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参观后有感

合集下载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7篇)全文剖析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7篇)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7篇)篇一:学习陶行知心得服务精神为人师表爱满天下――陶行知教我做老师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是每个老师的老师,在老师的金玉良言中,我读懂了应该怎样做老师。

首先是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

金钱主义,最是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教师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师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买得来。

教师的服务精神是建立在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之上。

金钱是买不到,别人也强迫不了的。

金钱主义是教师的大敌。

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从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论中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得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淡薄名利,淡化物欲,以平平常常的心态上班,踏踏实实的心态干事。

“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这是我学到的第二句话,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认为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

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年,我带领学生去秋游,在旅游途中我把自己零食的包装袋及垃圾都收在自己的手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把垃圾提在手里准备随时扔进垃圾筒,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学生看在眼里。

回到学校后,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好多学生都对这件事情深有感触,对他们的教育意义远远高出平时在课堂中的喋喋不休。

作为教师,遇事应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合乎规范的事就做,违背规范的事不干,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学生表率。

还要努力做到“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形象。

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3篇)

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3篇)

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3篇)陶行知篇1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

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

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

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

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

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

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

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1篇)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1篇)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1篇)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闻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荣耀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学问,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

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许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爱岗敬业:首先,要喜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抱负”的人。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宏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吸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分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急躁、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殊对那些学习特困生。

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根底。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近来一些舆论批判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判、训斥、否认学生,而很少鼓舞、表扬、确定学生。

其实,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洁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卑视学生。

陶行知纪念馆文物观后感

陶行知纪念馆文物观后感

陶行知纪念馆文物观后感陶行知,一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下是我对纪念馆文物的一些观后感。

一、文物展现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走进陶行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展现陶行知生平事迹的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照片、手稿、书籍等,生动地展示了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极倡导和实践生活教育、大众教育的事迹。

通过这些文物,我深刻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二、文物传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纪念馆内,有许多关于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文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真教育”理念。

此外,他还提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文物体现陶行知先生的爱国情怀陶行知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

在纪念馆内,有许多关于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文物。

如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以及他发表的抗日救亡演讲稿等。

这些文物让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坚定的爱国信念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四、文物激发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参观陶行知纪念馆,让我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今天,我们国家正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让我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参观陶行知纪念馆,让我对这位教育家的一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他的教育理念、爱国情怀和实践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1. 让我简单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倡导了新教育运动,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的伟大贡献而建立的,纪念馆内陈列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成就等内容,展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

3.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在纪念馆内,我详细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经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深刻认识到了陶行知先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影响。

4.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至关重要的,他主张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启发和鼓舞,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新认识和理解。

5. 通过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我不仅对陶行知先生本人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演变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6.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领会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意志和崇高精神,也让我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应该铭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把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实际教育工作中,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7. 我个人对陶行知先生和教育事业的理解与感悟,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我深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陶行知先生的身影,都应该有一颗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梦想而不懈奋斗!以上是根据你提供的主题“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撰写的文章,总字数超过3000字。

观看陶行知心得体会(实用17篇)

观看陶行知心得体会(实用17篇)

观看陶行知心得体会(实用17篇)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充实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回望过去,我充满感慨和收获。

这一年,我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技术。

观影陶行知心得体会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中,观影成为了我们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观影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它还能为我们提供灵感和触发思考,陶冶情操,拓宽我们的视野。

观影不仅让我们享受视觉盛宴,还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思考方式。

在我的观影经历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也因此感受到观影的乐趣。

以下是我通过观影得到启发和体悟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通过电影了解历史。

观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深刻意义。

当我们看到一部通过亲身经历而描述历史的电影时,我们往往更能够体会到历史的严酷和残酷。

这让我们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思考历史所代表的含义,并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举个例子,电影《临门一脚》通过刻画世界杯足球背后的政治和历史背景,把观众带入到冷战时期的世界中。

它使我们深刻领悟到足球不仅仅是一个运动,更是承载了人们政治和民族情感的载体。

第三段:深度解析电影刻画人物性格。

观影可以为我们提供深刻人物塑造的启迪。

通过深入研究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创造一个深刻和有意义的角色,以及如何展现人物独特的性格和思想。

一部好的电影如何刻画其主人公?我最喜欢的两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福尔摩斯》分别创造了一如既往的萨利·蒂吉奥、一位智力惊人的福尔摩斯。

这些电影将人物刻画得深刻而具体,不仅让我们对人物形象更加深刻印象,而且帮助我们了解如何与角色建立情感联系,带着疑问走进整个故事。

第四段:借鉴电影的故事写作技巧。

观影也可以提供许多关于叙事和故事写作的启示。

当我们看一部电影时,我们可以研究其剧情发展和结构,特别是如何通过角色、场景和情节来维系整个故事的关注点。

学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

学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

学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学陶行知心得体会(通用3篇)学陶行知心得体会篇1近段时间,幼儿园组织了学习陶行知的活动,通过听陶视频、学习有关陶行知的理论等,唤起了我们“师陶、学陶、践陶,打造爱+智慧教师”决心和信心,也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除了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高尚人格外,在教育中还体现了“爱满天下”博爱精神,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民主教育也成了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被陶行知的.精神所感动。

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几点体会:在学陶的过程中,首先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爱孩子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孩子,对孩子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教师只有对孩子抱有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孩子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我用真心疼爱着孩子们,孩子们也用他们的童稚爱心回报着我,我特别喜欢看到听到孩子们甜甜的笑脸,喜欢他们围拥在我的身边,喜欢他们稚嫩的呼唤声,“老师,老师”这是个崇高的职业,让我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

在这种充满爱的师生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也学会了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

同样,我们也应爱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各种滋味,爱自己的家庭,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爱工作着的幼儿园,有了它,才有我们的安宁幸福。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我会带着一颗对教育对孩子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使自己能在这一路上有更大的收获,能采撷到更多的陶果。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这次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他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

陶行知强调人本主义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陶行知坚持人本主义教育的真实记录和事迹。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和发现,让他们亲自去了解和体验所学的知识。

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动手解决问题,并提供了许多机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

这些做法让我深感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单纯的传授知识。

在纪念馆的展示中,我还看到了陶行知对于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他非常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满足学生的身体需要,他亲自设计了适合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

他还为贫困学生提供了食物和住宿的帮助,尽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陶行知的这种关爱和尊重让我深受触动,他把学生视为孩子一样去关爱,让他们在温暖和尊重的环境下成长。

参观纪念馆还让我了解到陶行知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他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

他在学校中开设了实用主义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他还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陶行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深感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参观纪念馆后,我对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陶行知通过他的行动和实践诠释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具有的品质和理念。

他强调人本主义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这些品质和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馆参观有感
今天,我们参观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

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黄潭源村,他原名陶文浚,后来由于赞成“行知合一”的学说,改名陶知行;在实践中,他又觉得行应在知之先,又改名陶行知。

陶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

回国后大力推行平民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现在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陶先生创办的。

陶先生对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影响很深,我想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本身应该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应该是有一定深度的。

陶先生的涵养足够深厚,所以他会自己编写教材,自己创办学校,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将自己的理念与当时的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教学的实施与推广。

那时的旧社会,农民居多,陶先生认识到在农民种普及教育的重要,于是他走进乡村,在农村开展教育。

陶先生创办了很多乡村学校,使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他也注重让大人识字,他亲自编写了识字的教材,让自己的母亲使用教材认字,结果一个月后,他的母亲就能读懂他的家书了。

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陶先生也利用自己留学时学到的科学,为农民传授了科学农作的技术,更加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陶先生在推广教育这方面,真的很用心,这也更能体现陶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先生是在用他的真心,致力于推广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是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陶先生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一件事情。

1936年7月,发生了著名的“七君子”被捕事件,陶先生得知这件事后,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爱因斯坦,泰戈尔,杜威,巴金,这些都是何等著名的人物,我想,陶行知先生认识了这么多中国乃至世界的
知名人士,他的好友是何等的多。

也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知名好友的支持帮助,陶先生才能请他们来中国推广教育、深入到民间教学,又或者是在危急关头救人一命。

陶先生有着自己伟大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加上他自身良好的素养,使得身边的朋友都很支持自己的事业,这样的为人处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陶先生怎样教育孩子的事迹,流传很广的就是四颗糖的故事。

我从这个故事感受最深的就是陶先生用爱教育的理念。

陶先生的爱,在教育中体现,他在当学生犯错误时,用他
独特的“四颗糖”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之自己认识到错误,努力改正。

我想,我们应学习陶先生,随时随地用“四颗糖”,即尊重和理解之糖、信任和支持之糖、赏识和鼓励之糖、宽容和体贴之糖去呵护、教育学生,最终唤醒他们的良知和动力,使他们抬起头来重新上路,并茁壮成长。

此行令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在以后面临学生时,我必当以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对待学生,学习陶先生的亲力亲为,用心的对待和解决在教育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