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案(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苯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苯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苯教案
主题: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苯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苯的重要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
1. 苯的分子结构和芳香性。

2. 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1. 确定苯的芳香结构。

2. 解释苯分子的化学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苯的历史及重要性。

2. 讲解苯的分子结构和芳香性:讲解苯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强调芳香性的特点。

3. 展示苯的物理性质:进行苯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实验,让学生感受苯的特殊性质。

4. 探讨苯的化学性质:讲解苯的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机理,引导学生理解苯分子中的不饱和性。

5. 拓展应用领域:介绍苯在染料、药品和合成材料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6. 总结:总结苯的结构和性质,强调苯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合成方法。

2. 研究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报告。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围绕苯的结构和性质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苯分子的特点和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拓展应用领域,培养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比较苯与甲烷、乙烯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

(2)以苯的分子式的确定入手,展开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对比学习苯与甲烷、乙烯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3)煤的综合利用、苯等苯的同系物来自煤干馏的产物以及在各个方面的用途,提高学生“变废为宝”环保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结构以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

教学过程:[幻灯片展示]生产生活中以苯为原料的制成品,引起学生关注、思考[苯的发现史介绍](1)法拉第发现苯(2)米希尔李希命名为“苯”(3)热拉尔提出分子式(4)凯库勒提出结构式[板书] 苯教师:联系已经学习的有机物结构请猜测苯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试写出几种苯的结构。

学生:讨论、练习、书写[板书]一、苯分子的结构1.分子式:C6H6[思考]根据分子式C6H6 ,苯是一种饱和烃还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写出可能的几种结构简式。

[幻灯片展示]C H2=C H-C H=C H-C≡C HHC≡C-C H2-C≡C-C H3[板书]二、苯的物理性质[展示]苯样品[板书]1.物理性质(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1-苯溶于水实验][板书](2)比水轻、不溶于水。

(3)沸点是80.1℃,熔点是5.5℃教师:结构决定性质,性质预测[问题思考]苯是否具有烯烃类似的化学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①能否使溴水褪色?② 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2-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实验结论: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

教师:所以不存在双键现代物理和化学技术证实苯有这样的结构——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①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6 个碳原子完全形同,平均化的碳碳间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高中化学苯的性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苯的性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苯的性质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苯的化学性质,包括稳定性和亲电取代反应等;
2. 了解苯的结构、命名及简单的合成方法;
3.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苯的特性、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难点:学生对苯的芳香性质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苯分子的结构和特性,引导学生想象苯环上的六个碳原子全部是sp2杂化,具有芳香性质。

2. 授课(15分钟):
A. 苯的稳定性:解释苯环上的π电子全部共轭,形成一个稳定的芳香环,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B. 亲电取代反应:介绍苯对亲电试剂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涉及亲电试剂的结构和反应条件等。

3. 实验演示(10分钟):
进行苯的硝化反应实验,观察硝基苯的生成过程,说明苯分子对亲电试剂的取代反应。

4. 实验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分析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探讨苯的芳香性质和对亲电试剂的反应规律,引发学生思考苯分子的结构特性与反应性之间的关系。

5. 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苯的性质和反应的理解。

四、教学反馈:
1. 对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苯的特性和反应机理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及想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苯的性质。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教材,加深对苯的性质和反应的理解;
2. 完成布置的练习题目,做好复习准备。

教案 苯——陈福钢

教案 苯——陈福钢

高一化学(人教版)《苯》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基于上述思想,通过创设情境,以历史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苯的发现”、“分子式的确定”、“结构的猜想”、“结构的验证”、“结构的提出”、“结构的质疑”、“结构的确定”等环节来使学生探究苯的分子结构,再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来推测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最后在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来了解苯的用途和危害。

二.教学内容分析苯在必修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其意义深远,可以说学好了苯,就为高二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甚至高考推断题的解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忽视。

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是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方面,而物理性质和用途仅限于知道的层面即可。

因此本节课把重心放在了苯的分子结构的学习上,重在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历史环境,深刻了解苯的分子结构的形成史,而苯的化学性质所占比重略有减少,旨在通过课后练习去巩固这一知识。

三.学情分析高一15班学生整体化学基础较好,课堂纪律非常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不错,如记笔记,专心听讲等,但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不善于主动举手发言,他们更喜欢被动式的接受式学习,为了逐渐改变这一状况,本节课主要采用基于化学史的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对苯的发现、分子式的确定、结构的提出等环节再现真实的历史情境,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实际的课堂学习中,进而逐步养成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②了解苯的分子结构和苯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分子式、性质等推测其结构的能力;②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体会到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性,同时初步了解研究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

苯教案[新]

苯教案[新]

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苯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2.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熟悉苯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苯的结构和性质;2.苯的制备方法;3.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1.苯的芳香性和共轭性;2.苯的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3.苯的化学性质的反应机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内容1. 苯的结构和性质1.1 苯的结构苯是一种六元环芳香烃,分子式为C6H6,分子量为78.11。

苯的分子结构是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六元环,其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还与一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

苯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H|H---C---H|H---C---H|H---C---H|H苯的分子结构中,每个碳原子的杂化轨道是sp2杂化,形成一个平面三角形的分子结构。

由于每个碳原子上的电子云都可以共享,形成了一个共轭体系,使得苯分子具有芳香性和共轭性。

1.2 苯的性质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芳香气味。

苯的密度为0.88 g/cm3,沸点为80.1℃,熔点为5.5℃。

苯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以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丙酮等,但不溶于水。

2. 苯的制备方法2.1 煤焦油法苯的主要原料是煤焦油,通过煤焦油的分馏和精制,可以得到苯。

煤焦油法是苯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

2.2 环加成法环加成法是通过将乙烯和乙炔等烯烃类化合物加成到苯环上,制备苯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苯。

3. 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1 物理性质苯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以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丙酮等,但不溶于水。

苯的密度为0.88 g/cm3,沸点为80.1℃,熔点为5.5℃。

3.2 化学性质苯具有芳香性和共轭性,因此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苯也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4. 苯的应用领域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涂料等领域。

高中化学苯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苯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苯的结构教案主题:苯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苯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2. 掌握苯环的共振现象;3. 能够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苯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1. 苯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2. 苯环的共振现象3. 分子轨道理论与苯的稳定性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你们知道苯分子的结构吗?- 苯环为什么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二、教学内容讲解及示范(15分钟)1. 苯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 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 六个碳原子呈六角形排列,每个碳原子上还连接有一个氢原子- 苯环呈平面结构,具有共轭双键结构2. 苯环的共振现象:- 苯环中的每个碳原子通过共轭双键结构形成共振混成结构- 共振使得苯环中所有碳-碳键都变得等价,增强了苯环的稳定性3. 分子轨道理论与苯的稳定性:-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苯环中的电子通过共振作用形成“芳香性”分子轨道- 这种芳香性分子轨道比反芳香性分子轨道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苯环更加稳定三、讨论与思考(10分钟)- 让学生讨论苯环的共振现象如何影响其稳定性,以及如何将这种现象应用到化学实践中- 引导学生思考苯环共振现象与其他有机分子的结构稳定性之间的联系四、课堂练习(10分钟)- 提供苯环及其他有机分子的结构式,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稳定性并解释原因- 提出一道分子轨道理论的计算题,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求解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苯环的共振现象和分子轨道理论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苯环及其他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六、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时间)- 阅读相关教材,加深对苯环的共振现象和分子轨道理论的理解- 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注:以上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初中化学苯教案

初中化学苯教案

主题: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苯的化学式和结构;
2. 了解苯的性质和用途;
3. 掌握苯的制备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苯的化学式和结构、性质和用途。

难点:苯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苯的前体物质(如甲苯)、浓硫酸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苯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苯的结构和性质。

2. 讲解苯的化学式和结构,引导学生画出苯的轮廓结构式。

3. 探究苯的性质和用途,通过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苯的应用领域。

4. 带领学生学习苯的制备方法,进行实验展示苯的制备过程。

5. 总结:回顾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延伸拓展:
1. 让学生了解苯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带领学生做有关苯的实验,加深对苯性质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分析苯的结构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
1. 复习苯的结构式和化学性质;
2. 查找苯的用途及相关研究。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苯的结构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验环节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2.认识苯分子的独特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推理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闻链接”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物性”;2.以“问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特征及证明方法;3.用“探究实验”和观察“专家实验视频”,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通过对苯的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2.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3.通过观察专家视频,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专家、虚心好学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关键是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是难加成、难氧化、易取代。

三、教学方法演讲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新闻链接”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物性”【追问】你从这则新闻中了解到苯的哪些信息?【回答】苯有毒,油漆中用苯作溶剂等。

【小结】教师小结,加强记忆【板书】一、苯的物理性质【投影】 1.苯有毒。

2.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有特殊的气味(汽油味)。

3.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0.88g·cm-3)。

4.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油漆的稀释剂等) 。

【过渡】了解了苯的物理性质,那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板书】二、苯的结构自学成才,青胜于蓝让学生自学教材P.48~50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说明苯分子中6个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的是( )A.苯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只有1组峰B.苯的凯库勒式C.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D.苯难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难加成/不能与溴水中的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2.下列有关苯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苯就是“环己三烯”B.邻二甲苯只有1种,证明苯不是“环己三烯”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现代结构理论认为苯的结构式应写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课程名称:苯主讲人:热伊莱年级组:高一年级B组时间:2014年4月3日《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

教材先直接给出了苯的物理性质以及分子式和结构式,然后通过“学与问”栏目引入了验证苯结构的实验,并在这基础上指出了苯的化学性质与烯烃有很大区别,最后通过“科学视野”栏目来拓宽学生的眼界。

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有机物烃的知识将会更为完善和升华。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二、学前分析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的性质,烷烃的代表物为甲烷,不饱烃的代表物为乙烯,这就为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本节以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为主,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2)掌握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理解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内容;(2)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推理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2)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策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以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为切入点,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顺序进行教学。

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并且在探究苯的物理性质时穿插讲述苯的用途,这样将苯的物理性质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苯的物理性质。

最后让学生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出发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三维目标的落实融合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力求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三维目标。

六、教学准备下列为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和试剂。

两支中号试管(带塞子)、苯的球棍模型、苯、蒸馏水、高锰酸钾溶液、稀硫酸溶液、溴水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提问】苯的熔点、沸点分别是多少呢?同学们看一下书,然后告诉老师苯的熔点、沸点分别是多少。

【提问】如果将无色液态的苯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将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提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小结】色、态、味、两度、有毒【过渡】学习了苯的物理性质,我想同学们应该都想知道苯的化学性质吧,但所谓,结构决定性质,尤其是决定化学性质,所以在学习苯的化学性质之前,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苯的结构。

【板书】二结构【提问】苯的分子量为78,最简式为CH,那同学们想一下苯的分子式为多少呢?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计算一下苯的分子式。

【板书】1分子式:C6H6【提问】知道了苯的分子式,那苯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苯的分子式以及所学的烷烃、烯烃的通式,分析探究苯属不属于这两种烃中的某一种烃?(用烷烃、烯烃的通式进行提示)【提问】同学们再看一下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苯中碳原子达到饱和了吗?(以烷烃是一种饱和烃和烷烃的通式进行提示)(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得出结论)苯应该属于与烷烃、烯烃不同类的另一种不饱和烃。

【提问】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有哪些?【过渡】学生:观察苯的球棍模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苯分子的构型。

学生:燃烧。

学生:二氧化碳和水。

学生:学生: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

学生:计算。

学生:92.3%。

学生:不能。

学生:刚才通过实验已经验证了苯与溴水是不反应的。

学生:铁和液溴反应可以生成溴化铁,而铁又比溴化铁易获得,所以实际实验中直接用铁代替溴化铁。

学生:溴化氢学生:嗯。

学生:水。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水浴加热。

学生: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待两者混合冷却后再加入苯。

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突破难点。

温故所学知识,引出新知识。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猜测苯燃烧的现象,既可以温故知新,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突出重点。

让学生学会类比学生。

那苯能否发生不饱和烃的这两个特征反应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演示实验】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实验:向前面做实验所用到的装有苯和水的试管中加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和几滴稀硫酸,盖好盖子,然后振荡,静置。

苯与溴水反应的实验:(老师指导,学生演示)同学们观察一下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必要时给予适当提示)【提问】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两支试管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苯和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层变为橙色?【互动】请同学回答。

【分析】两试管中的颜色均没有褪去,说明苯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溴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苯不具有不饱和烃的特点。

而苯层由无色变为橙色是由于萃取引起。

【过渡】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苯应该为一种不饱和烃,但苯又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溴水褪色,那么苯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讲述】凯库勒悟出苯的环状结构的经过。

【板书】2、结构式简写【讲解】(苯的凯库勒式的特点)苯是由单、双键交替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但与实验事实不符。

【提问】碳原子之间不是以单、双键交替结合的,那碳原子之间又是怎样结合的呢?同学们仔细看一下70页最上方那一段的内容,待会老师找同学归纳一下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结合特点。

【互动】请学生回答。

【板书】【展示】苯分子的球棍模型(引导学生总结出苯分子的构型)【过渡】前面说到结构决定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那学完了苯的结构,苯会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苯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化学性质【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甲烷、乙烯,了解了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但其中有一化学性质是它们共同具有的,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可以可以回顾甲烷、乙烯的化学性质。

【提问】它们的燃烧产物是什么?【提问】苯燃烧的产物也是二氧化碳和水,那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来写一下苯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1燃烧反应(具体方程式由学生完成)【点评】(1)有机反应方程式用单箭头表示;(2)反应条件要写;(3)配平。

【提问】苯燃烧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同学根据甲烷、乙烯的燃烧现象猜想一下。

【过渡】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提问】苯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同学们算一下。

【分析】含碳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火焰越明亮;同时,燃烧越不充分,产生浓烈黑烟。

【过渡】学完了苯的燃烧反应,其实,苯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首先,我们来学习苯与溴的取代反应。

【板书】2 取代反应(上述反应方程式拆开来写,讲到哪写哪一部分)【讲述】(提问)反应物中液溴可以换为溴水吗?为什么?(提问)在实际实验中我们用的是铁,为什么?(提问)同学们再看一下这个反应式,是不是还有一种产物没写?那这种产物是什么呢?(分析)【过渡】苯除了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苯还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板书】(上述反应方程式拆开来写,讲到哪写哪一部分)【讲述】(与苯和溴的取代反应进行类比学习苯的硝化反应)(提问)1、这个反应是不是也还有一种产物没写?那应该是什么呢?2、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分析一下?(互动)(提问)如何控制反应温度一直在50~60℃?(提问)苯的硝化反应涉及到三种物质,苯、浓硝酸、浓硫酸,如果我们做实验的话,这三种物质往反应器里添加的顺序有无要求?哪个先加?哪个后加?(点评)如此添加的原因:浓硫酸溶解会放出大量的热,提前加入苯,会使苯挥发,会使苯与浓硝酸的反应温度高于50~60℃,温度过高还会使浓硝酸分解。

【过渡】学习了苯的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苯的最后一条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板书】3 加成反应【讲解】(1)反应条件苛刻,不仅需要高温,还需要镍作催化剂;(2)把苯写凯库勒式,并把苯看出含三个碳碳双键;(3)产物为环己烷,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

【小结】两易两难布置作业优化设计随堂练习1,2,3 。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同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八、板书设计二苯一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二结构1 分子式:C6H62 结构式简写三化学性质1 燃烧反应最简式为CH2 取代反应3 加成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