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件
单元三 创造之 光
单元四 文学珍宝
诗,方其志也。
《礼记·乐记》
[先秦]屈原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 罾作甚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单元四 文学瑰 宝
单元五 诗意江苏
单元二 九州风 景
单元三 创造之光
君子知微知彰, 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易经·系辞下》
中华意象—九
在我国,“九”在人们心 要中一直是一个极具奇妙色 彩的数字。古人崇拜 “九”, 是由于千百年来在它的身上 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意蕴。说 到“九”,人们常常就会联想 到“多” “全” “重要” “吉祥”等。 请你搜集一下带“九”约成语 或俗语,看看它们都有什么 特点。另外“一” “三” “五” “六” “八”等数字,届都有丰 富的文化意蕴,不同的地区 也许还有不同约说法。你加 是有爱好,可以研究研究。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杨继盛自题联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单元五 诗意江 苏
导读


中 华 优
传秀统
弘扬民族文化 培养家国情怀 增进社会关爱 提高人格修养
兴水利 治驰道 求神仙
战国时期各国筑堤防,阻塞水道。赢政开通堤防,凿鸿沟(今河南 开封汴河)做水路中心,通济、汝、淮、泗等水。在楚、吴、齐、 蜀等地,也大兴水工。可以行船灌田,对商业、农业有很好的影响。
全国修筑驰道(行车大路),宽五十步,高出地面,用铁椎筑土坚 实。路中央宽三丈,是皇帝走的路,种松树标明路线,制止人民行 走。赢政每年出外巡游,中国本部几乎无处不到,可以想见当时驰 道工程的庞大。后世驿路,起源于此。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1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

”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轻叩中华传统的大门,我们应该做到“自知”、“自胜”、“自省”,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标,箭头高时就压低一些,箭头低时就太高一些,老师称它为“损有余而补不足”。

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写到:“水不断地滴到石头上,时间长了就可以把石头滴穿”。

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处。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和硬化。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圣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所有的中华儿女们,让我们把中国传统美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200字3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让我们共享经典,引导我们要坚持不懈、任人唯贤、持之以恒,让我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学会“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境界应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经典,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

这本书记录的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阐述了一系列的道德品格和
行为准则,如诚信、仁爱、勤奋、学习等。

这些价值观影响深远,成为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经典著作。

它被认为是中国
古代政治哲学和教育理论的精髓。

本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

同时,书中还阐述了中国
传统教育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

《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部关于卜筮、哲学和人生观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而且
包容了中国传统的科学、宗教和文化的精华。

文中的八卦、六爻和六十四
卦都被广泛应用于农事、治国和人生管理等领域,被誉为中国文化最重要
和最深刻的表达之一。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品,是中国小说史
上的顶峰之一、它以清代中晚期江南贵族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庞大家族中
的人物形象和传统文化的生活场景。

这本小说以其优美的文学风格和深刻
的人生哲学,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反映
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艺术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经典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
刻影响了华夏子孙的思想和行为。

《经典常谈》导读

《经典常谈》导读

《经典常谈》导读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基本概念。

2.探究朱自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了解他的思想和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和自主。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渊源,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

2.探究朱自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同。

教学难点:1.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在文化的层面上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意识,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好地参与文化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经典文化的图片和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究热情。

二、知识讲授(30分钟)《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东汉时期由学者许慎编著的一部文字工具书,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共用133,441字,原书分为目录一篇和正文14篇。

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是中国现存最早字典。

对汉字的起源、构造和义理作了详尽解释,是中国文字学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参考。

《说文解字》始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前后经历二十余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许慎卧病在床,才由其子许冲进上。

许慎于《说文解字叙》中指出:“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由于古人没有文字,只用结绳等方法来记事,以致“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及至仓颉造字,才使“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然而,随着文字的演变,而时人又“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加上假借字的普遍,使许多字已失去了本义,或者出现误用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古代文学作品导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古代文学作品导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古代文学作品导读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了解历史、品味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展现古代人民生活、传递价值观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简要导读。

一、《木兰诗》《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它讲述了女扮男装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通过木兰勇敢、聪明的形象,这首诗表达了家国情怀和女性的坚韧品质。

相信在阅读该作品后,同学们会对木兰的勇敢和无私深感敬佩。

二、《读书郎》《读书郎》是一篇描写古代读书人的故事的作品。

通过描写读书郎奋发图强的学习过程和他对家庭的责任感,这篇短文强调了读书人的重要性和努力的价值。

在读完这篇作品后,同学们会对读书的重要性产生更深的认识,并受到激励去努力学习。

三、《百灵鸟》《百灵鸟》是一首美丽的鸟类鸣啭小诗。

通过描绘百灵鸟的形象和鸣叫的声音,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由的感觉。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引发了对生态平衡的思考。

同学们在阅读这首诗后,可以通过欣赏鸟类的声音和观察它们的行为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四、《大雁飞》《大雁飞》是一首描写大雁飞翔的优美诗歌。

通过描绘大雁飞行的景象和它们的行为,这首诗歌展示了大雁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在读完这首诗后,同学们对大雁的奇妙飞行和它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发现世界》《发现世界》是一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寓言故事。

通过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这篇作品告诉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敢去探索世界,发现更多的美好。

同学们在阅读这篇作品后,会对勇敢面对困难和积极探索的态度有更深刻的体会。

通过对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导读,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对古代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些作品既是文学的珍品,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资料。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4、《西游记》5、《繁星.春水》6、《昆虫记》7、《世界上下五千年》8、《格列佛游记》9、《上下五千年》或《中国通史》10、《童年》11、《居里夫人传》12、《小王子》六年级:(共12本)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2、《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六年级)3、《卓娅和舒拉的故事》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水浒传》7、《三国演义》8、《地球上的红飘带》9、《论语》(选读)10、《贝多芬传》11、《夏洛的网》12、《世界上下五千年》选读推荐篇(1—6年级)《长袜子皮皮》、《金拇指》、《白比姆耳朵》、《小鹿班比》、《阿凡提的故事》、《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希腊神话和传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严文井童话》、《阿伯吹童话》、《叶圣陶童话》、《寄小读者》、《洋葱头历险记》、《一千零一夜》、《青鸟》、《吹牛大王历险记》、《金银岛》、《列那狐传奇》、《椰林风声》、《绿野仙踪》、《堂吉珂德》、《丛林历险记》、《神秘花园》、《八十天环球旅行》、《好兵帅克》《感动小学生的100篇科幻》、《感动小学生的100个人物》、《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三毛流浪记》、《中外历史故事》、《霹雳贝贝》、《哈尔罗杰历险记》、《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五毛钱的愿望》、《斯巴达克思》、《苦儿流浪记》、《发现科学》(系列丛书)、《资治通鉴》、《契珂夫小说选》、《马克.吐温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丘吉尔》、《基督山伯爵》、《永别了!武器》、《威尼斯商人》、《大卫.科波非尔》、《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红头发安妮》、《说岳全传》、《野性的呼唤》、《老人与海》、《小布头奇遇记》、《调皮的日子》、《女生日记》、《非法智慧》(系列)、《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长腿叔叔》、《第十一根红布条》、《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兰色的海豚岛》、《隐身人时间机器》、《五三班的坏小子》、《哈里.波特》(系列)、《美文选读》(系列)、《朝花夕拾》。

五年级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

• 仁爱:21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不忠不信,何以立于天地之间?
诚信:22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友善:23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处世: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惜时:13流光 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4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自强: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6 千 淘 万 漉 虽 辛 苦 , 吹 尽 狂 沙 始 到 金 。 常 玉 不 缘 , 不 成 文 章 ; 君 子 不 学 , 不 成 其 德 。
• 传统尊师: • 释奠礼:在学习陈设酒食用来祭奠先圣先师。
• 束脩礼: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的一种礼节,也就 是拜师之礼。
• 释菜礼:即用蓣、蘩等野生蔬莱祭奠先师,敬奉给 老师,以此表示从师学艺的一种礼节。古称释菜礼 为“礼之轻者”,但礼轻情意重。

• 孝慈: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2位卑未敢忘忧国。
•传统祭典:黄帝祭典:

炎帝祭典:

祭孔大典:它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
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 “礼”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 必敬”。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书目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书目导读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导读前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

经典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而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

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阅读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不能一一赘述。

这里精选了几部有代表性、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通过“必读理由”、“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名家汇评”、“延伸阅读”等栏目帮助读者多角度解读经典,为深入阅读提供指导。

使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1.《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索书号:B22/120 馆藏:社科书库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索书号:I222.2/19 馆藏:文学书库3.《尚书》——纪言述事之祖。

索书号:B22/9 馆藏:社科书库4.《春秋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索书号:K225/57 馆藏:社科书库5.《国语》——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索书号:K225/52 馆藏:社科书库6.《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

(西汉)刘向索书号:K231/22 馆藏:社科书库7.《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春秋)孙武索书号:E892/11 馆藏:社科书库8.《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索书号:B222/171 馆藏:社科书库9.《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孟轲索书号:B22/121 馆藏:社科书库10.《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和散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老子(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 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孟子(一)齐桓晋文之事(选读)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心为甚。

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浩然之气“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之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古诗文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山园小(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