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词五首武陵春课件 鲁教版

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 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 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 采取夸张性的比喻,使其物质化。 “愁”与 “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化为可感的实体。 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 如李煜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 平乐》);此皆状其迢迢不断,绵绵无绝。言其深 广者,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 岁》)。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 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
背景简介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理解大意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 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 ──春色终于了结了!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 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 打扮。景物依旧,人事俱非,欲说无语,泪 在语先。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打算去 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 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课外欣赏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业:
欣赏品析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 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 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 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 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 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 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 深入了一层。
八年级《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23.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
2、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读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
按照“朗读——品味——背诵”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教学环节及方法(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三)作品欣赏第一步:朗读1、播放或示范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与节奏。
2、学生自荐朗读,其余学生听读并点评3、教师指导朗读:(1)读准字音(2)把握节奏(3)读出重音4、学生练读:5、全班齐读第二步:品味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2、教师指导学生品诗,体会诗情,品评名句。
3、问题探究:(1)作品表达了的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品中的名句应如何理解?要点提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同时表现了坚定的信念与乐观的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作者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坚信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是美好的。
由于其意象深远,妙合哲理,后人赋予其新意:即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赤壁》这是一首借物兴感的怀古咏史诗,借用周瑜、曹操之事,表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武陵》练习 鲁教版五四制

《武陵春》
一、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二、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
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三、
1、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2、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四、请谈谈你对《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理解。
五、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六、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参考答案:
一、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二、物是人非
三、
1、倦梳头,泪先流
2、又多又重。
四、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五、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六、C
1。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大全(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大全(鲁教版)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语文:第23课《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鲁教版八下)课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 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 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 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 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 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 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 想、积极的超然思想,也是丰富内心情感的流露, 显示出了与传统词迥然不同的气象。开创豪放 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的要间约作或面传特的词家打看人 感 高统点悲也们入似题。欢往把艳抒感 慨 歌材它离往家情写情。,,以合抒国,爱,一放也情,写之或情是动喜感恨寓,而个声婉人怒时、于描豪是高约,哀伤身咏摹放 小 歌词道乐世世物物的尽,之之,象派 调 。主人婉情感表,则 ,。,侧 轻重 轻入样“可气汪词地无入势洋于 的,反言”恢恣抒 哼使 映 不 。 弘 意发出词 生 可 它 、 、对,能 活 入 境 不 崇事一象 , , 界 拘 尚物个诗 所 无 宏 格 直的是文 谓 事 大 律 率一 不 , 、 ,
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
事。
•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必选来自• 熟读《江城子·记梦》
• 课外选读苏轼婉约词、豪放词各一首
可选
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 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婉约词以美的语言、美的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
形与而人象生入们婉低 当、活律所约美美”接唱 歌词的,。受,。音总意歌情。节而婉境颂调言之谐,人柔情豪约婉婉展物美,放派,约观的,是“派 词自心容婉派语然灵易约词 侧词工美美为词更 重是。适 于适合 抒是写女情合题花爱国把 发在材间。事酒 离花广 、 而 那愁临前阔 月 且 样别风月。 下 更 的恨、下它 、 喜 重的对不 男 摄 大浅个酒仅 欢 取 题吟描 、 军 材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词五首》导学案

《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积累字音,熟读成诵。
2.结合注解,理解诗歌内容,积累重点解词。
3.体会诗歌情感,归纳主旨,总结写法。
重难点:1.熟读成诵,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情感,归纳主旨。
《望江南》自主学习资料链接“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作者温庭筠(yún)晚唐诗人、词人。
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
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样,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1.轻声朗读一遍词,给下面字注音。
梳(shū)洗独倚(yǐ)脉脉(mò)白蘋(pín)2.结合注解默读一遍词,用第三人称概括作品所写内容。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早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远眺,她看到许很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赏析词句,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1)“梳洗罢”这三个字点明时间是什么时候?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早晨;(“女为悦己者容”她细心梳洗说明她信任爱人肯定会回来,)心中充溢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明确:“独”这个字(表明女子的境况与心境都是凄清冷寂的,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究竟归来没有?)(3)从“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她怎样的心理变更?明确:“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觉“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悲观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明确:“尽”字表明时间已晚,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于是倍加惆怅,悲观,凄楚。
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接着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词五首》新课讲知课件2(第1课时)ppt课件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 承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晚唐词人温庭筠 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此派尊温庭筠为 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 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细读全词,思考 1.她在干什么?(请找出相关动词) 2.她在想什么? 3.她的心情怎么样?
这暗恨离愁啊,它就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猜一人名)
---李清照(南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 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 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 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积累语言,拓展迁移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后来成为写愁 的千古名句,并对后世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如: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一句好在哪里?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 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化虚 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确是绝妙好辞。
学习语言,推陈出新
1. 以春水喻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 以春草喻之:“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虞美人》) 3. 以海喻之:“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4. 更有连用三喻的铺天盖地之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 先流。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词五首—武陵春》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词五首—武陵春》教课方案《武陵春》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读准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体悟词人的感情,理解词人的心里世界。
学会运用朗读、讲解、重点词、联系背景、品析意象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重难点:1.读准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体悟词人的感情,理解词人的心里世界。
学会运用朗读、讲解、重点词、联系背景、品析意象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教课过程:导入:在我国古代,常常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的文学体裁。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可贵财产。
今日我们一起走进词的国家,赏识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感觉她的喜怒哀乐。
一、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诵3遍朗诵第一要读准字音。
你都发现有哪些要相互提示的字词。
“舴艋舟”请一世朗读,再请此外一世议论(这首词的调子比较低落,大家能够试着放缓朗诵速度)二、研读领会:“愁”朗读以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静静地领会词人心里流淌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在词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同桌间议论并做好标注。
(板书:《武陵春》)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仔细投入,同桌间议论的也很强烈。
你感觉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愁”(板书:愁)其余同学赞成吗?方才这位同学们抓住词末端的一个“愁”字。
那么这份“愁”在词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1)“事过境迁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人非”,是丈夫逝世的意思。
这在讲解中有(板书:讲解)1/8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词五首—武陵春》教课方案(人经常借眼泪来发泄心里的难过。
因梦亡妻而“相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因和人分而“手相看泪眼,竟无凝噎。
”李清照她欲泪先流又是何呢?)至至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逝世,无疑是人生中最深重的打,要知道他以前的生活是的(PPT展现: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余性偶,每,坐来堂烹茶,指堆史,言某事在某某卷第几第几行,以中否角,茶先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
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
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
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
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
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 孤独落寞之情。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 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 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 语流去。
景物描写 ③ 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 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⑤ 情感抒发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 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 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 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 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 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刻 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 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 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 思凄婉,臻于妙境。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6 沉醉不知归路。6 兴尽晚回舟, 5 误入藕花深处。6 争渡,争渡, 4 惊起一滩鸥鹭。6
共6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正文解释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 牵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 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 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随 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 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 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 的感情呢?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 想一想
1、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 极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与中原家乡风景进行对比)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 博的后裔。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 试进士不第 .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 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 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 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 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 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 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 妇女生活 。〔梦江南〕两首写商妇的相思等。
上阕写景
渔家 傲范 仲淹
异 借景
抒情 下阙抒情
泪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萧 瑟气氛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 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范仲淹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 表现了守疆将士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
词五首
望渔 江 江家 城 南傲 子
温范 苏 庭仲 筠淹 轼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渔家傲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
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
仲
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 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
淹
还在塞外征战。
2、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 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办法回去的 矛盾心理。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 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将军及征夫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心理;还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心理。
词五首
望渔
江
武破
江家
城
陵阵
南傲
子
春子
温 庭 筠
范 仲 淹
苏
李辛 清弃 照疾
轼
点词 结词 演和 流两 拨牌 构的 唱乐 派大
婉约派 豪放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倚( yǐ)(凭靠) 斜(夕阳的斜)光 脉脉(mò) (静默的样)子悠悠(闲静的样)子肠断(形容极为)伤心 白蘋洲(pín)ɡ
(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
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梳 洗 罢,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 人的归来,所谓 “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 动的
武破 陵阵 春子
李辛 清弃 照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背景资料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
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
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
约两擅长的大家.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
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
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 洲依旧,不见人影,能不
肠断
肠断白蘋洲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一句闲不得”这不
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 思妇 ), 特定条件下喜( 悦和激动)下,一种特定情绪
(
)的反应。
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
① 动态 形象刻画 ② 静态
切盼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