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拓展阅读:王安石推敲“绿”字

合集下载

《泊船瓜洲》原文及赏析

《泊船瓜洲》原文及赏析

《泊船瓜洲》原文及赏析《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咱们先来瞅瞅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隔,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呢?这首诗啊,看似简单,实则韵味无穷。

咱们先来聊聊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

想象一下,你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望去,京口就在对面,一条江水横在中间。

这“一水间”三个字,把两地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仿佛抬脚就能跨过去。

是不是感觉特别亲切,就像你和好朋友住在隔壁小区一样?再看“钟山只隔数重山”,诗人心里想着家乡的钟山,虽然隔着几座山,但那种牵挂和思念却怎么也挡不住。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出差在外,晚上翻看着手机里家乡的照片,明明距离不是特别远,可就是回不去,心里那个急啊,跟诗人的心情简直一模一样。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可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一个“绿”字用得太妙啦!春风不仅是吹来了,还把江南的大地染绿了。

你可以想象,原本枯黄的草木,在春风的吹拂下,一点点地变绿,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我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去郊外踏青,看着漫山遍野的新绿,那一瞬间,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喜悦,就像诗人感受到的一样。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把诗人那种急切归乡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望着天上的明月,诗人在想,这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那种对家乡的眷恋,真的是让人感同身受。

就好比我那次出差,结束工作后归心似箭,恨不得马上就飞回家。

整首诗语言明快,意境开阔,既有对美景的描绘,又有深深的思乡之情。

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咱们再来仔细品品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京口、瓜洲、钟山、江南岸,这些景色的描写,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象,更是在借景传达他内心的情感。

而且,诗中的对比和呼应也很巧妙。

前面说距离近,后面又说归期未知,这种反差更突出了诗人想回家却不能回的无奈。

泊船瓜洲 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诗歌全文翻译赏析

泊船瓜洲 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诗歌全文翻译赏析

泊船瓜洲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诗歌全文翻译赏析《泊船瓜洲》年代:宋作者: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品赏析【注释】:[1]京口:今江苏镇江。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赏析】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着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

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

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

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着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泊船瓜洲》拓展-王安石“推敲”的故事

《泊船瓜洲》拓展-王安石“推敲”的故事

王安石“推敲”的故事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却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决心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只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加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

想了一会儿,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特别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思乡诗: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

思乡诗: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在古代,有的诗⼈,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川,或探亲访友,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下⾯是为⼤家带来的:思乡诗:王安⽯《泊船⽠洲》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泊船⽠洲宋代:王安⽯京⼝⽠洲⼀⽔间,钟⼭只隔数重⼭。

春风⼜绿江南岸,明⽉何时照我还?译⽂京⼝和⽠洲不过⼀⽔之遥,钟⼭也只隔着⼏重青⼭。

温柔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注释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江处。

⼀⽔:⼀条河。

古⼈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如汝⽔、汉⽔、浙⽔、湘⽔、澧⽔等等。

这⾥的“⼀⽔”指长江。

⼀⽔间指⼀⽔相隔之间。

钟⼭: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年(1069),王安⽯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变法。

由於反对势⼒的攻击,他⼏次*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诗写於熙宁⼋年(1075)⼆⽉,正是王安⽯第⼆次拜相进京之时。

赏析 “⾸句‘京⼝⽠洲⼀⽔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渡江,抵达⽠洲,‘⼀⽔间’三字形容⾈⾏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只隔数重⼭’,以依恋⼼情写他对钟⼭的回顾,第三句‘春风⼜绿江南岸’,描绘的⽣机盎然的景⾊与诗⼈奉召回京的⼼情相谐合,‘春风’⼀词,既是写实,⼜有政治寓意。

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的相位,表明他决⼼要把新法推⾏下去。

对此,诗⼈感到欣喜。

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

‘绿’字还透露了诗⼈内⼼的⽭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辞官归家的⼼愿,这种⼼愿,⾄结句始明⽩揭出。

”--如此强化政治⾊彩来解析《泊船⽠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推敲》原文和翻译(word版)

《推敲》原文和翻译(word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到过入满)
原文:标题:推敲作者或出处:胡仔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与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译文或注释: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

”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

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

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

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

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1。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间:根据平仄来认读jiàn四声。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吹绿,拂绿。

还:回。

翻译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

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

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

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泊船瓜洲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泊船瓜洲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泊船瓜洲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泊船瓜洲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泊船瓜洲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泊船瓜洲》是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注释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创作背景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赏析一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赏析二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推敲“绿”字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令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