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石头书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17 石头书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叔叔说:“有。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石头书》课文原文阅读

《石头书》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第五册课文]17石头书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叔叔说:“有。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 石头书》评课稿《石头书》评课稿之一
《石头书》这篇课文情味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
的对话中,科普作品成了风趣的小孩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毛老师采纳以问设疑、以疑激趣的方法,鼓舞学生释疑、怀疑,深入研究,从“石头能够成为书吗 ?”的发问开始,到石头书里能否真的“有字”、“有画”、“有知识”、“有财产”的深入商讨,课文中全部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几乎都是学生经过自主研究获取、解决的。
这对培育学生踊跃主动的学习态度和
怀疑、研究能力很有利处。
这堂课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得较好,
不单突出了重点,节俭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线。
最后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国家地理网和
中国化石网两个网址。
笔者以为,这不是形式,而是一种故意
的指引和追求。
许凤英:在这堂课中,毛老师做到了“三个开放”,即“向教科书外的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开放:向丰富的生活资源开
放;向语文资源的拥有者开放。
”“依靠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鼓舞学生对四周感兴趣的事物追根问底,乐于研究,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这是毛老师为这堂
课确立的一个教课重点。
应当说毛老师优秀达成了教课任务,
达到了预约的教课目的,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一
堂充足表现语文课改精神、拥有研讲价值的好课。
《石头书》评课稿之二。
17石头书 第二课时

17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感情朗读指导,感悟石头书中的“知识可真不少”,掌握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能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体会“刨根问底”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和磊磊看见一位勘探员叔叔正趴在一块大石头,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叔叔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齐读课题:石头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读了课题,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为什么石头像书呢?)它与平时我们见到的书有共同特征!我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出示表格: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同学们,下面我们读读书,针对表格中内容,去课文中寻求答案吧!二、精读课文1、学生读划,教师巡视。
2、理解第五自然段。
(1)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
(师板书:一层一层)(2)看,这就是石头书的样子!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就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说成肯定句)(3)是啊,你说的真好!你们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第一句语气更加强烈)你们真会比较,第一句是反问句,让我们再来读好它。
(4)(出示填空题)用“因为……所以……”说说石头怎么像书的。
3、理解第六、七自然段。
(1)川川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六节。
不禁是什么意思呀?(忍不住)你能读出这种情不自禁的感情吗?记得:脸上带着笑意!(2)这书上的确有字。
(板书:字)(3)引导学生交流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4)雨痕、波痕、矿物(雨痕就是指雨点留下的脚印;波痕就是指波浪留下的足迹;矿物就是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5)那我们怎么才能读懂石头书上的字呢?(出示雨痕图)大家看,这是从石头书中找到的字,你看懂了什么?(这是雨痕,我看到有许多雨点的痕迹)于是你又想到?(这里经常下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17 石头书一天 ,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 ,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 ,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 ,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 ,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 ,这石头一层一层的 ,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禁笑了起来 ,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 ,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 ,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 ,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 ,黄的 ,黑的 ,红的 ,闪光的 ,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叔叔说:“有。
这是树叶 ,这是贝壳 ,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 ,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 ,在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曾是一片密林 ,地上有花有草 ,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 ,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 ,地壳慢慢上升 ,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 ,哪座山下埋着煤炭 ,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川川和磊磊快乐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 ,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 ,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 ,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 ,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 ,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 ,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 ,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石头书习题精选第九十二篇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石头书习题精选第九十二篇第1题【填空题】按拼音写汉字zú jì méi tàn kuàng wù jiǎoyìn bèi ké kuàng shí páo gēnwèn d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请写出画线字的读音______ ______一册地壳【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①煤碳是一种能源,而二氧化炭则是人在呼吸时排出体内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课我们在听课时都要聚精汇神。
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加标点①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______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______②爷爷走过来______说____________孩子______你看得很仔细____________③这么多事情______一下子怎么做得完呢______④瞧______青山绿水环绕着小村庄______这景色实在是太迷人了______⑤老师高兴地对我们说____________我们明天去春游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叔叔______A、shū B、sū②奇怪______A、jī B、qí③勘探______A、kāng B、kān④趴下______A、bā B、pā⑤贝壳______A、ké B、qiào【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一______石头一______书一______小鱼一______山一______森林一______波纹【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课文《石头书》,根据语意写词语。
17.石头书第一课时详案

17.石头书第一课时详案一、导入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齐读课题。
(17.石头书)2.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有什么疑问吗?(石头怎么做成书呢?石头书有作者吗?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呢?石头书有什么用呢?)3.小朋友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闪现了这么多问题,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对吗?4.哦!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
(学生齐读词语)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二、自由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95页,请你大声地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可以轻轻地圈划一下。
【评: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课堂的主角。
】三、学习字词(一)“叔叔、川川、磊磊”1.小朋友读完书之后,把书轻轻放下,做得真棒!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挑战,我们都知道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这三个词都是叠词,叠词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谁能读准它们?(生:川川、磊磊、叔叔)我们一起每个一遍。
2.这个叔叔,可不是一般人物,通过预习和刚刚的自由朗读,你知道这个叔叔是什么身份吗?(生:勘探队员)【评:恩,你读书真仔细!请你来领大家读好这个词。
】(二)“好奇、贝壳、地壳、藏着”1.小朋友们读得真棒!第二波挑战来了,这些词你都认识吗?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2.小朋友,那你们见过贝壳吗?(生:见过)请看,这就是贝壳。
那地壳又是什么东西?(生:地球的表面,地球的最外面一层……)【评:看来小朋友们对于地壳还是不太了解;你的知识真丰富。
】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看看什么是地壳,瞧,这是一张地球内部结构图,你找到地壳了吗?在这儿呢!你来看,地壳是在地球的最表面,是我们地球岩石圈层的最外面一层,如果地球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话,地壳就是鸡蛋的那个部位啊?(生:蛋壳)也可以这么理解:地壳就是地球的壳,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地壳”。
一起读好这两个词:贝壳、地壳。
(三)“脚印、雨痕、足迹、波痕”1.小朋友们学得真好!接着第三波挑战来了,我请一位小朋友当小老师,领大家一起读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石头书》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第十七课《石头书》
1、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通过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谈话,介绍了许多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刨根问底:指问个明白,探个究竟。
聚精会神:形容精力很集中。
文中“读书”的意思是研究化石。
3、课文通过6次对话揭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其中,雨痕、波痕和矿物就是石头书上的字,化石是石头书上的画,石头书上的学问很多。
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有字、有画,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知识,所以石头像书。
4、形成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5、、初步认识写人物对话时,提示语的三种安排形式和神态描写。
6、填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______,地上有______,还有_______.后来,这里变成了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深入课文,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分角色读好对话,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进程:
一、精读训练
1、导读3、4节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队员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呢?齐读第3、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奇怪?
比较“奇怪”和“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导读第5~13自然段。
启发思考:勘探队员叔叔的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呢?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上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思考)(1)比较句子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川川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三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吕晓丹课时编号:056
(3)石头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画的是什么?
(4)读第12自然段,联系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5)“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来思考这些问题)
3、导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该怎样理解?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
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