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长枣产业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_杨文奇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建议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建议作者:刘学贵苏淑霞杨学林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11期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灵武长枣产业的发展,加快灵武长枣产业的科学发展速度,结合当前灵武市长枣产业的发展实际,针对现阶段长枣产业中的关键性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加快灵武市长枣产业链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据统计,2015年灵武长枣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挂果面积为3867hm2,产量高达1400万kg,灵武长枣产业已经成为灵武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灵武长枣产业的龙头作用,做好长枣产业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全方位推广实施长枣标准化管理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用药、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枣园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长枣种植户经济收入,本文对目前长枣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1灵武市长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1.1管理和种植技术不到位据调查,灵武市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长枣种植示范基地,但目前长枣种植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个体农户间长枣产量差异巨大,约40%农户种植的长枣产量仍然较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户种植长枣一般都在田间地头,土壤营养条件欠佳,存在土壤盐碱化、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等情况,并且农户的管理措施不全面,缺乏科学的指导,枣树长势较差,坐果率低,果实较小等。
1.2经营模式落后目前长枣种植主要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块土地种植为主,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和落后,在种植、管理、销售等诸多环节上无法进行统一的调度和安排,当发生病虫害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控制,甚至有时一家受灾害后会牵连周围多家发生灾害。
1.3销售渠道和模式不完善目前灵武市长枣主要是于每年的9月下旬成熟上市,由于多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个别农户为了能尽早赶上一个好价钱,往往在长枣处于白熟期时便开始使用某些促红剂及激素类生长剂,促进长枣及早上市,导致长枣的口感降低、运输储藏时间缩短,损害了商贩的利益,引发长枣滞销,同时也造成长枣市场的恶性循环。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灵武长枣产业是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一项主要产业,历史悠久,产品畅销国内外,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长枣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产量不稳定长枣的产量受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年份产量有高有低,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产量。
2.品质参差不齐长枣产业中存在一些农户和生产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导致长枣的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营销渠道不畅传统的长枣销售渠道主要依靠中间商或批发市场,导致产品价格波动大、盈利空间不足,农民收益较低。
4.技术水平不高长枣产业中的许多农户和生产企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对于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二、对策建议1.加强科技支持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长枣的产量和品质,可推动长枣产业的发展。
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以及科学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提高长枣的产量和品质。
2.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和生产企业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政府可以在销售环节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专业的销售指导,帮助农户和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农民收益。
3.加强行业监管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长枣产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长枣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
灵武长枣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产业人士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长枣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灵武长枣产业能够发展得更好,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更大的贡献。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灵武长枣产业是陕西省灵武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长枣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曾被誉为“黄金果品”。
长枣的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灵武长枣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品质管理、科技创新、产业规模四个方面探讨灵武长枣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需求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味美味和新鲜的程度上,对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灵武长枣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品牌建设不足,产品生产的标准不一致等。
这些问题造成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够,竞争力下降,市场需求不足。
对策:首先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参加食品展览会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其次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在产品包装、外观设计上下工夫,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二、品质管理问题灵武长枣产业的品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品质不稳定,二是外观品相不尽如人意。
长枣种植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品质方面表现出不稳定性。
而且有些产品外观呈现不规则的形状,或者有损伤瑕疵,这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
对策:建立长枣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选择适宜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进行种植,建立长效的品质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产品加工和包装环节加大质量把关力度,确保产品的外观品相符合市场需求。
三、科技创新问题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但灵武长枣产业现状是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科技创新。
种植和加工环节仍然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对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鼓励农户参与培训,提升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现代化的长枣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限于篇幅!灵武长枣产业发展是当今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它不仅处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而且还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
作为河北省枣业的代表,灵武长枣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然而,其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诸多挑战,有必要认真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首先,灵武长枣产业缺乏良好的学术研究支持。
由于灵武长枣产业新近发展起来,目前有关其产业研究的基础较薄,科研支持力度不足,学术研究水平落后,以致产业发展步伐缓慢。
其次,长枣种植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河北省灵武长枣种植技术水平偏低,使用的肥料多为经济型肥,而缺乏智能化的种植机械,导致种植技术低效以及果实不足等问题。
此外,产品质量不断受到影响。
由于缺乏科学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质量的把控比较低,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果实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加工产品的外观质量。
最后,销售困难普遍存在。
目前,销售领域落后,传统的市场渠道和有限的品牌效应,以及缺乏社会影响力的网络市场,都使灵武长枣产业销售的不利影响,损害了品牌长远的价值。
以上是灵武长枣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大灵武长枣产业的科学研究投入,促进研究进步。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灵武长枣产业提供支持,及时跟踪并评估灵武长枣市场趋势,努力提升灵武长枣产业的综合实力。
其次,着力培养科学的种植技术。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农民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的肥料使用工艺以及智能化种植设备,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此外,加强生产质量管理。
政府要制定严格的行政法规,严格执行种植技术规范,健全质量监督检测机制,完善种植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
最后,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
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销售市场整合,健全经营体系,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把握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应用,增加灵武长枣产品的传播力,提升销售能力。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求量 不是 很大 , 在长 枣 大面 积 上市 阶段 , 造成 枣 果 的严 重滞 销, 生 产 的 枣酒 、 枣 醋 等产 品 由于 宣传 不 到 位 , 市场 占有 率
低, 枣果 加 工的附 加 值也很 低 。
2 对 策 2 . 1 政府 主 导 建成 集 中连 片 的标 准 化 长 枣 示范 基 地 。 加 大 枣 农 培 训 力 度
1 . 5 物流 运输不 健 全 、 加工 滞后 . 枣 果 产 品 附 加 值 低
灵武长 枣 目前的物 流 运输 还 是 以塑料 周转 筐 覆 盖篷 布
的原 始运 输方 式 , 造成长 枣 的损 失在 l %左 右 。 目前 , 灵 武 市 仅有 1 家 长 枣加 工厂 , 以生 产 枣酒 和枣 醋 为主 , 对 枣果 的 需
国家 质 检 总 局 正式 批 准 为地 理 标 志产 品 。 产 业 带布 局 由以 灌 区为 主 向 山 川沙 荒 地 并重 发 展 。 由个 体 栽培 逐渐 向大 宗
灵 武长 枣这 个 品 牌 不认 可 。 各 村 的长 枣 生 产经 纪 人 由于 缺 乏组 织和 引导 , 很 难发挥 作 用 ; 辐射 的 周边 市场 有限 。
集 体 栽培 管理 发 展 。 因此 , 灵 武长 枣产 业 是 一个具 有 巨大 发
展潜 力 的朝 阳 产业 , 灵 武 市将 长 枣 栽培 当作 “ 一 号产 业 ” 来
抓, 经过 近 几年 的发 展 , 已 由最 初 的庭 院 栽培 发展 至面 积 达
6 6 6 6 . 6 7 h m 的支柱 产 业 。 1 灵 武 长 枣 发 展 存 在 的 问题
间很 难 开 展灵 武 长 枣 的各 种 技 术培 训 , 造 成 枣农 的管 理 经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灵武长枣产业是陕西省渭河流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古老产业,长枣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武长枣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促进长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灵武长枣一直以来都是这一地区农民的主要产业,因此农民在种植长枣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
由于长期的单一种植模式,导致产业结构单一,长枣产业面临着市场风险。
2. 技术水平低灵武长枣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传统种植方式和手工加工技艺发展起来的,而且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农民的种植和加工水平整体上比较低,影响了长枣的品质和产量。
3. 市场营销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长枣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长期以来对市场营销的重视不够,使得长枣产品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市场销售渠道不畅,产品销售难度较大。
二、对策建议1. 拓宽产业发展思路针对长枣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拓宽产业链条,发展相关产业,如长枣加工、景区旅游或者文化传承等,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2. 强化科技支持针对长枣产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培训农民科技人才,提高种植和加工水平,推动长枣产业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4. 加强产业合作为了更好地推动长枣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产业合作,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链合作发展模式,推动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全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农民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采取有效对策,促进长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和合作共赢,长枣产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宁夏灵武长枣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宁夏灵武长枣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赵一丹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4期摘要:本文是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分析特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思考现有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了解政府引导性的发展策略,认识了灵武市农业产业调整的支柱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长枣产业的示范载体。
针对当前灵武长枣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今后发展中应坚持以市场为准绳,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以进一步增强区域特色优势,实现特色产业的跨跃式发展。
关键词:特色产业产业结构科技管理品牌灵武长枣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特别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政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灵武市长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真正的国际化竞争时代,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基地发展不平衡,产业调整力度不足目前,长枣产地主要分布在临河镇、白土岗乡、东塔镇、灵武园艺场等沿山长枣产业带。
而灵武市大部分土地均适合发展种植。
尽管一些县市把发展枣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的村也取得显著效益,但从总体上说,成效还不够明显,工作力度还不够,有的县市甚至还是空白县。
(2)科技生产管理水平低,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由于地区差异大,使得灵武长枣果品质参差不齐,片面追求产量和短期效益,丰产不丰收。
特色项目拉动能力不足、资金投入致使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不能很好地把住红枣市场准入关,导致质量不一的产品一起涌入市场。
从而,影响了灵武长枣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3)龙头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目前仅有灵武市果业公司、大泉硕鼎工贸公司等少数几家从事灵武长枣保鲜、加工、销售的企业。
虽然也生产出了枣汁、枣酒、枣茶、蜜枣、脆枣等加工品种,但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且销售较好的太少。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宁夏林业2016.4灵武长枣是灵武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加强对灵武长枣这一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及灵武市人民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栽植灵武长枣,发展灵武长枣产业。
截止2015年底,全市已发展灵武长枣栽植面积9333.33hm 2,挂果面积达3866.66hm 2,产量达1624.3万kg。
基本形成了以灵武市临河镇、东塔镇、崇兴镇、郝家桥镇及灵武市园艺场、灵武市北沙窝林场、灵武市大泉林场等为核心的沿山百公里灵武长枣经济林产业带。
灵武长枣产业已成为灵武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的落脚点,作用愈发突出,效果也更加明显。
一、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生产中发现不同产地的灵武长枣存在产量不稳定、果实个头均一性差、品质下降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近年来,受全国农产品市场价下降的影响,枣农不施有机肥、大量施用速效性化肥,一味追求个大、早红,从而,造成了灵武长枣果实品质降低、口感下降,贮藏保鲜期减少,货架期缩短,直接影响了多年来形成的灵武长枣品牌形象。
出现了:市场销售价格低、生产成本增加、增产不增收等系列问题,使灵武长枣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2、乱用植生长调节剂,人为缩短成熟期为了追逐早熟灵武长枣的高价位,个别枣农在白熟期喷洒“催红剂”,或迎合南方客商销售冬枣经验,追求所谓“一点红”采摘,在灵武长枣枣果还没有成熟就采摘销售,也就是说,把没有成熟的灵武长枣投入了市场,直接影响了灵武长枣销售市场,在社会上造成了“灵武长枣没有以前好吃”的影响。
3、缺乏科学防灾意识,过渡防治过量用药防护林体系不健全,大量种植枣树纯林,给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些过去没有发生或不成灾的有害生物在多地爆发成灾。
再加上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深入,不能形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发布平台,病虫害防控全凭经验,不注重预防,大部分都是等到危害严重时再用药,更不按照监测预警及推荐技术施药,有的只能完全按照农药店推荐配方进行防控,而很多药店推荐的配方都是多种药剂混用,不但增加成本,还会造成残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武长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杨文奇 朱志玲 张宏霞
(灵武市果树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灵武市郝家桥镇,宁夏灵武750400)
摘 要:主要介绍了灵武长枣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3个问题(重栽轻管、标准化生产水平低、重生产轻销售)并提出相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广大枣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长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管理措施;灵武县市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2)02-008-002
灵武长枣是宁夏市优良的鲜果品种,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时尚保健产品。
近年来,灵武市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加大了灵武长枣产业的发展步伐,优化了当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使得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发展现状
灵武长枣是宁夏优势果品产业之一,作为农业特色产业一直是重点推广的品种。
近年来,灵武市抓住机遇,积极发挥本土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灵武长枣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在政策措施上,灵武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鼓励与支持灵武长枣产业的发展,如优惠补贴政策、项目倾斜政策、鼓励参与政策等,对灵武长枣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基地建设上,灵武市将灵武长枣产业作为带动本市农业经济提升的重点打造对象,不断加强基地建设,使得全市长枣栽植面积逐年增加,总产量不断提升,现已基本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667m2)枣的发展目标。
在技术指导上,我市建立了中国移动灵武长枣信息平台,开通了技术服务电话,不断健全技术服务网络,保证枣农能及时获得长枣栽植科技服务指导,同时,我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灵武长枣的优良品种的培育、生物习性等进行科学研究,形成了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体系。
在市场销售上,作为“中国灵武长枣之乡”的我市大力打造品牌,以获得市场竞争力,灵武长枣以“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远销国内外大中城市,在全国重点城市都有自己的配货中心和销售平台,使得灵武长枣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形成了广泛的销售市场,供不应求。
2 存在问题
灵武长枣产业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给产业的长期长效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栽轻管
主要体现在基地建设上,一味的重视政策的颁布、资金的获取、苗木的采购,忽视了栽植后的管理工作,使得苗木的保存率不高,粗放的管理也使得长枣产量大打折扣,效益提升不上去。
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不能积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栽后管理维护中来,对林业部门的管理产生依赖性,效益发挥较慢。
2.2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我市灵武长枣的栽植面积已达0.87万hm2,枣农重栽轻管 , 树龄大小规模不一,管理粗放, 整形修剪不到位,果实质量不高;对于新置的枣园,由于前期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使得枣园的管理工作较为放任,大多不能达到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标准,使得枣树成活率较低且生长不良。
另一方面,一些枣农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乱施肥乱喷药的现象较为严重,给长枣树的长期效益和绿色果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2.3 重生产轻销售
虽然我市灵武长枣外部销售市场的开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产品的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行业的自律意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等原因使得灵武长枣的销售还基本处于各自为营的状态,例如有些地区的销售过于集中使得局部供大于求影响市场销售价格、而有些地区处于待开拓阶段而供不应求。
3 对策建议
3.1 更新观念,提高长枣业科技含量
首先要加大灵武长枣种植的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让枣农坚定信念,增强信心。
可以组织科普讲座,让乡镇干部、农民群众了解长枣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和种植优势、了解长枣生长特性和种植技巧;可以多次组织参观活动,到一些管理较好、收益较大的枣园进行参观调查,用身边的例子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对现有品种要进行调查和选优工作,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工作,提高灵武长枣产业的科技含量。
3.2 科学种植,大力推广
灵武长枣适应性较强,长势健壮,寿命较长,对土质选择不严格,(下转94页)
收稿日期:2011-12-06
羽化,第4代蛹9月中旬陆续越冬(见表1)。
2.2 生物学特性
成虫白天静伏于树干、树叶阴暗处,夜间飞行交尾产卵,有趋光性。
幼虫多老栖息在叶背,蚕食树叶,尤以苗木及幼树受害最严重,幼虫遇惊扰常弹跳避开,或脱落其体毛。
幼虫老熟后咬起枝上的嫩皮用丝相连做茧,茧多紧附在2、3年生幼树枝干上,甚薄,纺锤形,茧内有长体毛。
茧色很象树皮,看起来好像树皮的隆起部分。
幼虫在化蛹前在茧内常利用腹节间的齿列摩擦茧壳,发出吱吱的声音,时断时续。
蛹在茧中一般头部向上越冬,羽化后即由上端破茧而出。
成虫羽化经30~54min便能飞翔,19时为羽化高
4 小结
臭椿皮蛾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4代。
冬季或早春寻找,清除树干上的越冬茧,降低虫口基数。
检查树下虫粪或树上被害状,发现幼虫危害及时振枝捕杀。
幼虫可喷洒25%灭幼脲Ⅲ号1 000倍液、0.36%百草一号1 000倍液、1.2%苦烟1 000倍液、20%杀灭菊酯2 000倍液,10d后对臭椿皮蛾防治效果在86.85%以上。
峰,羽化率47.5%。
每头雌成虫一生产卵300粒左右。
据120粒卵的孵化记录,卵孵化率为78.60%。
据第2代180只蛹,观察雌雄成虫性比为2:1.2。
笫2代卵、幼虫、蛹、成虫平均历期分别为13.8d、24d、13d、5.5d。
笫2代幼虫共5龄,1龄、2龄、3龄、4龄、5龄历期分别为3.8d、4.9d、5.8d、6d、3.6d。
每头老熟幼虫每天能取食臭椿叶2.5片,取食叶片面积72.16cm2。
3 药剂防治
选用化学农药(20%杀灭菊酯、1.2%苦烟、0.36%百草一号)见效快,10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76%~95.13%;使用生物农药(25%灭幼脲Ⅲ号)见效慢,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85%。
防治效果见表2。
参考文献
[1]朱弘复,等.中国经济昆虫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石毓亮.臭椿皮蛾雌成虫生殖系统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84, 53(4):40-43.
[3]李生梅,李孟楼,等.臭椿皮蛾幼虫和蛹脂肪酸组成研究[J].西北 林学院学报,200,21(3):105-106.
(张宏民编、
校)
(上接8页)但通过合理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能有效的提高产量,达到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目的。
首先是建园,优先选择砂壤土、壤土,稻旱轮作的地块不宜建枣园,栽植时控制合理的栽植密度,一般控制在3~4m的株行距范围较适宜。
在土肥管理上,重点在于做好水土保持和土壤的改良工作,施肥要均匀,在采收后到冬灌前施基肥,在定植、幼树覆膜、盛果期、果实膨大期要适当追肥。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主要是防治大青叶蝉、枣瘿蚊、枣叶壁虱、蚧壳虫等危害,以物理、农业、生物防治为主,尽量不用或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洒,以免造成绿色果实污染。
在整形修剪方面,对主要树形及结构的整理上要保证全树有主枝6~8个,骨干枝不相互交叉、不重叠,定植后当年要及时定干,枣头长到5cm时抹除整形带以下的枣头,长到50cm时要摘心,定植的第2年后要培养控制选留的骨干枝数量在3~5个,通过抹芽、摘心技术培养健壮的结果基枝。
盛果期枣树主干延长头和骨干枝延长头均不再剪截。
3.3 开拓市场,建立完善销售体制
面对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完善市场销售体制,建立产品销售、产业宣传、客商驻扎为一体的市场交易才能保证产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需要建立畅通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销售动态以提高自身产业的市场预测能力。
在行业自律上要发挥灵武长枣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制定长枣销售的相关政策规定,实现公平交易、公平竞争,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唐文林,潘 禄,赵 树,等.灵武长枣设施早熟栽培初报[J].宁夏 农林科技,2008(5):21.
[2]喻菊芳,魏天军,陈卫军,等.灵武长枣种质资源调查和品种选优 研究[J].中国果树,2008(1):56- 57,75.
[3]朱连成,魏卫东,喻菊芳. 灵武长枣的优良性状及发展前景[J].宁 夏农林科技,2002(3).
[4]杨丽荣,杨立荣,乔 磊.凝心聚力抓落实.千方百计做产业——灵 武长枣产业稳步发展[J]. 宁夏林业通讯,2007(1).
(徐焕斗编,张桂林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