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试题历史必修一章节精品推荐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
这说明宋代()A.加强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C.强化了君主专制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2.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丞相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弗能下。
当时的李由()A.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B.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C.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封地D.享有世袭的职权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4.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C.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分工明确、抑制了皇权,并且降低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1 / 10。
【高考历史必修一】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

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概览】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纲要求】1.国民经济的恢复。
2.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中共八大的内容及意义。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及影响。
5.国民经济调整的内容及影响。
考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基础落实】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018年历史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1)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00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4.00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4.00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4.00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4.00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4.00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2018年全国1卷历史部分

2018年全国1卷文综(历史部分)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文科综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卷) 精编版 (历史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卷)文 科 综 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 防渗水B 防噪声C 防坍塌D 防地震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 增强保密程度B 保证产品品质C 满足战备需要D 集约利用土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01课时

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01课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和解释)
人教必修1 第1单元
第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下表内容相符合的制度是
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
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现象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特点传贤天下
实质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
2.夏朝由大禹立国,后其子启夺取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开启了“家天下”局面。
这一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确立分封制 B.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C.实行禅让制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镇国之宝,每每遇事,祈鼎占卜。
史传此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
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该现象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特点。
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B.夏商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
C.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水平低下
D.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的必然结果。
2012-2018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必修1分课汇总(人教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备注:无)2017年题组1.(2017.4·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考点】郡县制和皇帝制度【解析】“汉承秦制是指汉朝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故A正确;刺史制是汉朝才开始实行的,故B 错误,封国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C错误,D错误原因同B。
【答案】A2.(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郡县制;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商业【解析】根据材料中“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可以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故①正确;根据材料中“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可用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和手工业、商业情况,故②③正确;通往通州的大运河是元代修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016年题组1.(2016·上海高考·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考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解析】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必修一】2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解析版)

业革命结束的 19 世纪中期才确立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故②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伴随
着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都加入了海外殖民掠夺的行列,大量的殖民财富涌入国内,加速
了资本原始积累,故④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B.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扩大了英国政府的行政权
D.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答案】D
【解析】通过亚当·斯密的演讲内容可知,财富增长的关键是和平、税收和适度的司法,而
这都是国家公权的内容,说明国家公权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些内容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
完善,故选 D 项;《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自由主义政策形成,排除 A 项;工业革命开始
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同样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 B
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是从经济角度对自由的认识,没有涉及到
政治方面,故 C 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凸显了政府的干预,融合
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同样强调了政
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荷兰与英国均较早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市场无论内外都
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高增长,故①正确;荷兰是商业立国,英国要到第一次工
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分)
(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 10 分)
13.( 2018 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 40 题)(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 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 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
( 1)按示例填写表格。 ( 6 分)
(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 (6 分)
12.(2018 年高考安徽文综 36 题)( 26 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 j ù,贫寒)困 ,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 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 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 1 )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 8 分)
(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5.( 2018 年海南高考 8 题)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 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 .节度使
B
.枢密使
C
.三司使
D
.布政使
A .岭北行省
B .辽阳行省
C .甘肃行省
D
.云南行省
8.( 2018 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 24 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 《春秋》 的目的是尊天子、 抑诸侯、
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
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材料二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 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
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6.( 2018 年高考北京文综 13 题)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 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7.( 2018 年海南高考 4 题)《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 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0.( 2018 年江苏高考 4 题)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 ,, 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 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
钱,不须咨禀, ,,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善为上下 ,, 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 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 ,, 且设立学堂者, 并非专为储才, 乃以开通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9.( 2018 年海南高考 1 题)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 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 “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 强调“唯
才是举”,功、能者优先, “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
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
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 ,, 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
A.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3.( 2018 年高考山东文综 9 题)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
对政治之兴味 ,,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4.( 2018 年江苏高考 2 题)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0 分)
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11.(2018 年高考上海单科 35 题) 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 12 分)
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
“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
2018 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 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0 分)
1.( 2018 年高考广东文综 13 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
.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2.( 2018 年高考上海文综 9 题)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