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理综化学实验冲刺题 (1)
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3(化学)试题与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3卷理综(化学)(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S32 K39 Cr52 Mn55 Fe56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
5是指粒径不大于2。
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操作A.取20.00 mL盐酸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
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的KMnO4溶液称取KMnO4固体0。
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1 mol 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2。
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
6N A个CO2分子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纸盒为21。
山东省2017届高三高考压轴冲刺卷(一)理综化学试题

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制品和棉麻制品B.硅胶多孔、吸水能力强,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煤经过气化、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变为清洁燃料D.用乙烯和氯化氢制氯乙烷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原则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苯环上的l个氢原子被含有4个碳的烷基取代,可得12种有机物B. 1mol有机化合物M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C.蔗糖的水解产物与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D.乙醇和甘油都属于醇类,互为同系物9.草酸(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时,溶液中存在如下转化过程:KMnO4+Mn2+→Mn3+;Mn3++C2O42-→Mn2C2O4+;Mn2C2O4+→Mn2++CO2+CO2-;Mn3++ CO2-→Mn2++CO2。
结合图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有色物质浓度越大,光透过率越小)A.酸化高盟酸碱溶液时可选用盐酸B.曲线I应对应实验①C.为了提高对比效果x值最好为0D. Mn2+可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10.氢碘酸常用于合成碘化物和杀菌剂。
一种利用“四室电渗析法”制备氢碘酸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过程中原料室中的Na+向阴极室移动B.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C.产品室中每生成1molHI,阳极室溶液质量减少7.2gD.制备过程中,原料室中NaI的浓度逐渐降低11.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n、p、q是由这件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s、m分别是X、Y的单质,q的水溶液可用于雕刻玻璃,常温下p是一种淡黄色粉末,r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p和r中都含有共价键B.稳定性:q>nC.原子半径:Z>X>Y D. q是一种强酸12.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终有因果关系的是13.常温下,体积相等、pH均为l的一元酸HA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2017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 (高清word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可能遇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Ti 48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 宣纸C. 羊绒衫D. 棉衬衣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蒸馏B. 升华C. 干馏D. 萃取9. (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 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 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 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 .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柱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12. 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7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真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答案】A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A.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止d和p两种,A错误;B.d分子中氢原子分为2类,根据定一移一可知d的二氯代物是6种,B错误;C.b、p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C错误;D.苯是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d、p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
答案选D。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1。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I化学实验题T26赏析

II
26(14分)
III
26(14分)
水泥中钙含量测定/ 定量测定与误差分析 /硅及其化合物/铁铝 及其化合物/胶体性 质/ω(Ca)计算
28(15分) 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 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定量测定与误差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 式/标准溶液的配制/ 氧化还原滴定/溶氧 量计算
铵盐性质、 定量测定
NH3 H3BO3 HCl NH4Cl 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 避免b中压强过大。 。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 f的名称是 直形冷凝管 。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 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 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 原因是 ;打开k2放掉水, c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 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 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 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 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 进入e。 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 ②……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 。 保温使氨气完全蒸出。
4. 2017.国I.T26.化学实验题赏析
[2017· 国I.T26] (15分)凯氏定氮法 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 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 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 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 滴定测量。已知: NH3 H3BO3 NH3 H3BO3 ;
氮及其化合 物性质、性 质实验探究 。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 上图中的 A,……。 或:B.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 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 为:发生装置→ dcfei(按气 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017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7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一、选择题: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 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 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 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与2(HX )lg(H X)c c -的变化关系C. NaHX 溶液中(H )(OH )c c +->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Na )(HX )(X )(OH )(H )c c c c c +---+>>>=26.(15分)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NH 3+H 2BO 3=NH 3·H 3BO 3;NH 3·H 3BO 3+HCl= NH 4Cl+H 3BO 3。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及答案-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11.支持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 .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12.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密卷(一)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是用了NO3的还原性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加活性炭吸附水中小颗粒物,净化水质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D.医用消毒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8. 设N 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l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小于N AB.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C.两份2.7g 铝分別与100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3N AD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 A9.T℃时,体积均为0.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 △H=-Q J/mol (Q>0)。
保持温度不变,实验测得起始和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容器编号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18B.容器②中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0.05Q JC.向容器①中通入氦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不变D.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②保持恒容绝热,则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2/3 10.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等漂白,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
经测定,25 ℃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pH=3比PH=4时更适宜做漂白剂B.“有效氯含量”可用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指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
则NaClO2的有效氯含量约为1.57C.亚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D.25℃,pH=3时,NaClO2溶液中:c(Na+)+(H+)=c(ClO2-)+c(OH-)11.电解硫酸钠溶液生产硫酸和烧碱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化学实验中分液漏斗有诸多用途,请按要求回答:(1)用烧杯、分液漏斗、导管和铁架台组装了一套制取NO气体的简易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
该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如下步骤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a.如图2所示,向分液漏斗C中加入约20mL的浓氨水,用连有直角导管的橡皮塞塞住上口;b.将C放入B中,水浴加热(70 ℃)一段时间;c.迅速将连有直角导管的橡皮塞拔出,塞上插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向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形成喷泉。
①为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需要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3中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是分析化学中重要的试剂,某学习小组欲探究其分解产物。
(1)甲组按照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关闭止水夹并加热A中的硫酸亚铁铵固体至分解完全,检验其分解产物。
①装置B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放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硫酸亚铁铵的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乙组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和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硫酸亚铁铵分解的产物中还。
3和SO2有SO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用装置的字母表示)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2后,关闭止水夹再点燃酒精灯,通入N2硫酸亚铁铵固体于A中,通入一段时间N取适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H中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将一定量的硫酸亚铁铵在500 ℃时隔绝空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检验其固体产物,请设计实验证明:此固体产物不含二价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
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
青蒿素是有效的抗疟药。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
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青蒿进行干燥剪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的分子式,将28.2 g青蒿素放在硬质玻璃管C中充分燃烧:①装置E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装置F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该实验装置可能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装置实验前/g 实验后/gE 22.6 42.4F 80.2 146.2青蒿素的最简式是________。
(4)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
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__(填字母)具有相似的性质。
A.乙醇B.乙酸C.乙酸乙酯D.葡萄糖E.溴乙烷4.某校化学课外学习小组在实验探究中发现将镁粉投入氯化铵溶液中,两者立即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经检验该过程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成的气体可能为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①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检验上述实验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用校准过的pH传感器测定纯水的pH,发现纯水的pH总是在7.30左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0.2mol·L-1氯化铵溶液的pH为5.90,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对实验中产生这两种气体的原因进行了假设,请你完成下面的假设。
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是氯化铵溶液中的铵根离子造成的。
实验探究选用了三种溶液:氯化铵溶液、盐酸溶液、醋酸铵溶液。
这三种溶液分别和镁粉进行反应,实验过程、现象和实验图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图像实验一:镁与0.2mol·L-1氯化铵溶液反应反应明显,有气泡产生实验二:镁与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不明显,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实验三:镁与0.2mol·L-1醋酸铵溶液反应反应明显,有气泡产生实验结果分析:①上述探究实验二选用的盐酸为______(填字母)。
a.1 mol·L-1b.pH=1.0c.0.2 mol·L-1d.pH=5.90②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对比,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合理性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CO(NH 2)2+2NaOH +NaClO===Na 2CO 3+N 2H 4·H 2O +NaCl实验一:制备NaClO 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配制30%NaOH 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__(填标号)。
A .容量瓶B .烧杯C .烧瓶D .玻璃棒(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内混合溶液中NaOH 的浓度。
请选用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酚酞试液1-0.100 0 mol·L 溶液、2FeCl 溶液、2O 2H 提供的试剂: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 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
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 ℃馏分。
(4)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__(填标号)。
溶液2)2CO(NH .A B .NaOH 和NaClO 混合溶液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
0.100,用25.00 mL 溶液,移取250 mL 固体,加水配成3NaHCO ,加入适量5.000 g 称取馏分左右。
6.5 保持在pH 溶液滴定。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2I 的1-0 mol·L O)2H +4HI +↑2=N ==22I +O 2·H 4H 2N 已知:( 。
_______________左右,原因是6.5在pH 能控制溶液的3NaHCO 滴定过程中,(5) 的质量分数为O)2·H 4H 2(N ,馏分中水合肼18.00 mL 溶液的平均值为2I 实验测得消耗(6)________。
6.氰化物有剧毒,冶金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物的废水,其中氰化物以CN -等形式存在于废水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含氰化物的废水处理进行研究。
Ⅰ.查阅资料:含氰化物的废水破坏性处理方法。
利用强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为无毒物质,如以TiO 2为催化剂用NaClO 将CN -氧化成CNO-(CN -和CNO -中N 元素均为-3价),CNO -在酸性条件下继续与NaClO 反应生成N 2、CO 2、Cl 2等。
Ⅱ.实验验证:破坏性处理CN -的效果。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密闭系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CN -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取一定量废水进行加热蒸发、浓缩。
步骤2:取浓缩后含CN-的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 mL(设其中CN-的浓度为0.2 mol·L-1)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打开甲上的橡皮塞和活塞a,使甲中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a。
步骤5:打开活塞K,通一段时间N2,关闭活塞K。
步骤6:实验完成后测定干燥管Ⅰ(含碱石灰)的质量m2[实验前干燥管Ⅰ(含碱石灰)的质量m1]。
回答下列问题:(1)在破坏性处理方法中,在酸性条件下NaClO和C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丁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说明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干燥管I中碱石灰增重1.408 g,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