粉红色。

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在乙醇、氯仿、乙醚、醋酸酯、
甲苯、甘油中可溶解50%以上,在矿物油中的溶解度小。

苯酚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遇空气和光变红,遇碱变色更快。

分子式C6H6O。

分子量94.11。

相对密度1.071。

熔点40.85℃(超纯,含杂质熔点提高)。

沸点181.9℃。

闪点79.44℃(闭杯),85℃(开杯)。

自燃点715℃。

蒸气密度3.24。

蒸气压0.13kPa(40.1℃)。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燃烧限1.7~8.6% 。

1克溶于约15ml水(0.67%,25℃加热后可以任何比例溶解),12ml苯。

易溶于醇、氯仿、乙醚、丙三醇、二硫化碳、凡士林、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水溶液pH值约为6.0。

表1.1 苯酚基本物理性质表
苯酚石炭酸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分子式C6H6O 分子量94.11
pH值 6.0 熔点(℃) 40.6(超纯,含杂质熔点提高)
沸点(℃) 181.9 闪点(℃) 79.44℃(闭杯) 85℃(开杯) 相对密度(水=1) 1.07 引燃温度71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4 饱和蒸气压0.13(40.1℃) (k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46 临界压力 6.13(MPa)
燃烧热(kJ/mol) 3050.6 临界温度(℃) 419.2
爆炸上限%(V/V) 1.7 爆炸下限%(V/V) 8.6
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苯酚为易燃易爆物,空气中混有3~10%的苯酚可引起爆炸,有毒。

有腐蚀性。

苯酚能腐蚀橡胶和合金。

与碱作用生成盐。

遇热、明火、氧化剂、静电可燃。

与三氯化铝+硝基苯、丁二烯、过二硫酸、过一硫酸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化学性质:
1、酸碱反应:苯酚是一种弱酸,能与碱反应:
2、显色反应: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原因是苯酚根离子与Fe3+形成
了有颜色的络合物。

(紫色)
3、取代反应:(1)苯环上的亲电取代:苯酚由于结构中有苯环,可以在环上发生类似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如硝化、卤代等。

(2)酚羟基上的取代:酚羟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含碳基团取代,生成醚或酯。

4、氧化还原反应:苯酚在空气中久置会变为粉红色,是因为生成了苯醌。

5、缩合反应:苯酚与甲醛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发生缩合,生成酚醛树脂。

1.3 苯酚的毒性,安全、贮存及运输等注意事项
苯酚属于高毒类。

苯酚引起的急性中毒多由误服所致,经皮吸收中毒亦偶有发生。

误服苯酚可引起口腔和咽喉剧烈的灼伤和腹痛,吐血性液体,呼出气味带酚,面色苍白浅紫绀,全身冷汗,瞳孔收缩或扩大,有可能引起胃穿孔。

有时误服苯酚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脉微弱、缓慢或快速,体温早期有波动,后升高,中毒数数小时内,主要危险为休克。

苯酚溅入眼内,立即可引起结膜和角膜灼伤、坏死。

若吸入高浓度苯酚蒸气,可迅速发生头痛、眩晕、无力、虚脱、体温、脉搏、血压都降低,并可引起呼吸衰竭。

长期吸入低浓度的苯酚,可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加,腹泻与胃纳减退等,神经症状有头痛、眩晕等。

长期接触苯酚或使用含苯酚的药物可引起褐黄病,表现为眼巩膜和耳壳上色素沉着,色素为棕褐色或黑色,也可沉着于关节和肋骨的软骨部分,尿呈黑色,常伴发关节炎和肝功能异常。

苯酚的气味有原发刺激和致敏作用,可引起皮炎及哮喘。

苯酚的操作、贮藏、运输等均须有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生产设备应采取密闭,辅以吸风设备,注意防火防爆,并严防皮肤接触,在洗涤贮酚的容器时,应加强个人防护。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
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光照。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详细内容参见六鉴网()发布《苯酚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