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具体的空间结构

合集下载

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徐航dbbc

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徐航dbbc

在传统的单一中心城市中,大部分经济活动 集中在中央核心地区,形成以同心圆为基本 模式的中心城市,其功能分区表现为CBD、 工业园区和居民区等。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 域空间由集聚走向扩散,现代多中心城市的 兴起和城郊次中心地带得到发展已成为城市 空间结构演变的趋势。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区制
满足上述几个条件后,城市用地结构达到均衡,从 而就决定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一般来说,服务业中非土地要素对土地的替代性较 强,在市中心地区土地的边际生产价值较高,从而 地租出价较高,因而占据了市中心地区的土地。制 造业、住房依次次之,因而分别居于中间和边缘地 带,所以,从理论上,在市场机制下均衡的土地利 用形成了同心圆形的分层结构模式。
城市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等级差别,来源是个 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来源 是市场价格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差额。
级差地租是城市地租的主要形式。城市级差地租主 要是由土地的位置和投资所决定的,由区位形成的 级差地租永远是城市级差地租的主要形式。
4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开放城市模型中,还必 须满足这一条件。即市内工商业的劳动力需求必 须与居住区的劳动力供给相适应,否则就会有城 市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从而影响地租乃至土地利 用的变动。
5 土地利用边际的均衡。在两类土地利用的边界, 两类土地的地租必须一致,否则边界将会移动。 在城市土地利用边界,城市地租必须等于农业地 租
完全的不受制约的市场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在城市发展中主要表现为: 1 市场只能体现少数集团的短期局部利益, 往往与城市发展的长期方向相悖。 2 市场在不能保证平等竞争的情况下可能助 长投机行为,造成“泡沫经济”。 3 市场虽然促成土地的优化配置,但也可能 危害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产生负的外部 性。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

高级 住宅区
低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 与高坡、 文化区联系
位于内城、 工业区附 近,与低地 下游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 小,呈点 状或带状
CBD:经济活动最繁 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 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化
位于市中心、交通线
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交通最优、市场最
优原则)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
A.历史
B.经济
C.环境
D.交通
• 4.下图为某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千米)人口密 度与土地价格统计。图中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 度均很低,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位于城市中心,为市政中心广场 • 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利于房地产开发 • 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 • D.位于郊区,只适合电子工业发展
CBD的标志就是摩天大楼。建筑高度代表 了技术,同时也象征着财富,加上核心区寸土 寸金的地价,导致楼越盖越高,越盖越密,形 成了所谓的“水泥森林”。建筑高大密集可以 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CBD 的商业和服务功能,但也会带来许多问题。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1、历史原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 在的功能区现状。 2、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 程度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训练
• 读“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 1.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仓储区
• 2.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区中心,接近市场
B.临河濒海,环境优美
• C.交通沿线,物流便捷
D.沿河分布,运费低廉
• 3.影响该城市火电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
工业发展方向
原因分析
狭小
混杂布置,无明 确功能分异 在市中心形成工 业的自然聚集 以市场、交通等优 势吸引引起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扩大
分异明显
市区的工厂企 业纷纷外迁 为降低成本、 保护环境
h
33
西安城市空间布局
形成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 向东,开发临潼—新筑—未央湖—草滩—六村堡—咸阳为一线 的渭河休闲旅游经济带,在陇海线北部发展临潼国际旅游区; 向西,在西安与咸阳之间沿沣河两岸的广大空间规划建设西咸 共建区;向南,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秦岭北麓旅游资源;向北, 在渭河以北地区结合经济开发区扩展,形成装备制造业为主的 产业区。
城市空间布局
h
1
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城市形态
1.概念: 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
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 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 和面貌等。
h
3
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h
4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和主要功能分区
h
5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4.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 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5.对外交通用地:是指城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港 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6.道路广场用地:是指城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 地。
h
7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是指城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 施的建设用地,包括供应设施(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 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分类和空间结构

土地利用分类和空间结构

A区为城市中 心,商业支付的地 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租最高,所以为商 业区。
经济因素:
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剧烈,直线最陡
B区靠近市中 心,对商业的吸引 住宅区的付租能力随距离的变化居中 力下降,但是住宅 工业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 区选择这个区位, 化最不敏感,表现在图中的直 线最平缓.既有利于上班,又 方便购物。

4.在城市各种功能 区中,最基本的 职能分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行政区
5.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 ( ) A、金融贸易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出口加工区
【P30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
P30的活动题,看一看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市政用地 的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
本特征是什么?
3、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的特点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面积 最小 居中 形状 点状或 条状 聚集性 区位特征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 线两侧或街道路口 1、不断向郊区外移 2、趋向于交通干线分布
1、历史原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 在的功能区现状。 2、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 程度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3、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的通 达性。 4、社会原因:收入差异、知名度、种族和宗 教。(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最大的因素) 5、行政因素:政府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住宅区 市政区
最大
低级住宅与低地、工业 高级、 区相邻;高级住宅与文化 低级住宅 区相邻 交通方便、邻近其服务对象
(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4、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在城市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 住用地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城市不分大小,都有商业用地、居 住用地、工业用地三种基本类型。 有些大城市,还有其它用地类型, 如市政用地、文化用地、交通用地等, 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小而散。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常向城市外缘移动 (目的:降低成本、 保护城市环境)。
(4)行政区、文化区
举例说说: 各功能区之间有无
明确的分界线?
注 意:1、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
2、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为主, 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 1.自然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 2.经济因素:①交通通达度②距市中心远近 ❖ 3.历史因素 ❖ 4.社会因素 ❖ 5.行政因素 ❖ 6.城市职能
1. 我国的土地是如何分类的? 2. 什么是城市土地利用?它主要包括哪几 种类型? 3. 结合图2-4,分析思考: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土地利用
❖ 1.1 定义: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们把 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 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
1.2 我国土地分类
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便捷。
特殊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特点:
①建筑物高大密集 ②经济活动繁忙 ③内部有明显分区 ④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⑤交通通达度很高
思考: 中心商务区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 土地利用效率有什么作用?
2.1.3工业区
上海罗伊尔工业园
北京CBD夜景
上海CBD
80层高的中信大楼,高391米, 是目前广州的标志性建筑。
天河区——广州的CBD
纽约曼哈顿的帝国大厦
东京新宿区
纽约的CBD------曼哈顿
百老汇 华尔街 帝国大厦 格林威治村 中央公园 联合国总部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歌剧院 世贸中心 自由女神像
上海摩天 大厦 ---金茂大 厦
经济因素:城市的功能用地类型取决于付出租 金的多少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

反思· 归纳 该题组主要考查三类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内部 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要能 够从图中分析得出 2005 年与 1990 年相比三类土地面积的 变化规律,同时要注意解题技巧,如第(2)题,解题时,可 在横坐标 12 千米处作一纵线,观察该纵线与图中 6 条线 的关系,即可知三类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状况。
(
)
(2)针对图示河流流域(甲农业区)的生产特点, 下列应对旱 灾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从河流的上、中游地区大量截取河水用于灌溉 B.调整麦田、放牧地、休耕地的比例 C.适当从东部地区调水,淡化地下水或海水 D.节约用水,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思维过程
答案 (1)D (2)A
反思归纳 1.城市工业区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 在城市平面这一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规划布局, 应注意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 此基础上进行区位分析, 最终确定工厂或功能区的相对 位置。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1)“风”——注意图中风向条件,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或与 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解析 第(1)题, 2005 年与 1990 年相比, 图中曲线①②在市 中心面积比例变小,曲线③在市中心面积比例变大,说明 曲线③为商业用地,而曲线①在市中心的面积比例高于②, 说明曲线①为居住用地、 曲线②为工业用地。 正确选项为 C。 第(2)题,从图中看出,在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居住用地和工 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故选项 B 正确。
(3)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是层层嵌的 形成 (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 应用
图表思维程序
一、城市功能区的规划与布局 例 1 读“澳大利亚及其西北部某城市规划图”,回答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 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分区2. 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重点难点】1.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学法指导】学会阅读城市规划图,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划分:2.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1)城市功能区划分(2)城市三大功能区类型及其分布。

1.含义: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3.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地价的高低决定因素)(2)社会因素:(3)历史因素:4.变化:城市功能区及其形成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2.城市的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3.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1.图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2.城市功能区的判定方法运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理和各功能区特征,可指导各种功能区的布局。

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功能区类型。

(1)根据功能区形态来确定。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工业区往往集聚成片。

(2)从功能区的位置来确定。

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多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位于市区边缘,交通干线两侧。

(3)根据功能区的特征来确定。

住宅区特征: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

商业区特征: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有明显分区。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科学的空间布局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功能性、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相关的设计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定义与目标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对城市空间的有机安排和利用,包括土地类型、用途、密度、结构等要素的配置与组织。

其目标是在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等各种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以及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的繁荣、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并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城市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 原则(1)合理布局原则:根据城市发展和功能需求,合理组织各类功能区域,确保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与均衡发展。

(2)人性化原则:关注居民的生活体验和社区发展,营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3)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4)灵活性原则:考虑城市规模和功能变化,保持城市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方法(1)功能分区方法:按照城市的功能需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保证各类功能的合理布局。

(2)交通布局方法: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绿地系统方法: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建设绿地系统和景观带,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建筑设计方法:注重建筑的尺度和比例,统一建筑风格和外立面,保持城市的整体美感和形象。

三、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的挑战与策略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扩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1. 合理控制城市扩张:制定城市发展边界,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地租水平 住宅地租水平 工业地租水平
高级住宅区
住宅区在建 筑质量、位置分 布上有何区别?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常与文化区 和风景区相联
低级住宅区:在城内,常与工业区相连
工业区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小结
功能区 形态
位置特点
住宅区
块状Βιβλιοθήκη 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与工业 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多在城 市外缘,常与文化区、风景区 相联系。
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和具体的空间结构
二、城市土地利用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地 利
休憩与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其他公共事业用地

农业用地
水面
二、城市土地利用
(1)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分布有什么 特点?
商业用地: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的外围 工业用地: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同心圆理论模式 (单核心模式) (类似集中式)
扇形理论模式 (类似条带式)
未来“田园城市”
多核心理论模式 (类似组团式)
商业区 点状或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 条状 侧或街角路口处。
工业区 集聚成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 片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一)、城市功能区的划分: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工业区、
交通及风景与城市绿化带等 影响各个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如: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 北京中心不是商业区而是行政区受历史文化影响 当然城市的土地利用也会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活动题:建成区与郊区
(二)、中心商务区在中心的原因 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交通通达性强 商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
中心商务区 ——CBD
上海陆家嘴
纽约曼哈顿 东京新宿区
中心商务区(CBD)
曼哈顿
银座
中环
陆家嘴
CBD内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区明显
城市空间结构:判断下列各图分别属于哪种城市空间 结构?简述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