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的比较教案
课程设计苯甲苯

课程设计苯甲苯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苯和甲苯的性质差异,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苯和甲苯的分子结构,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2.物理性质:对比分析苯和甲苯的密度、沸点等物理性质,使学生能够区分两者。
3.化学性质:讲解苯和甲苯的化学反应,如亲电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等,使学生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
4.应用:介绍苯和甲苯在生活和工业中的用途,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苯和甲苯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苯和甲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苯和甲苯的性质差异。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有机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室所需的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占总评的20%。
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2.认识苯分子的独特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推理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闻链接”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物性”;2.以“问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特征及证明方法;3.用“探究实验”和观察“专家实验视频”,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通过对苯的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2.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3.通过观察专家视频,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专家、虚心好学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关键是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是难加成、难氧化、易取代。
三、教学方法演讲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新闻链接”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物性”【追问】你从这则新闻中了解到苯的哪些信息?【回答】苯有毒,油漆中用苯作溶剂等。
【小结】教师小结,加强记忆【板书】一、苯的物理性质【投影】 1.苯有毒。
2.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有特殊的气味(汽油味)。
3.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0.88g·cm-3)。
4.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油漆的稀释剂等) 。
【过渡】了解了苯的物理性质,那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板书】二、苯的结构自学成才,青胜于蓝让学生自学教材P.48~50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说明苯分子中6个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的是( )A.苯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只有1组峰B.苯的凯库勒式C.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D.苯难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难加成/不能与溴水中的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2.下列有关苯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苯就是“环己三烯”B.邻二甲苯只有1种,证明苯不是“环己三烯”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现代结构理论认为苯的结构式应写为。
苯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 说课稿

苯的结构与性质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 ,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XXXXXX 》。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苯的结构与性质》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五节(苯,方香烃)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为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组成以及结构。
苯在化学性质上兼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这主要是源于它的特殊结构。
因此,把握住结构决定性质的这种关系,让学生从了解苯的分子结构出发来认识苯的性质就是本节课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一、教学目标(1)认识苯的分子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探索苯分子结构的方法。
(3)苯的部分化学性质((燃烧、加成、溴代)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由于苯中的碳碳键,跟前面所学的几种键的类型都不一样,所以苯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决定的苯的性质,就成了这节内容的重点;而理解苯的结构,理解苯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又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程序学生想知道该物质是怎样被发现的?其结构如何?可能具有哪些性质?这正是人们认识新事物的一般规律。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逐步体会并学会这种认识事物的步骤和方式。
学习任务1: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了解苯的发现过程。
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材料:(由大屏幕展示历史背景)P133-134● 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
当时伦敦为了生产照明用的气体(也称煤气),通常用鲸鱼和鳕鱼的油滴到已经加温的炉子里以产生煤气,然后再将这种气体加压到13个大气压,储存在容器中备用。
在加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副产品——油状液体。
●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次发现苯。
他将制备煤气后剩余的油状液体蒸馏,在80℃左右时分离得到了一种新的液体物质——“氢的重碳化合物”。
这项工作持续了五年。
● 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用化学方法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制得了该液体物质,并命名为苯。
㈠苯的物理性质【导入】观看“视频演示”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物性”〖创设问题〗(1)C6H6与饱和的烷烃相比,差多少个H?(2)如只含有C=C,应该有多少个双键?如果只含有C≡C,应该有多少个三键?(3)根据“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以及我们学的烷烃、烯烃和炔烃中其结构式书写的经验,请你写出苯分子可能的链状结构简式。
《苯的结构与性质》说课稿(精选五篇)

《苯的结构与性质》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苯的结构与性质》说课稿《苯的结构与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苏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苯的结构与性质》。
本次说课包括四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是继烷烃、烯烃、炔烃这些链状烃学习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重要的环状烃,它的学习使烃的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另外芳香族化合物是高考的重点,苯是芳香烃典型的代表物,苯分子结构中的独特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兼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学好苯的知识对学习苯的同系物具有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2)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是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3)关键: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二、说学情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另外由于高一必修中苯的一些基本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与掌握,比如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基本化学性质等,所以今天再学习起来带有复习性,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接受性较强,这样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更近一步的挖深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本节课涉及到、三个内容:苯的物理性质、苯的结构,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放在了苯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上,尤其是苯的取代反应所涉及到的溴代和硝化两个实验。
由于知识具有复习性,所以在前两个知识点上采用分组讨论,回忆总结,然后以组为代表发言。
在性质上则由教师设疑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首先以苯的发现史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主题。
然后复习物理性质,在这里强调一下苯的毒性,并简单介绍苯中毒的一些症状和后果,再例举几例近年来社会上一些苯中毒的重大事件,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意识到苯的毒性以及一些不法行为的后果,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化学苯结构教案及反思

高中化学苯结构教案及反思主题:苯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结构特点2.掌握苯的结构式表示方法3.能够用简化结构式表示苯的取代反应二、教学重点1.苯的典型结构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苯分子有什么特点2.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苯分子的三维结构(二)知识讲解1.苯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方法2.苯的特点:环状共轭结构、稳定性3.苯的取代反应:取代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三)实践操作1.给出苯的结构式,要求学生写出苯的简化结构式2.给出苯的取代反应方程式,学生进行推导(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2.让学生分析苯环上多个取代基的取代顺序(五)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应用领域2.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四、评价反馈1.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2.在下一节课进行知识巩固和练习反思范本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苯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理解了苯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原理,并能够简单表示苯的结构式。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取代反应方程的推导,对苯环上的取代基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外,在作业布置环节,有部分学生对简化结构式表示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多加练习和巩固。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设置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提高自我水平。
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的比较

结构及典型性质的比较
类别
苯
甲苯
苯酚
氧化反应
不被高锰酸钾酸 性溶液氧化
可被高锰酸钾酸 性溶液氧化
常温下在空气中 被氧化后呈粉红 色
溴 溴的状态 液溴
代 反
条件
催化剂
应 产物
溴苯
液溴 催化剂 邻、对两种溴苯
浓溴水 催化剂 三溴苯酚
结论
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甲苯的取代反应更易进行
原因
化反应:催化氧化生成 三溴苯酚③显色反应,遇
醛⑤与羧酸发生酯化反 三氯化铁溶液呈紫色④加
应
成反应,催化剂作用下与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酚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和比较
类别 实例
醇 乙醇
酚 苯酚
官能团
—OH
—OH
结构 特点
主要 化学 性质
—OH与链烃基相连
—OH与苯环直接相连
①与钠等反应生成H2②取 ①弱酸性(酸性:碳酸>苯 代反应③分子内脱水发 酚>HCO3-)②取代反应 生消去反应生成烯④氧 (苯环上的),生成2,4,6—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苯酚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第三节 苯酚教 学 课 题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苯酚教学目的及考 纲 要 求1.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2.以苯酚为例,理解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3.了解酚类的化学性质 教 学 重 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 学 难 点 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教 学 课 时 1课时教 学 过 程个人增减知识点1 苯酚结构和物理性质1.酚的概念: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化合物(注意醇和酚的区别和联系,醇为羟基和链烃基直接相连;而酚则为羟基和苯环相连。
二者官能团一样,但烃基不同,性质不同。
) 2.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官能团球棍模型比例模型C 6H 6OC 6H 5OH或 -OH3.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易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43℃;✧ 常温微溶于水,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互溶。
✧ 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 有毒性,对皮肤有腐蚀性(如果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例题1下列有关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的晶体,70℃以上时与水混溶B .苯酚是生产电木的单体之一,与福尔马林发生缩聚反应C .苯酚比苯容易发生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D .苯酚有毒,不能配成洗涤剂和软膏【解析】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它被氧化后才显粉红色,A 叙述不对;苯酚虽然有毒,但少量的苯酚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配成洗涤剂和软膏,故答案为A 、D 。
例题2试用一种试剂区别苯、苯酚溶液、己烯和CCl 4,说明依据。
【解析】根据它们的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质来进行区别。
取四种液体少量,各加 入足量浓溴水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苯酚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但使溴水褪色的为己烯;溶液分层,上层颜色较深,下层几乎C C CC C C H H HHH OHOH无色的为苯,而下层颜色较深,上层几乎无色的为CCl 4。
变式练习1.下列有机物与水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 .酒精B .乙醛C .丙酸D .溴苯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属于醇类B .代表醇类的官能团是链烃基上的羟基C .酚类和醇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 .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就是酚 知识点2 苯酚的化学性质1.弱酸性:苯酚中羟基上的氢氧键在反应中可断裂,在溶液中可发生微弱电离而表现弱酸性,因此称为石炭酸。
高中化学教案苯的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苯的结构教学目标:1. 理解苯分子的结构特点;2. 掌握苯分子的化学性质;3. 能够运用苯的结构解释相关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分子化学键的特性,苯的取代反应机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苯的模型或挂图,相关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章:苯分子的结构1.1 苯分子的基本结构1. 介绍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2. 讲解苯分子中的碳氢键特点(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第二章:苯分子的化学键2.1 碳氢键1. 分析碳氢键的电子共享情况;2. 解释碳氢键的键能和键长。
2.2 碳碳键1. 阐述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独特性;2. 探讨碳碳键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苯的化学性质3.1 取代反应1. 介绍苯的取代反应类型;2. 讲解取代反应的机制。
3.2 加成反应1. 分析苯的加成反应条件;2. 举例说明苯的加成反应实例。
第四章:苯的特殊性质4.1 芳香性1. 解释苯分子的芳香性;2. 探讨芳香性对苯分子性质的影响。
4.2 苯的亲电取代反应1. 分析亲电取代反应的条件;2. 讲解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第五章:苯的应用5.1 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 介绍苯在有机合成中的典型应用;2. 举例说明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5.2 苯的同系物1. 讲解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2. 探讨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苯分子化学性质的掌握;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苯的特殊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六章:苯的衍生物6.1 芳香族硝化反应1. 介绍硝化反应的原理;2. 讲解硝化反应在苯及其衍生物中的应用。
6.2 芳香族卤代反应1. 分析卤代反应的原理;2. 探讨卤代反应在苯及其衍生物中的应用。
第七章:苯的衍生物的应用7.1 苯的衍生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1. 介绍苯的衍生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典型应用;2. 举例说明苯的衍生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相关概念2.复习苯酚的相关概念及性质二、知识讲解考点1:苯、甲苯、苯酚、分子结构的比较1.苯、甲苯、苯酚、分子结构(1)苯:苯的分子式为C6H6,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或。
(2)甲苯:甲苯的分子式为C7H8,结构简式为。
(3)苯酚:苯酚的分子式为C6H6O,结构简式为OH。
2.苯、甲苯、苯酚、分子结构中的异同相同点:苯、甲苯、苯酚在分子结构中都含有苯环。
不同点:苯与甲苯属于同系物,甲苯与苯酚由于苯环上的取代基不同而分属不同分支。
考点2:苯、甲苯、苯酚物理性质的比较苯(甲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苯酚:无色、有特殊气味晶体(易被氧化呈现粉红色)常温时微溶于水,70℃时与水互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考点3: 苯、甲苯、苯酚化学性质的比较1.取代反应:苯:苯的取代反应取代的都是苯环上的H−→−+Fe 2Br H B r +2C 60SO H 242NO HO 。
浓−−−→−-+O H 2+甲苯:与液溴反应中,在光照条件下取代的是连接苯环烃基上的H ;而在催化剂条件下则取代的是苯环上的H 。
苯酚:苯酚与液溴及硝化反应反应取代的是苯环上的H ;+3B r 2B r ↓+3HB r+-2NO HO 3O2与氢氧化钠反应则是取代的是酚羟基上的HNaOH OH 2在酯化反应中,充当醇的角色取代的是酚羟基上的H ,充当酸的角色是整个酚羟基被取代 C 6H 50H + CH 3COOHC 6H 5OOCCH 3 + H 2O C 6H 5OH +CH3OHC 6H 5OOCH 3 + H 2O2.加成反应苯、甲苯、苯酚在加成反应中均在苯环上加成 ∆−−→−+催化剂2H 3OH 3H 2催化剂OH(环己醇)3.氧化反应苯、甲苯、苯酚均可以再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和浓烈的黑烟。
2C 6H 6+15O 2 −−→−点燃12CO 2+6H 2O C 7H 8+ 9O 2 −−→−点燃 7CO 2+4H 2O 2C 6H 5OH +14O 2−−→−点燃12CO 2+6H 2O 甲苯和苯酚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苯甲酸苯酚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主要生成对苯醌,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产物也是苯醌,有邻苯醌和对苯醌。
以邻苯醌(粉红色)为主。
如果酸性条件下再高锰酸钾加热,苯环被羟基活化后,苯环自己被氧化,成甲酸,继续生成CO 2。
4.特殊性质苯酚的显色反应苯酚跟FeCl 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也是酚类物质的特征反应。
6C 6H 5OH +Fe Fe(C 6H 5O)6]3-+6H +三、例题精析【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聚乙烯和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C.煤油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水解都生成葡萄糖【答案】A【解析】A.苯可与溴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乙酸乙酯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B.聚乙烯和乙烯分子式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煤油是石油分馏产品,煤干馏得到煤焦油,故C错误;D.淀粉、纤维素水解都得到葡萄糖,蛋白质水解得到氨基酸,故D错误.故选A.【例题2】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聚酯纤维、有机玻璃、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作为生产葡萄糖的原料【答案】C【解析】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不饱和油脂中含有C=C官能团,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褪色,故A错误;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所以光导纤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聚酯纤维、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C.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乙醇含有-OH,乙酸含有-COOH,二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不能生产葡萄糖,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则淀粉可作为生产葡萄糖的原料,故D错误.故选:C.【例题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苯酚发生反应的是()A.Na2CO3 B.NaHCO3C.NaOH D.FeCl3【答案】B【解析】A.苯酚溶液显酸性,但酸性小于碳酸但大于HCO3-,所以苯酚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故A不选;B.苯酚溶液显酸性,但酸性小于碳酸但大于HCO3-,所以苯酚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故B选;C.苯酚溶液显酸性,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氢气,故C不选;D.苯酚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D不选;故选B.【例题4】进行下列实验时,观察到实验现象与下列描述不符的是()A.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B.苯酚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C.铝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溶液中可能出现黑色物质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变浑浊【答案】B【解析】A.苯酚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而使混合溶液呈紫色,故A正确;B.苯酚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酚,所以看不到白色沉淀,故B错误;C.铝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铝、铜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铝失电子生成铝离子,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氢氧化铜分解成黑色的氧化铜和水,所以铝片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溶液中可能出现黑色物质,故C正确;D.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苯酚钠不易溶于水,所以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故选B.四、课堂运用【基础】1.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 B.乙醇 C.甲苯 D.乙烯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单键,又含有碳碳双键B.CH4与C4H10一定为同系物C.乙酸分子中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D.淀粉、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答案及解析:1.C 解析:A、乙烷属于烷烃主要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B、乙醇属于饱和一元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甲苯属于芳香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D、乙烯属于烯烃,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易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2.B 解析:A.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A错误;B.同系物为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CH4与C4H10都是烷烃,符合同系物的概念,故B正确;C.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碳碳为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故C错误;D.糖类中的多糖,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D 错误;故选B.【巩固】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苯、葡萄糖和聚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蛋白质的性质会改变并发生变性C.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D.分子式为C5H12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成醛的醇有4种2.由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及解析:1.C 解析:A、乙烷属于烷烃主要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B、乙醇属于饱和一元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甲苯属于芳香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D、乙烯属于烯烃,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易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C 解析:A、甲苯和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褪色;甲苯与溴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B、溴苯为无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褐色油状物是溶解了溴单质的溴苯;故B错误;C、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不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水是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小,故C正确;D、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选择性,和不稳定性,滴有石蕊试液的SO2水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显酸性,加热亚硫酸分解,二氧化硫挥发,红色褪去;故D错误;故选C.【拔高】1.对下列各项叙述的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 AB. BC. CD. DA. AB. BC. CD. D答案及解析:1.A 解析:A.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产物都为二氧化碳和水,题中判断和理由都正确,故A正确;B.乙醇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也可与氯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烷,故B 错误;C.淀粉和纤维素都数以高分子化合物,n介于较大范围之间,不确定,则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乙烯和二氧化硫都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用氢氧化钠除杂,故D错误.故选A.2.A 解析:A、C=C、C≡C三键、醛基等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A错误;B、重铬酸钾(K2Cr2O7)有强氧化性,与乙醇混合,橙色溶液变为绿色,则Cr2O72-转化为Cr3+,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则乙醇表现为还原性,故B正确;C、常温下,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生成苯酚,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说明碳酸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所以酸性:碳酸>苯酚,故C正确;D、苯酚溶液与溴水发生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苯与溴水不反应,说明苯酚中苯环H原子比苯中活泼,苯酚中羟基苯环越羟基向连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羟基影响了苯环的活性,故D正确;故选A.课程小结1、本节内容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简单到复杂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学习,想学习。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相似结构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谨慎、认真的习惯。
3.本讲内容重在应用,多引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以熟悉并掌握相关应用。
课后作业【基础】1.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密度比水的小B.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C.不能在空气中燃烧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3个C-C键和3个C=C键B.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C.分子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通常状况下,易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答案及解析:1.A 解析:A.根据苯的物理性质可知,苯的密度比水小,故A正确;B.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为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键,故B错误;C.苯分子中只含有碳氢元素,能够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错误;D.苯性质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