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语言学

合集下载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名词解释历史比较语言学,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它就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的共同根源和演变过程的一门学问。

想象一下,语言就像一棵大树,树干是古老的原始语言,分支是各个后来的语言。

你可能不知道,汉语、英语、德语这些语言其实都是这棵树的枝叶,偶尔还会有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表达着各自的故事。

每当我们聊到语言的时候,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那些经典的成语和俚语,比如“同舟共济”就说明了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门学问帮助我们了解到,不同语言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共同的历史和文化。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吧。

说到语言的起源,真是让人感到神秘又兴奋。

想想看,几千年前,可能有一群人聚在一起,开始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谁也没想过,这些声音会发展成今天这么复杂的语言体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就像是侦探一样,借助语言的线索,试图揭开这些古老故事的面纱。

通过对比各个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研究者们就像拼图高手,把一个个碎片拼凑起来,最终呈现出语言演变的全貌。

这就像是找到祖先的照片,看到自己脸上那熟悉的轮廓,瞬间觉得亲切无比。

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仅是个学术话题,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比如说,有些词在不同语言中竟然有相似的发音和意义,这绝对不是巧合。

想象一下,英语的“mother”和德语的“Mutter”,听上去是不是很像?这就让人觉得,哇,原来我们之间的联系这么紧密。

说不定,某个祖先在古代的时候,和不同民族的朋友一起聚会,喝酒聊天,结果就把这些词传了下去。

语言,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能把不同文化和历史联系在一起。

历史比较语言学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

语言不只是交流的工具,它背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比如,汉语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的成语,像“风和日丽”,这不仅仅是在描绘天气,更是在体现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通过研究语言,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

这就像翻开一本厚厚的书,字里行间透露着千年的智慧,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声音在耳边轻轻诉说。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引言: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可以揭示出语言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中,人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对于我们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和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建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重建古代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通过对现代语言的对比分析,研究者可以推测出这些语言的古代形态,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共同点,逐步构建出古代语言的原貌。

例如,通过对印欧语系中各个语言的比较,人们成功地重建了原始印欧语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词汇。

二、揭示语言的家族关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揭示了语言之间的家族关系。

通过对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确定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祖先,从而划分出不同的语系和语族。

例如,通过对亚洲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认定汉藏语系的存在,并进一步将其分为汉语和藏缅语族。

通过研究语言的家族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渊源和联系。

三、揭示语言演化的规律历史比较语言学还揭示了语言演化的规律。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语言的演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例如,一些音变规律在不同语言中得到了验证,如韵尾的变化和辅音的演变等。

这些规律的发现,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证明语言的共同起源历史比较语言学还为证明语言的共同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许多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这些共同点不仅揭示了语言之间的联系,也支持了人类语言具有共同起源的理论。

例如,通过对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的比较,人们发现了许多相似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从而证明了这些语言的共同起源。

五、推动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发展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果也对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发现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语言的学习和教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背景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凡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也就是说,凡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诸语言,它们之间照例必多少保存着一些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上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通过语音表现出来,而且都是有规律的(即所谓“对应规律”),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利用反映在语音上的这些对应规律去追溯它们的亲属关系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跟整个社会学科从八十世纪抽象的唯理主义转向历史主义有联系,它是十九世纪初在比较欧语族各种语言事实(尤其是由于引用了梵语的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使语言的研究转入了历史的、科学的轨道,对于普通语言学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特点:
①语言学已是研究语言本身发展规律的独立科学,其目的在于弄清语言发展的历史情况;
②研究的重点是古代书面语言,对活的口语不够重视;
③对语言工具本身认识仍是模糊的,语言与言语不分,认为二者是同一含义。

因此,真正认清语言学的对象,把语言学从言语中分离出来并集中注意力研究语言结构本身,是20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的事情。

历史比较法的内容:收集所研究的几种语言材料,比较它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对应关系,考虑这些对应在语言历史中所占的地位,据此判断这些语言是否有发生学关系,并重建他们的共同原始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从语言的形态、语音和词汇这三个系统去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似。

在欧洲语系语言的历史比较中,形态变化的相似占有重要地位。

而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历史比较中,以词汇比较为主,从中找出语音对应关系和词汇(主要是基础词汇)对应关系,而不把形态的比较放在主要地位。

3历史比较语言学

3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1870年以前):奠基者:[丹麦] 拉斯克,[德] 格里姆,[德] 葆朴 17,18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积累了大量语言材料, 使对语言的初步分类和比较成为可能.1786年,东印度公司官 员英国学者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在印度加尔格达的亚洲 学会年会上宜读了一篇论文《三周年演说》,认为梵语和许多 欧洲古代语言有着共同的来源,例如,希腊语,拉丁语和梵语 的"母亲","二","三"对应如下: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兴起原因 2,材料基础. 18 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大量的语 言标本得以积累,这为对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奠 定了基础.有意识的在世界范围内采集语言标本是 由莱布尼茨开始的.类似这样的采集工作还有一些 学者和传教士进行.材料积累多了,人们便产生了 排比,分类研究的兴趣.一些学者开始了初步的比 较和分类工作.斯加里谢,莱布尼茨已对欧洲语言 做过分类的尝试.但是最初的比较研究是从19 世纪初对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内部 各种语言的比较开始的.语言学研究在19 世纪 已经由搜集材料的科学变成整理材料的科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 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 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 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语音之间有严密 的对应关系.但是语音系统中始终存在着一些例外是格里姆定 律难以解释的. (下下页详解) 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 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 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 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 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 态上的共同来源.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 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 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 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Rask Rask )、德国的格里姆(J·J·GrimmGrimm )和葆扑(F·F·Bopp Bopp )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拉斯克在他的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K·VV erner )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乔姆斯基语言学 功能主义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乔姆斯基语言学 功能主义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语言学的一些热门话题,包括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

这些话题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我会尽量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你们理解它们。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历史比较语言学。

这个概念有点像研究亲戚关系,只是我们的“亲戚”是各种不同的语言。

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会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就像我们在家族聚会上了解亲戚一样。

他们会找出哪些词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相同的含义,哪些词只是在某种语言里才有特殊意义,等等。

这就像是在看一部关于各种家族的纪录片,让我们了解到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们要谈谈结构主义语言学。

这个概念有点像研究一座大建筑的结构,但是这座大建筑不是房子,而是语言。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会关注语言的规则和结构,就像建筑师关注建筑物的结构一样。

他们会试图找出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比如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然后分析这些单位是如何组合成复杂的语言系统的。

这就像是在研究一座庞大的建筑群,让我们了解到语言的内在规律和构建方式。

现在,我们来聊聊乔姆斯基语言学。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高深莫测,但是它其实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提出的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叫做“语言区”,负责处理语言相关的信息。

他认为所有的人类语言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语言,这个祖先语言有一个特定的结构,所有的后代语言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这就像是在研究一个家族的族谱,让我们了解到所有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我们要说说功能主义语言学。

这个概念有点像研究一台机器的功能,但是这台机器不是汽车,而是语言。

功能主义语言学家会关注语言的实际用途,就像工程师关注机器的功能一样。

他们会试图找出语言中的“目的论”,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用这种特定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这就像是在研究一台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机器,让我们了解到语言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国外语言学理论之第二讲 历史比较语言学

国外语言学理论之第二讲 历史比较语言学


2.
亲属

关系
3.


四、19世纪中外语言研究对比
西方 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法 中国 以客观材料为依据,使用严谨的科 学考究法
研究内容
构拟共同语 — 亲属关系 — 描 音韵(古音校订古书)、训诂(诠 写语言历史演变 释经典著作)、文字(研究汉语词 源) 以“句”(形式、意义)为 以“字”为单位,以字的形、音、 单位,以语法为主体 义结合为主体
“(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19c初) [德]格里姆Grimm 重建原始印欧语:印欧语系谱系图 第二阶段( 19c 中) [德]洪堡特Humboldt
总结19c研究成果,孕育20c结构主义的诞生 [德]施莱歇Schleicher
新 语 法 学 派 阶 段 [德]布鲁格曼Brugmamn (19c末) [德]奥斯托夫Osthoff

格里姆比拉斯克多做的工作是: 扩充大量例子(语种、词量) 归纳音变规律(日耳曼音变、高地德语音变)

原始(其他)印欧语:以希腊语为代表 日耳曼语:以哥特语为代表 日耳曼语: 所属各语言使用于北欧、中欧(德国、奥地利、卢森堡等)、西欧 (英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欧洲之外的英语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在4.8亿 以上。日耳曼语所使用的字母并不是德国人或日耳曼人自己创造的,而是在与 具有先进文化的罗马人的交往中从罗马人那里借用过来的。其实,罗马人的文 字也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下意大利地区的希腊文中借用过来的。
(观察角度:形态变化的复杂程度)
be --am is are was were do -- did done tooth teeth 我-我们
看看 VV 看一看
的 地 得
“他所谈论不同语言的完善或不完善、 优点或缺点,主要是学术上的失误, 而不是文化上的歧视”(姚小平)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麦的维尔纳、德国的布鲁格曼和瑞士的索绪尔,以及法国的梅耶,都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对历史比较语言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阿斯科里不仅对印欧系语言有广泛的认识,而且对其他语系的语言也有广泛的认识。他在他的主要著作《语言学教程》(1870年出版)中,极力反对博普和施莱赫尔认为梵语的k可以代表原始共同印欧语情况的说法,并举出许多实例证明古印欧语的k不只是有一组,而是实际存在三组。这个证明,澄清了许多以前人们认为很混乱的现象。他还提出了“底层说”。他认为,学语言的人,由于自有其母语,因此第二语言说得不够好,同时第一语言也受到了损害,这就形成了语言演化的条件。例如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人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所征服,英语成了胜利的语言,凯尔特语成了底层语言,但是凯尔特语对英语仍有影响。被征服的人虽然采用了新语言,可是保留着原有语言的许多习惯,甚至在使用新语言的词汇时也保留着旧语言的发音方法和重音。维尔纳对于历史比较语言学也很有研究,1875年他写了《第一次语音变化的一个例外》一文,证明日耳曼族语音变化中有许多腭化的现象,为人们所赏识。他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更大的贡献是解决了“格林定律”中一个大家认为没法解决的例外现象问题。他发现,希腊语、拉丁语的p、t、g,凡与峨特语或古高得语的v、p、h相对应的,它们的重音都在这个音之前;凡与峨特语或古高得语的b、d、g相对应的,它们的重音都在这个音之后。这个重音的位置不同,在梵语里还保存得很好,可是到了共同日耳曼语却已把这一点消失了。因此他断定,希腊语、拉丁语同一个音在峨特语或古高得语所以有不同的变化,无论如何,都是因为古代重音位置不同的缘故。维尔纳的这个发现解除了许多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疑虑。他们开始认识到一切语音的演变都是有规律的;如果有些表面上看来好象没有规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它的规律。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维尔纳定律”。布鲁格曼是库尔蒂乌斯的学生,曾与他的老师一起合编过刊物《希腊语和拉丁语语法研究》,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印度·日耳曼基础语的鼻音领音》,后来又跟他的朋友出了一种语言学刊物《形态学研究》。19世纪70年代,他与他的朋友——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其他几位学者奥斯特霍夫、德尔布吕克、莱斯金、保罗等人组成一个“新语法学派”。这个学派的材料和思想虽导源于19世纪前期和中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者,但他们把当时历史比较语言学所取得的成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并正式为历史比较语言学提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他们在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坚持的原则有两个:一个是语音定律没有例外,一个是类推作用。语言学界开始对这些原则普遍持怀疑态度,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人终于接受了,使之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占主导地位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成为指导这个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新语法学派提出的理论原则,使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获得了巨大的成绩,把历史比较语言学大大推进了一步。布鲁格曼1866年出版的《比较语法纲要》和1904年出版的《比较语法简编》,都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重要著作。布鲁格曼在他的《印度·日尔曼基础语的鼻音领音》中认为,古印欧语曾有两个做领音的n和m,即是说,这两个鼻音在古印欧语中是单独可以成为音节的。关于古印欧语的元音,施莱赫尔认为只有三个“基本元音”,即a、i、u,“第一次增长”为ā、ai、au,“第二次增长”为ā、āi、āu。而布鲁格曼则认为其中的ai、au至少应该代以ei、oi和eu、ou,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希腊语和日耳曼族语言动词的元音交替中看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
施莱赫尔说:“语言的生命和动植物等其他机体 的生命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它和这些有生 命的机体一样,都有成长的时期和衰老的时期。 在成长时期,它们由简单的结构变成更复杂的形 式;在衰老时期,由它所达到的最高点逐渐衰退, 它的形式也受到了损害。” 认为语言的历史就是一部衰落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三、新语法学派的理论观点
个人心理主义语言观 两个方法论原则:
(1)语言规律无例外论 “任何一个语音变化,由于它是机械地发生的,因此都是按照没有例外 的规律实现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把方言的分歧计算在内,那么同一 个语言集团的所有成员的语音变化总会有相同的方向,并且一切含有 在相同的条件下易受变化的语音的词,一定要变化,没有例外。” “没有一个例外是没有规律的” (2)类推论 “仿照语言里其他的词和词形将现存的词和词形重新改造,或者构成新 的词和词形。” 类推原则主要用来解释语音变化的“不规则”现象(或者说是“例外” 现象) 类推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语音演变规律的创举,它首 次注意到了语音演变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
主讲:王俊清 wjq033604@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Contents
1 2 3 4
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述
前期历史比较研究者的理论观点
新语法学派的理论观点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进展
例如:
“蒲”和“步”两个字,苏州话里声母都是[b],北京话里前者是[p´],后者 是[p],哪个音更古呢?从中古时期的韵书来看,这两个字在中古都是“并” 母字,可见苏州音更古一些。 汉语中的“见”母字和“精”母字,在广州话中,“见”母一律读[k],“精” 母一律读[ts];在苏州话里,[i]前的“见”母读[ ],[i]前的“精”母读[ts]; 在北京话中,[i]前的“见”母与[i]前的“精”母都读作[]。哪一个地方的读 音更古一些呢?从音理上分析,广州话的读音更古,苏州话次之,北京话的 读音最晚。
称性。如果共时结构中出现不规则、不严整的现象,那一定是由于语 言变化造成的。它们原本是规则的,只是语言变化使得它们不规则了。
结论:
(1)这些不合规则的地方也为我们提供了语音演变的线索,即我们可 以以系统中的“不系统的因素”为突破口去探索语言的发展演变。 (2)语言学家只要设法剔除不规则现象,就可以重建比较早期的语言 状态了。
四、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进展
(一)内部拟测法
(二)语言扩散研究 (1)外部扩散研究——波浪理论和方言地理学 (2)内部扩散研究——词汇扩散理论 (三)语言变异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内部拟测法
理论基础——关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的认识 假设:语言的内部结构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具有严整性和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形成期:从18世纪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拉斯克、葆朴、格里姆、施莱赫尔 确立了历史比较法的基本原则 “自然主义”语言观(施莱赫尔) 成熟期(鼎盛期):19世纪七十年代——19世纪末 新语法学派,也称“青年语法学派”、“德比锡语言学派” 勃鲁格曼、奥斯特霍夫、保罗、雷斯琴、维尔纳、德尔布吕克 “个人生理-心理主义”语言观 “语音规律无例外”和“类推作用构成新形式” 新发展期:20世纪以后 内部拟测法、词汇扩散理论、 变异研究
一般词汇中的词不可靠,不宜于用来比较。 感叹词、拟声同也应剔除。 基本词汇中的词也不一定全都适合于历史比较,因而也还得经过严格 的选择。 一般说来,能用来比较的必须是基本核心词,即一般所说的基本词汇 中的根词,如代词、亲属的名称、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最普通的家禽 的名称、以及日常通用的动词、形容词如生、死、来、去、红、绿等 等。 在有词形变化的语言中,构形成分和构词成分也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可 靠材料。只有这些材料在语音上又表现出完整的,有规律的语音对应 关系,才能认为是同源词,可用于历史比较。
3、构拟出他们各自的早期形式,为进一步的比较他们早 期做好准备。 4、将构拟出来的各种语言的早期形式在语音、词汇和语 法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相似点。 5、剔除因文化接触、语言融合而产生的借词导致的相似 性的假像。 每一种语音都可能由于和其他语言的接触而有一些借词。 借词是音与义两方面都借自外语的词,因而在语言的借、 贷双方都会出现相同或相似。例如,日、朝、越等语言曾 与汉语发生过密切的关系,都从汉语中惜去大量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音、义两方面都与汉语类似。请比较:
(四)在语言研究中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 性 意义
确立了语言学独立学科的地位,语言作为了语言学研究的唯 一对象; 对于发掘世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促进和深入了人类对语言产生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为构建各种语言以及人类语言的早期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局限 过分地强调语言的封闭、直线发展,忽视了语言活动所受到 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对语言及其发展的 认识和对语言发展演变的解释都受到局限。 过分地强调语音发展的绝对规律性,忽略了语言之间的相互 影响。
这个假说当然是荒谬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语言发展阶段说
孤立语代表古老阶段,粘着语代表过渡阶段,屈折语(印 欧语)代表最高发展阶段。
琼斯曾论到:“梵语比希腊语更完善,比拉丁语更丰富,比二者都提 炼得更加高雅”; 格里姆:语言不是在发展,而是在后退,在退化; 洪葆特:把梵语、希腊语等屈折变化丰富的印欧语言称为“幸运的有 机体”,他还认为屈折语是发展最完美的语言,孤立语是最不发达的 语言,粘着语居于二者之间; 施莱赫尔把达尔文的动植物生存竞争学说移植到语言上来,认为世界 上的语言也在生存和发展中相互竞争,最终是印欧语取得了胜利。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语言谱系树理论
它是关于语言发生及演变的一种 假说。用生物起源及发展的模式 来类比语言的发生与演变。
它假定有些语言之间有亲属关系, 是从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逐渐分 化出来的。由于语言的分化,一 分二,二分四……逐渐形成今天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
分化越早的语言,相互间的亲缘 关系就越远,语言结构的共同点 就越少;分化越晚的语言,相互 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语言结构 的共同点就越多。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述
(一)在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前的必要准备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四)在语言研究中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
(五)历史比较法
(一)在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1.第一个严格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学科 19世纪以前,依附、服务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常 常受制于其他学科;没有把语言作为独立的研究对 象,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语言研究内部发展需求的 推动下,在生物进化学说、比较解剖学等自然科学 的影响下,语言学家开始把语言作为独立的对象进 行研究,并发展出了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从而使 语言研究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
2、获取亲缘关系的材料。 途径:
①各种可能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现代形式。 ②可能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各自的早期书面文献。 ③各种语言的方言等。 ④文白异读现象 ⑤内部构拟材料(历代韵书、反切等) ⑥外部构拟(域外记音材料)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
2.19世纪语言研究领域的显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前的必要准备
1.语言材料的积累 2.比较方法的借入
3.梵语的发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语言材料的积累
16世纪时,欧洲传教士,搜集、整理各种语言材料,已经涉及 到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境内的诸多语言。 17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曾提议搜集世界语 言“标本”。 18世纪末: 俄国,《全球语言比较词汇》,几百个基本词汇、 译成280 种语言的词汇对照集。 西班牙,海尔伐斯.《各民族语言目录》搜集了全球300多种 语言“标本” 德国,语言学家阿德龙主编的四卷本《语言大全或普通语言 学——附五百种语言和方言的主祷词示例》, 汇集了500种语言翻译的《圣经》主祷词对照。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比较方法的借入
自然科学移植研究方法 比较解剖学、比较植物学、比较自然地理学相继 诞生,新学科因采用比较方法而获得了辉煌的成 就。 哲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开始广泛运用的历史 分析方法 语言学家们开始广泛地采用历史主义的原则来说 明各种语言现象。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梵语的发现
二、前期历史比较研究者的理论观点
以自然主义语言观为指导
1.“语言有机体”理论 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 3.语言发展阶段说 4.语言亲属关系理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语言有机体”理论
洪葆特:“语言就是机体,也应当作为机体而在内部联系之中加以研 究”。 拉斯克认为:“语言是自然的对象,认识语言也同认识自然史一样, 需要从哲学上研究两个对象:①自然的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亦即体 系;②这些自然对象的要素以及一切属于这要素的东西的构成,亦即 生理学。” 葆朴:“语言应该被看作是自然有机体。那是因为一切语言都按照固 定的法则形成,按照生命内部原则的进程发展,最后逐渐死亡。” 施莱赫尔:真正系统提出“语言有机体”理论。 《达尔文理论与语 言学》中他指出:“语言是有机体,其产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语言根据确定的规律成长起来,不断发展,逐渐衰老,最终走向死亡。 我们通常称为‘生命’的一系列现象,也见于语言之中。”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斯瓦迪士100核心词
50年代斯瓦迪士 认为在语言的接触中,越是核心的 词汇受到冲击的量越小。 筛选100个词作为人类语言最稳定 的核心词。 内容包括: 天地日月、口鼻手足、动植物名称 以及最常用的动词、形容词和代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