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其两者关系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

l d u ec a g n t e s r ie f n t n o c s se a d t err lt n h p i a z o ga e .T e rs l h w d t a :i esu id n a s h n eo h e c ci fe o y tm n h i ea i s i n Gu n h n a h e ut s o e h t n t td e v u o o r s h
不 同 生 态 系统 服 务 功 能 的 显 著 改 变 。 关 键 词 : 地 利 用 变 化 ; 态 系统 服 务 功 能 ; 中地 区 土 生 关 中 图分 类 号 :3 12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 1 5 12 1 )4— 13— 5 F0 .4 A 10 —88 (0 2 0 0 6 0
I fu nc fLa d Us n e e o n e Cha g n S r i e Fu to fEc s se n l n e o e vc nci n o o y tm a d Th i l to s i er Re a i n h p:Ta i k ng Exa p e f r Gu n ho e m l o a z ng Ar a
ig te ye 9 9 —2 0 n h a 1 8 r 0 8,c c l td te s r ie v u fe o y tm n v ro sy a s s es d t h n e,a t d e h n ue e o l a u ae h e vc a e o c s se i a u e ,a s s e isc a g l i r nd su id t e if nc f l
摘
要: 以关中地 区 18 20 99~ 0 8年 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依据 , 分析 了该 区域 土地利 用变化特 点, 并结合本 区不 同时间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紧密相关,相互影响。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联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
一、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1.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田通过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属于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
其次,农田还提供水分、养分和栖息地等生态系统调节和支持服务,保障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然而,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如大规模农药使用、过度灌溉和土地垄断等,会导致水土流失、化学物质污染和生态破坏,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
2. 城市化与工业用地: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厂房、住宅和基础设施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许多自然生境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等。
其次,城市化与工业化会增加水、能源和空气污染等压力,损害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支持服务。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工业发展中需考虑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以最大程度提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3.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的设立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至关重要。
这些区域保护了珍稀物种和濒危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调节和支持服务。
例如,湿地保护区可以净化水体、防洪抗旱和供养渔民,同时也是许多珍稀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
国家公园则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游憩服务,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体验。
因此,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系统是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 水资源保护与土地利用: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工业和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至关重要。
例如,森林可保护水源地,减少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稳定水资源供应。
湿地具有储水、净化和保护岸线等功能,对于维护水生态系统服务起着重要作用。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指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的改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自然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
例如,森林可以提供木材、水源和氧气等资源,湿地可以净化水质和缓解洪涝灾害,草原可以提供牲畜饲料和保持土壤稳定等。
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例如,森林被砍伐后,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变化。
砍伐后的森林无法再提供原来的木材、水源和氧气等资源,同时也失去了保持土壤稳定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
这些变化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土地利用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数量和质量。
例如,湿地被填充或破坏后,其净化水质和缓解洪涝灾害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这些影响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还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土地利用变化还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流失。
例如,草原被过度放牧和开垦后,其植被和土壤质量就会逐渐恶化,导致草原退化甚至沙漠化。
这些流失不仅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变化。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明确各类土地的功能定位和开发利用方向。
其次,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最后,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话题。
由于农业、工业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利用,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农业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耕地不断增加,森林和草原等原生生态系统被转化为农田,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过度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对土壤质量和水体的污染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推广可持续的农业模式,使用生态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其次,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也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住房、商业中心和基础设施。
这种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同时,城市地表的密度增加,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应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增加绿地覆盖率,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此外,工业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大量的工业用地被用于建设工厂和生产设施,同时,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也对水体和空气质量带来了威胁。
为了减少工业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在工业区域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并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减少工业排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还体现在碳储存和气候调节方面。
随着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被开发和破坏,导致了大量的碳释放,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应增加森林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实施生态恢复和植树造林计划,促进碳储存和气候调节。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土地利用,实施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和城市建设,减少工业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并加强碳储存和气候调节工作。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治理措施一、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和严重。
其中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原生态环境得不到维护和保护。
部分土地被占用和改变用途,导致生态系统无法自行恢复,使得生态系统脆弱化,物种数量和生态多样性明显下降。
2、土地利用的变化可能导致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过度的农药施用和不恰当的种植模式对土地产生直接毒害,在水土流失、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等相对灵敏的环境中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
3、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对城市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城市化和工业化压力因地制宜的呈现,使得生态和环境问题产生动态的变化。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治理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针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治理措施。
1、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基础政策和战略方向,提升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构建全民生态文明观念。
加强政策引领和修制工作,结合城乡地区实际,构建各地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从源头上规范和控制土地利用变化头的效应。
2、加强土地利用评估和监管,推进科学规划和用地管制。
在保留土地利用差异的前提下,设置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监管标准,扶持和鼓励企业和农民采用环保、节能、低碳技术和耕作模式,加强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工程和政策的落实,明确违规用地的法律责任。
3、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采取非线性治理和跨界治理,多方协调和互助,合力解决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4、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和技术,推广低碳化、绿色化土地利用方式。
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推进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提升,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推动土地利用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转变。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研究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方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惠益,如食物生产、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森林砍伐、农田扩张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变化给生态系统服务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为了获取木材、开垦农田以及进行城市建设,大量的森林被砍伐。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提供了众多的生态系统服务。
首先,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森林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然而,森林的砍伐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加剧了温室效应。
其次,森林能够保持水土。
其茂密的植被和复杂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防止水土流失。
但森林砍伐后,土壤暴露在风雨侵蚀之下,容易导致肥力下降和土地退化。
此外,森林还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为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森林面积的减少使得大量物种失去了家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农田的扩张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大量的荒地和草原被开垦为农田。
农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粮食供应,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过度的农业开垦可能导致土地肥力过度消耗,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维持产量,这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还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污染。
而且,单一作物的大规模种植降低了农田的生态多样性,使其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此外,灌溉农业的发展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的浪费。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趋势之一。
城市的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生态用地。
城市建设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特性,如增加了不透水面积,减少了雨水的自然渗透,导致洪水灾害的风险增加。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逐渐成为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服务功能的维持与提升对于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包括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类型、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以期为未来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理论框架、评估方法、案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服务功能的复杂性、评估标准的统一性、政策应用的实效性等。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还有助于推动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农田生态系统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交互最为密切的系统之一,其提供的服务类型丰富多样,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主要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
食物生产服务:农田生态系统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服务之一是提供食物。
通过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农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营养来源。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尽管农田生态系统经过人为干预,但其仍保留了一定的生物多样性。
农田中的作物、杂草、昆虫、鸟类等生物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场所。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对维护生态平衡、控制病虫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壤保持与改良服务:农田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和农业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持和改良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田生态系统通过土壤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稳定的土壤环境。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调控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调控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变化逐渐成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控措施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调控方法。
一、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1. 水循环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地表的覆盖类型,对水循环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城市化导致了大量水泥和建筑覆盖,使得降雨无法渗透到土壤中,增加了洪涝的风险。
相反,森林砍伐和耕地扩张等农业活动会降低水表蓄水量,导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2. 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森林砍伐和湿地开垦等活动破坏了物种的栖息地,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同时,农业活动还可能引入外来物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土壤侵蚀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变化会加剧土壤侵蚀过程,导致土地贫瘠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过度放牧和林地滥伐会破坏植被覆盖,使得土壤无法保持,进而引发大规模的土壤侵蚀。
4. 大气环境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覆盖和土壤碳储量方面。
植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者,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森林砍伐和湿地开垦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加剧了气候变化。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还会导致土壤碳储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控方法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用地功能,保护生态脆弱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域,限制乱占耕地和乱伐森林的行为,减少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2.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尤其是对森林、湿地和草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力度。
种植更多的树木,恢复湿地和草原植被,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3. 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避免化学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采用有机耕作和生态农业等先进技术,减少农业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反馈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归纳出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于土地管理实践的三大瓶颈,分别是:①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②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③研究的深入性不够。
最后,对该方面研究进行展望:①亟需提出可靠的理论框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使得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具有广泛一致性和可比性;②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互馈机制研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深入研究。
③加强与3S技术的结合应用,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
1 背景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形成的及所维持的能够支持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1-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理解逐渐加深,众多研究者在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管理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人类福祉的相关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其中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学者的青睐[4-16]。
由于人类等活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然后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影响人类福扯。
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互相的反馈调节机制,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领域,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服务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17]。
反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进而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作用[18-1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发重视且已经收获众多关于多种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生态系统可持续研究的热点之一。
综合国内外情况,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以及建模技术,以研究区域多时相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数据综合处理分析得出不同时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变化情况[6,8,11,17]。
并以多种统计数据、实地调研数据以及检索数据等多种数据为基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得出研究区不同时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进而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当前,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大都以Costanza或谢高地以及欧阳志云等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且大多基于土地利用的特征,多数集中对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方面。
2012年,王佼佼、胡业翠等利用2000至2008 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参照谢高地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北京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20]。
2013年,李屹峰等采用InVEST软件中的多种模型,研究密云水库流域1990至2009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21]。
2013年,Ian J. Bateman以及Amii R. Harwood等在Science发表文章,利用模型模拟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政策的相互影响[18]。
2014年,徐小燕等基于遥感RS和GIS技术,以Landsat-TM图像为基本数据,运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安徽省明光市1995至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主要是水田)面积的减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
此外,还包括姚远等对土库曼斯坦穆尔加布——捷詹绿洲[24]、马骏等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5]、刘玉卿等对张掖市甘临高地区等很多关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
此外,还有学者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来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从而为指导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支持。
2014年,冯应斌、何春燕等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云阳县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景观格局视角定量估算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
结果表明以土地生态功能建设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快速提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通过评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调整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进一步明确了云阳县生态屏障区各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向,提升了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实践工作科学决策水平[14]。
2014年,贺子康、张永福等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艾比湖流域2001至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干旱区内陆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响应[26]。
虽然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一些瓶颈的存在,研究成果很难再实际中得以应用,本人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总结得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三点问题——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及研究的深入性不够。
2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时,研究人员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便是缺乏可靠性高的数据源,这一缺陷造成很多研究成果建立在不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12]。
比如作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的遥感影像数据,由于从事生态系统评估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大多对RS或GIS相关知识了解或掌握有限,当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时难免做到结果的高精度性。
此外由于研究区域及时间尺度问题,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全面把握数据的完整性与精确性,而简化指标、忽略价值量小却难以获取的数据等现象更是普遍。
此外,目前,常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价值法3大类,又可以细分为多种方法。
虽然方法多,但是并没有形成规范或统一,而且在实际中由于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不同,也很难做到不同区域评估方法的统一。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统一性差,目前的研究大多仅仅覆盖公认性较高的评估方法所涵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比如供给服务价值、NPP 相关的调解服务价值、水土保持相关的调解服务与支持服务价值等,而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文化价值、生态旅游价值等很难做到既准确又权威的评价。
目前发表的关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研究结果中,多数研究人员只是对最终的结果验证的重要性进行解释说明,并且仅停留在讨论的层面,并没有深入且有实质性地展开评估过程[27-28],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结果被制约在一定的假设前提条件下,在辅助决策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必然存有疑问[12]。
3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反馈的关系,实际中土地利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必将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及其总体价值。
反之,如果我们想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则必将要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而这必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但是在现实中,虽然针对诸多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成果非常多,但是能够起到影响甚至决定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制定这种作用的成果却少之又少。
现实情况中,人们更多的注重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最为看重土地能够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很少关心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与少。
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绿地空间、娱乐服务以及生物多样性。
而且如果仅关注农业市场价值的土地利用决策会造成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较少的娱乐机会及诸多其他外部效应,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体价值降低。
此外土地价值的大幅改善可通过土地利用的适度有针对性的改变而获得[18-19]。
4研究的深入性不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有所差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显著影响、土地利用强度不同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能量交换、水分循环、土壤侵蚀与堆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主要生态过程,从而改变着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12]。
近年来,诸多学者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机制的探究,从而将区域森林、土壤、水域、大气等多个生态系统的变化综合到一起,从宏观层面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29-31]。
然而,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关注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影响,对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空间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少[32]。
特别是通过定量化计算,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10]。
此外,诸多成果大多揭示了城市化等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但却没能进一步分析引起该种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原因,只是笼统地提出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使政策制定者很难对症下药。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因素往往由多种政策制度引起,很难界定某一特定政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
5展望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1990年仅有26%的人居住在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上升到36%,2005年则为43%,并且预计这种增加势头将会继续保持,2050 年时中国将有超过65%的人居住在城市[12]。
这种快速城市化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和土地规划及配套政策,将产生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应规划和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应力争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因此,本人将我国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研究进展的了解,做如下几点展望:亟需提出可靠的理论框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使得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具有广泛一致性和可比性。
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互馈机制研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深入研究。
结合3S技术,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
参考文献[1]Costanza R, dArge R, deGroot R, Farber S, Grasso M, Hannon B, Limburg K, Naeem S, Oneill R V, Paruelo J, Raskin R G, Sutton P, vandenBelt M.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 387( 6630) : 253-260.[2]Ouyang Z Y,Wang R S,Zhao J Z.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1999,10( 5) : 635-640.[3]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1999,05:635-640.[4]张舟,吴次芳,谭荣.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瓶颈和展望[J]. 应用生态学报,2013,02:556-562.[5]李屹峰,罗跃初,刘纲,欧阳志云,郑华.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密云水库流域为例[J]. 生态学报,2013,03:726-736.[6]王飞,高建恩,邵辉,张通,张元星,许秀泉,赵春红,王宏杰.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及生态补偿[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01:25-31.[7]赵丹,李锋,王如松.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淮北市为例[J]. 生态学报,2013,08:2343-2349.[8]陈美球,赵宝苹,罗志军,黄宏胜,魏晓华,吕添贵,许莉. 基于RS与GIS的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 生态学报,2013,09:2761-2767.[9]黎良财,邓利,吴锐.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柳州市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07:102-106.[10]邓舒洪.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11]彭文甫,樊淑云,周介铭,赵景峰,杨存建.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05:195-202.[12]傅伯杰,张立伟.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4,04:441-446.[13]冯应斌,何春燕,杨庆媛,何建. 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英文)[J]. 农业工程学报,2014,09:201-211.[14]刘桂林,张落成,张倩. 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4,12:3311-3319.[15]刘洁,张蓬涛,朱永明,王培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预测研究——以河北省昌黎县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02:99-102.[16]姚成胜,朱鹤健,吕晞,刘耀彬. 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福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2009,02:225-233[17] 赵丽,张蓬涛,周智. 环首都贫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河北涞水县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05:74-81[18] Geor Joshua J. Lawler. Ecosystem Services into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Land Use in the United Kingdom. Science, 5 July 2013: 45-50.[19] Joshua J. Lawler, David J. Lewis, Erik Nelson, Projected land-use change impacts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NAS, 2014 11 (20) 7492-7497.[20]王佼佼,胡业翠,吕小龙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229-236.DOI:10.3969/j.issn.1000-6850.2012.32.040.[21]李屹峰.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22]郭荣中,杨敏华.长株潭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及趋势预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4, (5):238-246.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4.05.030.[23]杨永菊,乔旭宁,唐宏等.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277-283.[24]姚远,丁建丽,王刚等.土库曼斯坦穆尔加布——捷詹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地理,2014,37(1):134-143.[25]马骏,马朋,李昌晓等.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J].林业科学,2014,50(5):17-26.DOI:10.11707/j.1001-7488.20140503.[26]贺子康,张永福,张严俊等.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52-2456.[27] Felix Eigenbrod, Paul R. Armsworth. Error propagation associated with benefits transfer-based mapping of ecosystem service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Volume 143, Issue 11, November 2010, Pages 2487-2493.[28] Benjamin Burkhard, Franziska Kroll.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 supply, demand and budgets. Ecological Indicators, V olume 21, October 2012, Pages 17-29[29] 蔡邦成,陆根法,宋莉娟,等.土地利用变化对昆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9):3005-3010.[30] 徐立,刘少博,刘云国,等.湘中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一一以长沙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9(8):1788-1792.[31] 石龙宇,崔胜辉,尹楷,等.厦门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 地理学报.2010,65(6):705-714.[32]阂捷,高魏,李晓云,等.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17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