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笔记

第一章中国国防

1.1国防概述

1.1.1 国防概述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有国才需要防,国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领土:指在一国管辖下的区域,由领陆、底土、领水和领空组成。

疆界:是国家领土周围的界限。

主权:指国家对所属疆域领土拥有的权利。

建立大国防观念的认识论基础:空间意识、主权意识、历史意识、职责意识、民族意识、统一意识

国防的基本类型:进攻性(扩张型、联盟型)防御性(自卫型、中立型)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抗衡。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国防力等组成)的体现

经济实力(基础)、国防实力(支柱)和民族凝聚力(灵魂)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三大基本支柱)

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政治斗争、心里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外交谈判、军备控制)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包括自卫目标、区域目标。

从内涵上对国防的目标层次进行分类:生存目标、发展目标

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的利益

1.1.2 中国国防历史(上)

我国古代国防:指从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开始,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止。

我国古代实行皇权至上的军事领导体制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领导体制出现了将相分职,且出现了以将为统帅组成的军事机构

清朝设立军机处,代皇帝起草军事文书,管理军队、兵籍、军令等

我国古代实行了民兵制、征兵制、府兵制和募兵制等多种制度。

殷墟甲骨“作三师:左、中、右。”说明当时的国家军队已经有固定的编制

西周时期主要兵种:水师、骑兵、步兵、车兵

公元前221,秦统一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全国有了统一的军队,并形成了由京师兵、郡县兵、边兵组成的武装力量体制。

明朝形成了完整的边、海防体制

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戚继光于1566年彻底平定倭寇,使海防得到巩固

明代海防体系:海岛要塞、海口要塞、海岸要塞、江防要塞

1.1.3 中国国防历史(下)

我国近代国防: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条的签订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充分败露出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1932年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使东北大片土地沦陷。

1937.7.7.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最终取得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敌侵略的完全胜利。

1.1.4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国防上的成就:1.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国防后背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听党指挥,能打胜战,作风优良。——习近平

国防政策:指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使用国防力量的准则,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保证。

我国的中央军委既是党中央军委,又是国家中央军委。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