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

合集下载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实验来了解植物及其相关特性、功能和结构的方法。

为了验证植物学理论和探索生物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植物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有一定的特征和要求:它不仅涉及植物的生理学研究,还涉及到植物在环境和土壤条件下的变化。

由于植物是有机体,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植物学实验需要关注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有机关系。

要进行植物学实验,必须准备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是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方案,它必须有明确的实验目的、测量指标和研究对象,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实验的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留意实验环境的质量,例如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以确保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此外,还要考虑实验的行为及设备要求,如设计和操作仪器、记录和处理数据等。

植物学实验的样本可以使用生物技术及现代分子生物手段获得,例如克隆载体技术、质粒技术等。

执行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方案,以避免实验的失控,并用可靠的实验数据作为研究的依据。

有时,实验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可以尝试重复实验,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在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分析,进一步深入理解实验结果。

总之,植物学实验不仅可以检验植物学理论,而且可以研究植物
及其产生物质、发育、形态变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实验前,要考虑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过程应符合科学的要求,实验结果应认真分析,以期了解植物真正的特性。

植物学实验园艺实验报告(3篇)

植物学实验园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生长发育与园艺栽培技术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园艺栽培的基本技术。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对园艺植物的养护与管理能力。

实验时间: 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校园园艺实践基地实验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姓名]实验小组: [小组名称及成员姓名]一、实验原理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园艺栽培技术则是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控,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花卉种子(如月季、菊花、牡丹等)- 蔬菜种子(如黄瓜、番茄、菠菜等)- 园艺基质(如泥炭土、珍珠岩等)- 营养液- 肥料- 浇水工具- 栽培容器- 标签2. 实验工具:- 电子天平- 烧杯- 量筒-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三、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 将花卉和蔬菜种子分别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种子,并记录数据。

2. 基质准备:- 将园艺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和杂草种子。

- 将消毒后的基质装入栽培容器中,并压实。

3. 种子播种:- 在消毒后的基质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

- 用标签标注种子种类、播种日期等信息。

4. 栽培管理:-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适时施用肥料。

-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5. 数据记录:- 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花蕾数等。

- 记录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率:- 通过对花卉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种子种类的发芽率差异。

2. 植物生长状况:- 通过对植物株高、叶片数、花蕾数等指标的观察,分析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发生情况:-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植物营养器官1.茎的形态术语根据茎的性质和寿命可分为:(1)木本茎,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具有木本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

乔木:植株高大、主干显著直立,上部繁盛的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灌木:植株矮小,无显著主干,常于近地处分枝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外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

(2)草本茎: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具有草本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根据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在一个生长季完成全部生长史的植物。

二年生草本: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在第一年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

多年生草本:生存期超过2年以上的草本植物。

植株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进行发芽生长,而地上部分每年生长季节末死亡。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

(2)缠绕茎:茎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

(3)攀缘茎:茎柔软,不能直立,借助攀缘器官攀附他物上生。

(4)平卧茎:茎细长柔软,平卧地面生长。

(5)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节间极长,节上有不定根2.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单叶:在一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

复叶:在一个叶柄上有两片以上的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总叶柄上着生的叶称为小叶,着生小叶的轴状部分称为叶轴。

3.描述10种植物的叶,并给出图片○1天竺桂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厘米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褐色,无毛。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生理、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本篇报告将介绍其中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盆小型植物、土壤、肥料、水和光源。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作为实验对象。

然后,将土壤填充到盆中,并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肥料。

接下来,将植物种子或幼苗放入土壤中,并轻轻压实。

最后,给植物浇水,并确保植物能够接收到足够的阳光。

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首先,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子在接受充足的水分和阳光的情况下开始发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高,并展开了新的叶片。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植物的根系也在不断生长,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在实验的第二周,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新的叶片不断出现,而老叶片则逐渐枯萎。

同时,幼苗的茎也变得更加粗壮,以支撑植物的生长。

在第三周,我们观察到植物开始开花,并结出了果实。

这标志着植物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需要经历多个阶段。

2.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它们为植物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3. 植物的根系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起着重要作用。

4. 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实验意义和启示:本次实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并观察到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同时,实验还启示我们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阳光和适宜的土壤。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分类、生态、生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学习植物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在实验中所接触到的一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

一、观察花粉和花药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在花药中产生,通过风或昆虫等方式传输,以进行花粉在雌蕊中与卵细胞结合的授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植物花粉的形态和大小,发现不同的植物花粉形态各异,有的是球形,而有的则呈现各种几何形状,花粉大小也不相同。

花药则是花粉产生的地方。

在实验中,我们还研究了不同植物花药的结构和形态,发现不同植物花药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构。

有的花药分成四个小囊室,有的则是如同开花的小碗状,而有的则是狭长的管状。

通过观察花粉和花药,我们了解了不同植物花粉和花药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点,对于了解植物的生殖机制,以及分类和鉴定各个种类的植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观察叶片表皮叶片表皮是植物的外皮,它是植物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部分。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观察了植物叶片表皮切片,发现叶表皮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型复。

有的叶表皮表面布满毛发,叶片上的气孔也随之变化,有的物种气孔比较密集,有的则比较分散;有的叶表皮紧密,而有的则松散。

通过观察叶片表皮,我们了解了植物表面解剖的形态和结构,掌握了植物表皮从一个角度上的形态和变化,有助于学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测定叶片蒸腾速度植物通过叶表皮释放水分,称为蒸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带着一个干净的量杯到自然地区采集几片同种植物的叶子,并在实验室中将它们转移到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不断测量在一定时间内实验容器中量杯内水面的高度变化,最终计算得到在这样的条件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度。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度的变化,掌握了测定植物蒸腾速度的方法和步骤,对于了解植物的生理机理,以及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耐受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植物学是一门涉及许多不同学科的综合学科,学习植物学的过程中要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实验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叶片的结构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

2. 理解叶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植物叶片(如桑叶、玉米叶等)2. 显微镜3. 刮刀4. 玻片5. 染色剂(如苏木精、碘液等)6. 清洁水7. 滴管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刮刀轻轻刮取叶片表面的一层细胞。

2. 制片:将刮取的细胞层均匀涂抹在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染色剂,用另一玻片轻轻压平,制成临时玻片。

3. 观察:将临时玻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焦距,观察叶片细胞的结构。

4. 记录: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部分的特征。

实验结果:1. 表皮:叶片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表皮细胞,细胞壁较厚,具有保护作用。

2. 气孔:在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气孔,气孔由两个相对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调节水分和气体的交换。

3. 叶肉:叶肉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4. 叶脉:叶脉呈网状分布,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 叶片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表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气孔的调节作用、叶肉的代谢作用以及叶脉的运输作用都是叶片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玻片制作不均匀、染色剂使用不当等,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在以后的操作中需要更加细心和谨慎。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观察了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反思:在本次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植物学实验报告心得与收获

植物学实验报告心得与收获

植物学实验报告心得与收获引言植物学实验是我们在学习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各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我在植物学实验中的心得与收获。

实验目的本次植物学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和生长过程,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响应机制。

实验步骤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种子处理:将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预处理,例如浸泡、消毒等。

2.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子发芽观察:将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观察发芽率和发芽时间。

3. 种子生长实验:将种子栽培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观察植株的生长过程,例如高度、叶片数目等。

4. 数据统计与分析: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心得与收获通过参与植物学实验,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与收获:1. 实践加深理论理解在实验中,我亲身操作了种子处理、观察种子发芽过程、培养植株等步骤,这些实践操作使我对课堂上学到的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亲眼见证植物从种子到成长的过程,我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2.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未知的问题,例如种子在某个条件下无法正常发芽,或者植株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缓慢等。

这时候我们需要思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我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我动手实践的操作技能。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实验过程中,我需要准确地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我了解了如何筛选和处理数据,并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结果的判断和评价。

这提高了我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为我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实验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我们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增进了解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植物学实训实验报告总结

植物学实训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分类等基本理论的学科。

通过植物学实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植物学实训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本次实训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植物细胞结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采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

2. 植物器官形态观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器官,了解植物器官的多样性。

3. 植物分类实验: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实验内容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类,以及植物类群的特征比较。

4. 植物生理实验: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实验内容包括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

5. 植物生态实验:观察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况,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内容包括调查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分布。

6. 植物标本制作: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采集、压制、干燥和保存等步骤。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结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场所,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

2. 植物器官形态观察:观察不同植物的器官,我们发现植物器官具有多样性。

根、茎、叶等器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例如,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输送物质,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3. 植物分类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类方法,并了解了植物类群的特征。

例如,被子植物具有花和果实,裸子植物具有种子但无果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
1.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并了解光学显微镜的一些常用 技术参数(见附录 2 和附录 4)。
2.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了解电子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构象。 4.了解植物细胞中几种普谝存在的代谢产物。 5.熟悉临时制片的一些方法。
实验材料与用品
1. 新鲜材料: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叶片、胡萝卜(Daucus carota var.sativa) 根、葱(Allium fistulosum)干鳞叶、辣椒(Capsicum annuum)的红色果实、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莲(Nelumbo nucifera)根状茎、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子、小麦(Triticum aestivum)籽粒、印度橡皮树(Ficus elastica )叶片以及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一串红 (Salvia splendens)的花等。
另取洋葱鳞叶内表皮,南瓜茎、叶表皮毛以及小麦的根毛等部位观察细胞质的运动。 1.2 呼吸作用抑制剂对细胞质运动的影响
) 在上述材料具细胞质运动的临时装片一端,滴进 2,4-二硝基苯酚,另一端用滤纸吸
水,反复几次使细胞中 2,4-二硝基苯酚溶液达到应有的浓度,5-20min 后观察细胞质的运
动变化。
在植物科学研究中常需鉴定细胞的死活,活死细胞的原生质的理化性质有本质的区别。 活细胞的膜系统具选择透性,而死细胞则无。活 体 染 色 是 利 用 某 种 对 植 物 无 害 的 染 料 溶 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鉴定的技术。
成长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活细胞与外界溶液可进行有选择的物质交换,能使细 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根据引起临界质壁分离的溶液浓度与相邻不引起质壁分离 的溶液浓度的平均值可粗略计算出组织的渗透势。
#问题与思考
(1)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代谢产物一般贮藏在细胞的什么部位?
(2)根据印度橡皮树叶片钟乳体的形态特征,推测钟乳体的发育过程。若从盖玻片的一侧加 入一滴盐酸,钟乳体有何变化?
(汪 矛)
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
班级 :
组号:
成绩:
实验名称:
1.根据实验观察,你认为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分别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哪些结 构?这些结构有何特征?
取松茎木材三切面永久制片,在松茎木材的径向切面(通过圆心的纵切面)观察具缘纹 孔的表面观;在横切面和切向切面(非通过圆心的纵切面)观察具缘纹孔的切面观(图 1-3)。
取柿胚乳永久制片,观察细胞壁和胞间连丝等结构特征(参照图 1-2b)。
(a)
(b)
图 1-2 纹孔与胞间连丝。(a) .辣椒外果皮 表面观,示单纹孔对;(b).柿胚乳细胞的胞间 连丝
) 观察电镜下一组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照片(图 1-4),识别每幅照片中的细胞结构,并指
出采用的制片技术和使用的电镜类型。
(a)
(b)
(c)
(d)
(e)
(f)
(g)
(h) 图 1-4 电镜下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
(i)
填表回答 图序号 所用电镜(透射、扫描)
所示结构
3. 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
3.1 淀粉粒 不同植物的淀粉粒具不同的形态,可作为植物粉末和商品鉴别的依据。
实验原理、内容与方法
1.细胞质运动
1.1 细胞质运动观察
) 取黑藻幼嫩的叶片,制成临时装片(因其叶片较薄,无需作切片),在高倍镜下仔细
观察中脉附近的叶肉细胞,可见叶绿体等细胞器的运动,注意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并 与相邻细胞进行比较。
取紫竹梅花丝作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花丝表皮毛是由多个排成单列的椭圆形细 胞构成,仔细观察其中几个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a)
(b)
(c)
图 1-3 松茎木材三向切面,(a)径向切面,示具缘 纹孔的表面观;(b)横切面和(c)切向切面,示具缘 纹孔的切面观
#问题与思考
(1) 光镜下观察鸭跖草叶片下表皮可见到哪些结构?
(2)从上述材料中观察到三种质体的形状、颜色和存在部位以及生理功能有何不同?
(3)成膜体与细胞板的构象有何区别?细胞板最先形成的位置在何处?根尖分生细胞形成两 个子细胞时,所形成的新壁一般是沿细胞伸长的哪个方向?
) 撕取圆叶牵牛和一串红花瓣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花青素的颜色和存在部位。
再从盖玻片一侧滴入酸性或碱性溶液,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a)
AL
(b)
C
(c)
(d)
图 1-5 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 (a)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粒;(b)小麦籽粒部分横切面中的糊粉层(AL); (c)鸭跖草叶片细胞中的针晶;(d)印度橡皮树叶片横切面中的钟乳体(C)
2.植物细胞中有哪些代谢产物?如何鉴别? 3.植物器官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判断和鉴别?
2 细胞质运动、活死细胞鉴定及组织渗透势测定
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属性之一。所有生活细胞的细胞质不停地运动,但明显程度不等。某 些材料具明显自发性细胞质运动,某些外界因素也可促进细胞质运动。细胞质流动与新陈代 谢和物质运输相关。
如介质呈微碱性时,中性红分子的解离作用很弱,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不易 被细胞壁吸附,但较易透过质膜和液泡膜进入液泡。由于液泡内溶液呈酸性,因此 中性红在液泡中发生解离,将液泡染成红色,此时细胞质和细胞壁不显色。
死细胞原生质凝固并丧失选择透性,细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不产生液 泡着色现象。此时中性红被吸附于原生质表面,细胞核和原生质着色。
(4)你所观察到的红辣椒外果皮细胞的细胞壁是哪几个方向的壁面?细胞壁上的纹孔属何类 型?所示纹孔是什么面观?
(5)松茎具缘纹孔分布有何规律?具缘纹孔的表面观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同心圆环?纹孔塞能 运动吗?如何运动?作用如何?
(6)柿胚乳细胞的细胞壁是初生壁还是次生壁?有何功能?
2.电子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结构
另 取 中 性 红 染 色 的 2小 片 洋 葱 内 表 皮 ,放 入 自 来 水 中 冲 洗 浸 泡 1 0-15 min,再 放 于 载 玻片上镜检,可见细胞壁脱色,而液泡被染成红色,细胞核和原生质不染色。
在活体染色制片中仔细寻找,可能会看到个别死细胞,其细胞核和原生质因被中 性红染色而呈红色,清晰可辨。
#问题与思考 (1)上述不同材料、同一材料的不同部位细胞、甚至同一个细胞的不同部位的细胞质流动
方向和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2)欲使细胞质运动速度加快,有何办法?
(3)用呼吸作用抑制剂 2,4-二硝基苯酚处理后,细胞质运动有何变化,说明原因。
2.细胞的活死鉴定
2.1 活体染色鉴定细胞的活死 中性红是鉴定细胞活死常用的活性染料之一,用其染色不会影响活细胞的生命
) 作花生子叶的徒手切片,滴入碘-碘化钾液,被染成黄色球状的颗粒为糊粉粒,同时被
染成蓝色的颗粒为淀粉粒。 用小麦颖果作徒手横切片,碘-碘化钾染色,观察胚乳最外一层方形细胞——糊粉层(图
1-5b),其中的糊粉粒被染成黄色。 取蓖麻胚乳制片,观察细胞中的糊粉粒,其中除无定形的蛋白质外,还含有蛋白质的拟
晶体和非蛋白质的球状体。 3.4 晶体 晶体也是常见的代谢产物,从化学成分看主要有草酸钙和碳酸钙两类。草酸钙结晶 有针晶、棱晶、柱状晶、晶簇和砂晶等。碳酸钙结晶不普遍,在少数植物的叶表皮细胞中呈 现悬挂的桑椹状膨大物,称钟乳体。
在显微镜下区分组成表皮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然后观察这几种细胞的细 胞核和细胞壁以及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和副卫细胞中的白色体等(图 1-1)。
另取胡萝卜根作徒手切片,(方法见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观察有色体的颜色和形状。
副卫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 表皮细胞
图 1-1 鸭跖草叶片下表皮表面观
1.2 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
2.永久制片:洋葱(Allium cepa)根尖纵切片、松(Pinus sp.)茎木材三切面制片、柿 (Diospyros kaki)胚乳制片、蓖麻(Ricinus communis)胚乳制片、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叶片横切制片及夹竹桃(Nerium indicum)叶片横切片等。
) 取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首先找出细胞有丝分裂的 4 个时期构象,然后在分裂末期
中观察成膜体、细胞板和初生壁形成的过程。 取一小块红辣椒果皮,从果皮内侧向外用刀片刮去果肉,仅存留透明状一层外果皮,置
于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观察细胞壁的构象以及纹孔和纹孔对的特征(参照图 1-2a)。另 观察比较红辣椒果皮的有色体与胡萝卜根的有色体的形态差异。
)取 一 片 洋 葱 鳞 叶 ,用 刀 片 在 鳞 叶 内 侧 割 划 成 数 个 0.5cm2左 右 的 小 片 ,用 镊 子 将 内
表 皮 小 片 撕 下 , 即 可 投 入 0.03%中 性 红 溶 液 中 染 色 (注 意 将 表 皮 内 侧 向 下 )。 8-10min 后 ,取 出 2片 ,在 蒸 馏 水 中 冲 洗 浸 泡 10-15min后 ,放 在 载 玻 片 上 滴 1滴 蒸 馏 水 ,加 上 盖 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被染成红色,而原生质和液泡不染色。
) 以马铃薯块茎和莲根状茎等材料作徒手切片(或作涂片),观察淀粉粒的形态、大小、
轮纹及脐的特征(参照图 1-5a)。用碘-碘化钾液染色,淀粉呈蓝-紫色反应。 3.2 脂肪与油滴 常温下呈固态的称为脂肪,呈液态的称为油滴。
) 将花生子叶作徒手切片,用苏丹Ⅲ染色,油滴呈现透明的橙红色。
3.3 蛋白质 贮藏的蛋白质是一种固体状的蛋白质颗粒——糊粉粒。
2. 实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双面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移液管、小 培养皿、量筒等。
3. 试剂:0.03%中性红溶液(0.3g中性红溶于1000ml蒸馏水中);5×10-4mol/L 2 , 4-二 硝 基 苯 酚 ; 1mol/L KNO3溶液;1mol/ L蔗 糖 溶 液 ; 1mol/L CaCl2溶液; 4mol/L(24%)尿 素 溶 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