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论文(DOC)

合集下载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摘要 (2)绪论 (2)一 ABS的简介 (3)1.发展历程 (3)2.基础知识 (3)二 ABS的应用 (5)1.系统组成 (5)2.工作原理 (7)3.ABS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11)4.ABS的注意事项 (12)四 ABS的发展方向 (13)1.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完善ABS技术性能 (13)2.提高系统的集成度,低成本化 (14)3.增强ABS控制器的功能,扩大使用范围 (14)4.提高总线技术在ABS系统上的应用 (14)5.向电子制动控制方向发展 (14)五结论 (15)参考文献 (16)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摘要】本篇论文从组成以及工作原理为主要出发点,介绍了汽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ABS),它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控制技术, 在制动时自动调节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充分利用道路附着力,提高制动方向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从而获得最大制动力且缩短制动距离,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安全装置。

它采用基于车轮滑移率的防抱控制理论,根据车速、轮速来计算车轮滑移率,把滑移率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以获得最大的地面制动力,使得汽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减速直至停止。

关键词ABS 滑移率制动安全绪论在汽车进行紧急制动时,如果车轮抱死滑移,车轮与路面间的侧向附着力将完全消失。

如果只是前轮(转向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后轮还在滚动,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

如果只是后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前轮还在滚动,即使受到不大的侧向干扰力,汽车也将产生侧滑(甩尾)现象。

这些都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汽车在制动时不希望车并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是希望车轮制动到边滚边滑的状态。

因此,为提高行车安全性,人们就开始想做出一种系统,使得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不会抱死,于是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系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ABS技术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专利发布,但在汽车上广泛使用却是近20多年来的事。

在汽车技术发展史上,还没有那一项专利技术像制动防抱死装置那样历经了如此漫长的岁月。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论文_毕业论文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论文_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毕业论文正文

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毕业论文正文

第一章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

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

因此,ABS防抑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

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30%—10%、15%—20%。

普通制动系统在湿滑路面上制动,或在紧急制动的时候,车轮容易因制动力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完全抱死。

1.1防抱死制动系的功用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

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

如果因为汽车的紧急制动(尤其是高速行驶时)而使车轮完全抱死,那是非常危险的。

若前轮抱死,将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轮抱死,将会出现甩尾或调头(跑偏、侧滑)尤其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汽车的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的摩擦力,但能使汽车制动减速的制动力,还受地面附着系数的制约。

当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汽车轮胎将在地面上出现滑移。

其滑移率δ=(V-v)/V×100%式中:δ--滑移率;V--汽车的理论速度;v--汽车的实际速度。

据试验证实,当车轮滑移率δ=15%一20%时附着系数达到最大值,因此,为了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一定要控制其滑移率在15%~20%范围内。

ABS的功能即在车轮将要抱死时,降低制动力,而当车轮不会抱死时又增加制动力,如此反复动作,使制动效果最佳。

防抱死控制系统论文

防抱死控制系统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制动系统进行了概述,即ABS制动系统与传统制动系统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的异同及ABS制动系统所具有的优点。

然后介绍了轿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整车上的位置,分析了ABS制动系统的电路结构、控制继电器、轮速传感器及执行器,其中执行器是电液组件,结构复杂,既包含有液压元件,又有被ECU控制的电器元件,能有效地控制各车轮制动分泵液压的增大、减小或保持,防止车轮制动时被抱死,使汽车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

ABS执行器实际上是受控于ECU的制动压力调节装置。

最后介绍了微型汽车制动系统常见的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以及ABS的发展史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执行器、轮速传感器、故障检修目录1. 制动系统概念 (1)1.1 ABS制动系统的概念 (1)1.2 ABS制动系统的作用 (1)1.3 ABS制动系统的功能 (2)2. ABS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2.1车轮转速传感器 (3)2.2 ABS执行器 (3)2.2.1 以丰田车型ABS执行器的结构特点为例 (3)2.2.2 执行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2.2.3 ABS电子控制器 (5)2.3 ABS系统工作原理 (5)3. ABS电路系统的检测及故障诊断 (7)3.1 前、后轮轮速传感器检测 (7)3.2 转速传感器检测 (8)3.3 控制继电器检测 (8)3.3.1 油泵电动机继电器 (8)3.3.2 电磁阀继电器 (9)3.4 ABS系统工况的判断 (9)3.5 系统故障自诊断 (10)3.5.1 读取故障代码 (10)3.5.2 清除故障代码 (11)3.6 故障诊断实例 (12)4. 发展历程 (13)4.1 二三十年代 (13)4.2 五十年代 (13)4.3 六十年代 (13)4.4 七十年代 (14)4.5 八十年代 (14)4.6 九十年代 (15)4.7 21世纪 (16)5. 优势体现 (17)6.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未来发展方向 (19)结语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论文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论文1

摘要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ABS)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在制动时自动调节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充分利用道路附着力,提高制动方向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从而获得最大制动力且缩短制动距离,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电一体化安全装置。

本文根据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汽车单轮运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采用基于车轮滑移率的防抱控制理论,根据车速、轮速来计算车轮滑移率。

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完成了输入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及故障诊断等电路设计,阐述了ABS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完成了ABS检测软件、控制软件的设计。

课题所完成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己通过模拟试验台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合理可行,软件所采用的控制策略正确、有效,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改善了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基本能够满足汽车安全制动的需要。

本文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在Matlab/Simulink 的环境下,对汽车常规制动系统和基于 PID 控制器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PID 控制器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方向操纵性。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滑移率;控制策略;单片机;建模;仿真;第一章绪论1.1 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1.1.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产生当汽车以较高的车速在表面潮湿或有冰雪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危险的情况:车尾在制动的过程中偏离行进的方向,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汽车旋转掉头,汽车失去方向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侧滑;另一种情况是在制动过程中驾驶员控制不了汽车的行驶方向,即汽车失去方向可操纵性,若在弯道制动,汽车会沿路边滑出或闯入对面车道,即便是直线制动,也会因为失去对方向的控制而无法避让对面的障碍物。

产生这些危险状况的原因在于汽车的车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抱死现象,此时,车轮相对于路面的运动不再是滚动,而是滑动,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侧滑摩擦力和纵向制动力变得很小,路面越滑,车轮越容易出现抱死现象;同时汽车制动的初速度越高,车轮抱死所产生的危险性也越大。

汽车ABS系统毕业论文

汽车ABS系统毕业论文

摘要ABS 系统是一项在80年代末才兴起应用的新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般轿车的必装件了。

装件了。

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发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

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针对这种产针对这种产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ABS 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使使用该装置可以减小制动距离,保证制动过程中转向操纵依然有效。

尤其紧急制动,能充分利用轮胎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能力,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制动效能。

为此保证汽车的ABS 系统在突发情况下的正常工作,系统在突发情况下的正常工作,对对ABS 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了解以及及时对ABS 系统的故障维修与保养就变的十分的重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北京现代——伊兰特轿车ABS 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ABS 系统的保养和合理使用。

系统的保养和合理使用。

关键词:关键词:ABS ABS 系统;侧滑;紧急制动;检修;保养系统;侧滑;紧急制动;检修;保养目录摘要摘要ABSTRACT 目录目录绪论绪论第一章第一章 ABS 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原理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原理1.1 ABS 系统的发展系统的发展1.2 ABS 系统的优点系统的优点1.3 ABS 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1.4 ABS 系统的控制原理系统的控制原理1.5 ABS 系统的组成部件系统的组成部件1.6 ABS 系统的调压方式系统的调压方式第二章第二章 北京现代——伊兰特的ABS 系统系统2.1 ABS 系统的结构图系统的结构图2.2 ABS 系统电子控制图系统电子控制图2.3 北京现代—伊兰特的故障诊断伊兰特的故障诊断2.3.1故障诊断注意事项故障诊断注意事项2.3.2制动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2.3.3故障代码表故障代码表2.3.4ABS 系统放气方法系统放气方法第三章第三章 ABS 维护与保养维护与保养3.1ABS 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3.2维修技术参数维修技术参数第四章第四章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4.1 案例1 4.2 案例2 总结总结谢词谢词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绪论ABS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nti-lock Braking System)中文名称为防抱死刹车系统。

汽车ABS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答辩

汽车ABS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汽车ABS系统设计论文(WORD版本,文字可编辑修改)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职称:摘要ABS (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或改善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缩短了制动距离,是目前汽车上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一汽大众速腾汽车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汽车ABS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单个车轮时的受力分析确定了影响车轮附着系数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控制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电路、控制输出电路、驱动电路等硬件部分,并画出电子线路图;通过设计液压调节系统,画出液压传动原理图,以及系统图;经比较各种控制方案,确定了“逻辑门限控制法”作为控制方案,并选用加速度和滑移率的组合作为控制参数。

采用事件门限来计算车轮的转速;本文通过学习比较根据所学只是设计了ABS控制系统。

从理论上实现了ABS的控制功能,完成了设计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对汽车制动理论和制动装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门限值滑移率轮速传感器液压传动控制统AbstractABS (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or improve handling and stability during vehicle control emergency braking, shorter braking distance, braking effect is the best on the brakes, and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In this paper, FAW-V olkswagen Jetta ca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pand the ABS system of the car:By the time the force analysis on a single wheel of the wheel friction coefficient determined the main factors;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control structure produced by INTEL 80C196KC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real-time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the signal input circuit, the control output circuit, drive circuit and other hardware parts, and draw circuit diagrams;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hydraulic schematic drawing, and the system diagram;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ntrol schemes to determine the "logic threshold control method" as the control program, and use a combination of acceleration and slip rate as the control parameter. Threshold used to calculate the event the wheel speed.By comparison study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BS control school system. Theoretically achieve the ABS control functions to complete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n the design process for automotive brake system with brake theory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expand their knowledge, their problem-solving 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Key word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Slip ratio threshold Wheel Speed Sensor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ABS防抱死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1)1.2.1 ABS系统发展概况 (1)1.2.2 ABS系统发展趋势 (3)1.2.3 国内ABS系统研究的理论状态和具有代表的ABS产品公司 (4)1.3 本文主要研究任务 (5)第2章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原理 (6)2.1 汽车制动时的运动 (6)2.1.1 制动时汽车受力分析 (6)2.1.2 滑移率定义 (8)2.1.3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8)2.2 汽车车轮抱死时运动情况 (10)2.3 制动时车轮运动方程 (11)2.4 采用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必要性 (12)2.5 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13)第3章速腾汽车ABS系统的硬件设计 (16)3.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16)3.2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18)3.3 防抱死制动系统轮速传感器选择 (20)3.3.1 轮速传感器的分类 (20)3.3.2 霍尔式传感器的设计 (21)3.4 电子控制单元设计 (22)3.4.1 80C196KC最小系统简介 (23)3.4.2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设计 (25)3.4.3 EPROM和RAM的扩展 (26)3.5 ABS液压调节系统设计 (27)3.6 电源设计 (28)3.7 信号输入电路设计 (29)3.8 电磁阀驱动电路 (30)3.9 泵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32)3.10 ABS系统报警LED灯设计 (33)3.11 故障诊断硬件电路设计 (34)3.12 硬件抗干扰设计 (35)第4章速腾汽车ABS系统的软件设计 (36)4.1 控制方案和控制参数的选取 (37)4.2 控制参数及其计算 (38)4.2.1 门限角减速度的求取 (38)4.2.2 门限角加速度的求取 (39)4.2.3 路面识别技术 (39)4.2.4 车身参考速度的确定 (40)4.2 程序设计 (41)第5章结论与展望 (43)5.1 研究工作总结 (43)5.2 防抱死制动系统发展方向 (43)致谢 (45)参考文献 (46)附录 (47)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汽车ABS系统是在车辆制动过程中用来防止车轮抱死造成危险,ABS系统是英文Anti-lock Brake System的缩写,全文的意思是防抱死制动系统。

关于ABS的论文完整版

关于ABS的论文完整版

防抱死(ABS)系统的概况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防抱死系统在汽车行驶中的重要性,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特点,并根据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防抱死系统对汽车安全的影响,提出了检测、诊断方法。

结合防抱死制动系统与传统的刹车系统进行对比,举出防抱死的优势,并列举出了实例。

在介绍防抱死(ABS)之前先说下车轮抱死的几点危害,如果前轮抱死,会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后轮抱死则会出现后轴侧滑,就是我们羡慕的漂移,最重要的制动效能下降,安全性大大的降低。

关键字:防抱死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工作流程,特点1、防抱死(ABS)的基本介绍1.1、防抱死系统(ABS)的诞生普通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后轮发生抱死,车子的转向能力虽说还是存在的,但是极有可能会出现后轮侧滑,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甩尾。

车子一旦发生侧滑或者是甩尾,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车身就会完全失去控制,这时,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基于制动时车轮抱死会使驾驶员失去对汽车有效的控制,这从而使得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去解决制动时车轮抱死这种情况。

防抱死系统(ABS)就这样诞生了。

1.2、防抱死(ABS)的基本概念防抱死全称是防抱死制动系统,人们一般也简称为ABS,英文全名为Antilock Braking System。

该系统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制动效果,为了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以适当的减速度降低车速直至停车保证行驶的安全,汽车上均装有制动器。

汽车的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过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因此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ABS 其实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大致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1.3、防抱死系统(ABS)的组成防抱死系统是由ABS泵,ABS模块,ABS车轮轮速传感器和制动系统等组成的,其结构如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绪论 (2)一ABS的简介 (3)1.发展历程 (3)2.基础知识 (3)二ABS的应用 (5)1.系统组成 (5)2.工作原理 (7)3.ABS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11)4.ABS的注意事项 (12)四ABS的发展方向 (13)1.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完善ABS技术性能 (13)2.提高系统的集成度,低成本化 (14)3.增强ABS控制器的功能,扩大使用范围 (14)4.提高总线技术在ABS系统上的应用 (14)5.向电子制动控制方向发展 (14)五结论 (15)参考文献 (16)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摘要】本篇论文从组成以及工作原理为主要出发点,介绍了汽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ABS),它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控制技术, 在制动时自动调节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充分利用道路附着力,提高制动方向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从而获得最大制动力且缩短制动距离,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安全装置。

它采用基于车轮滑移率的防抱控制理论,根据车速、轮速来计算车轮滑移率,把滑移率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以获得最大的地面制动力,使得汽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减速直至停止。

关键词ABS 滑移率制动安全绪论在汽车进行紧急制动时,如果车轮抱死滑移,车轮与路面间的侧向附着力将完全消失。

如果只是前轮(转向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后轮还在滚动,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

如果只是后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前轮还在滚动,即使受到不大的侧向干扰力,汽车也将产生侧滑(甩尾)现象。

这些都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汽车在制动时不希望车并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是希望车轮制动到边滚边滑的状态。

因此,为提高行车安全性,人们就开始想做出一种系统,使得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不会抱死,于是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系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ABS技术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专利发布,但在汽车上广泛使用却是近20多年来的事。

在汽车技术发展史上,还没有那一项专利技术像制动防抱死装置那样历经了如此漫长的岁月。

可靠性、价格及性能一直是制约制动防抱死装置推广的主要原因。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制动防抱死装置的功能得以完善,价格、效益比及可靠性也日趋合理。

电子技术不但使制动防抱死装置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而且使控制器功能增强,扩大了使用范围,由此制动防抱死装置产生了质的变化,发展成为电子控制制动系统。

随着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和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人们对安全需求的不断增长,ABS在汽车上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并逐渐发展为汽车上的标准配置,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提高和改善ABS的性能一直是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随着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等的不断应用,结构更加简化、性能更加灵敏、工作更加可靠,功能更加完善,成本更加低廉的ABS产品将不断推出,汽车安全性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这对人们的驾车出行的安全又多加了一个保护伞。

一 ABS的简介ABS即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用来在汽车进行制动时防止汽车车轮发生抱死而产生拖滑的现象,ABS的理论基础虽然早已建立,但鉴于相关工业,如电子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可靠性、价格效益比成为ABS发展道路上的两大障碍。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ABS的可靠性改善、功能得以完善,加之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致使制动时车轮抱死拖滑成为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促使ABS的使用才日益广泛。

1.发展历程20世纪初,弗朗西斯设计了第一套ABS系统,并应用在铁路机车上获得成功。

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将电磁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轮转速,当传感器探测到车轮抱死拖滑时,调节装置启动,调节制动管路压力,这一思路一直延续至今。

为此,博世公司获得了第一个使用电磁式轮速传感器的ABS的专利权。

后来,考虑到飞机着陆时制动抱死拖滑的情况,ABS开始在飞机上使用。

飞机工业促使ABS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将飞机用ABS向汽车上移植的工作,1954年美国福特公司首次在林肯牌轿车上试装了飞机用ABS。

但此时的ABS系统多为机械式ABS 系统,而且功能差、可靠性低。

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一些电子控制的ABS开始进入产品阶段。

但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

由于元件多,体积大,因而可靠性不高。

到了70年代中后期,由于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因此采用数字电路的电子控制装置开始用于ABS系统。

1978年,博世公司率先推出了采用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的BOSCH 2 ABS系统,并且装备在奔驰轿车上,由此揭开了现代ABS系统发展的序幕。

进入80年代,ABS控制器在采用数字式电路的基础上,采用了微处理器,输入输出器也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ABS控制逻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80年代中期以后,ABS系统向着经济实用的高性价比方向发展。

在90年代,ABS的发展愈来愈快,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均在高速发展ABS.我国的ABS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正在加速ABS的研究与开发,在今后ABS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技术会越来越成熟。

2.基础知识对汽车的制动性能有多方面的要求,因而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一般常提到以下三个方面。

它们是:(1)制动效能制动效能主要指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通常实用中多指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开始踩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车所行驶的距离。

制动距离越短,越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2)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一般是指制动过程中维持汽车直线行驶和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如果汽车制动时发生侧滑、甩尾、严重时出现调头,都不可能维持原行驶方向,会使汽车失去方向稳定性;如果汽车在弯道行驶中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弯道行驶,出现冲入其它车道或冲出路面,或者即使是直线行驶,也无法避开障碍物,操纵转向盘也不起作用,则为汽车失去转向控制能力(转向操纵性)。

汽车制动过程中,失去方向稳定性和失去转向控制能力,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能。

抗热衰退性能是指汽车在繁重工作条件下制动时(如下长坡时长时间连续制动),制动器温度升高后,其制动效能的保持程度。

它是设计制动器及选材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上三项指标中,前两项指标采用ABS装置后,其性能都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对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ABS是汽车上十分重要的主动安全装置。

采用传统的制动系统进行制动时,尽管驾驶员也知道间歇性的踩、放制动踏板防止车轮抱死,但再有经验的驾驶员也无法精确地做到判断和控制,特别是在紧急制动时,往往会使车轮抱死,尤其是汽车在结冰、下雨打滑的路面上制动时,很容易产生侧滑、甩尾和失去转向控制能力,此时驾驶员往往产生一种紧张情绪,缺乏安全感。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获得最佳制动性能,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并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理想滑移率附近的狭小范围内,人们才大力进行开发、研制和推行防抱死制动系统即ABS。

ABS是在原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防止车轮制动抱死的控制系统、该装置在制动过程中,当车轮趋于抱死,即车轮滑移率进入非稳定区时,会迅速降低制动系统压力,使车轮滑移率恢复到靠近理想滑移率的稳定区内,通过自动、高频率地对制动系压力进行调节(其频率高达每秒十多次),使车轮滑移率保持在理想滑移率附近的狭小范围内,以达到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间纵向峰值附着系数和较高的横向附着系数,实现防止车轮抱死和获得最佳制动性能。

二 ABS的应用1.系统组成通常,ABS是在普通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装轮速传感器、ABS电控单元、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及制动控制如电路等组成的。

图1 ABS系统组成1.轮速传感器2.制动压力调节装置3.ABS电控单元4.ABS警告灯5.后轮速传感器6.停车灯开关7.制动主缸8.比例分配阀9.制动轮缸10.蓄电池11.点火开关(1)车轮转速传感器车轮转速传感器的作用是将车轮的转速信号传给ABS ECU电子控制单元。

例如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ABS共有4个车轮转度传感器,前轮的齿圈(43齿)安装在传动轴上,转速传感器安装在转向节上,后轮的齿圈(43齿)安装在后轮毂上,转速传感器则安装在固定支架上传感器由电磁感应式传感头和磁性齿圈组成。

传感头由永久磁芯和感应线圈组成,齿圈由铁磁性材料制成。

当齿圈旋转时,齿顶与齿隙轮流交替对向磁芯,当齿圈转到齿顶与传感头磁芯相对时,传感头磁芯与齿圈之间的间隙最小,由永久磁芯产生的磁力线就容易通过齿圈,感应线圈周围的磁场就强,如图2a所示;而当齿圈转动到齿隙与传感磁芯相对时,传感头磁芯与齿圈之间的间隙最大,由永久磁芯产生的磁力线就不容易通过齿圈,感应线圈周围的磁场就弱,如图2b所示。

此时,磁通量迅速交替变化,在感应线圈中就会产生交变电压,交变电压的频率将随车轮转速成正比例变化。

ABS ECU 可以通过转速传感器输入的电压脉冲频率进行处理,确定车轮的转速、汽车的参考速度等。

图2 车轮转速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图a 齿圈齿顶与传感器磁芯相对时图b 齿圈齿隙与传感器磁芯相对时1齿圈 2磁芯端部齿 3感应线圈端子 4感应线圈 5磁芯 6磁力线 7转速传感器 8磁极 9齿圈上的齿(2)ABS控制器ABS控制器由ABS电子控制单元、液控单元、液压泵等组成。

①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是ABS的控制中心,它实际是一个微型计算机,所以又常称为ABS ECU(电脑)。

ABS ECU由输入电路、数字控制器、输出电路和警告电路组成。

ABS ECU的主要任务是连续监测接受4个车轮转速传感器送来的脉冲信号,并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放大和判别处理,计算出车轮转速、车轮减速度以及制动滑移率,再进行逻辑比较分析4轮的制动情况,一旦判断出车轮将要抱死,它将立刻进入防抱死控制状态,通过ABS ECU向HCU发出指令,以控制制动轮缸油路上电磁阀的通断和液压泵的工作来调节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

ABS ECU还不断地对自身工作进行监控。

由于ABS ECU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微处理器,它们按照同样的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其产生的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进行比较,一旦发现结果不一致,即判定自身存在故障,它会自动关闭ABS。

此外ABS ECU还不断监视ABS中其它部件的工作情况,一旦ABS系统出现故障,如车轮速度信号消失,液压压力降低等,ABS ECU会发出指令而关闭ABS,按常规制动系统工作,同时将故障信息存储记忆,并将仪表板上的ABS故障警告灯点亮,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此时应及时检查修理。

当点火开关接通时,ABS ECU就开始运行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此时ABS故障警告灯点亮。

自检结束后,ABS故障警告灯就熄灭,表明系统工作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