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试题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钩码的重量)。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2)调节杠杆平衡。(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记录数据。(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记录数据。(5)整理器材。 4.分析与论证:

(1)杠杆的分度值是 厘米,每一个钩码的重量是 牛。 四、实验结论: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 五、反思与拓展: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物理试题2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3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要求:

1.提出问题: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2)根据图线分析出结论。 5.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实验数据记录处理:

1 2

五、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 有关,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

六、反思与拓展:重力与质量之比有什么特点?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m /kg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4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电压表(量程3V 、15V),电流表(量程:0.6A 、3A),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10Ω)。 三、实验要求:1.提出问题: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大小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大小可能成

关系。(填“正比”或“反比”)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按图4 正确连接电路。(3)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电流和电压值并记录。(5)改变R x 阻值(2次),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出电流值并做记录。

4.分析与论证:(1)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电压表量程 V ,电流表量程 A 。

2. 数据记录(电压= V ) 实验结论:电流I 跟电阻R 的关系为:电压一定时, 。

五、反思与拓展:这种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方法叫 法。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5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二、实验原理:根据电功率公式P=UI 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 三、实验器材: 小灯泡(2.5V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3V 、15V ),电流表(0.6A 、3A ),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四、实验操作要求: 1. 检查器材。2. 按图5连好的电路,在额定电压下,测小灯泡额定电流。

3. 在低于额定电压时测小灯泡的功率。

4. 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

1. 电压表量程 V ,电流表量程 A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 V 。 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 分之一。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6 测定平均速度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

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五、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7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录和结论 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8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电流表,小灯座(附灯泡,2.5V),开关,导线若干。

三、操要求:1.器材。2.并画出实验电路图。3.连接电路。4.变阻器到电阻最大值,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5.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炮亮度的变化,记录小灯泡不同亮度时的电流值。 6.器材。 四、实验记录

1.电流表量程 A ,最小分度 A 。 2.画出实验电路图如右。

使用滑动变阻器时,为什么要“一上一下”接线? 。 如果全接上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 。如果全接下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9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0.6A 、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

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9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作要求 1.检查器材。

2.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3.将电流表接入 A 点测出A 点的电流。

4.将电流表接入 B 点测出B 点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 C 点测出

C 点的电流。

6.整理器材。

四、验记录

1.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 ,电流表的量程有 A 和 A ,大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A ,最小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A 。 2.记录数据:

结论:串联电路中 。 五、思与拓展

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处处相等?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10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秤,细线、木垫(或塑料垫) 三、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可能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填“大”或“小”)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2)测出木块重力。(

3)组装斜面,用细线和弹簧秤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同时计下弹簧秤的示数F ;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 和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4)增大斜面倾角,重复步骤3操作。(5)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4.分析与论证:(1)用弹簧秤测量拉力时要在 时读出读数。(2)计算有用功的公式是: 计算总功的公式是 。(3)斜面的额外功主要是由什么产生的 。 5.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 关(填“有”或“无”的机械效率 。

五、思与拓展:如何计算额外功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1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二、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 得R=U/I

三、验器材:电压表(量程3V 、15V),电流表(量程:0.6A 、3A),待测电阻(10-30Ω),开关,导线,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

四、作要求1.检查器材。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3.正确连接电路,调节变阻器到电阻最大值,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流表、电压表有适当的值,并记录此时的电流、电压值。5.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表、电压表的值,测出第二、三组电流、电压值。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电压表量程 V ,电流表量程 A , 2.画出实验电路图如下:

3. 记录数据: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平均值(R/Ω) 1 2 3

实验结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2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 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 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f = cm 。 当物距u =2f 或f u <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3 研究电磁铁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探究实验目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探究实验器材:如图13接好的部分电路(电池组、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小堆大头针),电磁铁实验器。 三、探究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可能与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大小的关系为:

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 。

3.设计并进行实验: (

1)检查器材。(2)连接实验电路。(3)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合适的位置,观察记录电流的大小,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观察记录大头针的个数。(4)改变电流的大小,重复步骤3操作。(5)断开开关。 4.分析与论证:(1

)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拨到 的位置。 (2)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越 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 。 5.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相同的电磁铁,通过的电流数越 ,它的磁性就越强。五、反思与拓展:电磁铁加装铁芯的目的是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4 组成并联电路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器材:两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连接用电器,组成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3.检查线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 S 和S 1S 2再观察开关S 和S 1、S 2控制电路的情况。4.整理器材,填写实验结果。

四、实验记录: 2.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 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2、、②L 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 五.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5 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压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电压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二.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 、15V ),2个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5连好部分电路,待用)。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

.将电池组、开关连接在电路上组成串连电路(注意开关的正确状态)。3.用电压表测L 1两端电压V 1。4.用电压表测

L 2两端电压V 2。5.用电压表测L 1与L 2两端的总电压V 。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电压表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 电压表的量程有 V 和 V 。大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V ,小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V 。 23.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 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五.反思与拓展:

如果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 。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6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0.6A 、3A ),

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2.5v 和3.8v 各一个),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6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3.将

电流表接入A 点测出L 1灯的电流。4.将电流表接入 B 点测出L 2灯的

电流。5.将电流表接入 C 点测出干路电流。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 ,电流表的量程有 A 和 A ,大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A ,最小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A 。

2.记录数据:

结论:并联电路中 。 五、反思与拓展:并联电路中,两支路按什么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姓名 得分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7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

.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初中物理实验试题18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器材:

弹簧秤2个(规格相同),钩码、铁架台。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实验器材。2.测手的拉力。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弹簧秤的量程 N ,最小刻度值 N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研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 二、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 、15V ),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9连接好部分电路,

待用)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将电池和开关接入电路(注意开关正确状态)。3

.用电压表测出L 1两端电压。4.用电压表测出L 2两端电压。5.整理器

材。6.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记录

1.电压表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 ,电压表的量程有

V 和 V ,大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V ,最小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V 。 2.记录数据:

结论:并联电路中 。 五.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支路电压有什么关系?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 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为

cm ,分度值是 cm ,零刻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 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

主考教师签名 监考教师签名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试题(卷)精选1

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试题精选 第一组试题:(每位选手都有100分的基础分) 1.(共3个小题,每个小题有两问,答对了加10分,答错了不扣分,满分60分。) (1)实验员的展演有两处操作错误,请将错误简单写在答题卡上。(限时40秒钟)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内经。 错误1:实验前未对游标卡尺进行调零; 错误2:读数前未固定游标上的螺母。(事先未固定螺母即读数:19.1mm) (2)讲台上(或屏幕上)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在玻璃板前后各竖直放置一段相同长度的蜡烛A和B,前面蜡烛A是点燃的,请在答题卡上简单回答以下问题(限时20秒钟): ①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是什么原因?玻璃与桌面不垂直;不合理。 ②解决了上面问题后,找出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位置,并分别测出A的物距为80cm,A的像距为80.1 cm,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平面镜成像中,像距与物距相等”,这是否合理? (3)讲台上(或屏幕上)是奥斯特实验装置。请问(限时20秒钟):

①为效果更好,图中的直导线应该() A.南北方向放置 B.东西方向放置 ②为了使学生观察清楚,通电后磁针能静止在通电直导线该处合磁场的位置,电路中应该串联1个() A.“2A,50Ω”的滑动变阻器 B.“12V,50W的灯泡” 2.(共2个小题,每答对一问加10分,答错一问扣10分,满分90分。最好屏幕出示,以便控制时间。) (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约8Ω电阻的阻值。请观察实验员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操作过程,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找出来。(在竖直放置的示教板上演示;答题限时3分钟。) 错误1:电流应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或电流表的正接线柱应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错误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错误3:滑动变阻器不应将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 错误4:电压表不应与串联的电源与开关并联; 错误5:电压表不应选用大量程。 (2)某同学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密度。 请观察实验员测量圆柱体密度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找出来。(答题限时2分钟。) 错误1:天平横梁未调平衡,即开始测量; 错误2:应该用镊子移动游码; 错误3:横梁稳定在水平位置或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再读数。(圆柱体的质量错误读数:83.7克)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改进 十五中李芳 实验名称 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改进 设计思路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感兴趣,教材中做这个实验时所用的方法是:用一支激光笔将光斜射入水中,观察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激光束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这个实验白天在教室里做,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不容易看到空气中的入射光线,最好在光线暗的地方进行实验,但如果这个实验在暗室里做的话,对学生的管理又是一个问题,也不利于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以上种种原因,使我想到若能把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光路清晰显示出来,同时在改变入射光线的时候能清晰的观察到折射光线的变化以及当光垂直射到水面上时光路的情况,那么同学们的兴趣就可以大大提高,折射的奥秘会很清晰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同学们心中的疑问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实验目的 使学生清晰的观察到光折射的路径情况,顺利完成光的折射的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打好感性基础。当学生看到角度的变化,一定会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会高涨,对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就更高了。实验器材 一支激光笔、一个透明的水槽、一卷蚊香、一个装有玻璃板的小木箱、火柴、水和牛奶。 实验原理 光在空气、水中传播光路不清晰,而红色激光在蚊香点燃时产生烟雾中和淡白色液体中传播光路非常清晰,实验现象会非常明显。 实验组装

实验操作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滴几滴牛奶搅拌使其均匀,然后放入木箱内。 2、点燃蚊香,关好玻璃门让烟雾封闭在箱内。 3、让激光笔的光从箱顶小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4、改变入射光线斜射的方向,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5、让激光笔的光垂直射入到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实验结论 光从空气射入水面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时传播方向通常发生改变。实验优点 实验器材选取方便,安全性好,操作简单,白天在教室里也可以操作,也可以随时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的情况,效果比较明显,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需要说明的问题 准备器材时,可准备两只激光笔以保证实验效果明显,注意牛奶滴入不能太多,呈现淡淡的乳白色即可,要等箱内烟雾弥漫较多再进行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花古初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宜宾县双谊乡花古初中陈代秀实验名称:双管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存在 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和浮力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一段封闭的长直玻璃管,内部染上颜色的小试管,烧杯、漏斗、水槽、水。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小试管插入长直玻璃管中。 2、将玻璃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小

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6、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7、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再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浮力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同一组器材能同时直观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的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完整)初中物理20个实验题

中考专题总复习:实验专题 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 光学实验3个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 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电学实验7个: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二、实验题的特点 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原理定方向 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 (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 (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 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自然百科]为什么松树能长在石缝里?石缝中生长对于树木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松树的树叶是针叶形,蒸发的水分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可以生存。这就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奇异的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另有电影等以 此为名。 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

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力学部分 一、密度(探究和测量)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 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3.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2b 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g 。 (2)请按照图4a 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 图 1 a b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1)表中漏填了两个数据,请你在表中补上。 (2)根据上表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线。 (3)由数据和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2010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4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4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图4 图3

2018中考物理专题——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2018中考物理专题——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比赛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比赛方案 (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实施方案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展示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有效提高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确保落实五个100%教育工作目标。特制订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一、参赛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二、比赛内容和范围 物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中的科学探究部分。 三、比赛时间 实验操作竞赛时间定于2017年6月6日下午一二节,具体时间由学校教务处确定。每组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为20分钟。 四、组织与管理 (一)实验操作比赛有物理教研组组织实施,实验操作比赛试题由初三物理科任老师统一提供。

(二)初二年级每个班抽取6名学生为一组,共9个小组。 (三)每位评委老师同时负责3个小组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比赛(同一实验内容),并进行打分。 五、评价要求及结果使用 (一)对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打分,强调实验的操作技能与方法,重视实验的态度,关注实验操作的过程,不过分强调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二)实验报告打分 (三)总分=实验操作分+实验报告分 (四)按总分高低顺序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 六、保障机制经费标准 七、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竞赛考试评分表(附表)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竞赛考试评分表 评委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竞赛考试评分表 评委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竞赛考试评分表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人曾说过“没有实验的一堂物理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其心理认知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通过实验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跃起来,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达到“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教材改革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教材比较,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的实验更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科学的理念;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克服以往实验教学中看实验多,做实验少的问题;注重

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种实验。 3、解决初中物理疑难实验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难实验,困扰着教师其原因可能一是实验本身的难度较高;二是实验器材不足,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够;三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实验效果不佳或实验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 4、开展自制初中物理教具满足教材实验的需要。 原来的实验教学设备装备有一部分能适应现行实验教学的需要,有一部分经过改进后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只有解决教具制作问题,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为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为此,我们拟定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容易误入唯心主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结)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洪江区一中,邓亚平 一、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作用: ⑴该实验是探究物质比热容的核心实验,能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⑵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较好的理解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也有所不同; ⑶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受,同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 传统的实验是使用控制变量法,用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 2.不足之处: ⑴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⑵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两个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等)不便于控制;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创新 ⑴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⑵改进实验装置,减少实验误差。 2.改进之处 ⑴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相同时间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所用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出实验结论更加直接; ⑵;利用串联的阻值相同的电阻丝加热,更精确的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 ⑶实验器材更加简单,降低了实验准备难度和危险系数。

初三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5大成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__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应选择_______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玻璃板是薄的好还是厚一点好?为什么?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 (3)实验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的关系。 (4)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便于找到像 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类比法”) (5)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关系。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8)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并且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小红还发现物像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_. (9) 小红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 ,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 实际是由于____________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 的像.是由于__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像 2.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 .与物体间压力大小有关 B .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 .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 .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室有一个较长且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毛巾、钩码、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①小娟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______ (填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要匀速拉动木块的原因是: (3)就利用现有器材且保持木板水平.还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正确或者错误.请你把验证这个猜想的实验操作过程叙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验证这个猜想的实验表格: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说课材料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 骤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练习题 步骤 A1.探究平面镜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把方格纸平铺在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立放在方格纸上,使玻璃板的下缘与方格纸上某一条水平线对齐。 4.把一“小人”摆放在玻璃板前,使其下缘与方格纸上某一条水平线对齐,记录下物距;拿另一“小人”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它与前面“小人”的像重合,观察并记录像距。 5.再重复步骤4一次。 6.写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相等。) A2. 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透 镜和光屏,并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透镜的距离大于2 倍焦距的地方,记录物距;沿光具座移动 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的性质记录在表格中。 5.把蜡烛移向透镜,使它们的距离等于2 倍焦距,记录物距;沿光具座移动光屏, 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 像,把像的性质记录在表格中。 6.写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当蜡烛到 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A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 值,量筒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 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 时也可以用手),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 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 线)。 4.把小石块(用细线已系好,称时带线) 放入天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砝码盒中夹 取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添 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观察 并记录小石块的质量。先把砝码放回砝码 盒中,把游码拨到零刻度处,把小石块取 下放到桌面上,把游码拨离零刻度,双手 托住底座把天平移放到原来的位置。 5.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量筒放到桌 面上适当的位置,把刻度面向自己,观察 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应与水面的最低处 相平),若水面没有对准刻度线,可用滴 管向量筒中补充,直到水面对准某一刻度 线,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6.把小石慢慢浸入量筒中的水中,观察并 记录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 7.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并 记录在表格中。 8.整理器材。把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并用 抹布擦干放回原处,把量筒中的水倒到废 液杯中并放回原处。 A4.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 画记录表格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一、实验名称: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二、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卷尺、秒表、纸片,但是采用这些实验器材总是发现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忽左忽右的飘,下落的路线不是直的,容易碰到课桌或其它的物体而改变路线。我就想找一种东西来代替它,起初想用气球,但发现更难控制路线,而且气球太大,放在实验桌上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后来想这种东西应该还是用纸来做,因为如果采用铁球等密度较大的东西做实验的话,由于下落的时间太短无法测量下落时间,或者是测量出来的时间误差太大。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想到用小时候玩过的三个纸条组成的“纸锥”来替代原来的纸片。而且下落的时间可以通过秒表测出(由于实验室没有足够多的卷尺,可以利用人的身高这个已知条件,此时下落的时间大约是1.2秒)。 三、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测量纸片(改成“纸锥”)下落的速度这个实验利用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把纸片改成“纸锥”,主要考虑它在下落时由于下部的形状不同,空气的流速也不相同,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实验前要测量出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六、实验装置或照片: 学生可以自制“纸锥”(剪三个完全相同的左右的纸条,把每个纸条对折一次,然后连环套在一起,如图1所示,把三个“脚”向外抽紧,如图2所示) 七、实验所用器材: “纸锥”一个,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只。 八、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题专题

图31-4 初中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 将右端螺母向_____(左/右)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 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31-4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实验所必需的器材有: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和___________. (2)求有用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总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测定的物理量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的表格是两组同学实验时测得的两组平均数据,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表中未知的数据并填入表中。 组别 每个滑轮组含滑轮个数 钩码重 G (N ) 钩码升高的高度h(m) 拉力 F(N) 弹簧秤移动距离s(m) 机械 效率 甲组 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 9.8 0.1 5.6 0.2 乙组 二个定滑轮 二个动滑轮 9.8 0.1 2.4 (5)画出甲、乙两组滑轮组的装配图。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31-8所示.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1-8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关路九义校任文 实验名称:双试管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试管两支(大小不同,小试管刚好能装进大试管为宜,小试管的内部染上颜色,并在小试管的内部用502胶水固定一根细线。)、水、小塑料块。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 2、将两支试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大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插入装水的大试管中。 5、将两支试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缓慢上升,直至大试管顶部。) 6、在小试管的细线上挂一塑料块。 7、重复步骤3和4,并观察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塑料块随小试管一起上升。)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小试管内部固定细线: (1)小试管进入大试管中不易取出,操作不当会使试管打碎或损坏,有了细线可轻易的将小试管拉出来,使实验操作更方便。 (2)可在细线上悬挂重物,使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神奇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实验注意事项: 1、小试管染色应是内壁,若染外面一是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二是遇水颜色容易掉。 2、细线应固定在小试管内部,若固定在小试管外面会影响实验操作。 3、大试管中加入的水要适量,一般半试管水即可。 4、小试管下面悬挂的重物应是轻小物体,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