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葡萄皮红》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畸试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中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分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卫生部
农业部 卫生和计划生.农业部 卫生和计划生.
农业部 卫生和计划生.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卫生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卫生部。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干、辣椒粉等辣椒制品为原料,经萃取、过滤、浓缩、脱辣椒素等工艺制而成的辣椒红,可以用食用油脂调整色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009.75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GB/T 5009.76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GB/T 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 ISO 3696∶1987)3 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3.1 分子式辣椒红素:C40H56O3辣椒玉红素:C40H56O43.2 结构式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3.3 分子量辣椒红素:584.85辣椒玉红素:600.85 4 技术要求4.1 外观深红色油状液体。

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理化指标5 试验方法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水。

5.1 鉴别 5.1.1 溶解性不溶于甘油,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植物油、丙酮、乙醚、三氯甲烷,溶于乙醇。

5.1.2 显色反应在1滴试样中加2~3滴三氯甲烷和1滴硫酸,应呈现深蓝色。

5.1.3 最大吸收峰样品溶解在正己烷中,在约47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5.2 色价 5.2.1 试剂丙酮。

5.2.2 仪器分光光度计,附1 cm 比色皿。

5.2.3 分析步骤准确称取0.1 g 试样,精确至0.000 2 g ,用丙酮稀释于100 mL 容量瓶中,再精确吸取稀溶液10 mL ,稀释至100 mL ,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 波长处,用丙酮作参比液,于1 cm 比色皿中测定其吸光度。

(完整word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

(完整word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

(完整word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铵磷脂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用油脂(通常是硬化植物油)经甘油解制成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的混和物,用五氧化二磷进行磷酸化反应,并用氨中和而得的食品添加剂铵磷脂。

食品添加剂铵磷脂为油质状的半固态。

2结构式其中,R可以是甘油一酯或甘油二酯。

3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磷(以P计),w/% 3.0~3.4 附录A中A.3氨态氮(以N计) ,w/% 1.2~1.5 附录A中A.4铅(Pb)/(mg/kg)≤ 2 附录A中A.5附录 A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A.2 鉴别试验A.2.1 磷酸根的鉴别方法A.2.1.1 试剂和材料A.2.1.1.1 无水碳酸钠。

A.2.1.1.2 硝酸。

A.2.1.1.3 钼酸铵溶液。

A.2.1.2 鉴别方法称取1g试样,置于瓷蒸发皿中,加入2g无水碳酸钠,在电炉上加热灼烧,冷却后用5mL水和5mL硝酸溶解残渣,加入5mL钼酸铵,加热至沸腾,产生黄色沉淀。

A.2.2 脂肪酸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将1g样品和25mL的0.5mol/L乙醇脂肪酸钾加热回流,冷凝器末端会溢出氨气,并能使石蕊试纸变色。

回流1h后冷却残余物为钾皂。

A.3 磷含量的测定A.3.1 试剂和材料A.3.1.1 硫酸。

A.3.1.2 硝酸。

A.3.1.3 高氯酸。

A.3.1.4 钒酸铵-钼酸铵溶液:分别用水溶解20g钼酸铵和1g钒酸铵,将两溶液混合,加入140mL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A.3.1.5 五氧化二磷标准贮备溶液[1mL溶液含五氧化磷(P2O5)2.00 mg]:将磷酸二氢钾(KH2PO4)在110℃烘2h,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3.835g (精确至0.0005g),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试行)》《保健食品备案产品主要生产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试行)》《保健食品备案产品主要生产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试行)》《保健食品备案产品主要生产工艺(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了《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试行)》《保健食品备案产品主要生产工艺(试行)》,现予印发。

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和主要生产工艺将根据保健食品注册批准情况适时调整和增补。

附件:1.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试行)附件:2.保健食品备案产品主要生产工艺(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7年4月28日附件1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试行)(单位:g/kg)序号辅料名称相关标准最大使用量固体制剂液体制剂1 阿拉伯胶GB 299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阿拉伯胶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 β-阿朴-8'-胡萝卜素醛GB 316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阿朴-8′-胡萝卜素醛0.015 0.013 β-环状糊精GB 1886.1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环状糊精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4 巴西棕榈蜡GB 1886.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0.6 -5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GB 1886.18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1 16 冰乙酸GB 1886.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1886.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 赤藓红及其铝色GB 1751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0.1 0.1淀(以赤藓红计)剂赤藓红;GB 1751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8 赤藓糖醇GB 264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9 醋酸酯淀粉GB 299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0 D-甘露糖醇GB 1886.17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甘露糖醇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 dl-酒石酸GB 1886.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10 1012 DL-苹果酸及DL-苹果酸钠GB 255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GB 306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亚麻酸)GB 1886.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 靛蓝及其铝色淀(以靛蓝计)GB 283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靛蓝;GB 283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靛蓝铝色淀0.1 0.115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GB 1886.12 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0.4 0.416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GB 306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GB 1886.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GB 306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0.5 0.517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GB 19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0.4 0.418 二氧化硅GB 2557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9 二氧化钛GB 2557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二氧化钛20蜂蜡GB 1886.87-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蜂蜡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1 富马酸GB 255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富马酸8822 甘油 GB 299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甘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3 瓜尔胶 GB 284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瓜尔胶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4 果胶 GB 255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果胶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5 海藻酸钾 GB 2998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钾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6 海藻酸钠 GB 1886.2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7 黑豆红 GB 1886.1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黑豆红0.8 0.828 红花黄 GB 1886.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花黄0.5 0.529 红曲黄色素 GB 1886.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30 滑石粉 GB 1886.2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20 2031环己基氨基磺酸钠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8 832黄原胶(又名汉生胶) GB 188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33 甲基纤维素GB 1886.2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基纤维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34 焦磷酸钠GB 255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5535 焦糖色 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36 结冷胶GB 255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结冷胶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37 聚甘油脂肪酸酯 GB 1886.17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38聚葡萄糖GB 255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39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GB 255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10 1040 聚乙烯醇GB 316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聚乙烯醇1818 41 卡拉胶 GB 1886.1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42抗坏血酸钠GB 188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声称补充维生素C 的产品不得使用;其余产品:0.2 声称补充维生素C 的产品不得使用;产品适宜人群为“1-3岁”的小于0.2;其余产品:0.243抗坏血酸棕榈酸酯GB 1886.2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声称补充维生素C 的产品不得使用;其余产品:0.2声称补充维生素C 的产品不得使用;产品适宜人群为“1-3岁”的小于0.2(以抗坏血酸计);其余产品:0.2(以抗坏血酸计)44 可可壳色 GB 1886.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 3 345L-苹果酸GB 1886.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46L (+)-酒石酸GB 2554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L (+)-酒石酸10苯甲酸47 辣椒橙 GB 1886.10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橙1148 辣椒红 GB 1886.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49 酪蛋白酸钠 GB 1886.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又名酪朊酸钠)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50亮蓝及其铝色淀(以亮蓝计)GB 1886.2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GB 1886.2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0.1 0.151 磷酸GB 1886.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5552磷酸二氢钾GB 255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钾5553 磷酸氢二钾 GB 255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钾5554 磷酸氢二钠 GB 255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钠5555 磷酸氢钙 GB 188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5556 磷酸三钙GB 255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5557 六偏磷酸钠 GB 188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5558 硫酸钙 GB 188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10 1059 萝卜红GB 255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萝卜红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0 麦芽糖醇 GB 283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1 麦芽糖醇液 GB 283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2 玫瑰茄红 GB 283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玫瑰茄红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3 迷迭香提取物 GB 1886.17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迷迭香提取物0.7(仅限软胶囊)-64 明胶GB 678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明胶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5 木糖醇 GB 1886.2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6柠檬黄及其铝色淀(以柠檬黄计)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GB 448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铝色淀0.1 0.167 柠檬酸 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8 柠檬酸钾GB 1886.7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9 柠檬酸钠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0 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GB 299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1 纽甜(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GB 29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0.33 0.0572 普鲁兰多糖GB 284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普鲁兰多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3 葡萄皮红GB 283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葡萄皮红2.5 2.574 羟丙基淀粉GB 299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5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GB 299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6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GB 1886.10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7 氢氧化钠GB 1886.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8 琼脂GB 1886.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琼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9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以日落黄计)GB 622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1886.2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0.1 0.180 乳酸GB 1886.17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81 乳酸钠GB 255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钠(溶液)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82 乳糖醇(又名4-β-D 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GB 1886.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83三聚磷酸钠GB 255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5584 三氯蔗糖 GB 25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1185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GB 1886.18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0.5 0.5 86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 GB 1886.1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87酸性红GB 2830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酸性红(偶氮玉红)0.050.0588 羧甲基淀粉钠 GB 299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89 羧甲基纤维素钠 GB 1886.2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90 碳酸钙 GB 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91 碳酸钠GB 188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92 碳酸氢钠 GB 188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93 糖精钠 GB 1886.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0.15 0.1594 甜菜红 GB 1886.1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95 甜菊糖苷GB 82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101096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3 397 天然苋菜红GB 1886.1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然苋菜红0.25 0.2598 微晶纤维素GB 1886.1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99 维生素C GB 147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声称补充维生素C的产品不得使用;其余产品:0.2声称补充维生素C的产品不得使用;产品适宜人群为“1-3岁”的小于0.2;其余产品:0.2100 维生素E GB 1886.2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声称补充维生素E的产品不得使用;产品适宜人群为“1-3岁”的不允许使用;产品适宜人群为“4-6岁”的小于0.075;其余产品:0.085声称补充维生素E的产品不得使用;产品适宜人群为“1-3岁”的不允许使用;产品适宜人群为“4-6岁”的小于0.05;产品适宜人群为“7-10岁”的小于0.067;其余产品0.085101 苋菜红及其铝色淀(以苋菜红计)GB 447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苋菜红;GB 1886.2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0.1 0.110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GB 283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03 盐酸GB 188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盐酸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04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以胭脂红计)GB 1886.2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 1886.2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0.1 0.1105 氧化淀粉GB 29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06 氧化羟丙基淀粉GB 299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07 叶绿素铜钠盐GB 2640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08 乙醇/酒精GB 30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乙醇;GB 10343 食用酒精109 异构化乳糖液GB 1886.17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构化乳糖液1515110 乙酸钠GB 306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酸钠11111 乙酸乙酯 GB 1886.1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乙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2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GB 299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3 乙酰磺胺酸钾 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44114 硬脂酸 GB 1886.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又名十八烷酸)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5 硬脂酸钙 GB 1886.1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16 硬脂酸镁 GB 1886.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17诱惑红及其铝色淀(以诱惑红计)GB 1886.2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GB 1886.2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 0.1 0.1118 蔗糖脂肪酸酯GB 1886.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10 10119 植物炭黑GB 283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植物炭黑55120 栀子黄 GB 7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栀子黄1.51.5121 栀子蓝 GB 283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栀子蓝11122 α-环状糊精 关于批准紫甘薯色素等9种食品添加剂的公告(2012年 第6号)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23 γ-环状糊精 关于批准紫甘薯色素等9种食品添加剂的公告(2012年 第6号)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24 纯化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25 单糖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26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27 黑氧化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1 0.1128 红氧化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1 0.1129 糊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0 黄氧化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1 0.1131 交联聚维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2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3 聚维酮K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4 聚乙二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5 可溶性淀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6 羟丙纤维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7 三乙酸甘油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8 无水磷酸氢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5 -139 乙基纤维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0 预胶化淀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1 蔗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2 棕氧化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1 0.1143 空心胶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4 共聚维酮进口药品标准JX20010420 共聚维酮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5 聚乙烯吡咯烷酮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40098 聚乙烯吡咯烷酮(VA64);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50007 聚乙烯吡咯烷酮(VA64)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6 白砂糖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T317 白砂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7 菜籽油GB/T 1536 菜籽油(含第1号修改单)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8 赤砂糖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QB/T2343.1 赤砂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9 大豆油GB/T 1535 大豆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50 单晶体冰糖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QB/T1173 单晶体冰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51 多晶体冰糖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QB/T1174 多晶体冰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52 蜂蜜GB 149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53 橄榄油GB 23347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54 果葡糖浆GB 152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糖; GB/T 20882 果葡糖浆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55 果糖 GB 152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糖;GB/T 26762 结晶果糖、固体果葡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56 核桃油 GB/T 22327-2008 核桃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57 红糖 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QB/T4561 红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58 花生油 GB/T 1534 花生油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59 可可粉 GB/T 20706 可可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0 可可脂 GB/T 20706 可可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1 葵花籽油 GB/T 10464 葵花籽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2 炼乳 GB 131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炼乳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3 马铃薯淀粉 GB/T 8884 马铃薯淀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4 麦芽糊精 GB/T 20884 麦芽糊精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5 麦芽糖GB 152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糖;GB/T 20883 麦芽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66 绵白糖 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GB/T1445 绵白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7 木薯淀粉 GB/T 29343 木薯淀粉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8 葡萄糖浆 GB 152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糖; GB/T 20885 葡萄糖浆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69 乳粉 GB 19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0 乳糖 GB255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1 食用葡萄糖 GB 152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糖;GB/T 20880 食用葡萄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2 食用小麦淀粉 GB/T 8883 食用小麦淀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3 食用盐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4 食用玉米淀粉 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5 饮用水 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6 芝麻油 GB/T 8233 芝麻油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7 棕榈油 GB/T 15680 棕榈油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8 异麦芽酮糖醇 QB/T 4486 异麦芽酮糖醇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9 玉米油GB/T 19111 玉米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试行)》使用说明:1.保健食品备案产品辅料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以掩盖产品腐败变质为目的;不以掩盖产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不降低产品本身的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产品中的使用量;加工助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及有关规定。

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清理建议(征求意见稿)

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清理建议(征求意见稿)

22. 23. 24. 25. 26.
序号
标准名称
清理建议
《食品添加剂 复盆子酮》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剂》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盐果蜡》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钙》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酚》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3-二甲基 吡嗪》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乙酰基噻 唑》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4-甲基-5(β 羟乙基噻唑) 》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97%柠檬醛》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甘露糖醇》 乙基麦芽 吗啉脂肪酸 复合膨松
27.
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 (GB 25591-2010)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GB 25578-2010)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GB 12489-2010) 食品营养强化剂 煅烧钙 (GB 9990-2009) 食品添加剂 乙基麦芽酚 (GB 12487-2010) 2,3-二甲基吡嗪 (QB/T 2750-2012)
清理建议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花黄》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酸乙酯》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色素》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50. 51. 52. 53.
54.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 氨法、普通法) (GB 8817-2001) 酸铵法、氨法、普通法、苛 性硫酸盐法)》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聚 修 订 为 食 品 安 全 国 家 标 准 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油酸 定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 聚甘油单油酸酯) 》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 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大米、大豆为主要原料的液体培养基,经红曲菌(Monascus)液态发酵培养、提取、浓缩、精制而成,或以红曲米为原料,经萃取、浓缩、精制得到的食品添加剂红曲红。

2 技术要求2.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2.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附 录 A 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 GB/T 602、 GB/T 603的规定制备。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颜色反应A.2.1.1 1 g 试样溶解于100 mL 的乙醇水溶液(1+1)中,试样溶液呈橙红色至深红色。

A.2.1.2 取A.2.1.1的试样溶液1 mL ,加入1 mL 氨水和1 mL 乙酸,45 ℃~50 ℃水浴加热1 min 后溶液呈橙黄色,继续加热10 min 出现黄绿色荧光。

A.2.1.3 取A.2.1.1的试样溶液1 mL ,加入3 mL 硝酸,溶液呈黄色。

A.2.2 色谱试验取适量试样溶解于乙醇水溶液(1+1)中,试样溶液置可见光下扫描,在波长480 nm ~520 nm 处应有最大吸收峰。

A.3 色价的测定 A.3.1 试剂和材料乙醇溶液:7+3。

A.3.2 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

A.3.3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约0.05 g ~0.1 g (精确至0.0002 g ),用乙醇溶液溶解(可加适量水使试样充分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摇匀,静置15 min ,必要时可过滤。

取此试样溶液置于1 cm 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于(495±10)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吸光度应控制在0.2~0.7之间,否则应调整试样溶液浓度,再重新测定吸光度。

色素葡萄皮红理化特性及应用

色素葡萄皮红理化特性及应用

葡萄皮红 - 用途及注意事项
添加了葡萄皮红的食品天然食用色素。供水果饮料、碳酸饮料、酒精饮料、蛋糕、果酱等用。饮料、葡萄酒、果酱、液体产品用量为0.1%-0.3%。粉末食品中添加量0.05%-0.2%。冰激淋0.002%-0.2%。
中国国标 GB2 760—90规定:配制酒、汽水、果汁,1.0g/kg;果酱、罐头,1.59/kg;糖果、糕点,2.0g/kg。
β-胡萝卜素的建议添加量为:1%β-胡萝卜素干粉为500~20 00ppm10%β-胡萝卜素干粉为50~200ppm。
2.乳制品 边搅拌边把β-胡萝卜素干粉缓慢加入到牛奶中,制成1%~10%(w/w)贮备液备用。将原料奶预热到400C,然后加入β-胡萝卜素贮备液和其他干物料。将混合液加热到700C后,在20MP均质压下进行均质。 巴氏消毒后,待冷却到450C时,加入酸奶专用发酵剂,并于430C 发酵至pH4.6。加入香精,并冷却到250C,在均质压下进行均质。待冷却至100C时,装入瓶中即得。
β-胡萝卜素的建议添加量为:1%β-胡萝卜素干粉为500~12 00ppm10%β-胡萝卜素干粉为50~120ppm
3.方便食品 1%β-胡萝卜素干粉尤其适合于制成方便食品如饮料粉、布丁粉、汤粉等。 制备方法:β-胡萝卜素干粉可以直接与其它干配料混合均匀即得。 β-胡萝卜素的建议添加量为:1%β-胡萝卜素干粉为400~10 00ppm 10%β-、粉末状或糊状物质,稍带特臭。溶于水、乙醇、丙二醇,不溶于油脂。色调随PH值而变化。酸性时呈红至紫红色,碱性时呈暗蓝色,铁离子存在下呈暗紫色。染色性、耐热性不太强,维生素C可提高其耐光性。
ADl 0~25mg/kg(FAO/WHO,1994) LD50>15g/kg(小鼠,口服)

关于批准葡萄皮红等18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公告

关于批准葡萄皮红等18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公告

关于批准葡萄皮红等18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的公告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卷),期】2010(0)6
【总页数】1页(P234-234)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葡萄皮;使用量;卫生部;公告;食品安全法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
【相关文献】
1.葡萄皮红等18种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 [J],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6号卫生部公告2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J],
3.关于批准L-蛋氨酰甘氨酸盐酸盐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及3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的公告(2014年第3号) [J],
4.卫生部批准葡萄皮红等18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J], 麦乐
5.卫生部批准3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18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葡萄皮红》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
根据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2010年)”的委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葡萄皮色素》被列入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100103。

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共同组织了本标准的制定工作。

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青岛鹏远康华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原青岛鹏远天然色素研究所)、云南通海杨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雅富兴源食品工业公司、科汉森(北京)贸易有限公司、森馨香料色素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多福源实业有限公司、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二)简要起草过程
1)标准任务下达后,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针对制定葡萄皮红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由青岛鹏远康华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原青岛鹏远天然色素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的葡萄皮红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2)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多次讨论研究,同时各起草单位对标准中采用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工作,积累了检验数据。

经认真研究分析,最终完成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

3)截止到2010年11月底,标准起草工作组多次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现正式上报标准征求意见材料。

(三)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刘晶晶、展鹏远、吴楚林、程远欣、吴梅满、程建斌、王美娟、施骏、程含友、李子会、邓松培、柴秋儿。

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标准送审等。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葡萄皮红很早就被列入我国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是被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

GB2760―2007中规定:葡萄皮红作为着色剂可用于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蔬汁(肉)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果酱、糖果、糕点等食品中。

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WHO/FA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早在1984年制定了葡萄皮色素质量标准,并在2002年对其指标进行了修正。

日本、欧盟、FCC、FDA也都制定了葡萄
皮色素质量标准。

四、标准的制订与起草原则
(一)以科学为依据
以科学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产品实际生产情况,经过科学研究而制定。

(二)以保护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原则
我国葡萄皮红产品生产工艺也日趋稳定和完善,国内外贸易量不断增加,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及有效地促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贸易需求。

(三)与国际标准接轨
起草工作组对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技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参考了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推荐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 )的葡萄皮色素质量规格,同时结合国内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及检验水平的实际情况,本着使标准趋向科学性、先进性及合理适用的原则进行了标准制定工作。

下表是葡萄皮红国内外质量标准中理化指标的对比情况。

表1:国内外葡萄皮红质量规格指标对照表
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如下: (一)鉴别试验
本标准的鉴别试验包括了最大吸收峰试验和颜色反应试验。

(二)色价
色价的指标要求与JECFA 中的规定一致,为≥标示值。

色价的检测方法参考了JECFA 中的规定,采用分光光度法,用pH 3.0 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先将样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在波长515-535nm 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检测吸光度,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色价。

(三)干燥失重
国外标准中对葡萄皮红色素没有做此项规定。

固体产品中若含有较大量的水分时,会使色素产品结块,影响外观,或者发生霉败变质,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因此对粉末或者颗粒状固体的干燥失重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标准规定:干燥失重≤8 %。

检测方法采用GB5009.3规定的直接干燥法,干燥温度为105℃。

(四)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葡萄皮红产品一个重要安全指标。

JECFA 中的规定为二氧化硫≤0.005%(平均一个色价
E %10cm 1),即二氧化硫≤500 mg/kg (平均一个色价E %
1cm 1)。

本标准中指标要求与JECFA 中的规定一致,为二氧化硫≤500 mg/kg (平均一个色价E %1cm 1)。

检测方法也与JECFA 一致,采用蒸馏碘滴定法。

(五)重金属
砷(以As计)、铅(以Pb计)的指标要求与JECFA中的规定一致,为砷(以As计)≤3 mg/kg、铅(以Pb计)≤2 mg/kg。

检测方法分别采用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及GB/T 5009.76《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六)样品检测结果
葡萄皮红抽样检测结果。

单位名称:青岛鹏远天然色素研究所
《食品添加剂葡萄皮红》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
2010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