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自然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黄冈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旅游资源

黄冈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旅游资源

黄冈市的地理环境(一)区位与地貌1.地理位置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

地处东经114°24″—116°07″,北纬29°45″—31°40″之间。

东邻安徽省六安、安庆,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本省鄂州市、黄石市隔江相望,西连武汉市、孝感市,北接河南省信阳市。

面积17446平方千米。

人口723万。

2.地势地貌北部和东部为大别低山丘陵,海拔多在500-800米,东北部的天堂寨,海拔1729米,为大别山主峰;中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丘陵岗地;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多湖泊,地面高程多在20-40米。

河流主要有巴河、佛河、新河等,均自北向南注入长江。

湖泊主要有龙感湖、太白湖、武山湖、赤东湖、赤西湖、策湖等。

3.行政区划、面积及人口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

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730万。

2005年全市总人口726.34万人。

其中,男381.04万人,女345.30万人。

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3.5‰。

其中,黄州区总人口36.69万人;团风县总人口36.57万人;红安县总人口65.41万人;麻城市总人口116.28万人;罗田县总人口59.50万人;英山县总人口40.86万人;浠水县总人口103.81万人;蕲春县总人口96.57万人;武穴市总人口73.11万人;黄梅县总人口95.15万人;龙感湖管理区总人口2.97万人。

汉族为主,散居有回、壮、满、土家、蒙古、苗、藏等25个少数民族。

(二)气候特征黄冈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

四季光热界线分明。

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6.49-113.3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2161.5小时,西北部日照高于东南部,全市日照率为43-49%之间。

年平均气温为15.7℃-17.1℃。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山地风光如果伴以湖泊、河流、海洋,山水相映, 更具特色。
九寨沟
黄龙(沟)
长江三峡
(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优美的自然资源需要由人来认知,由人来提升其 文化内涵,人类活动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甚 至起主导作用。 在那些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中, 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
峨眉山建筑群
众多的文化遗产,则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 类活动居主导地位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如我国古代建 筑群。
宏村
福建土楼
世界人类遗产中的11座古城中有两座是我国 的,即平遥、丽江。
山西平遥
云南丽江
“红色旅游”,旨在保持共产主义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 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 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 精神,是宝贵的革命财富,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
(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1)地质构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科 罗 拉 多 大 峡 谷 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
非洲最大湖 维多利亚湖 世界最狭长湖 坦噶尼喀湖
滇池
洱海
断层湖
(2)自然地理条件
主要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
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雪公园 寒温带和中温带是冬季欣赏冰、雪、雾凇奇景,鉴赏冰雪雕 塑艺术,从事冰雪运动等旅游胜地的主要分布区。 ——“白色
正误判断: (1)火山地貌景观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 )
(2)砂岩地貌在中高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3)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只有在单纯的人文因素塑造的景区中可以体 现。( )
【提示】 (1)× 火山地貌景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2)× 砂岩地貌在中低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3)× 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 活动的影响作用。

地理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人们对旅游的热衷,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地理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不同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景观赋予了不同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气候和地形也会对旅游体验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理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例如,地处热带地区的国家往往拥有美丽的沙滩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珊瑚礁,成为众多度假者的首选。

而位于高山地区的国家则因其壮丽的山峦景观吸引着登山者和探险家。

地理条件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地理上的多样性也为旅游业提供了不同种类的旅游产品。

从自然景观到文化遗产,从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到追求奢华和享受的豪华旅游,不同地理条件下培育了多样化的旅游风格和体验。

例如,地处欧洲的法国因其浪漫的巴黎城市、世界著名的卢浮宫和各色美食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而地理上毗邻南极洲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则因其无垠的冰川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吸引着在追求自然奇观的旅行者。

其次,气候条件是影响旅游业季节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气候直接影响着旅游活动的可行性和旅游者的体验。

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高度依赖季节,比如热门的滑雪胜地只能在冬季提供服务,而海滨旅游也往往受到夏季天气的限制。

气候条件的极端变化也可能对旅游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气候变暖导致雪量减少,使得某些滑雪胜地的运营面临困境。

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台风、大风等也可能造成旅游业的中断和破坏,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最后,地形和交通设施对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崎岖的地形和交通难以通畅的地区往往难以开发旅游资源,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交通设施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和便利性。

例如,航空运输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快速地到达世界各地旅游目的地,而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系统则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旅游地理知识点

旅游地理知识点

旅游地理知识点旅游地理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了解,来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提供旅游服务的一门学科。

旅游地理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其地质、气候、水文、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等,以及这些特征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以下是旅游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地理环境特征: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旅游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河流和湖泊可提供水上活动的机会,海滩和森林可供休闲和户外活动使用。

了解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帮助旅游者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和活动。

2.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地理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

这些景观具有美丽和独特之处,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

了解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征可以帮助旅游者规划他们的旅行路线和活动。

3.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有历史、艺术、科学或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考古遗址、艺术品、传统技艺等。

了解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征有助于旅游者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对当地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欣赏和保护。

4.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理还涉及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休闲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可以帮助旅游业者进行目的地开发和规划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5. 人口与文化:人口密度、人口构成、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等因素也是旅游地理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了解目的地的人口特征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 旅游地理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地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旅游业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了解旅游地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实践对于旅游业者和旅游者都非常重要。

地理环境对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利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利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利用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和人文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对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利用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讨论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地形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不同的地形对旅游业发展起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山脉地形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山脉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吸引了众多登山者和户外探险爱好者,亚尔山脉则因其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火山地质考察的热门地点。

其次,平原地形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平原地带通常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文景观,如农田、乡村风光、历史古城等,这些都是旅游的重要资源。

例如,中国的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水韵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此外,河流和湖泊等水域地形也对旅游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景区周边的河流和湖泊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水上娱乐项目,如游船、钓鱼等,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的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二、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气候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旅游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温暖的气候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海滨城市往往因其温暖的气候而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例如,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以其温暖的气候和美丽的沙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次,四季分明的气候能够为旅游业带来不同的体验。

一些地区的旅游景点因其独特的季节景观而吸引了游客。

比如,中国的长白山在冬季能够提供滑雪体验,而在夏季则是避暑的好去处。

此外,气候对特定主题的旅游业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地区适合发展海滩度假和水上运动旅游,寒冷的气候则适合发展冰雪运动旅游。

三、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生物系统。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地理位置能够提供丰富的自然景观、文化背景和气候条件,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并讨论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

例如,位于热带地区的地方通常拥有美丽的沙滩、蓝天、碧海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适合海滨旅游。

而山区地带则以壮丽的山脉、瀑布、森林和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吸引着众多登山、徒步和探险爱好者。

因此,地理位置能够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提供了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二、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地理位置也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历史、宗教、民俗和习惯,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例如,位于欧洲的巴黎之所以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除了其地理位置有利于交通和旅游业发展外,还因为巴黎拥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艺术和浪漫的氛围。

同样,位于亚洲的日本因其独特的文化,如和服、茶道、歌舞伎等,吸引了无数游客。

三、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地理位置还对气候条件起到重要影响。

气候是很多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位于北欧的冰岛和挪威因其接近北极圈的地理位置,拥有极光的奇观,吸引了大量的观光游客。

而位于热带地区的夏威夷和巴厘岛则以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沙滩吸引了无数度假者。

因此,地理位置对气候条件的影响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四、地理位置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通常能够快速发展其旅游业。

例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位于热带地区,以其丰富的海洋生物和美丽的海底世界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开发旅游设施和保护环境,使大堡礁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巴厘岛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个印度尼西亚的小岛位于热带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气候。

世界地理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地球是一个拥有广阔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的星球。

这些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地理的重要性。

亚洲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多样化且令人兴奋的旅游资源之一。

亚洲的地理环境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包括沙漠、山脉、湖泊和海洋。

例如,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以及泰国的普吉岛都是亚洲地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这些景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欧洲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欧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和自然风景。

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斗兽场以及英国的大本钟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此外,欧洲还以其美丽的海滩、迷人的乡村和丰富的音乐艺术活动而闻名。

北美洲以其多样化的地理环境而闻名,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旅游资源。

从美国的大峡谷和黄石国家公园到加拿大的洛矶山脉和尼亚加拉大瀑布,这个地区的自然风景无处不在。

此外,北美洲还拥有世界级的城市,如纽约、洛杉矶和多伦多,这些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南美洲是一个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亚马逊雨林、安第斯山脉和巴西的伊瓜苏瀑布都是南美洲独特的旅游资源。

这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世界闻名的节日,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

南美洲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非洲是拥有世界上最奇特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旅游资源的大陆之一。

从埃及的金字塔和肯尼亚的大型动物迁徙到南非的开普敦景区和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非洲为游客提供了迷人的旅游体验。

除此之外,非洲还拥有壮观的自然风景,如塞舌尔的白沙滩和毛里求斯的珊瑚礁。

旅游地理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对旅游景点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旅游地理还关注旅游对地方社区的影响。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和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和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和特征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中国旅游资源丰富,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每年来中国旅游的人数都是相当可观的。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不是偶然的,它的地理基础决定着它的多种多样,可以分两方面来分析:★第一,自然地理基础首先,我国拥有来辽阔的土地,独特地理区位。

我国国土面积广,排在世界第三位,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垂直分布也广,广大的面也就意味着我国的所跨的自然带也广。

其中自然带可分布为以下几部分: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荒漠带、高山植物区等。

跨越了热带、温带、寒带,纵向分布有形成了针叶林、阔叶林。

在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风景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国地理位置独特,跨度广。

最南是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度,跨越49个纬度。

这么一个特征也就造就了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另一个自然地理基础———多种多样的地理气候。

全球气候大致可分为13中类型,而我国就拥有其中五种: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

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在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高原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 生物景观
3.2.3.1概述及国家标准对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分类 3.2.3.1.1概述 (1)生物与生物景观的概念 A.生物
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体的总称,按其性质可分为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生物圈
是地球四大圈层中内容最丰富、美感特征最全面 的景观。 C.生物景观
作为旅游资源的生物景观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 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
(3)时间(季节)性是指生物随季节变化发生的形态和空间位 置变换而形成季节性旅游景观的特点;
(4)广泛多样性是指生物景观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5)可再生性是指生物的繁殖功能使其在经济利用上具有可持 续性,其可驯化功能和空间移植性可用于开发人造生物景观, 同时还能作为园林造景、美化城市的衬景;
B.生物是构建人工景观和优化旅游环境的软质材料;
a.植物是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的重要材料;
b.生物是城市动物园、植物园等专门性公园建设的主体;
c.植物的生态功能使其成为改善旅游环境的重要措施。
C.生物使得旅游项目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利用生物的生态、习性、色彩、造型等特征,可进 行观赏、狩猎、采集、垂钓、食用、保健、表演、科考、科 普等多种旅游活动。
教学ppt
5
3.2.3.2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功能
3.2.3.2.1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1)奇特性是指受地域分异规律控制而形成的不同地方有不同 生物景观的特点,从而吸引游客前往异地观赏特有的生物;
(2)(地域)标志性是指生物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反映最灵 敏,因此,不仅有助于进行科研、考察、观赏和生态旅游,也 有助于形成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突出所在区域的景观特点;
(2)医疗健身功能
A.许多动植物可作为中医的药用材料,能起到医疗健身的作用; B.特殊的植物生态环境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更有净化环境
(大气、噪声污染、调节气候,减轻地球外围的温室效应)的 功能; C.许多非保护的野生动物可供人们进行狩猎、垂钓等活动,使人 们获得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科普教育与文化旅游功能
动植物是生态旅游吸引普通游客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回归 自然的重要资源,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动植物被人们赋予的 某游活种动寓。意又使其具有文化色教彩学p和pt 精神意义,从而可开展文化7 旅
3.2.3.3植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基2)生物景观与旅游
A.生物是自然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a.生物特有的生命特性给自然界增加了活力,赋予静态的自然景 观以动感的生机,成为自然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b.生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其外貌、形态、色彩、声韵等审美 因素更是异彩纷呈,从而使旅游者获得美的享受,并且使其 在自然景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构景作用。
教学ppt
4
3.2.3.1.3国家标准对生物景观的分类
国家标准将第三个主类生物景观分为4 个亚类(包括属于植物景观的树木 、草原 与草地 、花卉地 3个亚类和属于动物景观 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1个亚类)、11个基本类 型(其中林地 、丛树 、独树 、草地 、疏 林草地 、草场花卉地 和林间花卉 等7个基 本类型属于植物景观,水生动物栖息地 、 陆地动物栖息地 、鸟类栖息地和蝶类栖息 地 等4个基本类型属于动物景观)。
(6)脆弱性上指生物及自然生态系统在抗干扰的能力上较为脆 弱;
(7)生命有机性指动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们的存在给 自然界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教学ppt
6
3.2.3.2.2生物景观旅游功能
(1)审美功能
生物景观以其形色美(指动植物的形体、色彩等美学特 征)、珍稀美(越是珍稀就越有观赏价值)、奇特美(指一些 动植物奇异独特的特征对旅游者产生的吸引力)和嗅味美(指 许多植物发散的独特香味)使其成为自然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 的旅游者审美对象;
教学ppt
2
3.2.3.1.2湖北的土壤与动植物
(1)湖北的土壤与植物 全省土壤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鄂西北、鄂中、鄂北岗地及鄂东
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域多为黄棕壤、黄褐土,鄂东南多为红壤,鄂西南多为 黄壤,江汉平原则发育有潮土、水稻土等隐域性土壤。
植被也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 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 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 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 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 乌桕、漆树、 核桃、板栗和果树等。 在鄂西山地局部地区还保存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珙桐、银杏等。 水杉以利川县小河、水杉坝(海拔1050米)分布最集中,为全国乃至世界 繁殖水杉林的种源基地。省内植物资源以鄂西山地神农架林区最富,神农 架是中国东部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森林覆被率达70%左右,现有森林总 蓄积量1575万立方米,约占全省的1/3,其中成熟林蓄积量占83%,是中国 重要的原始林区之一,有“绿色宝库”之称。植被结构也具有明显垂直分 布特征。据调查,山区植物种类有2000余种,占全省植物种类的2/3,世 界稀有或中国特有植物有30多种,主要有珙桐、香果树、领春木、 水青 树、银杏、铁坚杉、 马溜光、野生蜡梅等。
教学ppt
3
3.2.3.1.2湖北的土壤与动植物
(2)湖北的动物
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 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还有白化 型的神农白熊、白麝、白鹿、白蛇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 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 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1978年辟大小神农架主峰周围和老君山 一带为自然保护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保护珍贵的金丝猴、 闽中羊、珙桐、领春木等珍稀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此外, 在鄂西南星斗山和鄂东南九宫山老崖尖等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保护的鸟类种类多达350种,其中以与南方共同的鸟类居多, 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有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等30种左右。 鸟类中以候鸟最多。此外,在鄂西山地的山溪涧还盛产大鲵 (娃娃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