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麻醉知识重点

麻醉知识重点

麻醉知识重点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疼痛管理和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痛化。

了解与麻醉相关的知识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操作步骤、麻醉剂和麻醉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一、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是通过应用不同的药物和技术手段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和无意识状态的过程。

麻醉能够消除疼痛感觉,镇静患者,保持生理平衡,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麻醉的操作步骤1. 麻醉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个人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等,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

2. 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 麻醉维持:根据手术操作的需要,调整和管理麻醉药物的用量,维持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4. 麻醉解除:手术结束后,逐渐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使患者恢复清醒和自主呼吸。

三、麻醉剂的分类和作用1. 局部麻醉剂:用于局部麻醉,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消除局部疼痛感觉。

常见的局部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2. 静脉麻醉剂:主要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

常见的静脉麻醉剂包括丙泊酚、芬太尼等。

3. 插管麻醉剂:用于气管插管后的全身麻醉维持,以保持患者的无意识状态。

常用的麻醉剂有异氟醚、巴比妥类药物等。

四、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对患者生理状况在手术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常见的麻醉监测指标包括:1. 心电图监测:监测患者心脏的电活动,了解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2.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确保血压在安全范围内。

3.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4. 呼吸监测: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和呼气二氧化碳浓度,了解呼吸功能情况。

除了上述指标,还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其他监测如体温、尿量等。

综上所述,麻醉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麻醉医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

麻醉基础知识

麻醉基础知识

麻醉学在临床中的作用特点
• 为外科(包括基本、腹部、神经、矫形、心胸、 血液、泌尿、小儿等)、妇产科、耳鼻喉科、眼 科、口腔科等手术病人提供无痛、安全、良好的 手术条件以完成手术治疗。同时通过它所掌握的 复苏急救知识和技术,对各临床科室病人,特别 是危重急症病人发生的循环、呼吸、肝肾等功能 衰竭的处理,以及在加强监测治疗室、疼痛治疗 门诊病室等方面,也都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 凡需要消除病痛、抢救生命、某些危重疑难病症 凡需要消除病痛、抢救生命、 伤痛的治疗,都可以应用麻醉治疗的方法, 伤痛的治疗,都可以应用麻醉治疗的方法,概括 起来有1、操作复杂
全麻知识
定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定义: 产生暂时性抑制,使病人意识和痛觉消失,反射活动减弱,肌肉松弛,称全 身麻醉。 • 全麻分为吸入全麻和静脉全麻,现在最常用的是静吸复合全麻。全麻分三个 过程,分诱导、维持、恢复阶段。 • 诱导期:麻醉诱导的目的是使病人从清醒的状态转变为麻醉状态的过程。通 诱导期: 常使用静脉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等,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如下变化: 由意识清醒状态到意识消失;呼吸16-20次/分到呼吸停止,此过程需要气管插 管(使用一种气管导管插入肺内,用呼吸机代替病人的呼吸);痛觉存在到 消失等。这期间病人生命功能发生较大变化,需严密监测,随时准备处理发 生的情况。 • 维持期:诱导期过后,外科医生准备手术,诱导期麻醉药只能维持较短的时 维持期: 间,在手术中要不断应用麻醉药物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通常有静脉全麻 药、吸入全麻药等,并根据麻醉深度和药物对病人的影响调整用药。在维持 期进行监测,随时观察手术操作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必要时进行治疗, 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 恢复期:当手术结束后,病人进入恢复期。麻醉药 恢复期: 物将被停止使用,一些药物将被用来逆转麻醉药物 的作用。在麻醉恢复室你的意识将逐渐恢复,病人 的生命症状仍被持续监护,一些药物用来减少你的 不适,当病人的呼吸功能恢复较好时拔除气管导管。 病人感受到疼痛时,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整个过程 由麻醉医生、护士来管理,病人意识恢复后,对手 术过程并不知晓。 注意: 注意:肌肉紧张会影响手术操作,比如不能充分暴露 手术视野和止血,因此,只有肌肉松弛才能更好的 手术。这就要求手术中使用肌肉松弛药,而一旦使 用肌肉松弛药,病人就失去了自主呼吸,为了保证 病人有充足的气体交换,就需要为病人气管插管 建立人工气道) (建立人工气道)。通过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用 机械进行有效的通气。 建立人工气道的装置有(气管插管、喉罩等)

麻醉学基础知识练习题(1)

麻醉学基础知识练习题(1)

麻醉学基础知识练习题(1)1.可以提高气体在液体中的物理溶解量的是A 提高温度B 减少气体压强C 减小液体表面积D 增大二氧化碳分压E 扩大液体表面积参考答案: D)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张本题解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

力。

二氧化碳在血浆中的溶解量与 PaCO22.异氟烷不宜用于A 支气管哮喘B 癫痴C 使用其他氟化全麻药后出现肝损害者D 糖尿病E 嗜铬细胞瘤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鉴于吸入氟化全麻药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对于使用其他氟化全麻药后出现肝损害者,以不再使用异氟烷为妥。

3.氧的临界温度是-183°C,临界压强是 50.1atm,其意义在于A 在-183°C 以下加 50.1atm 可使其液化B 在-183C 以上加 1atm 可使其液化C 在-183°C 以上加 50.1atm 可使其液化D 在-183°C 以下加 1atm 可使其液化E 在-183°C 以下加压即可液化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低温下的液态氧可更高地储存、转运在-183°C,1MPa 条件下的1m3液态氧可释放常温常压(25°C,0.1MPa) 气态氧气约 860m3(86万升氧气),相当于140多个大型储气钢瓶的储氧量。

4.麻醉期间高血压的定义是A 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的 20%或血压升高达 160/95 以上B 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的 20%或血压升高达 140/90 以上C 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的 30%或血压升高达 160/95 以上D 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的 30%或血压升高达 140/90 以上E 血压高于160/95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高血压是指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的20%或者血压高达160/95 以上,血压过高是指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30%。

5.关于呼吸活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活瓣要求表面平整、四周光滑B 是保证正常呼吸功能的关键部件C 水滴附着不会影响活瓣开启D 引导气流单方向运行E 借助于自身重力或弹力控制呼吸气流方向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呼吸活瓣这种呼气阀结构简单,无需另加控制能源,广泛用于单管输出气路的呼吸机。

麻醉课件ppt

麻醉课件ppt

麻醉深度监测
监测病人的麻醉深度,维持适 当的麻,防止高热或 低体温。
03
麻醉操作技术
麻醉前的评估和准备
病史收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现 病史、既往史、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心 、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 能检查。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 。
02
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的种类和特点
01
02
03
非挥发性麻醉药
包括丙泊酚、依托咪酯、 氯胺酮等,具有镇静、催 眠、镇痛的作用。
挥发性麻醉药
包括乙醚、氟烷、异氟烷 等,具有镇痛、镇静、催 眠的作用,并可松弛骨骼 肌。
局部麻醉药
包括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等,用于局部 麻醉,可阻滞神经传导。
麻醉药物的给药方法和途径
麻醉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麻醉前的准备
在接受麻醉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 的身体状况和麻醉风险。医生还需要告知患者相关的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麻醉前的注意事项
在接受麻醉治疗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如停止吸烟、限制饮食、排空膀胱等。此外,患者需 要告知医生所有的药物过敏史、手术史和其他重要病史。在麻醉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麻醉医生在场 ,并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急救药品。
术后活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指导患者进行 适当的活动,以促进术后恢复。
04
特殊病人的麻醉管理
孕妇和胎儿的麻醉管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控制血压,预防子痫发作。
早产和足月分娩
在分娩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以减轻疼痛 并确保母婴安全。

麻醉科讲课课件ppt

麻醉科讲课课件ppt
呼吸抑制
麻醉药物可能导致呼吸抑制,需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预防措施包 括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呼吸指标,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03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恶心呕吐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使用止吐药物进行治疗。预防
措施包括在麻醉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和使用
时间,避免使用诱发恶心呕吐的药物。
教训总结
总结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失误和教训,分析 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未来展望
展望麻醉学科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对学科 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THANKS。
备使用等。
讨论重点
列出讨论的重点问题,如诊断困难、 治疗方案选择、手术风险评估等。
效果评估与经验总结
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总结在此类病 例处理中的经验教训和需要注意的问 题。
实践经验分享与教训总结
个人实践经验
分享自己在麻醉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心得体 会。
团队合作经验
强调团队合作在麻醉工作中的重要性,分享 团队配合的经验和案例。
婴幼儿患者
婴幼儿患者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同时加强术中监测和护理。
严重疾病患者
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需在麻醉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 备,选择对生理功能干扰小的麻醉方法,加强术中监测和管理。
麻醉并发症与防治
01 02
低血压
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压,需及时补充血容量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 行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在麻醉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控制麻醉药物 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手术治疗
针对病因的手术治疗
疼痛管理策略
预防性疼痛管理
预防术后疼痛、预防慢性疼痛等
个体化疼痛管理

科普麻醉相关知识点总结

科普麻醉相关知识点总结

科普麻醉相关知识点总结麻醉可以分为全麻、局麻和全身麻醉等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各自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全麻是一种让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感觉的麻醉方式,可以让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无痛感。

局麻是一种通过使局部神经丧失感觉而令患者无痛的方式,广泛用于小手术和疾病的治疗。

全身麻醉则是一种同时影响大脑和脊髓的麻醉方式,常用于大型手术和需要持续无痛状态的患者。

麻醉的目标是使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并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麻醉医生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史、药物过敏等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麻醉医生将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能够得到适当的麻醉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麻醉医生需要使用各种药物和设备。

药物是麻醉的核心,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目前常用的麻醉药物有麻醉气体、苯妥英钠、芬太尼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使用,如鼻腔、口服、注射等。

此外,麻醉医生还需要使用各种监测设备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

麻醉对患者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不同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都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麻醉会使患者失去意识和感觉,同时会对呼吸、心脏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麻醉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除了手术麻醉外,麻醉还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应激和其他疾病。

此外,麻醉也有很多其他的应用领域,如康复、解剖、重症监护、急救、精神疾病治疗、分娩镇痛等。

总之,麻醉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技术,它可以帮助患者在手术中不感到疼痛,并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麻醉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领域,如疼痛治疗、康复、急救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帮助。

麻醉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1试题

麻醉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1试题

⿇醉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1试题⿇醉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1(总分:55.00,做题时间:90分钟)⼀、⼀(总题数:30,分数:30.00)1.有关妊娠期⾎液的改变叙述正确的是A.⾎沉加快B.妊娠末期⾎⼩板计数减少C.⾎红蛋⽩增⾼D.妊娠末期⾎浆纤维蛋⽩原逐渐减少E.⾎细胞⽐容增加(分数:1.00)A. √B.C.D.E.解析:纤维蛋⽩原增加改变了红细胞表⾯电荷。

2.孕妇施⾏硬膜外阻滞⿇醉,局⿇药⽤量减少的原因是A.交感神经阻滞完全B.孕妇对局⿇药敏感性⾼C.孕妇⾎压偏⾼D.孕妇下腔静脉受压,使脊椎静脉丛扩张,硬膜外隙容积缩⼩E.孕妇体内⽔、钠潴留(分数:1.00)A.B.C.D. √E.解析:3.提⾼婴幼⼉肺通⽓量主要依靠A.增加呼吸频率B.增强胸廓运动E.给予寒冷的刺激(分数:1.00)A. √B.C.D.E.解析:主要依靠增加频率⽽不是容量。

4.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药物它是⼀个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B.体内总药量(Xo)与零时⾎药浓度的⽐值C.它是⼀个计算值,代表药物在机体内分布真实容积D.其值越⼩,代表药物集中分布到某⼀组织中E.其值越⼩,代表药物在机体内分布⼴泛(分数:1.00)A.B. √C.D.E.解析:5.有关体液pH对药物转运的影响正确的是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增多C.弱碱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D.弱碱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减少E.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减少(分数:1.00)A.B.C.D.E. √A.是⼀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B.某⼀病⼈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清除率成正⽐C.某⼀病⼈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D.某⼀病⼈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表观分布容积成反⽐E.消除半衰期与⾎药浓度成正⽐(分数:1.00)A.B.C.D. √E.解析:清除率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与消除半衰期成反⽐。

7.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MAC相当于效价强度B.MAC是⼀个质反应指标C.不同吸⼊⿇醉药的MAC不同D.不同吸⼊⿇醉药其MAC具有⼀定的相加性质E.不同吸⼊⿇醉药相同的MAC产⽣相同的⼼⾎管效应(分数:1.00)A.B.C.D.E. √解析:不同⿇醉药应⽤相同的MAC时,对⾎压、⼼排出量的影响不同。

麻醉学教学大纲

麻醉学教学大纲

麻醉学教学大纲一、麻醉学简介麻醉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麻醉药物、麻醉方法、麻醉监测等内容。

通过对患者进行麻醉,可以达到止痛、无感知、无意识和无运动反应的目的,保障手术安全和患者的舒适感。

二、麻醉学的基本原理1. 麻醉药物的分类:麻醉药物包括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全麻辅助药等。

2. 麻醉的作用机制:麻醉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抑制神经冲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三、麻醉学的教学内容1. 麻醉学基础知识:包括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理学知识等。

2. 麻醉技术培训:学习麻醉方法、麻醉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3. 麻醉并发症处理:掌握各类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提高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

四、麻醉学的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传授麻醉学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实地参与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病例讨论:通过病例讨论,学习麻醉方案设计和并发症处理。

五、麻醉学的评估标准1. 知识水平:学生需要掌握麻醉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技能水平: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类麻醉设备的使用和麻醉操作技术。

3. 效果评价:学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达到熟练和有效的麻醉效果。

六、麻醉学教学大纲的更新与完善麻醉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教学大纲需要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需求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七、总结麻醉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对于提高手术安全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谨规范的教学大纲,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麻醉学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高水平的专业麻醉医师。

希望未来的麻醉学教学可以更加科学、有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阶段(维持 期)
目的:不断应用麻 醉药物以维持一定 的麻醉深度。 通常有静脉全麻药、 吸入全麻药并根据 麻醉深度和药物对 病人的影响调整用 药。 在维持期进行监测, 随时观察手术操作 对病人生命的影响, 必要时进行治疗, 以确保病人的生命 安全。
恢复阶段(恢复期)
目的:当手术结束后,病人 进入恢复期。麻醉药物将被 停止使用,一些药物将被用 来逆转麻醉药物的作用。 在麻醉恢复室意识将逐渐恢 复,病人的生命症状仍被持 续监护,一些药物用来减少 你的不适,当病人的呼吸功 能恢复较好时拔除气管导管。 病人感受到疼痛时,进行术 后疼痛治疗。 整个过程由麻醉医生、护士 来管理,病人意识恢复后, 对手术过程并不知晓

谢!
其他监测
麻醉气体浓度监测 氧、二氧化碳、及麻醉气体(如氧化亚氮、乙醚、氟烷、 甲氧氟烷等)含量 麻醉中生化监测 血钾、血钠等快速监测
麻醉医生重要性
麻醉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 肩负着术中监测与治疗、术后24小时内或更长时间继续 治疗病人的任务。外科医师在术中因需要全神贯注地对 病人进行切除、修复或止血等等手术操作,无暇顾及术 中病人的病情变化,这一阶段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需 要麻醉医生去纠正。这是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也是外 科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麻醉医生:来得早一点,走得晚一点,到病人那里跑动 得多一点。
全身麻醉
手术刺激 血压&心率 麻醉用药
肌松
刺激性伤害 疼痛 意识 镇痛 镇静
经验麻醉:根据病人的公斤体重、手术大小、时间长短给药,之后通过观察心率(HR) 和血压(BP)等常规生理数值来评估镇静镇痛和肌松程度,再凭经验调整用药。 精确麻醉:利用先进设备监测麻醉深度或意识深度,有利于控制镇痛、镇静药物剂量, 通过“全程监测与药物剂量的动态调整”,可利用最少的药物达到最佳的镇痛镇静效 果,减少镇痛镇静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麻醉三要素
肌松药:琥珀胆 碱等
镇痛药:吗啡类、芬 太尼家族(瑞芬太尼、 芬太尼)等
肌松 镇痛
镇静药: 吸入—七氟烷、 异氟烷 静脉—异丙酚、 依托咪酯、氯 胺酮等
镇静
麻醉(全麻)过程
诱导阶段(诱导期)
目的:使病人从清醒的状 态转变为麻醉状态 通常使用静脉全麻药,镇 痛药、肌松药等,病人在 几分钟之内发生如下变化: 由意识清醒状态到意识消 失;呼吸16-20次/分到呼吸 停止,此过程需要气管插 管(使用一种气管导管插 入肺内,用呼吸机代替病 人的呼吸);痛觉存在到 消失 这期间病人生命功能发生 较大变化,需严密监测, 随时准备处理发生的情况。
监测内容
物理监测 视、触、听、叩等 仪器监测 对生理功能监测,如ECG、EEG、HR、BP等 麻醉机功能监测 氧和麻醉气体浓度、通气环路内压力、呼吸频率和容 量等
麻醉监测分类

循环监测 呼吸监测 中枢神经监测 其他监测
循环监测
脉搏:粗略了解心脏工作状况 动脉压:最基础、最关键的因素。 中心静脉压:反应右心功能和血容量 心输出量:反应心脏功能。 失血量监测 心电图:可鉴别各种心率失常及反映心悸受损程度 和发展过程。
麻醉学基础知识
目录

麻醉概念及其意义 麻醉发展阶段 麻醉的分类 麻醉的过程 麻醉前准备 麻醉监测内容 麻醉医生重要性 总结
麻醉定义
麻:麻木、麻痹 醉:酒醉、昏迷
痛觉消失(无痛) 意识丧失(无意识)
麻醉,即是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 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检测
脑电图——麻醉深浅 麻醉太浅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心率 增快及心律失常。 麻醉过深即可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又可使外周血管舒 张,引起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相对血容量不足,结果 使血压降低。 颅内压
其他监测
肾功能监测: 手术时置入导尿管,定时测定尿量及比重,不仅可监测手术 中肾功能改变,还可间接作为体内血容量是否有亏损的指标。 如尿量超过30~40ml/h,说明血容量大致正常,组织灌流良 好。 体温监测 在低温麻醉或体外循环降温时,身体各部温度的改变颇为悬 殊,借以推测区域循环的变化,可有助益。 神经肌肉阻滞 指导肌松药用量及多次给药间隔的时间,保证术中肌肉松弛 满意,并可避免术终肌松残余作用
麻醉意义
没有麻醉全球每年有几千万病人的痛苦不能解除,没有麻 醉其中的很多人会因此而死亡。 没有麻醉,一个普通的胃切除手术就不仅仅是病人痛苦的 事情,手术远还没有结束,病人可能早已死在手术台了。 解除病人疼痛、尤其是手术病人的疼痛和保证术中病人生 命安全方面,麻醉是功不可没的。对一些身体健康但主要 问题是疼痛的病人,解除他们的疼痛,意义同样是非常重 大的,分娩镇痛就是典型的例子。
药物: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全身麻醉(GA)
患者意识消失,如睡着一样 可分为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 药物包括: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将麻醉药通过不同方式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 抑制,致使患者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过程。 特点 患者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体验不到疼痛。 术中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
定义: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 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按作用的部位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按给药方式分为: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麻醉三要素:镇静、镇痛、肌松。 麻醉过程:麻醉诱导、维持、恢复。 麻醉前准备工作:包括病人、麻醉方案、药物、仪器设 备、手术方案等。 麻醉监测内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其他监测,即MAP、脉搏、CVP、CO、ECG、失血量,通 气量、血氧、二氧化碳、血气,EEG、颅内压,尿量、体 温等。
麻醉发展阶段
古代麻醉发展阶段(发现与萌芽) 神农尝百草➩治病止痛药 鸦片、大麻、曼佗罗等天然植物(镇痛) 2. 近代麻醉发展阶段(临床麻醉的形成) 18世纪乙醚全身麻醉应用于外科手术 近代麻醉学开端 3. 现代麻醉学发展阶段 专业麻醉人员及学科 1.
临床麻醉的分类
局部麻醉(LA)

患者神志清醒 常见的局麻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N传导阻
麻醉前用药
目的: 为减轻术前病人的精神负担,并完善麻醉效果,可 于麻醉前在病房内预先给病人使用某些镇静镇痛类等 药物,这种的方法称为“麻醉前用药 。 用药种类 1. 镇静催眠药 2. 麻醉性镇痛药 3. 神经安定镇痛药
体格检查
全身状况 有无发育不良、营养障碍、贫血、脱水、 浮肿 器官功能 1. 呼吸系统 有无咳嗽、咳痰,观察呼吸频率、深度、 形式 2. 心血管系统 检查血压、脉搏、心脏有无扩大、心 衰、心力衰竭 3. 其他 脊柱有无畸形、病变,检查四肢浅表静脉, 选定输血输液穿刺点
核心任务:维持组织灌注,保持器官供血供氧!
呼吸监测
通气量: 反应呼吸功能。用转动式肺量计测定呼吸频率、潮气量、 肺活量及每分钟通气量。 气流速度和压力: 适用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通 气动态变化。 血氧测定SpO2 : 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正常 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 ,静脉血为75%。 二氧化碳分析 血气及酸碱值
麻醉前准备
1. 病人方面 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特殊病情,病人主诉要求。 2. 麻醉方面 麻醉实施方案,静脉输液途径,中心静脉压监测途径等。 3. 麻醉器械 氧源,N2O源,麻醉机,监护仪,气管插管用具,一般器 械用具。 4. 药品 麻醉药品,辅助药品,肌松药,急救药品。 5. 手术方面 手术方案,手术部位与切口,手术需时,手术对麻醉特殊 要求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胃肠道准备
除局麻小手术外,麻醉前应禁食禁饮,降低呕吐、 误吸的几率
麻醉药物减弱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射。 例如,肺对外来物体有保护性反射,如胃内的食物,防止它们进入肺 内。但是,麻醉以后,这些反射消失了。而胃酸对肺的刺激非常大, 常引发吸入性肺炎,可导致呼吸衰竭,影响生命。
麻醉监测
目的 麻醉药是强力抑制药,可明显的影响病人生理功能, 尤其循环、呼吸、脑电、酸碱平衡、电解质变化,如能 及时检测,可有效指导或调整治疗措施,增加手术病人 安全性。 意义 1. 保障患者安全 2. 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3. 是临床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