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学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第一章:剧情简介与背景知识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梗概。
使学生掌握剧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介绍剧情和背景知识。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对剧情和角色的理解。
1.3 教学内容剧情梗概: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包括相遇、相爱、家族仇恨、悲剧结局等。
背景知识: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
1.4 教学活动观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预告片或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剧情。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剧情中的家族仇恨对主角爱情的影响。
第二章:角色分析2.1 教案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培养学生分析角色内心世界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分析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2.3 教学内容罗密欧与朱丽叶:分析两位主角的爱情观、勇敢与脆弱。
Mercutio 和Tybalt:探讨这两个角色的友情与家族忠诚。
2.4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罗密欧、朱丽叶等角色,进行台词表演。
小组讨论:分析Mercutio 和Tybalt 的角色特点及其在剧情中的作用。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案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爱情、家族、仇恨等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剧情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主题。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探讨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3 教学内容爱情与家族:探讨爱情与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
仇恨与和解:分析仇恨如何导致悲剧,以及和解的难度。
3.4 教学活动情景模拟:学生模拟剧情中的家族仇恨场景,深入理解主题。
小组讨论:探讨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如家庭、社会等。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4.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文学手法。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戏剧作品的能力。
4.2 教学方法文本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文学手法。
罗密欧与朱丽叶导学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品味剧本中诗化的语言特点。
3.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品味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爱情悲剧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
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上演着一出出爱情的悲剧。
这样的爱情悲剧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接触到许多,谁能来举例?(学生回答)(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西方文化对于爱情的诠释。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意)创.痕( ) 纤.手( ) 倘.使( ) 倔.强( )蓓蕾.( ) 懊.丧( ) 乳媪.( ) 神甫.( )三、解题1.作者介绍威廉·莎士比亚(1565~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
其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其学习、继承并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期(1601~1607),是其创作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后期(1608~1612),可称传奇时期,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2.社会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历史背景;(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3)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戏剧结构;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冲突;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爱情的美好与悲剧;(2)认识和平、宽容、理解的重要性;(3)提高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2)人物形象的分析;(3)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戏剧结构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古英语词汇的理解;(2)复杂的人物关系;(3)作品深层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戏剧结构等;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分析文本;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评价;4. 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体验情感冲突;5. 情景模拟法:模拟作品中的场景,增强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多媒体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文,了解故事情节;3. 教学场地:教室、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历史背景;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评价;(2)探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戏剧结构;4. 角色扮演:(1)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2)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冲突,感受作品魅力;5. 情感体验:(1)模拟作品中的场景,增强情感体验;(2)引导学生感悟爱情的美好与悲剧;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读后感、赏析文章等作业的质量;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爱情、和平、宽容等价值观的认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剖析剧本,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该剧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文学艺术特色。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2)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领悟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4)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及诗歌韵味。
第二章:剧本梗概2.1 故事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发生在意大利的维罗纳城,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2.2 人物关系剧本主要人物有: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蜜丘、玛尔特、巴普莱特等。
2.3 故事情节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因家族仇恨而不能在一起。
在种种困境中,他们的爱情越发坚定。
最终,他们在秘密结婚后,因一场误会而悲剧收场。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罗密欧罗密欧是剧本的主人公,具有勇敢、热情、浪漫的性格特点。
他对爱情充满憧憬,为了爱情敢于挑战家族仇恨。
3.2 朱丽叶朱丽叶是剧本的女主人公,温柔、美丽、坚定。
她为了爱情,敢于违背家族意愿,勇敢地与罗密欧相爱。
3.3 其他人物(1)帕里斯:朱丽叶的表兄,深爱着朱丽叶,但未能得到她的爱情。
(2)蜜丘:罗密欧的朋友,协助他们秘密结婚。
(3)玛尔特:朱丽叶的奶妈,善良、忠心。
(4)巴普莱特:维罗纳城的市长,试图调解两个家族的仇恨。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爱情与家族仇恨剧本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家族仇恨对个人命运的破坏力。
也表达了爱情的力量,即使面对重重困境,也能让人勇敢地去追求幸福。
4.2 命运与自由意志剧本中的主人公们在命运的捉弄下,展现了自由意志的力量。
他们勇敢地去追求爱情,最终未能改变悲剧的命运,但他们的精神值得敬佩。
4.3 社会与人性的反思剧本通过对维罗纳城的社会背景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家族纷争、暴力冲突等。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命运走向理解悲剧背后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内涵1.2 教学内容作品概述:作者、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茂丘西奥等剧情解析:恋爱冲突、家族仇恨、悲剧结局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莎士比亚的诗歌和对话分析戏剧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探讨悲剧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2.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十四行诗、抒情诗等对话分析:人物语言、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戏剧结构:开场白、幕间休息、高潮、结局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关系网探讨悲剧产生的原因及人物责任3.2 教学内容罗密欧:勇敢、痴情、冲动、悲剧性朱丽叶:温柔、坚定、忠诚、悲剧性帕里斯:真诚、善良、有责任感茂丘西奥:机智、幽默、反叛第四章:剧情解析4.1 教学目标理解剧情的发展脉络和戏剧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原因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警示4.2 教学内容恋爱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家族仇恨: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的纷争悲剧结局:双胞胎的死亡和家族和解第五章:课堂活动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5.2 教学内容课堂讨论:作品中的爱情观、家族观、社会观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演绎剧情片段写作拓展:以作品为灵感,创作相关故事或诗歌第六章:莎士比亚时代背景与文化影响6.1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艺复兴思想探讨剧中涉及的婚姻、家族、爱情观念的社会意义6.2 教学内容伊丽莎白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文艺复兴思想:人文主义、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社会观念:婚姻、家族关系、阶级与地位第七章:文学技巧与修辞手法7.1 教学目标识别并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学技巧与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相应的修辞技巧7.2 教学内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戏剧独白、对白、旁白的表现力语言风格:诗意、哲理、幽默、讽刺第八章:比较研究8.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和悲剧形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比较能力8.2 教学内容比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主题的悲剧分析不同文化中的家族冲突和爱情故事讨论比较的结果及其对作品解读的影响第九章:现代演绎与改编9.1 教学目标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演绎与改编分析现代改编对原著的继承与发展探讨改编对现代观众的启示和影响9.2 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不同形式的改编作品分析改编中的创新元素:如性别转换、文化背景改变等观众反馈与评论:分析观众对改编作品的接受程度和评价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收获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0.2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课程反思:讨论课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期末评估:问卷调查或小型论文,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批判性思维与文本解读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学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思想2、过程与方法: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罗朱爱情悲剧的了解,体会作者对中世纪腐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的批判,对现实的封建势力的抨击【走近作者】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问题探讨】、请同学们梳理剧情,概括剧本的思路2、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要求有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请根据文中人物形象分析剧本矛盾冲突3、欣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感情(1)罗密欧在朱丽叶墓中的大段独白,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2)文中三处写朱丽叶对白的地方,体现了她怎样的情感?【比较讨论】比较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却存在着诸多相同之处一、内容性质相同,都是爱情悲剧《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因此,它们都是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二、故事结局相同,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罗密欧的父亲蒙太古说:“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一尊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朱丽叶的父亲凯普莱特也说:“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富丽的金像卧在他情人的身旁,这两个在我们的仇恨下惨遭牺牲的可怜的人儿”痛悔之心,溢于言表《孔》诗虽然没有《罗》剧这样明确,但末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中的“求”字,也暗示出焦刘两家的后悔与和解三、表现手法相同,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罗》剧所创设的背景和环境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却充满了鲜明的理想色彩;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但封建贵族之间的世仇却从此消除,爱情的理想也仍然得胜《孔》诗主体上以浓烈的现实主义叙述了封建家长制对主人公的迫害,但最后一段写两家合葬,墓上桐柏交荫,鸳鸯双飞,象征两人的爱情永久不渝,也反映了人们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因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两作中都浑然融为一体四、主题思想相同,都通过青年爱人的死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和封建婚姻包办制度,抒发了人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热烈追求,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当然,两作品的不同点也是较为明显的一、作品样式不同《罗》剧是一出五幕话剧,是莎士比亚问世的第一部伟大的戏剧,它自十九世纪以来开始在世界流行,这段凄艳动人的故事现在已家喻户晓《孔》诗是一首五言乐府民歌,我国古代最长最杰出的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二、悲剧过程不同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双双殉情而死,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因误会而产生的,因此其命运是偶然的而不是悲剧性的;而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死则是必然的,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他们的自由爱情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孔》诗更具有悲剧性三、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新思想的代表,处处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为了追求自由爱情,他们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大胆违抗父命私自结合,虽然因偶然的失误而走向死亡,但他们身上始终洋溢着新时代热烈的理想气息刘兰芝和焦仲卿身上虽然也有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是消极的,带给读者的除了渺茫的希望外,更多是悲愤和痛惜四、反映的社会背景不同《罗》剧的故事发生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夕的维洛那,那时,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崛起,《孔》封建势力仍然固守着统治地位【鉴赏方略】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是生动而丰富的,首先表现在运用双重或多重情节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他的剧作往往由相互交织的几条线索组成《哈姆雷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线索《李尔王》中也有两条相似的情节当然,莎士比亚戏剧并非都是多线索的,也有单线索的这类剧作则以情节的生动曲折取胜,同样也体现了生动丰富的特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冲突就是始终沿着罗朱爱情悲剧这条线索展开,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横生枝蔓整个剧情波浪起伏,高潮迭起,曲折多变莎士比亚戏剧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还体现在打破了悲剧与喜剧之间的严格界限依据生活的本来面貌,把悲剧成分和喜剧因素结合于同一剧中,创造了悲喜混杂剧,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出著名的爱情悲剧也含有喜剧的成分,剧本的结尾则是如此这一悲喜杂糅的特点,为18世纪正剧的出现作了充分准备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亚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揭示性格特征罗密欧对爱情的忠贞,就是通过和封建家族那腐朽陈旧的封建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斗争中展现的莎士比亚还擅长在发展中刻画人物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许多人物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的朱丽叶刚出场时,只是个受封建礼教熏陶的、随顺母亲的弱女子后来,在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过程中竟然挣脱一切束缚,成长为一位反封建的坚强女性由于重视人物的个性描写,在莎士比亚的人物画廊中,同一类人物也各具特色,如他笔下的一系列新型女性,均出身高贵,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新思想的影响,不满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但她们的性格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朱丽叶在反封建、争自由的斗争中,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勇敢和坚强;而苔丝狄蒙娜(《奥赛罗》)在反封建斗争中同朱丽叶一样的勇敢坚强,但在反对新的社会罪恶极端利己主义势力时,就显得软弱无力,至死不悟;而奥菲利娅(《哈姆雷特》)则显得天真、柔顺、缺乏自主性、缺乏反抗斗争精神,她不能像朱丽叶、苔丝狄蒙娜那样自作主张,挣脱家庭的束缚,而是被利用,在痛苦中发疯落水而死去总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丰富,个性鲜明,又有发展变化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许多不朽的形象,而这些思想深刻、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又是在生动丰富的情节中一一展现的附【问题探讨】答案:、课文节选的内容是全剧的最后一场本剧取材于意大利民间故事出身于蒙太古家族的贵族青年罗密欧与出身于凯普莱特家族的贵族少女朱丽叶一见钟情,互相爱慕,但因两个家族是封建世仇,不得相爱结合于是二人在修道院长老劳伦斯的帮助下秘密举行婚礼后朱丽叶的家族强迫她嫁给帕里斯,她拒不听命,在劳伦斯长老的帮助下,饮下药酒,以假死对抗罗密欧误以为爱人已死,便自杀殉情朱丽叶醒来后,见罗密欧已死,也自杀而死,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贰两个家族的家长,痛悔不已而终于和解2、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剧本怎样的矛盾冲突?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点拨、指导明确:罗密欧本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蛮,忽而平和、友好,是因为他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他对仆人用了一连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吓的语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恶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而当仆人顺从他之后,他的语言马上平和起来,“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对于所谓的“情敌”,他的语言也是忽野蛮,忽友好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激动的、几乎要失去理智的罗密欧3、欣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感情(1)提问:罗密欧在朱丽叶墓中的大段独白,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明确:①“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可看出朱丽叶的死使他悲痛欲绝,加上帕里斯追随朱丽叶而死,更坚定了他殉情的决心,他认为能冲破一切樊篱与朱丽叶永远在一起是一种胜利②“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他把坟墓喻为“灯塔”,因为“灯塔”能指引“航向”,把帕里斯与他指引到这里,并且与朱丽叶同死同时也说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坟墓说成是“华堂”是因为朱丽叶太美了,为她而死是愉快的,墓窟也因她而生辉③“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朱丽叶生前美丽,“死”后依然,在这里罗密欧嫉妒妖魔,实际上是用这种“嫉妒”性的语言反衬朱丽叶的美,表现出他内心极度的悲痛和对朱丽叶深深的爱④“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在此,他所说的“合法的吻”是因为他们已经结婚,而且在墓穴里不会因家仇而被干预,可以“光明正大”地吻自己合法的妻子“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朱丽叶的死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以至于对生活绝望,这句话实际是表示他殉情的决心⑤“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妻的台词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妻,表现了他极度的痛苦和深深的思念⑥“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对朱丽叶深深的眷恋和追随她而死的决心⑦“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明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文中三处写朱丽叶对白的地方,到底体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三段台词,具体揣摩一下其中内蕴的情感,然后谈谈你的理解明确:第一处:“啊,善心的神父!我的夫君呢?……我的罗密欧呢?”我认为这些话体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深情的爱,她心里面装满了罗密欧的形象是啊,刚刚醒来的朱丽叶,第一句话便问夫君,寻找罗密欧,反映了她渴望与爱人重逢,充满了对爱情的幸福的向往第二处写朱丽叶拒绝了劳伦斯的劝说,决定留下来陪伴罗密欧,我认为这体现了朱丽叶对爱的忠贞不错,得知罗密欧已死,朱丽叶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陪伴罗密欧,选择了殉情,这充分表明了她对爱的无比忠贞第三处写朱丽叶的自杀,也就是殉情,这也是表现她对爱情忠贞的是啊,当听到有人来了时,朱丽叶果断地寻求速死,进一步表现了她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兴趣。
2. 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
3. 概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情节。
教学内容:1. 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
2. 简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3.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教学活动:1. 播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预告片或插曲,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
3.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概述部分,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作业:1. 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幕第一场。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和感受的短文。
第二章:文学背景与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如爱情、家族仇恨、命运等。
教学内容:1.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
2.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作品中的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1. 深入研究一个作品中的主题,如爱情、家族仇恨、命运等,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2. 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教学内容:1. 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2. 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深入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作业:1. 选择一个主要角色,写一篇关于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角色发展的短文。
第四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和冲突。
2. 理解情节发展对角色和主题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分析主要情节和冲突。
2. 理解情节发展对角色和主题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冲突。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精选7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精选7篇)罗密欧与朱丽叶篇一1936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作品,由乔治・库克导演,本片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目录基本信息演职员表基本信息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影片类型:爱情/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美国片长:125 min 对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1936年8月20日发行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演职员表导演Director:乔治・库克George Cukor 编剧Writer: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play) Talbot Jennings 主演Actor:瑙玛・希拉Norma Shearer....Juliet (daughter of Capulet) 莱斯利・霍华德Leslie Howard....Romeo (son of Montague) 约翰・巴里摩尔John Barrymore....Mercutio (kinsman to the Prince and friend to Romeo) 艾德娜・梅・奥立佛Edna May Oliver....Nurse to Juliet 巴兹尔・雷斯伯恩Basil Rathbone ....Tybalt - Nephew to Lady Capulet C・奥布雷・史密斯C. Aubrey Smith ....Lord Capulet 制作人Produced by:艾尔文・萨尔伯格Irving Thalberg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实录篇二师: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莎士比亚及其创作?生: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2部叙事长诗,37部剧本,他的主要作品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
师:能用几句话概括课文这场戏的情节吗?生:这是一场封建道德扼杀美好爱情的悲剧。
两个互相深爱着的青年恋人,由于双方家族的互相仇视,无法结合,最后不得不双双殉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密欧与朱丽叶》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思想2、过程与方法: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罗朱爱情悲剧的了解,体会作者对中世纪腐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的批判,对现实的封建势力的抨击【走近作者】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问题探讨】、请同学们梳理剧情,概括剧本的思路2、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要求有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请根据文中人物形象分析剧本矛盾冲突3、欣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感情(1)罗密欧在朱丽叶墓中的大段独白,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2)文中三处写朱丽叶对白的地方,体现了她怎样的情感?【比较讨论】比较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却存在着诸多相同之处一、内容性质相同,都是爱情悲剧《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因此,它们都是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二、故事结局相同,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罗密欧的父亲蒙太古说:“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一尊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朱丽叶的父亲凯普莱特也说:“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富丽的金像卧在他情人的身旁,这两个在我们的仇恨下惨遭牺牲的可怜的人儿”痛悔之心,溢于言表《孔》诗虽然没有《罗》剧这样明确,但末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中的“求”字,也暗示出焦刘两家的后悔与和解三、表现手法相同,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罗》剧所创设的背景和环境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却充满了鲜明的理想色彩;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但封建贵族之间的世仇却从此消除,爱情的理想也仍然得胜《孔》诗主体上以浓烈的现实主义叙述了封建家长制对主人公的迫害,但最后一段写两家合葬,墓上桐柏交荫,鸳鸯双飞,象征两人的爱情永久不渝,也反映了人们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因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两作中都浑然融为一体四、主题思想相同,都通过青年爱人的死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和封建婚姻包办制度,抒发了人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热烈追求,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当然,两作品的不同点也是较为明显的一、作品样式不同《罗》剧是一出五幕话剧,是莎士比亚问世的第一部伟大的戏剧,它自十九世纪以来开始在世界流行,这段凄艳动人的故事现在已家喻户晓《孔》诗是一首五言乐府民歌,我国古代最长最杰出的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二、悲剧过程不同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双双殉情而死,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因误会而产生的,因此其命运是偶然的而不是悲剧性的;而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死则是必然的,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他们的自由爱情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孔》诗更具有悲剧性三、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新思想的代表,处处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为了追求自由爱情,他们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大胆违抗父命私自结合,虽然因偶然的失误而走向死亡,但他们身上始终洋溢着新时代热烈的理想气息刘兰芝和焦仲卿身上虽然也有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是消极的,带给读者的除了渺茫的希望外,更多是悲愤和痛惜四、反映的社会背景不同《罗》剧的故事发生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夕的维洛那,那时,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崛起,《孔》封建势力仍然固守着统治地位【鉴赏方略】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是生动而丰富的,首先表现在运用双重或多重情节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他的剧作往往由相互交织的几条线索组成《哈姆雷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线索《李尔王》中也有两条相似的情节当然,莎士比亚戏剧并非都是多线索的,也有单线索的这类剧作则以情节的生动曲折取胜,同样也体现了生动丰富的特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冲突就是始终沿着罗朱爱情悲剧这条线索展开,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横生枝蔓整个剧情波浪起伏,高潮迭起,曲折多变莎士比亚戏剧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还体现在打破了悲剧与喜剧之间的严格界限依据生活的本来面貌,把悲剧成分和喜剧因素结合于同一剧中,创造了悲喜混杂剧,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出著名的爱情悲剧也含有喜剧的成分,剧本的结尾则是如此这一悲喜杂糅的特点,为18世纪正剧的出现作了充分准备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亚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揭示性格特征罗密欧对爱情的忠贞,就是通过和封建家族那腐朽陈旧的封建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斗争中展现的莎士比亚还擅长在发展中刻画人物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许多人物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的朱丽叶刚出场时,只是个受封建礼教熏陶的、随顺母亲的弱女子后来,在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过程中竟然挣脱一切束缚,成长为一位反封建的坚强女性由于重视人物的个性描写,在莎士比亚的人物画廊中,同一类人物也各具特色,如他笔下的一系列新型女性,均出身高贵,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新思想的影响,不满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但她们的性格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朱丽叶在反封建、争自由的斗争中,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勇敢和坚强;而苔丝狄蒙娜(《奥赛罗》)在反封建斗争中同朱丽叶一样的勇敢坚强,但在反对新的社会罪恶极端利己主义势力时,就显得软弱无力,至死不悟;而奥菲利娅(《哈姆雷特》)则显得天真、柔顺、缺乏自主性、缺乏反抗斗争精神,她不能像朱丽叶、苔丝狄蒙娜那样自作主张,挣脱家庭的束缚,而是被利用,在痛苦中发疯落水而死去总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丰富,个性鲜明,又有发展变化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许多不朽的形象,而这些思想深刻、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又是在生动丰富的情节中一一展现的附【问题探讨】答案:、课文节选的内容是全剧的最后一场本剧取材于意大利民间故事出身于蒙太古家族的贵族青年罗密欧与出身于凯普莱特家族的贵族少女朱丽叶一见钟情,互相爱慕,但因两个家族是封建世仇,不得相爱结合于是二人在修道院长老劳伦斯的帮助下秘密举行婚礼后朱丽叶的家族强迫她嫁给帕里斯,她拒不听命,在劳伦斯长老的帮助下,饮下药酒,以假死对抗罗密欧误以为爱人已死,便自杀殉情朱丽叶醒来后,见罗密欧已死,也自杀而死,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贰两个家族的家长,痛悔不已而终于和解2、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剧本怎样的矛盾冲突?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点拨、指导明确:罗密欧本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蛮,忽而平和、友好,是因为他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他对仆人用了一连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吓的语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恶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而当仆人顺从他之后,他的语言马上平和起来,“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对于所谓的“情敌”,他的语言也是忽野蛮,忽友好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激动的、几乎要失去理智的罗密欧3、欣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感情(1)提问:罗密欧在朱丽叶墓中的大段独白,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明确:①“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可看出朱丽叶的死使他悲痛欲绝,加上帕里斯追随朱丽叶而死,更坚定了他殉情的决心,他认为能冲破一切樊篱与朱丽叶永远在一起是一种胜利②“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他把坟墓喻为“灯塔”,因为“灯塔”能指引“航向”,把帕里斯与他指引到这里,并且与朱丽叶同死同时也说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坟墓说成是“华堂”是因为朱丽叶太美了,为她而死是愉快的,墓窟也因她而生辉③“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朱丽叶生前美丽,“死”后依然,在这里罗密欧嫉妒妖魔,实际上是用这种“嫉妒”性的语言反衬朱丽叶的美,表现出他内心极度的悲痛和对朱丽叶深深的爱④“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在此,他所说的“合法的吻”是因为他们已经结婚,而且在墓穴里不会因家仇而被干预,可以“光明正大”地吻自己合法的妻子“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朱丽叶的死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以至于对生活绝望,这句话实际是表示他殉情的决心⑤“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妻的台词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妻,表现了他极度的痛苦和深深的思念⑥“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对朱丽叶深深的眷恋和追随她而死的决心⑦“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明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文中三处写朱丽叶对白的地方,到底体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三段台词,具体揣摩一下其中内蕴的情感,然后谈谈你的理解明确:第一处:“啊,善心的神父!我的夫君呢?……我的罗密欧呢?”我认为这些话体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深情的爱,她心里面装满了罗密欧的形象是啊,刚刚醒来的朱丽叶,第一句话便问夫君,寻找罗密欧,反映了她渴望与爱人重逢,充满了对爱情的幸福的向往第二处写朱丽叶拒绝了劳伦斯的劝说,决定留下来陪伴罗密欧,我认为这体现了朱丽叶对爱的忠贞不错,得知罗密欧已死,朱丽叶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陪伴罗密欧,选择了殉情,这充分表明了她对爱的无比忠贞第三处写朱丽叶的自杀,也就是殉情,这也是表现她对爱情忠贞的是啊,当听到有人来了时,朱丽叶果断地寻求速死,进一步表现了她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