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风车国际休闲度假村B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陵水中惠国际大酒店C02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中惠国际大酒店C02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本项目用地位于海南岛东南端、陵水县西部与三亚市交界处,陵水土福湾度假区C02地块。
总用地面积为133000平方米。
基地现状周边环境:基地南面为临海的酒店用地,北面为陵水县蛾仔洋基本农田保护区。
东面是酒店居住混合用地,西面为旅游服务业用地。
区内地形较为平缓、虾塘密布,原生态植被破坏较为严重。
第一章: 规划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业主提供的用地红线图、设计任务书、“陵水土福湾C02地块规划设计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陵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国家相关规范及陵水县相关地方法规2. 项目概述本项目用地位于海南岛东南端、陵水县西部与三亚市交界处,陵水土福湾度假区C02地块。
基地呈非规则长方型形状,东西向长约548米,南北长约为252米。
总用地面积为133000平方米。
规划设计要求:容积率≤0.6,建筑密度≤25%,绿地率≥45%,建筑高度≤40米,车位数≥532个。
规划要求退界:东侧、南侧、北侧退让用地红线20米、西侧退让用地红线5米。
此次方案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15484平方米,地上计入容积率的面积为79742平方米,地下及不计入容积率面积为35742平方米。
3. 规划设计概念进则是大海,退则是自我,这样的生活必然是含蓄优美而多元的,动静相宜,富有情趣!来这里的人群不是短暂的度假,而是短暂的生活,以至未来永久的生活,他们拥有的是一个海边的家。
原来的高品质生活,不因为空间的变化而屈就,无论是喜欢别墅优雅宁静、独立私密,还是喜欢高层的海阔天空、高瞻远瞩,在本案中一一彰显。
结合目前中国人群的居住及度假旅游需求提出了立体式景观河滨及交错式小区景观主轴的规划设计理念:形成贯通基地的的景观水系轴线,到河岸的休闲步行轴线,到分组团中心绿化,到人与建筑完美结合的生活空间四级序列。
陵水高峰温泉度假区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GFWQ-43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体规划设计阐明一、工程设计重要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2023年1月1日)2、《都市规划编制措施》(2023年4月1日)3、《都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原则》(GB50137--2023)4、《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23年)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23)6、《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7、《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停车场(库)配建原则》(2023年)8、《海南省产权式酒店建设销售管理暂行规定》(2023年)9、《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3年)10、国家有关规范、地措施规及文献11、有关地形图及资料二、地理区位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旳东南部,东北与万宁市交界,西南与三亚市毗邻,西至西北与保亭县和琼中县接壤,东南濒临南海。
距海口市约240公里,距三亚市约80公里。
英州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南端,东部与隆广镇、新村镇接壤,西部与三亚市南田农场毗邻,北部隔廖次岭与保亭县旳六弓乡交界,南临南海。
全镇常年气候滋润,四季如春,东线国道和高速公路贯穿英州,在镇区设有高速公路出口,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以便。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占地面积约27.63公顷。
东临英州大道,通过英州大道与南面旳G98海南环线高速公路相连,是通往三亚与海口旳重要通道,同步也连接项目与英州镇区。
本项目距离高速出口仅1.5公里,距离英州镇区仅2.5公里。
地块南侧为高峰温泉大道,可以连接223国道,两条现实状况市政道路可以满足项目未来旳交通出入需求。
三、用地现实状况分析1、自然条件用地区域属于热带海洋季风岛屿型气候,温度适中,降水充沛,日照充足。
2、基地现实状况基地现实状况大部分是荒地和草地,处在待于开发状态。
场地景观制高点是中间山体项端,景观视线良好。
3、地形地貌场地整体展现中间高四面低,山体四面地势较平缓。
最大高程点位于山体顶端,高程为57.85米,最低高程点位于英州大道与高峰温泉大道交汇处,高程为26.06米。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2.11•【字号】陵府办[2010]16号•【施行日期】2010.0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陵府办〔2010〕16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切实组织开展好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及省委、省政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认真开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按照营造整洁优美卫生环境,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的总要求,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创造安全和谐、文明有序的发展环境。
二、组织领导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吴祥维担任,副组长由县城市管理局局长周才旻担任。
成员由县政府办、县旅发委、县商务局、县公安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卫生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陵水工商行政管理局各1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城市管理局。
主任由周才旻兼任,副主任由刘春兼任,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中抽调。
三、整治目标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卫生环境,提高公众卫生意识,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创造干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海南省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则为规范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建设管理,保证其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作规律,同时保证开发建设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和谐,特编制《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规划是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按规划要求执行。
本规划所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本规划区的规划定位所制定,未涉及的指标应按国家、海南省以及陵水县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本规划的实施必须是文本和有关图纸同时使用。
规划范围: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属于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东组团,西临新村镇,南临南海清水湾,规划用地面积327.19公顷。
规划定位与发展规模功能定位:欧洲风情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滨海高尔夫度假社区。
实现规划功能的措施:积极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为旅游开发带来文化底蕴。
借鉴北美新城市主义的造城理念,塑造带有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氛围和特色的自由街区式城市景观社区。
开发营造开敞空间、环境景观的绿色网络,延伸“高尔夫球场、碧海蓝天、银色沙滩、背景山体”对度假社区的影响;划分若干居住片区,提升滨海腹地的居住价值;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配套完善公共设施与市政,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与个性魅力的高品质旅游度假区。
目标定位:清水湾理想的度假社区——在自然中生长的生态、人文、魅力的滨海度假社区,是人们可以安全、自由、友善、幸福居住与度假的理想社区。
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总用地327.1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63.60平方米。
规划区总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0人以内。
用地布局规划在研究C区现状建设条件及山水生态肌理的基础上,结合C区的功能定位,提出“山海相望,休闲居中,居住环抱”的土地利用总体结构模式。
居住用地总面积178.6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54.61%。
其中一类居住用地71.43公顷,二类居住用地105.35公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03•【字号】琼府函〔2023〕148号•【施行日期】2023.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琼府函〔2023〕148号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审批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陵府〔2023〕20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陵水黎族自治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建设滨海旅游与科教融合新高地、黎疍文化风情生态宜居地、热带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陵水黎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95.34平方千米,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80.48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819.66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526.6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3倍以内。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布局,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南繁科研育种。
协同做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陵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岛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全面提高县域生态品质。
新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陵水县新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导言 (2)一.规划背景 (2)二.上位规划回顾 (2)三.区域位置与规划范围 (2)第二章现状概况 (3)一.自然条件与环境 (3)二.现状土地利用和人口规模 (3)三.现状建筑概况 (5)四.现状基础设施概况 (5)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6)一.优势条件 (6)二.存在问题 (6)第四章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 (7)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目标 (7)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7)一.城镇性质 (7)二.城镇规模 (7)第六章规划用地布局 (8)一.用地适应性评价 (8)二.规划布局构思 (8)三.功能分区 (8)四.用地规划 (9)第七章旅游规划 (11)一.旅游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11)二.旅游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4)三.游客环境容量估算 (16)四.新村镇区旅游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 (16)五.旅游线路安排 (17)第八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8)一.镇区道路交通现状 (18)二.道路系统规划 (18)第九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9)一.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19)二.镇区景观系统规划 ....................................................... 20 第十章重点城镇地区城市设计指引 (21)一.城市设计原则 (21)二.城市设计引导 (21)第十一章市政设施规划 (22)一.给水工程 (22)二.排水工程规划 (22)三.电力工程规划 (23)四.电信工程规划 (24)五.管线综合规划 (25)六.镇区环卫设施规划 (26)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27)一.消防规划 (27)二.防风灾规划 (28)三.防潮规划 (28)四.抗震规划 (28)第十三章建设开发控制 (29)一.基本控制 (29)二.空间管制规则 (29)三.地块控制指标体系 (30)陵水县新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导言一. 规划背景《陵水县新村镇总体规划(2009-2025)》已于2009年10月15日通过审批,并于2010年07月由陵水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概论

第一章概论一、项目概况土福湾位于陵水县英州镇的南面,它的东南面有晓乐岛,西南面有蜈支洲岛,与三亚市的亚龙湾并称姐妹湾,与三亚市海棠湾接壤,南临浩瀚南海,靠近海南东线高速公路。
土福湾位于东经109°北纬18°,属于中国三亚热带海滨旅游圈,地块位于土福湾中部,距三亚国际机场60km左右,距离三亚市区及陵水县城约30km。
土福湾与海棠湾一脉相承,受行政界线分隔成为两个部分,项目属于陵水县管辖范围,与三亚凤凰机场距离约为1小时,项目南部有高速公路,通行时间缩短为30分钟,连接三亚与海口的东线高速从项目南侧东西穿越,距离本项目不足1公里。
二、上位规划指导《土福湾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解放军医院后勤保障基地片区)》由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并于2015年12月11日通过专家评审会。
(一)上位规划依据:1.法规、规范及上位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0月)《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陵水黎族自治县土福湾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9年编制)《陵水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1年编制)《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英州镇村镇体系规划》《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政府文件、批文(1)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陵水后勤保障基地项目建设的函(陵府函【2013】73号)(2)海南省政府公文呈批单(办文编号0979)(3)陵水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用地选址的复函(陵建函【2015】71号)(4)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陵土环资函【2015】67号)(5)陵水黎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陵发改审批【2015】173号)(二)上位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协调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安排土福湾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生态经济的理念发展旅游,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海南陵水清水湾棕榈滩度假村修建性详细规划

海南陵水清水湾棕榈滩度假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一、项目概况1、基地区位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风车国际休闲度假村位于陵水县英州湾,占地106.87公顷,包括A、B、C三地块,本项目为C区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占地36.88公顷。
项目距离海口约240公里,距离三亚约40公里,处于三亚半小时旅游交通圈内,周边已开发建设项目有清水湾雅居乐、香水湾红勘、香水湾一号等休闲度假项目,该地区将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点旅游风景目的地。
现状交通较为便利,现有一条英赤路通往清水湾大道,并通过清水湾大道连接到高速路出入口。
2、基地现状C区地块为一狭长的地形,中间有一隆起沙坝横贯其中,站在沙坝上往下眺望,具有非常开阔的视野景观,地块范围内更有延绵1.54公里的海岸线,白色的沙滩,沙质细腻、干净,为全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度假资源。
3、规划依据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规划条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风车国际休闲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2020)5)、《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6)、《海南经济特区城市规划条例》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8)、相关地形图及资料9)、BLINK设计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首席设计为国际著名的休闲度假项目专业设计师Clint Nagata)二、规划设计1、规划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以建设海南热带滨海特色休闲度假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超五星级酒店。
注重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和度假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游憩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拥抱海景的生活,保护现有的场地生态系统,是现阶段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陵水风车国际休闲度假村B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海南陵水风车国际休闲度假村B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一、地理区位本项目位于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的清水湾旅游区内,属于风车国际度假村B 区,总规划占地面积35.93公顷(538.90亩)。
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位于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沿海,北距海口约220公里,南距三亚市区80公里,有高速公路、国道及东环铁路三条交通大干线通达。
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面积约456平方公里,由城乡协调发展区、自然观光区、旅游渡假区、生态保育区及水源保护区等五种功能区域组成,拟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先进、极富海岛情调的海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陵水风车国际度假村位于陵水县南端,位于土福湾与清水湾的转折交界处。
西侧临赤岭、土福湾,东侧、南侧临清水湾,总规划用地面积107.72公顷。
二、规划背景前期开发1995年海南成懋旅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土地使用权,并于临海的小山包上修建了8栋别墅式度假酒店,有限地接待少量游客。
由于受当时开发低潮的影响,滨海建筑无论从选址、规划、设计、材料、施工、设施等各方面均达不到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使现存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极不协调,需要彻底改造。
调整规划背景随着海南旅游生态省的建设以及国家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的确立,海南的旅游地产正引来新的发展时机,为了配合加快推进清水湾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进程,满足打造具有国际热带海滨特色的高品质休闲度假区的新要求,依据省住建厅及陵水县政府听取项目汇报时的指示精神及项目专家论证会的一致建议,陵水县于2010年10月进行风车国际休闲度假村的控规调整,本项目即以此控规为基础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三、用地现状分析用地范围划定B区用地位于整个风车国际度假村的中部,东西长约929米,南北宽约630米,北临主要城市道路,南临大海,总用地面积35.93公顷(合538.9亩)。
包含控规中的B1、B2、B3三个地块。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3、《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4、《陵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5、《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6、《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风车国际休闲度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7、国家相关规范、地方法规及文件8、规划部门提供的市政路网及用地高程9、业主提供的地形图及设计任务资料五、项目定位本项目位于海南城乡发展总体空间结构东部旅游经济发展链内,具体位置属于南部热带滨海旅游功能区中的“清水湾旅游度假区”,该区的功能定位是:旅游度假、休闲运动和旅游社区三大类,项目可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游艇俱乐部、产权酒店、公寓和高尚居住区。
风车国际度假村在控规中分成A、B、C三区,其中东部C区为滨海公园与别墅式酒店,西部A区为海归度假村,中部B区为别墅式酒店、集中式大酒店及高层酒店式公寓。
本项目(B区)即在控规的基础上,完全遵守控规的规划定位与用地性质,严格按照控规指标进行规划布局。
本项目的定位是:以五星级度假酒店为龙头,集合高层酒店式公寓、高档别墅式酒店及高档次低层住宅等类型度假产品,依托山海石林等自然景观、打造休闲度假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尚海滨度假村。
六、规划原则充分尊重控规、保持规划的延续性。
同时通过相应分析研究,合理确立规划定位。
综合考虑场地承载能力、开发愿望、期望值和经济的预期的平衡,使基地的开发容量、开发总量、场地使用强度、开敞空间率(空地率)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合理、有效的开发。
突出生态特色——注重保护场地较好的原生态,充分利用场地资源,突出海南陵水的地方特色,注重整体环境塑造,建设主题鲜明,魅力独具的滨海度假区。
度假区建设应突出海滨特征,提高山、海、石体系的可见度和可达性;保证滨海沙滩、滨水地带及山地的公共性。
建筑风格追求朴实大方,推崇热带岛屿风格,采用乡土的、自然的材料,外观轻盈、通透,以期达到保护和加强具有绿色生态特征的自然乡土环境。
七、总体布局1、功能结构规划结构按控规地块划分大体可归纳为一中心—两绿廊—三组团,即以中部一个五星级酒店为中心,以酒店两侧的两条通海绿廊做间隔,布置三个功能组团。
具体为以两条贯穿南北的通海绿廊为界,自东向西依次为别墅式海景酒店、集中式海景大酒店、高层酒店式公寓。
本规划以新的控规调整指标为基础,严格按控规指标进行规划布局,保证与控规内容的高度一致性。
、用地布局 2东区别墅式酒店位于东侧B1地块,由23栋别墅及1栋会所组成,规划用地约11.36公顷。
布局上依地形面海呈阶梯式布置4排2层高的海景别墅共23栋,别墅采用园林式平面布局,依坡地地势前后错落并围合出高低不同的室外园林空间,别墅每层均可看海。
在南侧小山包顶上设1层的观景会所,即可作为别墅式酒店的配套,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可为上山观光游客的提供服务。
五星级海景大酒店位于中部B2地块,由一栋集中式大酒店及17栋别墅式酒店组成,规划用地约12.76公顷。
集中式酒店采用U型布局,由1层入口大堂及两组垂直海岸线的9层客房楼组成,每组客房楼依据地形分布在高差为6米的两段地坪标高上,外观形成2层的前后退台,体型及场地空间关系非常和谐。
客房以单廊式布局为主,局部为内廊式,保证酒店所有客房均可看海,最大限度的利用海景资源。
两组酒店客房楼之间留出较大的间距,北侧最窄为40米,南侧中心花园最大为115米,形成开阔的海景视线通廊及宽大的酒店中心花园。
除集中式大酒店外,在其东侧靠近场地中部山腰的位置另布置17栋依山而建的别墅式酒店,其中南侧两排共9栋海景别墅,北侧8栋为山景别墅。
别墅式酒店自成一区,可作为高档豪华套房,并可利用集中式大酒店中的公共配套资源。
酒店式公寓位于西侧B3地块,由两栋7-22层酒店式公寓及35栋酒店式低层住宅组成,规划用地约11.80公顷。
其中高层公寓布在B3地块北侧,退台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南侧滨海景观资源。
公寓底层及地下配套部分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住客的日常生活需求。
酒店式公寓户型设计以时尚中小户型为主,特别适合度假、养老,端头位置局部设少量大户型,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高层公寓南面沿海东、西侧设置了35栋豪华的酒店式低层住宅,采用灵活的布局方式,尽量让每栋住宅都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视线。
3、公建配套规划在B区每个地块各自配套公建,以满足居住客人及外来游客的需求。
东区别墅式酒店整体纳入相邻C区的酒店统一管理,享用C区的酒店公共配套资源。
为便于使用,在南侧山包上另设一处山顶会所,提供餐饮、接待等功能。
中区大酒店则配置相对完善的酒店配套功能,包括大堂接待、商务会议、商店、餐饮、娱乐健身、休闲SPA等,并有泳池、网球场等室外活动设施。
西区酒店式公寓在底层配套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大堂、商店、餐饮、会议、娱乐等,同时室外设泳池、网球场,可满足居住客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4、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目标:度假村对外交通必须快捷通达;区内车行道宽度宜人,对区内环境干扰小;区内以步行为主,铺以电瓶车;滨海步道建成休闲景观道;登山道以天然材料铺设;主路两旁绿带放宽,形成林荫绿道。
对外交通度假村对外交通主要有北侧一条公路,B区三个地块均各设一个入口与之相连。
该路向东北约3公里连接清水湾大道并可抵达英州镇,向西2公里可至赤岭。
由英州口可上东线高速公路,南去50公里可至三亚凤凰机场,北往220公里则为海口美兰机场。
对外交通连接通畅安全。
区内交通B区的区内交通考虑功能组团类型、自然地形、安全便利等因素。
道路断面充分考虑车行、人行、管线埋设及绿化效果的不同需求,力求与场地有机契合。
区内车行主路红线宽9米,其中车行道6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车行支路宽5.5米,其中车行道4米,单侧人行道1.5米。
车行道可满足客人驾车来往、区内电瓶车接送、以及救护车消防车的安全通行。
内部人行步道宽1.5-2米,登山步道宽2米,滨海休闲步道宽3-5米,两旁搭配灌木、花卉,形成宜人的景观。
这些步道以天然材料铺装,主要道路两侧均布置绿化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在三个地块之间的两条通海绿廊内设2米宽的景观步道,方便外来的游客从区外直接通向海滨地带。
区内集中停车场结合三个组团的入口及配套公建附近设置,共6处,B1、B2、B3每区各两处:B1地块设在北侧入口即山顶会所前;B2地块设在北侧主入口及酒店东侧后勤出入口旁;B3地块设在酒店式公寓入口两侧,并在地下设集中停车库。
区内低层住宅及别墅式酒店区每栋单体设置相应的停车场地。
区内交通组织和竖向设计充分考虑了步行和车行交通的合理性及便利性。
5、景观绿地规划景观绿地规划目标:尽量保护和改善原有植被;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广植树木(乔木),增加区内绿量;营造有利于植物群体完整和谐的绿化环境;绿化先行,先环境,后建设。
绿地规划布局上,首先在三个小区块之间留出两条主要的垂直通海绿廊,通海绿廊宽度40-70米不等,连接北侧公路及南侧海滩,即作为对外公共使用的下海通道,也作为不同区块间的有机间隔,同时也是场地空间内的视线通廊。
还有两条水平的绿带,其中沿海滨的公共绿化景观带长约1.3公里,保留部分原生态植被及热带花卉,搭配身形修长的椰树;另一条是在用地与城市道路之间设置防护绿地,建设生态林带,防止视线及噪声干扰,创造安静舒适的度假氛围。
在各功能组团主入口前区、中心花园区、滨海景观区以及山顶开放空间等形成多个绿化景观集中的节点,每个前区与中心花园形成一条景观轴。
前区开放空间主要以典型热带乔木为主,营造郁郁葱葱的热带氛围。
中心花园则以草坪搭配低矮灌木及少量乔木,引入水系景观,塑造亲人的室外休闲环境。
这些景观节点通过通海绿廊,绿化景观轴及滨海绿带串联在一起,构成整个B区的绿化结构体系。
使各景观空间相互穿插、交融,也使整个规划布局形态饱满、刚柔并济,满足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需求。
主要车行道、人行步道两侧绿化除了考虑景观效果,要更多的注重形成道路绿化遮荫系统,同时还要注重层次性,形成草、灌、乔相结合,花、叶、果相映衬的立体景观效果。
海滨岸线依据自然特征规划利用:有优质沙滩的东西两侧设计为海水浴场,中部岸上礁石区可作为登山游玩栈道及海胆养殖观赏区。
整个B区总绿地面积达到207530平米,绿地率为57.77%。
6、空间及视线规划场地整体北高南低,主要景观面为南侧大海。
因此在空间的高度分配上,体量高大的建筑布置在北侧,临海位置布置则低矮的建筑。
从整个控规的角度考虑,B 区较高,两侧的AC两区较矮。
根据控规中的用地性质划分,B1、B2与C区均为旅游度假用地,设计为度假酒店类产品,而B3与A区为居住类用地,设计为酒店式公寓及住宅类产品。
B3地块中公寓最高69米,B2地块中酒店最高36米,从空间高度上看,整个度假村高低错落,天际轮廓线随地势起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