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陇西县首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编号:2012-2968

院长:蒲钢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孔宁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核人:童景胜(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窦应战(工程师)

主要编制人员

道路专业:杜发旺

电气专业:刘剑锋

给排水专业:赵小明

建经专业:蔡勤奋

目录

第一部分正文

第二部分附图 (4)

正文 (5)

第1章概述 (1)

1.1 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以及研究过程 (1)

1.1.1 项目背景 (1)

1.1.2 建设的必要性 (2)

1.1.3 项目研究过程 (2)

1.2 编制依据 (2)

1.2.1 委托单位的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2)

1.2.2其它依据性文件 (3)

1.3 批准的道路网规划及城市排水规划 (3)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3)

1.4.1 拟建项目直接影响区 (3)

1.4.2研究范园 (3)

1.4.3 研究内容 (4)

1.4.4 评价年限 (4)

1.5 主要研究结论 (4)

1.5.1 工程项目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 (5)

1.5.2对下阶段工作的意见 (6)

第2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7)

2.1 区域概况 (7)

2.1.1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7)

2.1.2地理位置及人口 (7)

2.1.3 自然资源 (8)

2.1.4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9)

2.2 道路现状及评价 (13)

2.3 现状道路交通量及评价 (15)

2.4 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杆管线等情况 (15)

2.5 沿线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 (15)

2.6 工程地质资料 (17)

2.6.1 路基土评价 (18)

2.7 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8)

2.7.1 砂石料场情况 (18)

第 3 章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20)

3.1 城市规划概要 (20)

3.1.1 预测特征年 (21)

3.1.2 出行分析 (22)

3.1.3 远景交通量组成 (22)

3.1.4预测OD及路网 (23)

3.3 交通量预测结果 (24)

第4章采用的规范、标准 (25)

4.1 采用规范 (25)

4.2 设计标准 (25)

4.3 机动车道数的拟定 (27)

4.4 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 (28)

4.4.1 拟建道路适应性分析 (28)

第 5 章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30)

5.1 沿线土地资源使用开发情况 (30)

5.2 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 (30)

5.3 拟建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改善程度 (31)

5.4 拟建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 (31)

5.5 拟建道路对文物、树木等的保护 (31)

第 6 章工程方案内容 (33)

6.1 方案设计原则 (33)

6.2 总体方案 (33)

6.2.1 总体方案 (33)

6.2.2 主要节点方案 (34)

6.2.3 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34)

6.3 道路工程 (35)

6.3.1 路线设计方案 (35)

6.3.3 路基设计方案 (38)

6.3.4路面设计方案 (39)

6.3.5 公交停靠站、过街设施及无障碍设施等 (40)

6.4桥涵工程 (42)

6.4.1工程概况 (42)

6.4.2技术标准 (42)

6.4.3设计规范 (42)

6.4.4设计方案 (43)

6.5 排水工程 (43)

6.5.1 排水现状 (43)

6.5.2排水规划 (43)

6.5.3拟建管道布设情况 (44)

6.5.4污水量预测 (45)

6.5.5排水管网设计 (46)

6.6 附属工程 (55)

6.6.1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55)

6.6.2道路照明 (56)

6.6.3道路绿化 (58)

第7章环境评价 (59)

7.1 大气环境质量 (59)

7.2 交通噪声 (59)

7.3 振动环境质量 (59)

第8章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及建议科研项目 (62)

8.1 新材料(技术)应用 (62)

8.2建议科研项目 (62)

第9章工程阶段划分和进度安排 (63)

9.1 建设进度 (63)

9.2 组织管理 (63)

9.3 工程管理和人员培训 (63)

9.3.1 管理机构 (63)

9.3.2工程管理 (64)

9.3.3人员培训 (64)

9.4工程招投标 (65)

第10章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数量 (67)

10.1 道路征地拆迁 (67)

10.2主要工程数量 (67)

第11章资金筹措 (68)

11.1 资金筹措 (68)

11.2 资金来源 (68)

第12章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69)

12.1 工程主要材料用量 (69)

12.2工程投资估算 (69)

12.3经济评价 (71)

12.3.1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71)

第13章存在问题和建议 (92)

13.1 结论意见 (92)

13.2存在问题和建议 (92)

第二部分附图

1、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2、首阳镇道路标准横断面方案图

3、首阳镇道路平面方案图

4、陇西县首阳镇污水管道平面布置图

5、陇西县首阳镇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图

正文

第1章概述

项目名称:陇西县首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

项目地点:陇西县首阳镇

项目业主:陇西县首阳镇政府

项日性质:改扩建

1.1 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以及研究过程

1.1.1 项目背景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都,渭河上游,海拔 1612米~2798 米。县界域南北长约 60 公里,东西宽约 52 公里,总面积2408 平方公里,总人口 49.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6.32 万人,人口密度206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等 12 个民族。辖 9 个镇、8个乡,215 个村,1292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耕地面积 118. 57 万亩,人均占地 2.73 亩。东与通渭县相接,西与渭源县相邻,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北与安定区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巩昌镇,北经定西至省会兰州 210公里。

首阳镇为陇西的一个重镇,位于陇西县西部,偏北21 公里处,渭河南麓,国道316线由西向东穿过镇区。地处北纬35°04'39”~35°5'18”,东经 104°25'30”~lO4°26'45”之间。东西长约 10 公里,南北宽约 7 公里。东临渭河乡,南连碧岩乡,西临莲峰河与渭源县交界,北濒渭河与双泉、柯寨乡相望。地处渭河上游,是陇西县西部最大的集市贸易和物资集散地。

近年来,陇西县城镇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构建陇中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原则,按照“道路先行、房产紧随、扩大规模、提升品位”的工作思路和“填平补齐、保证重点、四化并举、突出特色”的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城镇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城镇功能逐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文峰和首阳为两翼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而目前首阳镇路网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镇功能的需求,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已经迫在眉睫。

拟建道路作为首阳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将把现状“断头”道路全线贯通,

并对现状路网进行补充与完善,从而形成交通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齐全,线型顺畅的“方格网”状城市道路系统,以达到改善首阳镇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已经势在必行。

1.1.2 建设的必要性

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首阳镇的交通面貌,改善道路周围土地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招商引资和首阳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的良好城镇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概括如下:

1. 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首阳镇路网的需要;

2. 本项目的建设是由首阳镇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决定的;

3. 本项目的建设是首阳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4. 本项目的建设是首阳镇生态环境建设和可待续发展的需要;

5.本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利于首阳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1.3 项目研究过程

2012年04月,首阳镇政府委托我院承担拟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经过现场踏勘、测量及熟悉场地,认真研究工程项目,合理安排、科学调度设计资源,全力配合业主,最终编制出本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决策。

1.2 编制依据

1.2.1 委托单位的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1. 陇西县首阳镇政府给我院的关于编制“陇西县首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任务书;

2. 陇西县首阳镇政府给我院的关于编制“陇西县首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合同书。

1.2.2其它依据性文件

1. 陇西县首阳镇政府提供工程区域 1:2000地形图;

2. 陇西县首阳镇政府及规划建设单位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

3. 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勘察资料;

4.《陇西县首阳镇总体规划》文本及附图;

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3 批准的道路网规划及城市排水规划

1.《陇西县首阳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05~2020);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1.4.1 拟建项目直接影响区

项目直接影响区为陇西县首阳镇。

1.4.2研究范园

一、工程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道路范围如下:

1. 通安路:西起昌盛路,东止朝阳络,道路总长 507.66m,红线宽20m;

2. 福康路;南起通安路,北止永宁络,道路总长 437.50m,红线宽20m;

3. 朝阳路:南起通安路,北止永宁骆,道路总长 493.38m,红线宽20m:

道路总长 1438.54m。

具体位置详见“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二、工程内容

拟建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以及道路附属工程。

1.4.3 研究内容

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分析预测;

2.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

3.项目影响区排水管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

4.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

6.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

7.市政管线布置综合要求的调查分析;

8.主体工程方案设计;

9.排水管线工程的设计;

10.道路附属工程的设计;

11.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12.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13.资金筹措;

14.经济评价;

15.环境评价;

16.综合评价。

1.4.4 评价年限

本工程建设期为 2012年5月~2014年5月,计算评价期主干路拟定为 2014~2033 年,计20年;

1.5 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分析与研究,经实地踏勘、方案比选、规划设计等技术的工作,并领会相关领导的意图与决策,认为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实施上是可能的,建议尽快做进一步工作。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如下: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5.1 工程项目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

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陇西县首阳镇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较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全县同等规模建设区前列,经济实力较强,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本次项目的研究评价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影响、技术方案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城镇道路交通,优化城镇布局,构筑中心区,保持社会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首阳镇打造成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发展、镇容整洁、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镇。

2、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将加快道路周边土地开发力度,拉大城镇空间,提高首阳镇整体服务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增强了城镇的经济吸引能力。同时也带动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拓展城镇用地,加速土地升值。

3、环境影响: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心区的各项压力,减轻了噪音污染源和空气污染源,降低了城镇人口密度,提高了城镇绿地占有率,改善郊区人民生活环境。

4、技术方案: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情况,本次拟建道路场地的地质地貌条件良好,也无大型地物或重要设施对土地开发项目产生影响,地块周边水、电、暖、气等各种来源均有保障。道路建设按照首阳镇总体规划进行,基础设施的设计依照国家现行规范,本着先进性、合理性、节约性进行设计,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由此可见,项目技术方案的实施是完全可行的。

综合以上分项评论结果,认为拟建道路的实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实施上也是可能的,有很高的综合效益,建议尽快实施。

1.5.2对下阶段工作的意见

拟建工程是首阳镇的一项重大工程,建议在下阶段工作中,勘察人员认真做好工程地质详勘报告,设计人员在现场详细调查现状实际情况。同时,协助政府部门统计好征地与拆迁工作。并且要服从《陇西县首阳镇总体规划》要求,优化设计方案,尽最大可能降低工程造价,使本工程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实施上可能。

第2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 区域概况

2.1.1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首阳镇,古代属于“雍州”地,为西戎部族所居。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置陇西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 36郡,郡下设县,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汉高祖二年(公元前 205 年)陇西郡领县十一,首阳为十一县之一,县城故址在今陇西县城西50 公里处。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 551 年)改为渭源县。至移今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年)又置首阳县,时隔4年,仍并入渭源县。宋神宗元年(公元 1068年)修筑熟羊寨(即今镇内旧堡子),俗称熟羊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 1935 年),始称首阳镇。1936年 8 月 23 日~24 日,由徐向前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经过陇西,在首阳镇等9各乡镇建立了苏维埃乡政府,苏维埃县政府设在菜子坪。至9月 30 日全部撤离。在短暂的41 天中,我党在陇西及首阳这块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9 年,解放后设首阳乡,1955 年郭厚、南麓两乡并入首阳乡,1958年公社化后,将首阳、众益、柯寨、双泉 4 乡合并成立首阳公社,公社下设首阳、友宜、五一三个管理区,1961年合并成立首阳友谊公社,1965年再次合并为首阳公社,1983年更名为首阳乡,1995年撤乡建镇至今。2003 年渭河乡合并入首阳镇。

2.1.2地理位置及人口

首阳镇位于陇西县西部,偏北 21 公里处。地处北纬 35°04'39”~35°05'18”,东经104°25'30”~lO4°26'45”之间。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东临渭河乡,南连碧岩乡,西临莲峰河与渭源县交界,北濒渭河与双泉、柯寨乡相望。地处渭河上游,是陇西县西部最大的集市贸易和物资集散地。

全镇现辖有三十里铺、樵家河、水月坪、李家营、二十铺和梁家营、南门、首阳、董家堡、王家磨、石家磨、禄家门、菜子坪、蒲家山、罗家山等16个村,95个村民小

组。根据2005年底统计,首阳镇人口为 45409人,总户数9246户,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07人。

2.1.3 自然资源

一、矿产资源

大理石矿:位于本县东四十里铺东南约 2公里渭河岸。岩体宽度 100米~200米,长420米,面积约5.5万平方米,可供开采的约 1.26万立方米(165万吨)。磨光后,有深灰色和浅灰色2种,年产大理石板材 1700平方米。

石灰石矿:位于县境东南 21 公里的石门,工程控制长度达 500 米,矿体剖面平均厚42.3 米,远景储量约 300 万吨。渭河及各支流河谷石灰石藏量丰富,年产石灰 10 万吨,可满足本县工业和民用建筑之需。

砂和粘土:辽西河的细砂质量最佳,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建筑要求;粘土全县均有分布,河浦及首阳地区的较好,烧制的砖瓦、瓦器,质量上乘。全县有 20 门以上轮窑砖瓦厂20多家,已形成年产1.5亿块机制砖、300万块机瓦生产能力。以原料好,造型正,抗压强度高而畅销市场。

二、水资源

陇西县地表水、入境水 9750 万立方米,自产水 8012 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1.78 亿立方米,年总开采量可达 3300 万立方米,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 65.8 立方米,目前年开采量为 1700万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 50%。渭河流经县内 46.1 公里,南北7条支流均有灌溉之利。城区位于渭河川区,地下水资源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三、药材资源

陇西县药材资源丰富,人工野生兼备。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党参、当归、黄芪、红芪、柴胡、板兰根、三七、大黄、桔梗等,野生中药材主要有柴胡、甘草、秦艽、地骨皮、续断、丹皮、贝母、冬麦草、冬花等。其中党参、当归、红芪、黄芪是陇西中药材的“拳头”产品,质量好,产量高,种植广。特别是党参根条通直,色泽光白,容汁饱满,质量上乘;当归种植历史悠久,与岷归齐名;红芪、黄芪不但药用价值高,而且是很好的补药,俗称“小人参”,是享誉国内国际市场的名产。以甘肃参参保健饮品有限

公司和龙飞中药材加工厂、穆斯林药材加工厂为龙头,带动 480户多家药材加工户。以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为依托,带动近千户药材贩运户,推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开发。

2.1.4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道路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应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本可研根据陇西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来折射陇西县首阳镇的经济发展。

一、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进入新世纪的头五年,是陇西县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五年来,陇西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增收抓调整,保证抓班子”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商贸兴陇战略,抓重点、破难点、求实效,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或超额实现。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133000万元,较“九五”末增加59110万元,年均增长 11.5%,增长速度较“九五”时期提高2.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可达到10870万元,较“九五”末增加3369万无,年均增长 7.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到61180万元,较“九五”末增加23280万元,年均增长 10%;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29.3:32.1:38.6。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可达到39000万元,较“九五”末增加13183万元,年均增长 8.6%;粮食总产量达到12750万公斤,较“九五”末增加3400万公斤,年均增长 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6元,较“九五”末净增 395元,年均增加79元,增长 5.3%;有28个村实现小康,153个村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农村绝对贫困面下降到2.1%。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 15000万元,县域工业增加值可达到33100万元,比“九五”末增加 17453 万元,年均增长 16.2%;乡镇企业增加值可达到39500万元,较“九五”末增加 24390 万元,年均增长 2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五年共开工各类建设项目 357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2500万元,是“九五”期间40000万元的4.6倍,年均增长 3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 5950元,较“九五”末增加 1901 元,年均增长8%。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为 5.29‰, 年末总人口预计为 49.87 万人。总的看,“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二、发展水平评价

优势条件:

1、首阳镇是陇西县的一个重镇,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水资源能满足发展需要,文教卫生、邮电通讯、商业服务等设施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尤其在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成为陇西县西部最大的集市贸易和物资集散地。

2、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首阳镇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3、农业走上了发展多种经济的路子。以党参、红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的种植业已经成为首阳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带动了中药材加工业,也带动了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带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

4、水、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基本配套。

陇西县建设抓住新的机遇,全县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规模增幅较大

坚持以项目建设总揽经济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投资,重点围绕工业增量、产业升级和基础条件改善,积极向上抓争取、向外抓引进、向内抓聚集,共争取到政策性投资 8972万元,引进到位外商投资 1. 68亿元,启动县内民间投资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9.5%和15%。年内开工各类建设项目97个,其中确定的 3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30%,投资拉动当年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兴修农二级公路 16条70公里,乡村道路284公里;天陇公路陇西段改造竣工投入使用;权安公路完成13公里路基土方和涵

洞工程;兴修渭河护岸3. 5公里,衬砌农业灌溉渠道65公里,完成农村人饮解困工程7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

社会事业方面,县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文峰公用型汽车站、26所农村中小学危改项目和欧盟等项目支持的部分学校远程教育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陇西中学教学实验楼、三中教学楼、紫来学校教学楼、体育田径场和文化一条街正在建设;县医院传染病科和多功能体育馆完成图纸设计、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完成退耕还林6000亩,荒山造林7万亩;兴修梯田6.9万亩,2个乡镇实现梯田化;总投资2667万元的水保坝系工程开工骨干坝3座,完成投资 211 万元。

2、农村经济形势较好,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推广科技,加之雨水合节,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中药材、洋芋、菌菜、畜牧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开发取得新的突破,洋芋种植面积比上年净增10万亩,达到30万亩左右,在全国首次组织发送了4趟洋芋运销专列,年内铁路运销洋芋800个车皮。全县共组织外销洋芋9.5万吨,加工企业生产精淀粉5350盹,产品辐射到广州、武汉、郑州等大型批发市场,提高了陇西洋芋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常规实用技术大面积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大。

畜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依托项目带动,建立了巩昌十里铺奶牛养殖园区、五一综合养殖园区和15个种草养畜示范村,新发展规模养殖示范户1800户,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267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5600万元。加快发展劳务产业,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 9.7万人,创劳务收入14565万元。

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成立了中药材、马铃薯产业协会、肉制品行业协会和畜牧养殖协会,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5个,签订农业订单 20万亩。清吉公司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清吉洋芋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崖坪辣椒通过了 A 级绿色产品认证。加大扶贫开发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力度,完成了5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有 10个村通过全市小康示范达标验收,401户、1700人实现基本解决温饱,I0个村、4690户、21200人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认真贯彻落实农民减负政策,下调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取消农业特产税、免征牧业税、减免困难学生书本费、清理制止不

合理收费,共为农民减负 1007万元。

3、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效益回升

坚持“多予、少取、放开、保护”的原则,采取产权置换、项目吸引、土地盘活等办法,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年内新增私营企业43户、乡镇企业27户、个体工商户 1293户。坚持民营化的发展路子,积极启动民间资本,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与进步。

4、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把强化城镇土地经营、盘活城镇国有资产作为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突破口,出让城镇国有资产4宗、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 18万平方米,分别实现收益 1034万元和2526万元。对辽西河和渭河河道的采砂权公开拍卖,出让收益 70. 6 万元,初步实现了矿产资源的市场化运作。积极向上争取污水处理、供水管网改造、道路及排水工程等城建项目资金 2050万元。多元化筹资,确保了城镇建设的顺利进行。年内完成了长安路路基工程建设和北城路东段、文峰镇人民东路、自由路、火车站站前广场、文化广场以及两个平交道口改造;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截污干管埋设,厂区建设完成工程量的 50%;在城区主要街道新安装城市路灯427套,栽植各类花卉树木 7万多株。

首阳镇完成中药材市场仓储区道路硬化。城镇道路和市场的改造建设,有效拉动和促进了商贸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商业网点大幅增加,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和网上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日渐兴起,交通运输和其它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5、财政收支稳定增长,金融存贷稳中有升

从优化金融环境入手,大力推迸信用体系建设,创建信用乡镇 2 个,信用村 90 个,信用企业85个,评定信用等级农户2.9万户,进一步改善银地、银企关系,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县各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 16.68 亿元和13.56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 14.5%和7. 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2. 17亿元,增长 9.3%。

6、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认真落实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发环卫、保安等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改制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优先组织菁壮年下岗失业人员异地就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 1109 人。成立了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和 6 个培训基地,结合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的实施,组织培训城乡劳动力 2. 5万人。总投资463万无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全面建成,启动运营后可安排百名下岗失业人员

实现再就业。

7、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对部分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确定教育、卫生、农牧、城建、水利系统的 15 个单位开展试点。推行大中专毕业生按需考录、择优分配制度,对 2002、2003 年毕业的大中专生进行了公开考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行政管理职能,落实县级储备粮 50 万公斤,发放粮食直补资金 166 万元。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乡镇数由原来的25个撤并为 17个。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明显提高。

三、存在问题

陇西县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农业结构仍不合理,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工业缺乏大项目支撑,工业经济总量偏小、活力不足;财源项目建设滞后,财政增长乏力,资金调度依然十分困难;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繁重,社会保障压力加剧。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还需大力改善。概况如下:

1、招商引资步伐缓慢,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出口创汇的需要。工业实力不强,二、三产业存在层次低、效益差等问题。

3、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管理水平不离,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4、人才缺乏,现有人才结构不合理。

5、失地农民安置办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

6、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社会稳定工作任务繁重。

2.2 道路现状及评价

一、交通运输

陇西县地理位置优越,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历史上即为丝绸古道必经之地,四邻驿路交汇中心。建国后,交通运输发展很快,铁路、公路构成比较完整的交通网络。县境内有国道干线(兰州—福州)1条,省级干线2条,均以文峰镇为联结点,成为通往定西、天水、陇南、兰州等5个地州市 16个县的交通枢纽。17条县乡公路通往各乡镇,还有乡、村农机便道,已形成县乡村三级公路交通网。定陇公路建成,极大地改善陇西北川交通状况。公路总里程 1340公里,每平方公里占有公路0.64 公里。城区设长途客运站2个。拥有机动车辆4804辆。年客运量401万人次,年货运量6365万吨。陇海铁路天兰段和“宝兰二线”穿越本县5个乡(镇),境内长 69公里(另有专用线 7 条22.45 公里),设8个火车站。位于城东文峰镇的陇西火车站为客货运二等区段站。总投资 800万元的陇西火车站新站舍于1998年11月15日竣工,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 2000多人候车。每天通过客运列车 14对(28列),货运列车23对(46列),辖27个站点。年客运量285万人次,年货运量 148万吨。2006年 8月将开工建设天一陇一定和陇一渭两条高速公路。

1、公路:陇西县境内有国道干线 1 条,省级干线2条,长 147.49公里,其中 3 级137.1公里,4 级 8公里。黑色渣油路面 145 公里,中级砂砾路面 0.1 公里。分别通往临洮、天水、陇南、定西、平凉并连接兰州、西安,成为陇南等 5 个她州市的交通枢纽。共有县乡公路 17 条,长 412.24 公里,形成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联网的运输体系,现有各种机动车辆4804辆,货运量6365万吨,货运周转量 1900万吨公里,年客运量401 万人次。日客流量达万余人次,客运周转量9495万人公里。

2、铁路:陇海线天兰段,为国家干线铁路,1989年电气化线路正式通车,县境内走行长 69公里。陇西火车站为客、货运二等区段站,现有11股道,管辖27个站点,年客运量285万人次,年货运量 148万吨,有年吞吐量 100万吨的货运集散场1个。总投资 800万元的陇西火车站新站舍于1998年11月15日竣工,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候车,每日过往客运列车14对28 列,货运列车 23对46 列,各站发送总吨位481万吨,辖区内共有铁路职工2800余名。宝兰二线建成后极大地提高我县铁路运输能力。

3、城区交通运输:城区共有城市型干线道路22条,总长 36.8公里,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63公里。主干道路面宽为20-35米,次干道路宽 10-20米,道路铺装率达91%。城区有铁路专用线 7条,长22.47公里。

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道路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容大博通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 【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总论 一、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第二部分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一、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一)公司产业布局 (二)项目发起缘由 (三)…… 二、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国家十二五规划 (二)省及地区十二五产业规划 (三)产业指导政策 (四)行业准入政策及行业规划 三、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政策可行性 (二)市场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财务及效益可行性 (五)社会及区域可行性 第三部分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市场分析 一、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情况 表3.1 国内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情况

二、道路交通工程路网现状及道路交通工程服务水平评价 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对道路交通工程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路网的不完善,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现状道路交通工程的服务水平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表3.2道路交通工程路网新增能力 (二)区域路网规划 说明国内各地区的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情况并列表。见表 3.4。 表3.4 道路交通工程区域规划

注:一般要求过去5年数据,有条件时,历史数据越充分越好。 表3.5区域道路交通工程构成情况 注:一般要求过去5年数据,有条件时,历史数据越充分越好。 以研究项目的计算期为期限,预测设定产品世界需求总量以及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三、交通量预测思路 根据本项目影响区综合交通现状与发展的分析,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四阶段法”将交通预测的全过程划分成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及交通分配四个阶段进行预测。 四、交通量预测内容 一、交通运输规划调查 交通运输规划调查包括交通调查和规划相关信息的专项调查。交通运输规划调查的目的是搜集人口,经济活动、出行特征和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数据,用来分析、评价交通运输系统现状,预测未

某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1

电子信息产业园A区三路 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5月8日

目录 一、总论 (1) 二、项目背景 (2) 三、建设必要性 (3) 四、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4) 五、项目节能专项 (6)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 七、项目进度安排计划 (7) 八、效益分析预算 (8) 九、结论 (9)

电子信息产业园A区三路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项目名称:电子信息产业园A区三路 项目建设地址:××××东部研发区 建设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建设内容:道路、交通、电气、给排水工程 项目总投资:630万元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编制依据: 1、《××××科技产业园区东部地区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控制性详 细规划》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J 114-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臵规范》(JTG D82-2009)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1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二、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产业为理念,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十几年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在新的世纪,省委要求××向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以此作为××今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试验区和先行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 ××科技产业园区,将是一座集科技、产业、生态、人文的科技文化新城。

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1.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 1.1.2项目设计背景 (2) 1.2工程概况 (3) 1.3编制依据 (4) 1.3.1相关资料及文件 (4) 1.3.2本设计编制依据的规范和标准 (4) 1.4编制原则、范围、内容 (5) 1.4.1编制原则 (5) 1.4.2编制范围 (5) 1.4.3编制内容 (5) 第2章县城概况 (7) 2.1地理位置 (7) 2.2历史沿革、行政区划 (7) 2.3县城性质和人口规模 (8) 2.3.1县城性质 (8) 2.3.2人口规模 (8) 2.4社会经济概况 (9)

2.5自然条件 (9) 2.5.1地形地貌 (9) 2.5.2水文与水文地质 (10) 2.5.3工程地质 (11) 2.5.4气候 (12) 2.5.5灾害情况 (13) 2.5.6地震 (13) 第3章排水现状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3.1县城供排水现状 (14) 3.1.1供水现状 (14) 3.1.2污水厂现状 (14) 3.1.3排水管网现状 (15) 3.2存在的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3.2.1现状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15) 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4章工程方案论证 (17) 4.1污水排放体制论证 (17) 4.2排水系统布局论证 (18) 4.2.1排水系统布置原则 (18) 4.2.2排水系统布局论证 (18) 4.3污水水质情况论证 (19)

4.3.1污水厂进水水质的论证 (19) 4.3.2污水厂出水水质标准的论证 (20) 4.4污水处理厂 (21) 4.4.1厂址比选 (21) 4.4.2污水处理工艺的论证 (22) 4.4.3污泥处置工艺 (24) 4.4.4总平面布置论证 (24) 第5章工程设计 (25) 5.1设计原则 (25) 5.2总体设计 (25) 5.2.1设计排水量预测 (25) 5.2.1.1预测方法 (25) 5.2.1.3设计排水量确定 (26) 5.2.2工程规模确定 (27) 5.2.3时变化系数 (27) 5.2.4污水厂进水水质确定 (29) 5.2.5污水厂出水水质标准的确定 (29) 5.3排水系统设计 (29) 5.3.1排水系统布局 (29) 5.3.2排水管网系统设计 (30) 5.3.3排水管道管材比选 (35) 5.3.3.3排水管材的确定 (37)

某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1.1项目概述 (2) 1.2可行性研究依据 (2) 1.3可行性研究范围 (2) 1.4可行性研究概括及成果 (2) 第二章项目背景 (4) 2.1项目由来 (4) 2.2项目实施必要性 (4) 第三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 3.1施工工艺流程 (7) 3.2施工方法 (7) 3.3道路工程 (7) 3.4 项目建设设计、造价及工程项目组建 (11)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12) 4.1环境影响分析 (12) 4.2劳动安全与卫生 (17) 第五章实施进度、投资及资金筹措 (19) 5.1项目实施进度 (19) 5.2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9) 5.3投资估算 (19) 5.4资金来源 (19) 5.5资金安排 (19) 第六章项目评价与建议 (21) 6.1项目评价 (21) 6.2结论与建议 (21) 附件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XX乡XX村民间大道修建工程 1.1.2项目承办单位:XX县XX乡XX村民委员会 1.1.3项目负责人: 1.1.4 项目建设地址:XX乡XX村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温州振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 1.2.1 浙移领办[2007]23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2.2苍移办[2011]7号《关于下达XX县大中型水库库区与移民安置区结余资金项目预算额度的通知》; 1.2.3苍财社[2010]42号《关于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急补助资金的通知》; 1.2.4XX县XX乡XX村民委员会提供的有关资料。 1.3 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项目在XX县XX乡总体规划指导下,分析、研究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落实项目建设的设计方案;分析、研究XX乡XX村民间大道修建工程的可行性;落实项目建设的设计方案;分析、研究项目安全管理措施;估算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实施意见和实施进度安排;明确项目评价和结论,为下阶段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4可行性研究概括及成果

最新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内容

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内容 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内容(摘录) 前言 说明工程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建设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 l 总论 1 . 1 编制依据 ( l )上级部门的有关主要文件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 2 )上级或主管部门有关方针政策方面的文件; ( 3 )委托单位提出的正式委托书和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书); (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5 )城市总体规划文件。 1 . 2 编制范围 ( l )合同(或协议书)中所规定的范围; ( 2 )经双方商定的有关内容和范围。 1 . 3 城市概况 ( l )城市历史特点、行政区划; ( 2 )城市性质及规模; ( 3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河流湖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地震、水文地质等; ( 4 )城市排水现状与规划概况; ( 5 )城市水域污染概况。 2 方案论证 2 . 1 雨、污水排放体制论证(分流制或合流制)。 2 . 2 排水系统布局论证。 2 . 3 排放污水水质情况论证。 2 . 4 排放污水水量情况论证。 2 . 5 污染环境治理论证。 2 . 6 污水处理厂。 ( l )位置及布局论证; ( 2 )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的论证; ( 3 )污水和污泥综合利用论证; ( 4 )污水不经处理或简易处理后向江、河、湖、海排放或回收利用的可行性论证。 2 . 7 大型或较复杂工程应进行系统工程分析的论证。 3 工程方案内容 3 . 1 设计原则。 3 . 2 排水系统方案比较,对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并提出方案初步选择意见。 3 . 3 工程规模、规划人数及污水量定额,合流系统截留倍数的确定,干管渠道面、走向位置、长度、倒虹管、泵站及污水处理厂座数等。3 . 4 污水水质及处理程度的确定。 3 . 5 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以及污水回用和污泥综合利用的说明。

市政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创园二号道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浙江伟东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一月 文创园二号道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浙江伟东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工程咨询丙级 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证书编号: 单位负责人: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人员: 陈晓红(高级工程师)田鑫华(工程师) 叶涛(工程师)钟煜炜(工程师)

目录 第一部分报告正文 第二部分附图 1、道路总平面图 2、道路平面图 3、道路纵断面图 4、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5、路面结构图 6、人行道平面铺装图 7、雨水汇水范围图 8、污水汇水范围图 9、排水平面图 10、雨水纵断面图 11、污水纵断面图 12、标准管位布置图

一、概述 1.1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文创园二号道路工程位于桐庐县城迎春南路与320国道交叉口东南侧文创园区快内,作为以商住、展览、休闲为主的区块,丝绸博览中心、养生文化度假村等项目目前正在开发中。 1、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桐庐县城的有序扩张,而这个过程强调交通先行,随着桐庐县城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张,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大,县城发展也逐步完善,作为区块配套道路,它的建成将完善县城的交通框架,使进桐庐县城的发展,为区块内的项目建设发展提供便利。 2、市政道路做为市政配套管线设施的主要载体,本工程的建成还将解决道路两侧地块市政设施配套问题,丝绸博览中心、养生文化度假村等项目的用电、用水、燃气、通信等将得到解决。 3、文创园二号道路工程的建成在改善桐庐县城交通网络、启动激活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有效推进桐庐县城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提升桐庐县城的城市品位,改善桐庐县城的形象。 接到建设方的设计委托后,本公司立即组织了设计项目班子对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同时进行现场踏勘和收集资料,对设计方案进与建设方进行沟通和优化。

排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心城区给水、排水配套基 础设施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4) 1.3项目的范围 (6) 1.4项目区概况 (6) 1.5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1) 1.6建设区域现状 (11) 1.7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 1.8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6) 第二章工程方案论证 (17) 2.1设计依据 (17) 2.2工程内容 (17) 2.3排水现状 (17) 2.4用地规划 (18) 2.5设计原则 (19) 2.6排水体制确定 (19) 2.7排水管网系统论证 (20) 2.8管材选择 (21) 2.9排水构筑物 (23) 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 (27) 3.1污水管线设计 (27) 3.2雨水管线设计 (37) 3.3主要工程数量表 (42) 第四章环境保护 (43) 4.1概述 (43) 4.2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 (45) 4.3环境监测 (47) 4.4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 (47) 4.5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8) 第五章安全生产 (49) 5.1安全生产制度 (49) 5.2安全生产措施 (49) 5.3安全卫生 (50) 第六章节能 (51) 6.1编制依据 (51) 6.2节能措施 (51) 第七章管理机构及建设进度安排 (53)

7.1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 (53) 7.2建设进度安排 (53) 第八章招投标 (54) 第九章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 (56) 9.1编制说明 (56) 9.2编制依据 (56) 9.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56) 第十章经济评价 (59) 10.1主要参数: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59) 10.2工程实施进度及投资分年使用计划 (59) 10.3成本预测 (59) 10.4流动资金 (61) 10.5利润与利润分配 (61) 10.6项目的盈利能力 (62) 10.7项目的清偿能力分析 (63) 10.8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63) 10.9经济评价结论 (64) 第十一章环境、社会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 (66) 11.1环境效益评价 (66) 11.2社会效益评价 (66) 11.3风险分析 (66)

战备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乐平市战备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现状和发展 (10)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21) 第四章技术标准 (28) 第五章备选方案拟定 (29) 第六章环境评价 (34)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0) 第八章经济评价 (43) 第九章节能评价 (52) 第十章综合选定 (53) 第十一章实施方案 (58) 第十二章问题及建议 (59)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 (60)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建设必要性、建设目标、功能及建设规模 1.1.1 做好兼容文章提升公路战备效益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军队作战的生命线。交通战备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军队的战略机动、装备物资投送和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等活动,对战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覆盖面广、战场适应力强,是建设立体交通保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战备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兼容式发展思路,提升公路交通战备工作效益。 (1)与国家公路网建设相协调,做到平战兼容 战备功能是国家交通的重要功能之一,任何一条交通线都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战时更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生命线。公路交通战备工作要寓于国家交通建设之中,二者协调发展,要在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公路交通建设。当前,我国的公路网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增幅较快,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但公路建设发展不平衡,公路建设的规划设计重经济建设需要而忽视军事需求的现象并不鲜见,如在一些战略位置重要、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基础建设还非常薄弱;不少非主干线路设计只能满足普通民用运输需求,在规格、承重、走向上满足不了军事活动需要。纵贯南北、横穿

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 2.建设单位:某市某区投资有限公司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遵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同时遵循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标准、规范。 二、研究过程、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过程 根据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的要求,我公司组成了由总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组,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对初步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对影响

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生产布局,交通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重要的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并参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于2007年10月底完成了工可报告初稿,并向某区政府进行了汇报,取得了业主单位的初步认可意见。而后通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修改、完善,于2007年11月完成本报告。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某城区市郊中环西路汪公潭至水口立交桥、某红色旅游公路、某至五陂下、潘矿至王家源、浒泉至楠木)、桥涵工程及道路排水和相应的道路交叉口以及道路绿化美化工程等。 (三)研究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建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

某某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某某县城镇污水治理厂工程 2、项目占地面积:约60亩 3、项目投资总额:4685.9万元 4、项目筹建单位:某某县环境保护局 5、联系人及电话: 6、工程建设地点:某某县城南小港村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某某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2)浙江省金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某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0); (3)江西省环球建筑设计院编制《某某县源头路街景规划设计》。 (4)某某县环保局提供的编制《某某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其它基础资料; (5)《某某县统计年鉴》。 2、编制目的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通过充分调查研究,以及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

上,达到如下目的。 (1)论述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对污水处理厂厂址进行论证。 (3)对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工程投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和论证。 (4)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并进行工程方案设计。 (5)根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项目实施进度,通过以上研究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城市概况 1、城市规模 2001年底,某某县城镇人口187922人,占总人口56.38%。农村人口145408人,占总人口43.6%,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87588,非农业人口45742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86.28%,人口密度113.09人/平方公里。 某某县现行政区划20个乡镇,是国家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和茶叶生产基地,省内重要的林业和旅游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484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556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613万元。 2、城市性质 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绿色加工产业为主导的省际边贸基地,以山水生态和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 3、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某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北纬29°01′~29°34′,东

道路工程可研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任务依据及项目背景 1.1.1.任务依据 2009年1月中国X工程设计建设XX分公司受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对三合路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本次所设计的三合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路幅宽30米,道路全长1024.755米。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如下: 1、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我院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 2、本区域路网交通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带状地形图。 4、《城市道路设计规》 CJJ 37—90。 5、三合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已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达市发改[2007]528号)。

1.1. 2.项目背景 1.1. 2.1.区域社会背景 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位于、XX、、四大都市交汇的中间地带,将成为服务腹地承接辐射的重要承接点,具有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市城市历史悠久,从东汉和帝建制起,历经县、州、府等建制,中心地位十分突出,距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行政区划虽有改移分合,但治址承袭至今。因“地处四达之地”而得名,历史上便是川东北的物资集散地。l999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消达川地区和县级市,设立地级市。 2000年前城市虽然也试图通过规划引导推动城市空间向外围拓展,但由于当时城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缺少相关项目的拉动和政策的支持,城市空间的拓展步履艰难,造成城市建设发展始终跳不出旧城区及南外这个有限的空间,同时,城镇化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便加剧了城市空间由多密走向高而密的格局。 2000年以后,伴随着达成铁路作用的发挥及达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城市的经济

得到快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向外围拓展的强烈需求,市行政中心的适时西迁,终于突破旧城空间的束缚,引导并带动了西外组团的整体发展,使城市真正步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轨道。 2005年后由于天然气能源的重大发现及其开发,城市在空间上继续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道路,跨越翠屏山、火峰山,在大尖子山以南发展,形成了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进而也为形成综合承载力更强的大城市空间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西外组团用地开发趋于饱和。根据城市发展变化的情况,大致分为l990年前、1990~1995年、l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年至今等五个阶段。 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交通问题也日益成为城市扩容,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条件。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基本上是从中、小城市发展过来的,设施配置规模、标准都偏低,更与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要建设人口超百万的特大中心城市,城市将承担更多的区域发展功能,并且将对秦巴地区乃至更大区域产生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为此,随着城市的空间拓展,应同步对现有的部分设施进行扩容和改造,如道路等级的控制、市政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设施的新建与扩容。同时,还要按特大城市标准逐步强化城市各项功能建设,如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型专业市场、会展中心、市级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功能设施。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城市交通,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为此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建、改建了很多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容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开发力度。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大力发展道路交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1.1. 2.2.建设背景 (1)培育成渝经济区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重新审视X省城镇体系发展。 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市和XX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加快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培育成渝经济区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同年,川渝两地政府签署了《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明确要求加

xx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镇xx村道路硬化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道路工程位于xx15公里处xx镇xx村,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地貌特征,地形复杂破碎,致使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xx村位于xx镇川道,共有4个村民小组254户,951人,耕地总面积2100亩,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89元。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果蔬为主。 二、交通现状 该村处于xx南翼旅游环线,通村路骨架已初步形成,进村路基翻浆、沉陷等病害普遍,行车不畅,路面宽窄不一,坑洼不平,纵坡不顺,排水不畅,转弯半径偏小,严重影响着群众生产生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拟对该路进行硬化。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设该工程是改善本村交通条件的迫切需要 目前该路面窄弯急,大棚果蔬运输困难,极大地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建设该路成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解决行路难的迫切需求。 2、建设该工程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该路沿线为xx镇xx村大棚果蔬生产基地,该道路承担着全部运输任务,现有公路难以满足机械运输条件,主要靠小型运输机械运输,遇到阴雨天气,几乎瘫痪,销售季节正值多雨之时,极大制约了果蔬外销运输,

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将会改善交通状况,可促进果蔬外运,加速资源开发利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建设该项目是区域路网合理布局的需要 该路是该村次网道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路况差,通行能力低,不能适应路网结构发展的需要,实施该项目可使路网更趋合理,路网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充分发挥道路作用。 4、建设该项目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该路沿线两旁有新农村建设点,实施该工程可促使新农村建设,更好 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规划设计原则与依据 (一)设计原则 1、坚持遵循客观实际、经济合理的原则; 2、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3、坚持方案比较效益最佳的原则。 (二)设计依据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的规定,结合全县公路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道路技术标准为: 1、公路等级四级,设计行车速度20km/h,其余指标为: 2、路拱要求为:路面2.5%,路肩3.5%。

市政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可研报告

目录 1 概述 (4) 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性质 (4) 1、2 项目背景、研究过程及建设必要性 (4) 1、3 编制依据 (7)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7) 1、5 研究结论与建议 (8) 2 现状及发展 (14) 2、1 区域概况 (14) 2、2 项目影响区域分析 (16) 2、3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情况 (19) 2、4 项目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 (20) 2、5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21) 2、6 拟建道路在路网中得功能定位 (22) 3 交通分析及预测 (23) 3、1 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 (23) 3、2 交通预测方法 (25) 3、3 交通预测内容及结论 (25) 4 技术标准 (30) 4、1 采用得规范、标准、规定 (30) 4、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32)

4、3 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得设计指标 (33) 5 建设方案与规模 (36) 5、1 建设条件 (36) 5、2 总体设计思路及原则 (36) 5、3工程设计方案 (38) 5、4 道路工程 (39) 5、5 给水工程 (50) 5、6 排水工程 (53) 5、7 道路照明及供配电工程设计 (59) 5、8管线综合 (63) 6 环境影响分析与节能评价 (67) 6、1 沿线环境特征分析 (67) 6、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67) 6、3 环境保护措施 (69) 6、4节能设计 (71) 7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5) 7、1 投资估算 (75) 7、2 资金筹措 (84) 8 经济评价 (84) 8、1 评价依据 (84) 8、2 评价参数 (84)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篇:瓯海区高铁温州站至丽岙连接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篇:长兴洪桥至图影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第四篇: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篇:国家交通运输部已将乌兰浩特至扎兰屯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报国家发改委(xx政务信息082) 更多相关范文 某市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过程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院于xx年8月成立了拟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组,在1:10000地形图上初拟了路线建设方案,并组成了交通经济和工程两个外业调查组,分赴项目影响区,对影响区域内的各地、市、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布局,交通量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则,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并进行了交通量od调查,踏勘了路线走向,调查了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质、重要设施、水利工程等方面资料,征询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收集了上述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院于10月上旬完成了此项目的工可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城建现状。 2、调查、研究路线走向方案,沿线主要控制点的合理性。

3、调查原有公路现状,利用原有公路的可能性,条件及利用程度。 4、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进行公路交通量的预测。 5、研究建设项目的公路等级、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 6、研究拟建项目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 7、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 8、计算主要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资。 9、征求建设单位对拟建项目投资,贷款方式等问题的意见,提出了筹措资金的办法,并对拟建项目进行评价,财务分析。 10、根据资金筹措的可能,研究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11、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节主要结论 一、建设的必要性 1、我省干/支线公路网建设的需要 据《江西省干线公路网规则(1991-xx年)》从我省公路网划分为四个层次:主骨架线、干线、连系线和覆盖线,规划中的“北京至福州”、“上海至瑞丽”、“赣粤”三条高等级公路,以及与之并行的三条国道316、320、105构成主骨架线,干线由206、319、323国道为主的“二纵三横”组成,连系线和覆盖线主要由一般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以提高主骨架线和干线的辐射能力,本工程系我镇覆盖线

某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奇台高速公路下行道道路照明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名称 1.1.1项目名称:奇台高速公路下行道道路照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项目建设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 1.1.3项目建设规模 设备名称规格数量 400W高压钠灯400W高压钠灯526盏 合计526盏 1.1.4项目总投资 1.1.5项目融资方案 1.1.6项目执行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建设局 法人代表:职务 2

1.1.7 可研编制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资格证书编号: 1.1.8项目依托单位“新疆拓普力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2项目编制单位及概况 编制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技术服务单位:新疆拓普力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是新疆最大的国家甲级建筑勘察设计单位,具有市政(给水;排水;风景园林;道路)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工程总承包甲级、工程监理甲级、智能建筑设计甲级、工程咨询甲级、规划乙级、市政(热力;桥隧;燃气)乙级、工程造价乙级、工程招标代理乙级资质,具有对外承包经营权,并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总院下设八个建筑创作工作室、建筑设备专业所、建筑电气专业所、规划分院、市政分院、库尔勒分院、工程勘察分院、经济预算所、工程监理公司等主要业务生产部门,设成品制作中心及渲染图制作室两个辅助生产部门。50年的励精图治,我院为新疆各地的建设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坚持走现代化与地方民族风格相结合的设计创作道路,在吸收、借鉴、继承新疆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设计的一大批建筑工程在全国和自治区优秀设计评选中连连获奖,其中20项作品分别获国家和部级优秀设计奖,159项作品获自治区优秀设计奖,并获得建设部唯一授予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筑创作进步奖”。 2004年由我院王小东建筑师主持设计的“新疆国际大巴扎”项目 3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生产设备改造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生产设备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市东羊水泥制品有限公司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生产设备改造项目 项目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皂火壕混凝土工业园区 项目单位:鄂尔多斯市东羊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可研编制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咨询中心 建设内容:改造现有悬辊生产工艺,引进芯模振动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工程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新增土地投资1200万元。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全部自筹解决。 建设工期:2009年4月-2009年7月。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鄂尔多斯市东羊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 公司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桥路

企业概况:鄂尔多斯市东羊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鄂尔多斯市地区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公司地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桥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创办于1994年。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断发展,使一个建厂初期只有20万元的小厂发展到现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产值2000多万元,上缴利税100万元的中型民营企业。 公司下设水泥制品公司总厂、罕台镇制杆厂和金盟钢结构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水泥制品公司是生产混凝土制品的专业厂家,拥有生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公路涵管、钢筋混凝土电杆、钢纤维混凝土井盖、环行路灯杆基座、Ф5-11冷轧带肋钢筋以及各种配套水泥制品的设备能力和生产经验。东羊公司全体职工愿以“东羊牌”的优质水泥制品为全国市政建设工程、水电工程、工业建设工程提供优质的服务。 鄂尔多斯市金盟钢结构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是一家以生产路灯灯杆、电力铁塔、钢模模具为主,同时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的中型私营企业。公司位于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18490平方米,拟建四厂一车间。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投产后可安排就业人员108人,年生产能力1万吨,总产值1.1亿元人民币,每年实现利税561万元。 历年来,公司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农业厅评为“全国质量管理达标单位”、“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自

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 1.2项目概况 (2)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3) 1.5研究范围 (4) 1.6结论 (4)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6) 2.1区域概况 (6) 2.2区域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 (7) 2.3项目提出的背景 (8)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11)

3.1项目建设地点 (11) 3.2交通条件 (11) 3.3自然条件 (11) 3.4地质地貌 (12) 3.5地震烈度 (13) 3.6施工条件 (13)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4) 4.1设计原则 (14) 4.2设计依据 (14) 4.3工程沿线现状 (15) 4.4建设内容与规模 (16) 4.5工程设计技术标准 (17) 4.6道路工程 (18) 4.7排水工程 (20) 4.8景观环境工程 (21) 4.9照明工程 (22) 第五章环境影响分析 (24) 5.1环境影响预测 (24) 5.2评价标准 (24) 5.3环境影响分析 (24) 5.4环境影响评价 (29)

第六章劳动安全 (31) 6.1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31) 6.2防护及监控措施 (32) 第七章建设管理 (33) 7.1建设期项目管理 (33) 7.2建设期组织机构 (33) 7.3项目运营期管理 (34) 第八章项目进度计划 (35) 第九章项目招投标 (36) 9.1编制依据 (36) 9.2招标范围及内容 (36) 9.3招标方式 (37) 9.4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37) 9.5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 (38) 9.6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38)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0) 10.1投资估算 (40) 10.2资金筹措 (42)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43) 11.1社会效益 (43) 11.2经济效益 (44)

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xx道路工程位于xx15公里处xx镇xx村,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地貌特征,地形复杂破碎,致使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xx村位于xx镇川道,共有4个村民小组254户,951人,耕地总面积210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89元。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果蔬为主。 二、交通现状 该村处于xx南翼旅游环线,通村路骨架已初步形成,进村路基翻浆、沉陷等病害普遍,行车不畅,路面宽窄不一,坑洼不平,纵坡不顺,排水不畅,转弯半径偏小,严重影响着群众生产生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拟对该路进行硬化。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设该工程是改善本村交通条件的迫切需要 目前该路面窄弯急,大棚果蔬运输困难,极大地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建设该路成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解决行路难的迫切需求。 2、建设该工程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该路沿线为xx镇xx村大棚果蔬生产基地,该道路承担着全部运输任务,现有公路难以满足机械运输条件,主要靠小型运输机械运输,遇到阴雨天气,几乎瘫痪,销售季节正值多雨之时,极大制约了果蔬外销运输, 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将会改善交通状况,可促进果蔬外运,加速资源开发利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建设该项目是区域路网合理布局的需要 该路是该村次网道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路况差,通行能力低,不能适应路网结构发展的需要,实施该项目可使路网更趋合理,路网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充分发挥道路作用。 4、建设该项目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该路沿线两旁有新农村建设点,实施该工程可促使新农村建设,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规划设计原则与依据

市政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可研报告

目录 1 概述 (4) 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性质 (4) 1.2 项目背景、研究过程及建设必要性 (4) 1.3 编制依据 (7)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7) 1.5 研究结论与建议 (8) 2 现状及进展 (14) 2.1 区域概况 (14) 2.2 项目阻碍区域分析 (16) 2.3 项目阻碍区域社会经济现状与进展情况 (19) 2.4 项目阻碍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 (20) 2.5 项目阻碍区域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21) 2.6 拟建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 (22) 3 交通分析及预测 (23) 3.1 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 (23) 3.2 交通预测方法 (25) 3.3 交通预测内容及结论 (25) 4 技术标准 (30) 4.1 采纳的规范、标准、规定 (30) 4.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32) 4.3 要紧技术标准及采纳的设计指标 (33) 5 建设方案与规模 (36) 5.1 建设条件 (36)

5.2 总体设计思路及原则 (36) 5.3工程设计方案 (38) 5.4 道路工程 (39) 5.5 给水工程 (50) 5.6 排水工程 (53) 5.7 道路照明及供配电工程设计 (59) 5.8管线综合 (63) 6 环境阻碍分析与节能评价 (67) 6.1 沿线环境特征分析 (67) 6.2 建设项目环境阻碍分析 (67) 6.3 环境爱护措施 (69) 6.4节能设计 (71) 7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5) 7.1 投资估算 (75) 7.2 资金筹措 (84) 8 经济评价 (84) 8.1 评价依据 (84) 8.2 评价参数 (84) 8.3 效益计算 (85) 8.4 项目经济费用的调整 (87) 8.5 运营期费用的计算及调整 (90) 8.6 国民经济评价所用交通量的确定 (91) 8.7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91) 8.8 经济评价结果 (92)

XX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xx市XX大道修建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拟修建的**大道北起**、南至** 1.**项目承担单位 ****管委会 1.1.4项目简介 为将**打造成为生态宜居、文化产业、旅游休闲的城市新区,按照xx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63次)要求,**启动对**大道修建。**大道为综合性城市主干路,是**主要景观轴线。本项目共投资**亿元,道路纵向设计范围北起**,南至**,全长约**公里,路幅宽度控制为**米。 1.2项目背景及编制依据 1.2.1项目背景 **大道为综合性城市主干路,是**主要景观轴线。拟修建的**大道北起**,南至**,道路宽**M,目前路貌不佳,道路及两旁的景观不整洁。对**大道进行修建,是将xx 市建设成**的发展迫切要求,也是发挥生态优势,将**建设休闲宜居新区的需要,此外,**大道的修建改善了道路环境,使交通更加顺畅。 随着xx市影响力的扩大及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随着**的提高,**城市发展的战略机会不容错过。**城市将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在此背景下,将**打造为生态宜居的、文化产业、旅游休闲的城市新区成为重中之重。 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为将**地区打造成生态宜居、文化产业、旅游休闲的城市新区,优先发展道路交通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成为当务之急。而作为综合性城市主干路

的**大道,路貌不佳,两旁景观不协调,无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打造生态宜居的角度、或者从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角度来看,都急需对**大道进行修建。 1.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 2. xx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 3.《xx市城市总体规划》; 4.《**控制规划》; 5.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 其他有关专业设计规范; 7. 承建单位提供的其他各项基础资料。 1.2.3研究内容 通过对拟修建项目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布局、交通运输、自然条件等内容的详细调查、研究、分析,依据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重点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现状路网和规划路网研究论证路线走向、工程方案、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社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等,编制成《xx市**大道修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研究结论 xx市**大道修建项目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对**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对将**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是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满足**发展形势要求,加快城市开发建设速度,更是完善了**的交通路网。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xx市的交通环境和投资环境,有利于提升xx市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将**建设为生态宜居的、文化产业、旅游休闲城市新区,并可挖掘项目区域内土地增值的潜力。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道路全长**公里,路幅宽度为**M。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合理,技术方案较为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