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魅力型教师的特质结构研究
“三品”追求——建设具有“莲荷”特质的教师团队

GUANDIANLINGHANG观点领航一、“莲荷”教师团队架构及建设目标教师团队建设首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快团队建设,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才能发挥1+1>2的功效,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师团队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到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位教师都希望通过努力和创新使工作更有意义。
对于这种需要,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才能帮助教师个体迅速成长,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1.团队架构根据园所教师发展实际情况,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对教师个体情况进行剖析,遴选组建团队,团队成员结构呈纺锤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领衔人,有少数成熟型教师,也有一些“新苗”教师,只有将所有人都考虑在团队建设的范围之内,才能促进团队建设的有效实现,从而推动幼儿园“莲荷”教师团队的建设。
2.建设目标一方面,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爱与奉献的生命品格、锻造教师学识修养的专业品位、养成言传身教的师道品行为目标,突出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和教育教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学生座谈会上讲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团队,是各个学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加强团队建设,使有不同特长、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强强联合,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和互相学习,充分发挥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不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提高专业水平,已是当下幼儿园发展的新趋势。
在这种趋势引领下,我园以金湖荷乡荷品文化为载体,以“三品”即高雅清正的精神品格、执着进取的专业品位和仁爱奉献的师表品行来践行“四有”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像荷一样心无旁骛、勇于拼搏、刚柔相济的“莲荷”(莲韵荷品)教师团队。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是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的质量。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心理学专业题目,供大家参考!1.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一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改善的研究2. 内疚与羞耻情绪对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3. 高职学生拖延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4. 听音乐对创造创造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的影响5. 中小学教师自主研究6. 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7. 高中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与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8. 独立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9. 军校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心理安康的关系研究10. 小学生音乐学习动机与音乐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11. 高三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和高考成绩的影响研究——以楚雄市紫溪中学为例12. 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安康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13. 大学生缘观量表编制及初步应用14. 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与自我中心社会支持的关系15.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自我接纳和心理安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16. 中文阅读中词跳读机制的眼动研究17. 他人帮助意图先前帮助结果及信息提供者年龄特征对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18. 小学生对社会退缩的认识19. 小学生对欺负受欺负同伴态度的研究20. 教师情商幽默感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系研究21. 父亲教育观念及其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22. 目标位置的预测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23.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卑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24. 中英文言语流畅性任务的语言间差异的fNIRS研究25. 情绪和颜色对记忆的影响研究26. 有无标注词下内外部情绪标注对情绪作用的ERP研究27. 根本情绪和元情绪的ERP比照研究28. 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类别学习研究29. 硕士毕业生归因风格自我概念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30.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青少年智力开展研究31. 电视对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真实性判断的视角32. 呼市地区小学-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33. 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安康的关系研究——以包头市第五中学为例34. 农民工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自信心影响的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十一小学为例35.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开展特点及教育对策36. 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37. 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包头效劳管理职业学校为例38.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theC's) in Decreasing Drug Use among the Youths in Papua New Guinea Norris Wangina39. 大学生文化智力人格特质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40. 精神型领导的内容构造及其对主动性行为与创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41. 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安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以海南州所中学为例42. 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学心理安康教育模式研究43.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修订及研究44. Ecological Factors in Bilingual Development Aidin Tajbakhsh45. 物理学习困难的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研究46.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多元智力影响的研究47. 多级评分题组模型在《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中的应用48. 成年泰语母语者汉语认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49. 记忆和推理干预训练对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之影响研究50.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意志特点及教育51. 高校魅力型教师的特质构造问卷编制及多层线性分析52. 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日常行为和早期阿尔兹海默症诊断的关系53. 汉藏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对策研究54.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校外辅导中主体心理成因探究55. 心理安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实验研究56. 沙盘游戏疗法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57. 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与工作记忆推理能力的关系研究58.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及对策研究——以包头市重点高中为例59. 住校生和陪读生自理能力学业成绩的比照研究——以包头市北重三中高二学生为例60.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61. -年级小学生对童话人物性别角色偏好状况的调查研究62. 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心理安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63. 低龄儿童厌学量表的编制64. 汉字识别中正字法邻近字语音效应的眼动研究65. 非自我空间参照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66. 背景线索效应内隐记忆机制的探讨——视角变化效应的研究67. 特质焦虑与情绪词加工的眼动研究68. 恋人概念威胁对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69. 注视位置和语义偏向对词汇加工的影响研究70.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时间洞察力关系研究71. 中等职业学校两种不同生源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以云南省化工学校为例72. 高职贫困生人际信任与积极心理安康的关系研究73. 情绪性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74. 藏区“+”中职教育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安康的关系研究75. 初中学生生活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76. 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开展资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77. 错误记忆提取阶段的激活和监测及老化研究78. 情绪对不同焦虑水平个体抑制功能的影响79. 汉字书写对阅读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80. 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81. -岁幼儿健全人格开展的教育促进研究82. 重金属音乐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影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84. 中小学班主任教学效能感调查研究85. 学校心理安康教育模式的“科学困境”及审美转向86. 蒙汉族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开展特征研究87. 楚雄州职业教育园区中职生心理安康人格特征及心理资本的状况和关系研究88. 音乐速度与类型对蒙汉高中生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89. 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影响90.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91. 移情训练对一年级小学生分享行为培养的干预研究92.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93.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自我认识团体辅导干预研究94. 情绪状态与调节策略对行为不当冲突的解决策略影响研究95. 初二年级学生自主性两方面对逆反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96. 拉丁舞训练对-岁儿童心理安康的影响研究97. -年级小学生自我概念开展及其与心理安康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一所民办小学为例98. 高中生父母期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99. 小学高年级学生认知维度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课程设计100. 小学高年级学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草根课题遍地开花——校本科研.docx

草根课题遍地开花——南外“校本科研”工作经验校本科研活动是以校为本,以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学校发展为根本目的所开展的教育研究。
前些年,中小学科研工作出现了一些与基础教育发展规律相悖的现象。
一是科研工作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科研选题大而空,或一窝蜂跟着高校做子课题、孙课题;二是有些学校也有自己的立项课题,但缺少过程跟踪管理,“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滑到哪里”;三是缺少前瞻性,有的教师只有经验积累,但理论提升不够,只管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四是还有大部分教师忙于应付教学事务,科研热情不高,思想重视不够。
针对这些现象,我校经过反复研讨论证,统一了“教学立校,科研兴校”的思想认识。
一致认为科学管理与校本科研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两只轮子,科研的深广度及教师的参与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品位,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潮面前,谁不重视科研,不重视课改,谁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被滚滚向前的浪潮所吞没。
任何一个清醒的校长都应该把校本科研定位在学校发展的关键点。
因此,南外把校本科研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
现已逐渐探索形成了“一个主题、四个原则和四个策略”的校本科研格局,受到了良好成效。
在科研兴校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改革发展之路。
一、以“自主多元”为校本科研的主题“多元”与“自主”理念构成了贯穿南外校本科研工作的一条精神红线。
在国务院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所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完成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
这实际是在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这也符合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主”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
我国企业魅力型领导的特质结构研究

1 引言
德国社会学家 Max Weber (1947) 较早对“魅力”进行了研 究 ,并在其著作中指出 “: 魅力”常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某种 个性特征 ,此人被看作具有超自然的或者超人的 ,具有特别 非凡的 、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得到的神授的力量或特质 。[1 - 4 ] 凭借这些特征 ,魅力者能与一般人区分开来 ,因此 ,该人也就 当然地被视为领导者 。1974 年 ,Berlew 把“魅力”这一概念引 入到组织研究领域 。1977 年 , House 在 Berlew 的基础上提出 了组织领域内的魅力型领导理论[4 - 6 ] 。此后 ,魅力型领导在 组织领域中成了研究的热点 ,构成了新领导理论的一个重要 流派 ,魅力也就成了魅力型领导理论流派的中心概念 [7 ] 。
般员工 216 人 。
31212 多元方差分析 :为探讨魅力型领导特质的普遍性 ,本 41112 假设模型 :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 5 个结构因子 ,
研究以被试的工龄 、性别 、职位级别 、学历和工作地作为自变 而且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 ,可以假设魅力型领导特质是一个
量 ,以魅力型领导特质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显 5 因素模型 ,也可能是一个单因素模型 ,还可能是一个二阶模
5 讨论
本研究得出的我国魅力型领导的特质 ,基本上反映了国 人对魅力型领导的期望和要求 ,揭示了我国魅力型领导的内 涵 。与国外魅力型领导的研究结果相比 ,本研究的结果与之 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 :国内外魅力型领导都重视组织的发 展前景 ,都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技能 ,都要求具有开拓创新 、 勇于变革的精神 。
探索性因素分析时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 , 斜交极大旋转法对因素矩阵旋转 。根据项目保留标准 (该项 目在某一因子上的负荷超过 0135 ;若该项目在两个因子上的 负荷都超过 0135 ,但它在某一因子上的最大负荷与在另一因 子上的次大负荷之差不小于 012) 进行探索 ,最终得到了魅力
教师人格魅力养成的途径

教师人格魅力养成的途径摘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判定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应具备的品格,更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和养成健全人格的关键力量,所以教师人格魅力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以及充满激情、富于幽默,是教师人格魅力养成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成为教育的佼佼者。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素养;师爱;途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教师在生活和教育教学中经过长期的涵养形成的独特魅力,它是教师从各个方面感染学生的重要力量。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发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汲取能量,使自己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
那么,怎样才能具备优秀教师该有的人格魅力呢?一、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实现教师人格魅力的保障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只有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去熏陶和培养学生,才可以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1.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俗语里面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当有一桶水。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大胆创新,也能让孩子对教师产生崇敬之意,从而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讲座类节目《百家讲坛》的特制节目《爱上语文》是由著名教师特级教师王崧舟主讲的,他就是一个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他的人格魅力首先在于具有功底深厚的文化素养。
在讲座中王老师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在学习古诗词时的重点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应该重点关注蕴含在诗中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以及诗人在诗中体现出的情感上的逻辑和价值观念。
因此,在教授古诗词时,要着重关注诗人的生平事迹,正所谓“知人论世,以意致知”;其次,还应该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问。
在《泊船瓜洲》这一课上,面对“明月何时照我还”时,有学生提问:为何诗人要夜晚出行,是不是太没有安全意识?能否改成“白日何时照我还”?王老师便以我国的“明月文化”为其讲解,他以曹丕的《杂诗》、曹植的《七哀诗》和谢庄的《月赋》为例,准确、清晰地解答了诗人为何使用明月这一意象,更让人理解了诗人的写诗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王老师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相信王老师的渊博学识和风雅谈吐也会勾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新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新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特点新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特点新型教师特点之我见教育家艾利奥特曾说:新课改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那么,适应新型课堂的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新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特点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六会六能。
一、会阅读,能写作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很多名师、教育专家的成长,都是在阅读中接受专家的指引,完成自我滋养、浸润、提升的。
读要讲求方法,即会阅读。
笔者认为教师阅读应循序渐进,学会拿来。
首先教师应选择与自己学科相同的名师的专业书籍,这样才会学到教育教学的技巧与智慧,悟出名人是怎样一步步成长的;然后再去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等教育家的书,进行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理论的提升;再次,我们在阅读中既要学会在书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也要学会积累、反思等。
作为教师,除了会读,还要能写:阅读是取舍是吸收,写作是内化是表达。
所以我们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可以在阅读中写阅读心得体会,可以在教学完成后写教学反思,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写教育故事,可以在茶余饭后写诗、填词,这样既可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素养,又可以怡情言志。
二、会批评,能赏识学生在成长中不可能不犯错,教师也不可能不批评学生,因此教师要学会批评,也就是掌握批评的艺术。
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我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缺乏批评教育人的艺术与水平。
赏识说通俗一点就是看得起。
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赏识、被肯定的强烈需求。
试想如果我们自己不管如何努力,如何付出,都得不到领导的一句好评,你还会有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吗?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相对于成年人心灵更加脆弱,更加容易受伤害。
因此,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三、会研究,能实践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事情,更不是教育教学专家们的专利,只要我们善于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类、反思、探究、实践、改进,我们就成为研究者了,因为具有了问题意识,就拥有了课题意识,拥有了课题意识,我们就会成为真正的研究者、改革者。
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进展

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进展胜任力是当代心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
“胜任力” 是指能将工作中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个体特征。
也有学者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
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与改革的领军人物,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其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高校教师胜任力的概念高校教师胜任力是指在教育教学、研究开发、服务经济社会等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活动中所具备的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知识、能力和行为特征。
具体分为教师个体层面和教学科研团体层面。
二、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近几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多种方法初步构建了高效教师胜任力模型。
王昱等通过问卷调查,从个性心理品质的角度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由创新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关系建立、思维能力和成就导向等因素构成[1] 。
胡晓军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胜任力理论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包含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三个大类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2] 。
任嵘嵘等对120 余名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了河北省高校教学型教师的胜任模型,包括专业能力、驱动能力与个人成熟三个维度[3] 。
姚蓉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方法,包括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湖南省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其包含个性特征、发展特征、教学态度、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关注学生、人际沟通等七个因素[4] 。
汤舒俊等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确定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并据此形成胜任力调查问卷,通过小样本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出胜任力可归为四个因子:人格魅力、学生导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5] 。
如何在大学课堂上做一个魅力型领导者

四 、小 结
2 1 于 魅 力 型 领 导 者 .关
互动发展 ,就要确认 以企业为主体 ,才能发挥 区域经 济和高等教育 的
互 惠共 生 作 用 。
从保定市 的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的方 向和企业 及市场的需求有一定 的错位 。企业发展 中需要 的高素质创造型 、应用 型人 才太少 ,专业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整体素质与 时代 的要求存在着较
导 者 意 思是 教 师通 过 各 种 各 样 的 个 人 特 质 和有 魅 力 的 行 为 、语 言 去 吸
议上能够做一个有力 的陈述或发 言;用栩 栩如生的 、详尽 的事件 或案
例在别人的心中留下印象 ;说话 时使用升 调和 降调。2 )品牌化 :装 扮和外表行为要一致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创建 出一种 比生命 和信
查 问卷数据分析后 ,得 出五个结论 ,分别是 :教 师和 学生在理解 “ 力教 师”概念上是存在差异 的;学生喜 欢尊重学生和公 平对待 每个人的老 魅 师 ,不喜欢照本宣科 ,上课 时缺乏激情 ,并且有 不雅行 为的老师 ;魅力教师不是 天生的,是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进行后天培养 的;教 师是 否在课
大差 距 ,高 校 不 熟 悉 企 业 的 生 产 技 术 状 况 及 市 场 需 求 ,不 能 灵 活 地 适
应经济发展 的需要 。所以地方企业 首先要为高校发展 提供平 台,将高 校发展纳入 区域发展之中 ,使大学的人才 、设施 、信息 等资源找到最 佳的配置方 向和切人点 ,将其资源发挥最大效 能。其 次要为高校在 区 域发展 中提供更好 的外部环境支撑 ,提高高等教 育的质量 ,谋求适合 于本地 的经济发展模式。再次 ,地方企业根据 自身的发展要求 ,可 以 利用 高校教育资源进行非学历教育培训 ,使高校成为地 方企业发展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 问卷 、 质 性访谈 、 家 庭 作 业 等形 式进 行 调 查 , 但 这 些 方法 会 导致数 据 有 限且 难 以归 类 , 因此 , 往往 采用
保 留的描述 进行 分 析 , 对 内容 和含 义 不 单 一 的 条 目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5— 3 1
基金项 目: 江西省教育科 学“ 十二五 ” 规划项 目重点课题 ( 1 2 Z D O 1 8 ) ; 2 0 1 2 年度江西省研究生创新 专项资金项 目( Y C 2 0 1 2一 ¥ 1 2 0 )
孙君 洁 , 李 东斌
( 赣南师 范学 院 a . 教育科学学 院 I b . 教务处 , 江西 赣 州 摘 3 4 1 0 0 0 )
要: 通过 3个研 究 : 魅力型教 师特征 的收集 ; 魅 力型教 师的特 质分析 ; 魅 力型教 师特质 结构的验证 性 因素
分析 , 结果显 示: 魅力型教师是一 个一 阶 5因素结构 , 分别为 亲和 力、 教 学能力、 创新 能力、 思想品行 、 专业素养。 关键词 : 魅 力型教 师 ; 教 师特质 ; 探 索性 因素分析 ; 验证性 因素分析
2 01 3焦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Ga n n a n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 o . 5
第 五期
・
பைடு நூலகம்
Oc t . 2 01 3
心理学研究 ・
高 校 魅 力 型 教 师 的特 质 结 构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B 8 4 8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8 3 3 2 ( 2 0 1 3 ) 0 5— 0 l 1 5一 O 5
一
、
引 言
最 为单 一 的频率 统计 对数 据 进 行 处 理 , 缺 乏 统计 的 信 效度 。本 研究 意在 前人 的基 础上采 用结 构方 程模 型, 探 求魅 力型 教师 特质模 型 。
二、 研 究 1: 魅 力 型教师 特征 的收 集
( 一) 被 试
成 的教 师 身心 发展 的总 水 平 , 是 在 先 天 素 质 的 基 础 上, 教 师 职 业 对 从 业 者 所 提 出 的 一 系 列 要 求 的综
A
口
[ 1 ]
。
德 国社会 学 家 Ma x We b e r ( 1 9 4 7 ) 是较早对“ 魅 力” 特质 进 行研 究 的学 者 , 他认 为 “ 魅力 ” 一 词 是 用 来 描述 人 的某种 个 性 特 征 , 是 指 具 有 超 自然 的或 者 超人的、 具 有特别 非 凡 的 、 任何 其他 人 都无 法得 到 的
责 相似 , 因此教 师也 应该 有魅 力 型特质 。
( 二) 特 征 的收 集和确 定
首 先 在 开放 式 问卷 上 给 出魅力 型教 师 的定 义 ,
要 求被 试根 据他 们 的 经验 和理 解 , 列 出至 少 5条认 为符合 魅力 型教 师 的特 质 或行 为 。然后 , 由 3名汉 语 言文 学专 业学 生根 据拟 订 的问卷 编写标 准对 被试 列 出的描述 进行 筛选 和处 理 。基本标 准 为 : 第一 , 描 述 必须 符合 教师 职业 所要求 的特征或 行 为 ; 第二 , 每 条 描述 含义 必须 清晰 明确 , 不存 在含糊 不 清 的现象 ; 第三 , 描述 必须 符合 魅 力 型 教 师 的 定义 。剔 除 7条
收率 为 8 8% 。其 中男 生 4 3人 , 女生 4 8人 ; 大一 1 8
人, 大二 3 2人 , 大三 2 5人 , 大四 1 6人 。
础 上提 出 了魅 力 型领 导 理论 。 3 - 5 ] 教 师 作 为 教 育 的
主要执 行者 和参 加 者 , 他 们 在 学 校 教 育 过程 中也 需 要 凭借 其个 人魅 力 , 影 响 以及 领 导 学 生进 行 日常 的 学 习工 作生 活等 活 动 , 他 们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与领 导职
特 别 的吸 引力 、 感 染 力和影 响力 , 是 学生竞 相模 仿学 习 的对 象 。与教 师 胜 任 力不 同 , 魅 力 型 教 师 特 质是 在 能够 胜任 教师 这个 职业 基 础 上 , 能让 学 生认 为有 魅力 , 并 能 使 学 生 自发 地 模 仿 , 自愿 遵 从 教 师 的教 导, 由 内而 外 的产 生认 同感 的教 师特 质 。
本 研 究 把魅 力 型 教 师定 义 为 : 拥 有一 种 直 观 的
教 师 特质是 指 教师 在教 育教 学活 动 中表现 出来 的、 相 对稳 定而 持 久 的 、 决 定 其 教 育 教学 效 果 的 、 对
学 生 身心 发 展 有 直 接 而显 著 影 响 的各 种 品 质 的 总 和 。教 师 特质 是先 天条 件与 后 天环境 共 同作用 下形
明显不 符合 标准 的描 述 , 保 留了 4 0条 描述 。接 着对
在 教育 史上 , 中外 教 育 专 家 、 学者通过对教师 、
教 育管 理 者 、 学生 、 学 生 家 长 的调 查 , 对 理想 教 师 的 特 质进 行分 析 , 提 出 过 不少 教 师 特 质 的见 解 。也 有 许 多学 者通 过个 人 观 察 或 是教 育 经验 , 提 出不 少 关 于教师 素质 、 品质 的 见 解 。还 有 一 些 学 者采 用 开放
神 授 的力量 或特 质 。 _ 2 J B e r l e w( 1 9 7 4 ) 把 这 一概 念 引
入 到组 织 领域 。此 后 , Ho u s e( 1 9 7 7 ) 在B e r l e w 的基
被 试 由天津 某 大学 7个 不 同学 院 的学生 组 成 。 共 发放 问卷 1 0 0份 , 回收 9 1份 , 有效 9 1份 , 有 效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