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个体身体、神经系统及动作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个体身体、神经系统及动作的发展
第五章 个体身体、神经系统及 动作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个体生理的发展 构成了心理发展 的物质基础
身体发育的过程及其规律 神经系统发展过程及规律 动作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第一节 个体身体的发展
一、身高、体重的发展 身高和体重是身体发展的重要生理指标,可反映机
体在量的方面的发育情况。 身高体重在整个生长期呈上升趋势,但不是匀速上
• 到了第26周,胎儿大脑皮层已经基本上具有和成人大 脑一样的沟回以及皮层结构,这是大脑形态上的初步 发展。大脑皮层的细胞主要是在怀孕第15-18周形成 的,到出生后2岁,脑细胞不断分裂,数目增加,体 积继续增大。2岁以后脑细胞停止增殖,但发育仍在 进行。
一、脑重的增加
• 新生儿出生时的脑重量约390克,已达到成人脑重的 25%,而同时期新生儿的体重仅为成人体重的5%左 右。
动作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如从无意识的转头、踢 腿等到随意性动作,再到精细的动作等。
动作发展的规律:
1、由上到下: 头
躯干

2、由近到远: 头
躯干
肢体 手
3、由简单、粗大、无意识到复杂、精细、有意识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中年期生理的发展:成年期是人的生理从幼稚到成熟、又从成熟到衰 老的过度期。这一时期身体的变化不象其他阶段那么 显著,而是平缓进行的。
同时,脑蛋白合成逐渐减少,脑细胞的代谢产 物—褐色素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从而影响了脑 细胞的功能。
老年期生理特点:
老年期的个体身体各组织器官出现明显的退行性 变化,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衰老现象逐渐明显。
老年期神经系统的衰老表现在:
1、脑重减轻:70岁的老人,脑重只有年轻时的 90%左右,到90岁,脑重只有年轻时的80%,这 是大脑皮层萎缩的结果。大脑密度逐渐减少,其中, 额叶萎缩尤为明显。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期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期
继续保持安静
▪ (二)脑得结构与大脑皮质
6~7个月时,脑得基本结构已完备。出生 时脑细胞已经分化,细胞构筑区与层次分 化已经基本完成,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 已经髓鞘化
13
▪ 到2岁时,脑及其各个部分得相对 大小与比例已经基本上类似于成 人得大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 灰质分开
14
▪ 婴儿刚出生时大脑两半球及其 皮质尚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 兴奋还处于弥漫状态
17
(3)瞳孔反射:遇强光瞳孔收缩,在弱光中瞳 孔变大
(4)觅食反射:把头转向刺激得方向 (5)吮吸反射:吮吸放入口中得物体 (6)吞咽反射:吞咽
18
▪ 2、原始反射 (1)巴宾斯基反射:足底被抚摩时,会
张开并弯曲脚趾 (2)抓握反射:弯曲手指抓住接触手
掌得物体
19
(3)摩罗反射:巨大得声响或头部位 置得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 膊、弓背,然后两只胳膊并拢,好 象去抓什么东西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 期
▪ 2、新生儿有一些突出得特征: ▪ (1)头大:(2)新生儿一般皮肤粉红、较
薄;(3)新生儿心跳快而不规则,血 压不稳定;(4)新生儿得肺大约只 有成年人得1/10; 70%得时间(每 天16~18小时)处于睡眠状态。
2
▪ 二、婴儿发展得原则 ▪ (一)头尾原则
2、 新 生 儿 阶 段 得 反 射 活 动 有 40 多 种
24
▪ (三)动作发展得规律或原则 ▪ 1、从上到下:
头部动作(抬头、转头)——躯干动 作(翻身、坐、爬)——腿与脚得动作 (站、直立行走、跑、跳)
25
▪ 2、由近及远:
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 得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离身 体中心得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一、前言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复习

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复习

10、言语过程主要包括 、 和 三方面。 其中, 是言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婴儿最早获 得的一种言语能力。
言语感知 言语理解 言语表达 言语感知
11、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 ,二是 ,三是 。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简单交往阶段 互补性交往阶段
12、研究表明,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 生。
足月新生儿身高约为50厘米。其中,男婴 比女婴略高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一)动作的发生 1. 胎儿期的胎动( 2 个月后即开始,转动头和臀, 避开不良刺激)和反射活动是最初的动作 2.新生儿阶段的反射活动有40多种
(二)动作的发展 1.行走动作的发展 2.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 手眼协调; 拇指与其他手指的配合
1. 在胎儿中晚期已经发生。4,5个月的胎儿即有视觉反 应能力。 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基本的视觉过程 2. 2~4个月婴儿的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 3. 6个月前具有了立体觉
(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展 1.胎儿期3个月时味觉感受器已经发育,15周已经 发育成熟。新生儿出现味觉偏爱。 2. 7,8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 新生儿具有嗅觉偏爱。 3. 胎儿期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能力,新生儿 表现出明显的触觉反应,4个月后的婴儿具有成熟 的够物行为。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一)语言与言语基本过程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 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等其他符号系统所没有 的特征。 言语过程( speech process )主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 解和言语表达三方面。
语法的发展 单词句阶段(1~1.5岁)——电报句 (1.5~2岁)——完整句(2岁后)

婴儿的心理发展心理学 ppt课件

婴儿的心理发展心理学 ppt课件
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的发展上,以及概念的掌握、 判断和推理的发展等方面。 (二)皮亚杰的研究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特点包括: 1. 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2.不能实现守恒,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
13
.
14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
认知发展的 两个核心
内容
.
15
本节主要内容
.
7
吉布森的著名视崖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深度 知觉:
用棋盘式的图案铺在左右两边有高度落差的台
子上,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
放在”视觉悬崖”。边,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
慢,这说明他们体验深度而好奇;当把 6个月
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
呼婴儿时,婴儿对深度一边有恐惧感且会毫不
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的一边,但却如何都不愿
生理因素和环境影响相互作用,共同
决定语言发展过程。
.
19
相互作用者语言发展观点 概述 大脑发展
影响 认知发展
影响 影响
语言环境(同伴的 行动、陈述和对儿 童的指导)
影响 影响
.
影响
儿童的行动和语言 表达
20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Jeap piage
主要观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 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在这种交互作用过 程中,由于动作发展和协调才产生了逻辑,由此才导 致了语言的产生。
.Leabharlann 172.先天决定论
(1)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的学科,而婴儿心理的发展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早的阶段,对婴儿心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婴儿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这些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与外界交流。

他们会通过注视、眨眼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开始学习通过身体语言、笑声和咿呀声来与父母和其他人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逐渐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社交技能。

感知能力是指婴儿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对声音和触觉的感知。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通过视觉感知周围的人和物体,通过嗅觉感知不同的气味,通过味觉感知不同的食物味道,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质地和温度等等。

这些感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认知能力是指婴儿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婴儿的认知能力也是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发展。

最初,婴儿对外界信息的认知主要是基于感知和感觉。

他们通过对声音、光线和触觉的感知来建立对外界的认知。

随着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学会通过观察和探索来获得新的认知。

在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关键的里程碑是婴儿开始学会认识并区分各种对象。

他们能够注意到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从而能够将物体进行分类和识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逐渐发展。

这些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儿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打下了基础。

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是指婴儿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通过听觉感知语音,并逐渐学会模仿发音。

他们开始对一些简单的语音、音节和单词产生兴趣,并试图用各种声音来模仿。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和生活范围扩大,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加强,但是操作实践能力又受到限制,因此心理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点。

第一节幼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所以被称之为幼儿期,又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

二、基本特征(一)游戏的作用与前面的年龄阶段相比,这时的儿童在身体的发育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很好地独立行走与跑跳,双手能较灵活地操纵物体,也能进行言语交流。

由于有了这些能力,儿童就迫切地希望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但他们又不可能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

游戏形式的存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幼儿还不能给出事物的抽象定义,而只能从表面特征和功能方面去认识事物,例如,他们不能给出花的定义,只知道花是美丽的;他们也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数的概念和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必须有实物的支持。

他们还不能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其行为经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三)最初的个性倾向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和言语的初步发展,其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这为儿童个人倾向的形成创造了最初的条件。

第二节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这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一、大脑的结构(一)脑重量的增加3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280克,成人的脑重平均为1400克,可见幼儿的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

(二)大脑皮层结构复杂化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所导致。

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额叶面积在儿童5~7岁时增长速度又有明显加快。

(三)脑电波的变化关于儿童脑电波的研究表明,儿童大脑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且不可逆的。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1、婴儿的生理发展①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在婴儿脑的发展中速度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与先天性反射和呼吸、消化排泄等有关)。

④个体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第二次高峰在初中阶段,即青春期)。

2、影响婴儿身体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营养:母乳是婴儿早期最理想的食物。

③情绪健康:“非器质性发育迟滞症”,是一种机体发育紊乱症,通常在18个月左右大的婴儿中发生。

得这种病的婴儿身体消瘦,行为退缩,表情淡薄,对人、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母亲离开也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

3、新生儿的反射行为①眨眼反射;②吮吸反射;③觅食反射;④游泳反射;⑤莫罗反射;⑥抓握反射;⑦强直性颈部反射;⑧行走反射;⑨巴宾斯基反射。

4、婴儿的动作发展⑴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大运动发展:即行走动作的发展;②精细运动发展: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随意的抓握动作的发展前提是:五指的分化和手眼的协调。

⑵行走动作及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⑶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④婴儿动作发展由近及远。

⑷关于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和假说:①预先成熟论,认为动作是“预先成熟”的结果;后天运动经验在动作发展中只扮演最普通的支持者角色,只是加速或提前了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促进了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助长论者”。

②可能成熟论,认为机能的发展可以引发或转换出新的结构来;认为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导”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诱导论者”。

⑸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心理的起源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脑皮质
初生婴儿大脑并未发育完整。整体来说,中脑 (midbrain)及脑干(brain stem)的部分发育较成 熟,大概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发展完成,紧接着 是大脑皮质(cortex)的发展,在大脑皮质的发展中, 最先是感觉区域的大脑皮质(sensory cortex) 与 运动区域的大脑皮质(motor cortex) 的发展,接着 是联合区域的大脑皮质(association cortex)的发 展。


大脑单侧化
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
பைடு நூலகம்
能的过程。单侧化过程从出生时就开始了,多数
新生儿在听到说话声时出现左半球的脑电活动, 相反,对非语言的声音和刺激(如尝酸果汁), 则右半球活动更强,同时导致婴儿的消极情绪。

试验一:加拿大买麦吉尔大学的恩图斯用双耳分听 法对48名平均年龄在三个月左右的婴儿做了测试。 在实验中,给婴儿呈现的言语声音有“ma”“ba”和 “da”。非言语声音是录的乐器声。由于婴儿不会 说话,其对刺激的反应通过记录他们对一种特殊压 力感受性的橡皮奶嘴的吸吮频率来测量。当给婴儿 的两只耳朵呈现相冲突的声音,并只改变其中之一 时,婴儿将只对优势耳所听到的变化做出反应(吸 吮频率加快)。因此,这种吸吮频率的增加是由于 婴儿听到的声音数量和类型的变化所引起的。实验 结果发现:有79%的婴儿表现出右耳(左脑)在言 语方面的优势,有71%的婴儿表现出左耳(右脑) 在音乐方面的优势。
与成人 25% 脑重比
大脑皮 大多数沟回 具备基本 质 已出现 结构
36个月时脑重已经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 度变慢,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
成人头围54—58cm
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约达成人头围的60% 12个月到46-47cm, 24个月达48-49cm,此后增长速度变慢, 10岁时才达52cm。

这一实验表明脑功能偏向一侧在婴儿出生 后就已经存在。心理学家佩克也采用双耳 分听法,以3~9岁的孩子为测试对象,五段 摇篮曲组成10段曲子,训练这些孩子按曲子 从多个图片中做出选择。结果发现这些孩 子都是表现出了左耳优势(大脑右半球优 势)。心理学家波琳以和谐元音音节为实 验材料,以5~13岁孩子为测试对象,结果 发现在所有年龄上都是表现出一致的右耳 (大脑左半球)优势。


新生儿(0——1个月)
乳儿(1个月——1周岁)

婴儿(infant)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
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 明显的时期。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
发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头尾律:人类个体从胚胎开始从头到尾的发展趋 势。胎儿期以头部发育为主,出生时头部占全身 长度的1/4。腿只占1/3。2岁时头占1/5,腿则占 到将近一半。 近远律:人类个体发育是从近到远地进行,最初 头部、胸部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胳膊、腿,最 后是手脚。在婴幼儿期,胳膊和腿的发育仍快于 手脚的发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相似。
神经髓鞘形成后,就像电线加上了包皮 一样,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 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大脑髓鞘化程度 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出生时
6个月
2岁
神经元的发育 从出生到2岁,神经纤维组织快速发育
皮层抑制或称中枢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 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可使大脑更细致地 分析综合外界刺激。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 皮层抑制机能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 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基础。
由进化的过程来看,脑干是最早出现的组织,中 脑其次,大脑皮质最后出现。
中脑及脑干正常的功能与生存最基本的要 求有关,如呼吸、心跳、体温的维持,及注意 力等。这些功能在初生婴儿身上已发挥功用。
大脑皮质主掌自主动作、记忆、知觉、思 考、认知等高层次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初生婴 儿并不明显,这与大脑皮质的发展较慢有关。

新生儿如果头围过小(小于32cm或3岁后仍小于 45cm又称小头畸形),则其大脑发育将受严重影
响,智力发育易出现障碍。

新生儿如果头围过大(超过37cm,又称巨头畸 形),则表明婴儿患有脑积水或区脑畸形等头部 病变,必须尽快检查治疗。(2001)

有个别婴儿头围过大或过小是由体重引起的,而 不存在其他疾病。
从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关系来 说,婴儿年龄越小,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 优势,兴奋就特别容易扩散。这就是小孩容 易激动的原因。
同时,在外界事物的影响下,婴儿的皮层抑制也 在日益发展。研究证明:
婴儿出生后第2个月就能分辨糖水和白开水的味道, 或分辨小铃铛和电铃的声音。如果在抱他时,左右摇 晃,同时给他吃奶做为强化,上下摇晃时不给他吃奶, 他很快学会对上下摇晃时不作等待吃奶的动作。 到第3个月时,婴儿能分辨红色和黄色或两种不同 声高的声音或咸、甜、酸的味道。最初这种分化抑制 的形成还是很缓慢的。 到出生后6个月左右,其它各种内抑制,如消退抑 制、条件抑制、延缓抑制也已形成。

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照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 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婴儿刚出生时大脑 两半球及其皮质尚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 还处于弥漫状态,因而只要出动新生儿身体任何 部位都会引起头、手和足等的乱动。
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 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
头尾律和近远律
由于婴儿大脑皮层机能一天一天地增强,
婴儿每天醒着的时间也在逐渐加长,睡眠时
间相对在减少。到婴儿1周岁时,每天醒着
的时间大约为7至8小时。由此,婴儿积极
活动的时间逐渐增多,从而为形成更多更复
杂的暂时联系,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
婴儿大脑机能发展

脑电图:
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其大脑和身体在形态、
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脑、神 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室心理活动的基础。 婴儿的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婴儿心 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婴儿生理发展

大脑形态发展
出生时 重量 350g-400g 6个月 700-800g 50% 一岁 800-900g 两岁 1050-1150g 75% 各部位大小 的比例类似 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