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研究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_薛辛东

文章编号:1005-2224(2016)02-0090-05DOI :10.7504/ek2016020603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薛辛东,谭静【摘要】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 )救治水平及管理手段的日臻完善,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和严重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机械通气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在NICU 无创辅助通气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相关临床工作者十分关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 )及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HHHFNC )的原理、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无创辅助通气;适应证;临床应用;早产儿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XUE Xin-dong ,TAN Jing.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UE Xin-dong ,E-mail :xdxue@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perfection of the treatment lev⁃el and the management means in NICU ,the spectrum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severity have also changed a lot.As a result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 has also changed.In NICU ,the use of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The clinical pediatr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the principles ,indic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the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the nasal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BiPAP )and heated humidity high flow of nasal catheter (HHHFNC ).Keywords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dic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premature infant随着产前糖皮质激素与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普遍应用,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严重程度明显减轻,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发生率日趋升高,使得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往往需要更温和的辅助呼吸支持治疗。
高频通气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高频震荡通气
HFOV较CV更有优势: • HFOV的潮气量极小,可以允许高EELVs去获得
更佳的肺复张,而避免过高的EILVs损害
• HFOV有高呼吸频率,允许更小的潮气量达到接 近正常的CO2清除率
CMV&HFOV比较
临床应用的指征
HFOV 的适应证: • NRDS、PPHN、CDH、MAS、重症肺炎 • 新生儿气漏:间质性肺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支
目的 • HFOV与其他HFV比较有更好疗效 • 采用HFOV前应用CMV的时间将影响HFOV对肺
预后 • 体重越低BPD的发生率越高,使用HFOV可能有
降低BPD的发生
Intensive Care Med (2007) 33:680–688
1.采用HFOV前应用CMV的时间 不影响HFOV对肺预后 2.使用HFOV在超低或极低儿未能 证明有降低BPD的发生 3.推测出现该结果原因:肺保护
结论: • 存活胎龄在HFOV组更低(27.4±2/28.4±2周) • ≤1000g超低儿在HFOV组存活率更高(64.6%&
44.6%) • 肺间质气肿发生率在HFOV组有下降趋势
IMAJ 2010; 12: 144–149
HFO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2010年发表的IPD荟萃分析(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 analysis, 原始病例数据荟萃分析)
N Engl J Med, Vol. 347, No. 9 August 29, 2002
随机对照研究HFOV&CMV应 用其BPD和死亡率分析 胎龄≤29周早产儿 90%产前激素 9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出生1h内呼吸机支持
结论:1.死亡率及BPD发生率无差异 2.气漏综合症和IVH/PVL无差异
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综述.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刘畅(综述)岳冬梅(审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沈阳110004通信作者:岳冬梅,Email:yuedm@sj-hospital,org【摘要】为了减少插管和机械通气相关的不良反应,无创呼吸支持(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R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不断增加。
无创高频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作为一种较新的通气方式,旨在将高频通气的功效与无创支持相结合。
该文介绍NIHFV特别是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的基本原理,阐述其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支持;无创高频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联合计划项目(2020JH2/1030012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0.12.013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supportLiu Chang,Yue DongmeiNeonatal Department,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ue Dongmei3Email:yuedm@sj-hospital org【Abstract】The use of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RS)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has been in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 as a mean to minimize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is a relatively new mode that aims to combine the efficacy of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 with noninvasive support.This review will describ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NIHFV,especially 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and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NIHFV in different respiratory diseases.[Key words]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eonatesFund program:The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2020(2020JH2/1030012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0.12.0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无创辅助通气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呼吸支持,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CPAP)、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等,无创髙频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作为一种具有相当潜力的无创呼吸支持(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NRS)模式在早产儿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的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的护理何丽兰;李冰肖;徐燕芳;陈伟菊【摘要】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和总结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正确连接呼吸回路,维持通畅的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的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的呼吸道护理是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的关键.结果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治疗及护理后,气促、呼吸暂停、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能顺利撤机,鼻周皮肤无破损.结论对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鼻导管给氧,局部皮肤压伤的发生较低,患儿使用鼻导管更加舒适,正压辅助通气的依从性增高,无腹胀、鼻周皮肤破损等并发症.【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3页(P543-545)【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作者】何丽兰;李冰肖;徐燕芳;陈伟菊【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目前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使用一种无创的呼吸支持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即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NC)。
HHHNC是一种通过加温湿化高流量气体产生气道正压经鼻导管通气的呼吸支持方法。
用于有自主呼吸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患儿,通过提供一定流量、加温湿化的呼吸气体进行有效治疗。
高流量提供的气体使经过湿化呼吸道的分泌物更加有利于排除,从而减少气道阻塞风险,改善通气以及气体交换;提供持续大流速可以在患儿吸气和呼气的时候产生正压治疗的作用,有利于肺泡复张,较传统吸氧方式能更加准确地控制氧浓度。
两种无创通气方式在早产儿机械通气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比较

济成本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无创呼 儿NCPAP通 气 过 程 中 或SNIPPV撤 机 后 出 现 频 繁
吸机应用于RDS早产儿撤机阶段的有效性、安全 呼吸暂停、氧饱和度波动大等现象,可予SNIPPV支
性及其经济成本等相关指标。
持。若仍出现以下状况之一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 资料与方法
PEEP 4 cmH2O,FiO2 0.21,血气在可接受范围时可 撤 机。②SNIPPV组 初 始 参 数:PIP15~25 cmH2O, PPEP 4~6 cmH2O,呼吸频率 15~50 次/min,以最低 的FiO2 使 得 目 标 氧 饱 和 度 达 90%~95%;当PIP< 14 cmH2O,PEEP< 4 cmH2O、FiO2 < 0.3,RR< 15 次/分,血气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时可撤机[3]。若患
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差异
2 结 果
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2.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在性别、
表 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无创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无创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摘要呼吸支持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呈上升趋势,无创通气(NIV)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该文复习了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早產儿NRDS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肺部疾病,以生后即刻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皮肤发绀从而导致呼吸系统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在数小时内发病,早产儿发病率高。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当前早产儿RDS仍以呼吸支持治疗为首要治疗措施之一。
随着对NRDS病理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呼吸支持模式的不断进步,无创通气在早产儿RDS治疗中居主要地位,应用比例进一步升高。
本文做一综述如下。
1 无创通气的模式无创通气主要包括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及近几年来新型的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NIPPV)、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经鼻高频通气(NHF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 V A)。
1. 1 NCPAP NCPAP是经过鼻塞连接呼吸机而实行辅助通气和氧疗的一种方式,该治疗过程中患儿行自主呼吸,吸气时可得到持续均匀一致的气流,呼气时提供设定的正压使呼气末时气道压力仍保持正压,是新生儿时期最常用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参数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5~7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上限为9 cm H2O);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在90%~95%。
戴加哲等[1]的研究认为,NRDS患儿尽早给予NCPAP治疗可以使住院时间相对缩短,利于患儿预后。
Ammari等[2]认为,大部分极早早产儿出生后应使用NCPAP治疗,半数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尽早给予NCPAP后,即使未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PS),也获得治疗成功。
高频振荡(HFOV)通气

•氧浓度每次下降5%,当降至30%后再降低MAP。 根据血气逐步调低MAP,约每2小时下降2 cmH2O。 如下降MAP太快造成肺不张时需增加MAP水平并 需 回 复 至 略 高 于 撤 机 前 水 平 。 当 FiO2 下 降 至 30%,MAP下降至8 cmH2O时可直接撤机,亦可转 换至CMV过渡或鼻塞CPAP过渡。
• 吸呼比: [活塞在吸气位的时间]
8
• 设臵原则
Pmean(PEEP):高频通气时氧合由吸入氧浓度及平均 气道压力控制,常用的通气策略有2种: • 一种为高容量/高压力通气策略:以维持肺容量于 肺泡关闭压之上,确保肺呈复张状态,推荐的MAP比 CMV时的MAP高2~5 cmH2O,高容量策略常用于均 匀性肺部疾病如RDS; • 另一种为低容量/低压力通气策略:应用的目的为 减轻或减少气压伤,推荐的MAP可与CMV时的MAP 一致,用于非均匀性肺部疾病如肺炎或MAS,亦可用 比CMV的MAP低2 cmH2O左右,如用于治疗气漏时。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中国医药导报》2011
23
案例2: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气胸的临床疗效研究
1.高频振荡通气相关参数:FiO 30%-80%,频率 (f):1O~12Hz,振幅30~45cmH2O,平均呼吸 道 压 (MAP)8 ~ 15cmH2O , 低 氧 血 症 时 : 提 高 FiO2 和/或提高平均气道压(MAP);高碳酸血症: 下调振荡频率和/或提高振荡压力, 2.撤机:当Fi02≤0.3,MAP≤8cmH2O,振荡压 力35~45 cmH2O,振幅2.5~3.5级,血气正常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临床儿科杂志,2011
27
案例,6:间歇性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不张20例疗效观察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B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治愈率、用氧浓度、并发症发生、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平均气道压等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血气指标、用氧浓度、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少于B 组,机械通气时间比B组短,治愈率高于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且有效,并发症少,可将其作为首选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临床;常频机械通气所谓呼吸衰竭是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肺通气或者(和)换气功能障碍,不可有效进行气体交换,造成缺氧伴或者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以此所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以及生理功能综合征[1]。
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方式为常频机械通气,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一种新通气方法,即高频振荡通气,目前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临床疾病治疗中[2]。
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法将本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分为A组(高频振荡通气)与B组(常频机械通气),比较分析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4年2月到本院进行诊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全部患儿均为Ⅱ型呼吸衰竭,男28例,女22例,患儿均在出生后24 h入院,其平均胎龄(35.1±5.7)周,平均体重(2632.4±354.6)g。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平均体重以及平均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疾病研究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作者:————————————————————————————————日期:【新生儿疾病研究】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 2017,55(03): 177-181作者:王陈红施丽萍马晓路林慧佳许燕萍杜立中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摘要目的评价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2016年1至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共有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其中男24例、女12例,出生胎龄(27.5±2.5)周,出生体重(980±318)g,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的参数设置、不良反应、应用前后呼吸功能的变化及最终结果。
nHFOV应用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或两相关样本比较的非参数检验,不同治疗方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36例患儿中共有32例(89%)切换为nHFOV后避免了气管插管。
17例患儿在其他无创辅助通气支持失败后进行营救性治疗,19例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模式直接改nHF OV预防性治疗。
营救性治疗患儿应用nHFOV后24 h内呼吸暂停的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0.85的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及吸入氧浓度(FiO2)均较应用前24 h内明显下降[(1.2±1.1)比(6.3±2.1)次,(1.1±1.2)比(4.3±1.5)次,(43±8)比(56±10)mmHg,0.30±0.07比0.39±0.11,1 mmHg=0.133 kPa, t=7.562、8.913、4.179、3.437,P均2及PaCO2水平与应用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42±0.12比0.40±0.10,(49±8)mm Hg比(48±7)mmHg,t=0.872、0.501,P均>0.05],但平均气道压较前下降[(7.9±2.6)比(9.6±1.6)cmH2O,1cmH2O=0.098kPa, t=2.198,P=0.041]。
4例患儿发生鼻中隔黏膜损伤,无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nHFOV作为一种新的无创辅助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其他无创辅助通气支持失败后的治疗或有撤机失败高风险患儿的预防性治疗,从而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随着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上升,其相关并发症也越来越高。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和预后的主要疾病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在BPD的发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已被证明与一系列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相关,包括BP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综合征等[1,2]。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多种无创辅助通气(noninvasiveventilation, NIV)模式已被应用于临床,主要包括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等,但研究报道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这些模式的改用有创呼吸支持率仍高达40%~44%[3,4]。
近几年,一种相对较新的NIV模式,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oscillationventilation, nHFOV)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模式通过经鼻通气管、面罩或鼻咽管将振荡压力波作用于肺部而发挥呼吸支持作用[5,6]。
但有关nHFOV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用nHFOV的经验,分析其参数设置、有效性、安全性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本研究系回顾性研究,采取病例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5-IRB-027)。
2016年1至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NICU中共有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支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2例,出生胎龄(27.5±2.5)周,出生体重(980±318)g;17例患儿为营救性治疗,19例为预防性治疗。
营救性治疗定义:其他NIV模式失败,即出现(1)需要吸入氧浓度(FiO2)>0.50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0.85~0.93;(2)频发呼吸暂停(4次/h以上)或严重呼吸暂停需面罩加压给氧超过1次/h以上;(3)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5 mm Hg(1mm Hg=0.133 kPa)和pH2:0.30~0.50;平均气道压(MAP):8~12 cmH2O(1 cmH2O=0.098kPa),和(或)曾有撤机失败经历。
二、方法1.临床资料采集: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基础疾病;nHFOV前的呼吸支持模式及参数、呼吸暂停及SpO2水平、PaCO2水平;nHFOV的参数、使用时间、呼吸暂停及PaCO2水平;nHFOV后72 h、7 d内是否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nHFOV可能的不良反应:鼻中隔损伤、鼻腔黏稠分泌物致气道堵塞、腹胀、肠穿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
2.nHFOV应用的设备:无创高频呼吸机[型号:3090 (Medi nCNO),德国,高频振荡通气模式,以下简称'Medin'],通过振荡气流在发生器中产生频率为5~20 Hz的振荡压力,其振幅调节范围为1~10级;有创高频呼吸机[型号:S LE5000Infant Ventilator,英国,HFO模式,以下简称'S LE 5000' ]采用双孔鼻塞通气管,在患儿回路产生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压力。
3.nHFOV参数的设置及调整:(1)nHFOV的起始参数设置:①频率:7~12 Hz;②振幅:Medin(4~10级)、SLE5000(12~25 cmH2O),以颈部及胸廓有良好的振荡为基础,然后根据血气PaCO2进一步调整;③MAP:Medin(5~10 cmH2O)、SLE5000(7~15cmH2O),根据胸部X线片调整以保持两肺下缘在第8~9后肋间。
(2)nHFOV 切换为其他NIV的参数要求:①MAP2O;②无频繁或严重呼吸暂停;③PaCO2在允许范围内;④FiO22>0.60,SpO222>65mmHg,pH4.定义: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s,或[7]。
先天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8]。
三、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以M(Q1, Q3)表示,治疗前后对照比较采用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或两相关样本比较的非参数检验,不同治疗方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结果一、一般资料36例患儿nHFOV应用时日龄为24(13, 48)d,体重为(1 449±692)g;基础疾病为BPD 27例(75%),先天性肺炎8例(22%),呼吸暂停1例(3%);营救性治疗患儿的出生胎龄和体重为(26.9±1.5)周、(911±171)g,应用时日龄和体重为22(13, 38)d、(1 196±445)g,预防性治疗患儿的出生胎龄和体重为(27.6±2.2)周、(1 042±402)g,应用时日龄和体重为28(13, 70)d、(1675±800)g。
二、nHFOV的应用指征、结果及呼吸参数36例nHFOV 支持患儿中32例(89%)切换成nHFOV后避免气管插管。
营救性治疗及预防性治疗两组患儿的呼吸参数见表1。
17例营救性治疗患儿的原呼吸支持模式分别为1例高流量鼻导管吸氧、4例NCPAP、2例双水平正压通气、10例NIPPV,在nHFOV支持72 h及7d内各有1例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9例预防性治疗患儿中分别有7例从高频振荡通气、12例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直接拔除气管插管改nHFOV支持。
预防性治疗患儿共有2例在nHFOV支持72 h内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三、nHFOV治疗前后呼吸功能、FiO2、PaCO2水平的变化营救性治疗患儿应用nHFOV后24h内呼吸暂停、SpO2低于0.85的次数、PaCO2水平及FiO2均较应用前24h 内明显减少(P均表2)。
预防性治疗患儿的PaCO2水平在撤机前与nHFOV后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24 h的FiO2与撤机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MAP较撤机前明显下降(P表3)。
四、nHFOV的不良反应及两种不同呼吸机nHFOV模式的比较36例患儿中有4例发生鼻中隔损伤,其中3例发生在SLE呼吸机的应用过程中,无腹胀、肠穿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
Medin与SLE 5000两种不同呼吸机模式的避免气管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15比19/21,1/15比3/21,χ2=0.129、0.51,P=0.56、0.44)。
讨论nHFOV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NIV模式,被证实可以降低PaCO2水平,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氧合功能,减少呼吸暂停次数,从而减少高危患儿的气管插管几率[6]。
已有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但报道较少。
DeLuca等[9]曾采用SM3100A的模型肺实验研究nHFOV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得出nHFOV应用普通鼻塞管是可行的,呼吸机的潮气量受鼻塞大小的影响;1998年van der Hoeven等[5]报道21例新生儿在NCPAP支持失败后改nHFOV支持,其PaCO2水平从8.3 kPa降至7.2 kPa。
Colaizy等[10]将14例患儿nHFOV支持2h后改NCPAP,发现患儿的经皮二氧化碳水平明显下降。
以上两项研究均没有报道nHFO V避免气管插管和呼吸暂停改善情况。
2015年加拿大Mukerji等[6]回顾nHFOV在NICU的应用,报道58%患儿成功避免气管插管,nHFOV可减少呼吸暂停、SpO2或心率下降的次数,降低FiO2的要求,进一步证实是有效的辅助通气模式,可减少高危儿气管插管的风险。
本研究应用两种不同呼吸机的nHFOV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进行了nHFOV的呼吸支持治疗,总体有效率达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