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难点(小说类的)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典例分析,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3.掌握总结技巧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1.通过典例分析,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新白娘子传奇》视频片段,分析下雨的作用。
白娘子的故事中记载:深居峨眉山修炼千年的白蛇、青蛇羡慕人间生活,双双化为美丽少女白素贞和小青,来到西子湖畔。
时逢清明时节,西湖桃红柳绿的春色,熙熙攘攘的游人,使她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恰巧这时,断桥处走来一位扫墓归来的年轻郎君许仙,他翩翩的风度,俊秀的神态吸引了白素贞。
为考验这位年轻郎君,白素贞和小青施展法术,顿时风起云暗,天降大雨,两人忙跑到一颗柳树下避雨。
许仙主动把雨伞借给了两位姑娘,并问清姑娘的住址,相约第二天前往姑娘的住处取伞。
小青爽快的告诉许仙他们住在钱塘门外曹家祠堂附近的红楼,表示欢迎许仙有空前来坐坐。
二、知识回顾·自然环境描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社会环境描写,是对建筑、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等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三、考情微观四、学习活动(一)温故知新①回顾《祝福》中四次写到雪的场景、五次写到“祝福”的场景分别有何作用?②从中总结小说环境描写有何作用?从哪些角度思考?有何答题术语?前后桌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5分钟)四次对“雪”的描写1、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明确】写鲁镇“祝福”前的大雪,暗示鲁镇压抑的氛围,“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点明了鲁镇准备福礼时忙乱的气氛,同时也在为“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作铺垫。
2、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文学常识小说教案设计

文学常识小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中的小说概念和特点;2.掌握小说的分类和流派;3.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分析能力;4.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小说的概念和特点;2.小说的分类和流派;3.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小说的特点和分类;2.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说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和特点,通过举例分析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叙事性、虚构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第二课时,小说的分类和流派。
教师介绍小说的分类和流派,包括按题材分类、按叙事方式分类、按叙事角度分类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小说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包括对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课时,名著欣赏。
教师选取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概念、特点、分类和流派,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小说的理解和感悟;3.示范法,教师选取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艺术魅力;4.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和表演,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六、教学工具。
1.教材,选取相关教材和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2.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增强教学效果;3.文学作品,准备经典名著,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七、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4.文学作品欣赏,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小说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不同类型的小说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达兄弟情深的成语,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难兄难弟、八拜之交、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有福同享、同盘而食、刎颈之交、连枝带叶、风雨同舟、让枣推梨、伯歌季舞、亲密无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兄弟感情有关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阔绰(chuò)拟定(nǐ)栈桥(zhàn)拮据(jiéjù)牡蛎(mǔlì)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诧异(chà)褴褛(lánlǚ)变更(gēng)吞吞吐吐(tǔ)更加(gèng)呕吐(tù)(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高老头》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巴尔扎克及其作品《高老头》的背景知识。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3)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运用比较、联系等方法,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中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2)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巴尔扎克及其作品《高老头》的背景知识。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解读:(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联系现实,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高老头》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2. 请你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高老头》中的主题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体现。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小说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说教学教案模板下载(精选8篇)_小说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小说教学教案模板下载(精选8篇)_小说教学设计万能模板Word文档可编辑_(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
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第8篇:(清小说部分授课教案)(清小说部分授课教案)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旺盛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一)小说观念的演化过程:《庄子·外物》,《汉书·艺文志》,《论语》(二)小说鉴别的要素人物,故事,艺术化的提炼(三)影响小说形成的文学形式1、神话2、寓言故事3、史传文学4、方书教记其次节、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古典小说作品的雏形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崇尚“实录”,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形象显明但缺乏性格)“粗陈梗概”(《世说新语》、《搜神记》《笑林》)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唐代传奇小说传奇小说的内涵唐传奇小说与魏晋小说的区分:1、由神怪走向现实2、“叙事宛转,文辞华艳”,人物形象显明,特性突出,题材扩大唐传奇小说的作品分类:1、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2、歌颂侠义精神和豪侠英雄的作品3、描写梦幻的作品(以特别形式表现现实生活的政治小说)4、描写鬼怪的作品。
第三节、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文言小说,市人小说(“说话”),变文,通俗的白话小说(萌芽于唐而旺盛于宋)话本小说(白话小说)的特点话本小说的题材:爱情故事,公案故事,英雄英雄故事(代表作品)宋元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三言》,《京本通俗小说》讲史话本,“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四节、明清小说的旺盛与转型(一)旺盛的标记:1、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
《草房子》教学设计

《草房子》教学设计《草房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草房子》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小说中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变化,体会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和主题。
2.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情节。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和写作技巧。
4. 写作法:让学生根据小说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农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你们对农村生活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回答。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关于农村生活的小说——《草房子》。
”2. 讲授新课介绍小说的作者和背景。
讲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桑桑、秃鹤、杜小康等。
探讨小说的主题,如成长、友情、亲情、生命等。
介绍小说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
3. 深入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写一篇读后感或小说评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
4. 情感升华让学生再次阅读小说,感受小说中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变化。
提问学生:“你们从小说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对生命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和升华,让学生体会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5.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农村生活的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
《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研讨教学设计》

《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研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研讨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重要主题和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对现当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小说主题的挖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2.难点: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文学解读。
三、教学方法
文本细读法、讨论法、研究报告撰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提出一个现当代小说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小说发展概述
回顾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3.主题研讨
选择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现当代小说,深入探讨其主题。
4.艺术手法分析
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艺术手法。
5.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问题,形成观点。
6.研究报告撰写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7.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研究报告,互相交流。
8.总结归纳
总结现当代小说专题研讨的成果和收获。
9.作业布置
选择一部现当代小说,进行深入分析,撰写论文。
《余华的《活着》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余华的《活着》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余华及其作品《活着》的背景信息。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波折,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小说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福贵及其家人在苦难中的生存状态,引发读者对生活、人性、家庭等问题的思考。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现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农村生活和苦难题材较为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3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和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小说改编电影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活着》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3.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3.3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4 实践与拓展:组织小组辩论:讨论小说的现实意义和人生哲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辩论中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2 读后感评价:评估学生读后感的深度和广度,考查其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关注学生在读后感中运用文学手法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难点(小说类的)
故乡
教材简要分析:
《故乡》写于1921年,后编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1919年12月作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的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作品是相当有深意的。
教学重点:
一、通过鉴赏人物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
导入:
乡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追忆和感怀,是对故土的深情眷恋,是远方游子多彩的梦,也是一种隐约的、缠绕在心中的痛。
下面让我们……
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简要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
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理解作品的主旨。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赏析作品巧妙的构思,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和心理刻画人物形象,映现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梳理小说的情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学习小说通过语言、行动、神情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说主人公的确定以及“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导入:
金钱可以带给我们富足的生活,但同时也可以摧毁亲情、友情、爱情,让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
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赏析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品评小说精妙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
多收了三五斗
教学重点:
体会作品准确凝练的语言和塑造人物群像的方法。
品味小说鲜明的对比手法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