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女真贵族墓汉化的再探索
试论金代女真人的民族传统教育

文化·文化产业论坛试论金代女真人的民族传统教育孙莹莹(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黑龙江哈尔滨150300)一个民族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民族传统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创立国家及巩固政权的关键所在。
但民族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属于动态、开放的文化体系,特别是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如何保持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北方各民族中,女真民族在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方面方面具有代表性。
女真民族自建立金代政权后,受辽宋居民影响,汉化较为严重。
但金代统治者在吸收和借鉴宋、辽先进的技术、政策、文化的同时,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在金代皇室中,更为强调民族传统教育,从而使其长期保持着女真民族的特质。
1尚武精神教育由于女真民族生活区域多以山川为主,气候寒冷,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女真人养成了骠悍的性格。
而且在此基础上,女真人精于骑射、勇于牺牲,同时也凭借这种尚武精神,使其从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灭了辽和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金政权。
女真民族自建立金政权后,随着其统治地域的不断扩大,与中原文化接触不断深入,汉化现象十分显著,这也使金代统治者在位期间非常重视尚武精神。
一睦以来,骑射技能都是女真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武器,但自金朝立国后,女真人日益染上华风,在日常娱乐时很少进行骑射切磋。
统治者为了更好的保持本民族的的尚武精神,开始大力提倡女真人训练骑射,对身边侍卫和军队进行骑射教育。
设立猛安谋克作为开展骑射训练的机构,有组织对金代女真人进行骑射训练,以此来提高女真的战斗力。
同时提刑司还负有对骑射训练进行督导的责任。
在女真科举考试中,也增设了骑射,这也是中国科举史上女真人独有的特色。
金朝设立科举考虑,其本意是为了能够推行女真文字,但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女真人热衷于功名,而对马剑弓马越来越疏远,这对金朝的统治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因此在章宗时,将骑射加入到科举考试内容中来。
金代汉人墓考古

2、墓门为圆洞形,有门楼。
3、基座
基座是须弥座,束腰部分有壸门,壸门之间有力士柱 或云盘线柱分隔,壸门内雕有牡丹、莲花、天马、仙鹿、 狮子等仙花灵兽。
4、柱额一般是每面面阔 三间,斗栱和及滴水花纹细 致,形象逼真。
5、北壁或西壁为正 中门楼,两侧是次间。
6、多数墓在南壁砌出舞台和杂剧。杂剧演出有的还有 乐队伴奏,是研究中国戏曲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2)墓葬砖雕发达,达到了墓葬使用雕砖艺术 的历史高峰。华丽繁杂的仿木结构建筑;墓壁的砖 雕题材有杂剧、百戏、夫妇观戏、八仙、打马球、 婴戏、花卉、灵兽等内容。
(3)由于仿木构建筑发达,使得墓壁的主要壁 面能够施壁画的面积减少,有的甚至无壁画。壁画 一般位于拱眼壁之间、梁枋上,内容有孝子故事、 宴饮、花卉为主,也有出行图,生产劳作图等。
山西长治市屯留县李高乡,南向,方形砖室墓,墓室 长2.4、宽2.29米。墓室内壁面雕砌出仿木结构楼阁。四壁 都有壁画和题记,为天会十三年(1135年)。
东、西壁假门两 侧绘家内生活:淘 洗、灶台、担水、 做针线活、喂马等。
北壁正中绘墓主夫妇对坐,南壁两侧绘门神 四壁中层绘孝子故事24幅,每壁6幅
大同金代阎德源墓
方形单室砖墓,宽3.11米,长3.12米。转角斗栱和补间 斗栱均为四铺作,攒尖顶,墓顶中心挂一面铜镜,周围再绘 莲花图案。 ——《文物》1978年4期
墓主人身份
墓志 西京玉虚观宗主大师 葬于金大定三十年(1190年)
出土木质家具
随葬陶瓷器
出土牛角印章
第三种是接受了女真贵族墓的影响,出现新 形式,使用土坑石椁墓。
(4)随葬品普遍较少。
例一:稷山金墓 山西稷山县金代雕砖壁画墓群,分布在马村、化峪、苗圃 三地。 1、墓葬形制及装饰 皆方形单室墓,墓室边长在2.5 米左右,高在3.5—5米之间。 墓道多位于南壁偏东,为刀形平 面,棺床位于墓室西部。也有墓道位 于南面正中,棺床位于北部。 墓室四壁全部用仿木结构雕砖 装饰。四面的建筑由基座、柱额、斗 拱、屋檐、墓顶构成。
金代女真贵族葬俗汉化分析

金代女真贵族葬俗汉化分析作者:孙志鑫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4期金代女真在古代对我国秦岭、淮河沿线以北的地区统治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当其金政权与南宋呈现为对峙的局面,这也使金代呈现出较强的汉化倾向。
基于考古层次而言,墓葬往往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习俗。
在金代女真贵族墓葬中,在葬俗方面呈现出较强的汉化倾向,这也代表着金代女真民族的汉化发展趋势。
女真人建国之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这个时期其中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部族。
随着阿骨打抗辽建国,并利用武力征服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入主中原后金政治制度完全照搬宋辽模式,但金女真贵族还沿袭着女真民族的发展轨迹。
女真贵族葬俗是在海陵王篡位、迁都及强制推行汉化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发生了飞跃式转变,虽然后来金统治者对于女真旧俗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仍然阻止不了金女真族汉化的趋势。
金代女真贵族的墓葬形制大致包括砖石混筑墓、土圹石椁墓、土矿砖室墓及土坑墓等四种类型,其中以土坑石椁木棺墓居多,而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金代这种墓葬即具有一定的汉化倾向。
在金代前期,女真贵族使用石椁木棺墓时,其墓内空间不大,石椁与木棺之间紧密贴合在一起,或是空隙极小。
但这种情况下在金代后期则发生了改变,石椁与木棺之间空间较大,基本演变为石室墓葬,这种从无室向有室的转变,受当时宋辽贵族墓室墓的影响较大,也明显体现出了金代后期女真贵族葬俗上的汉化趋势。
金代女真贵族采用的土圹砖室墓中,可以分为圆形单室砖墓、八角形单室砖墓、长方形和方形单室砖墓。
砖石混筑墓又分为砖石混筑墓和砖圹石盖墓,砖石混筑墓以圆形作为平面结构,属于砖砌单室墓。
石椁墓包括石椁木棺墓、石椁木匣墓、石椁石棺墓和双重石椁墓。
土坑墓分为单棺墓、双棺墓两类。
金代女真贵族墓葬方式主要为尸骨葬和火葬。
采用尸骨葬时,多配套使用石椁和木棺,但大部分木棺内没有保存下完整的尸骨,保存下完整尸骨的则采用多重是衣物裹身,其体现出了墓主人的尊贵,同时又对尸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金代女真人服饰的变化素材

金代女真人服饰变化杨晓丹摘要:金朝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所建立的政权,受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金代的女真人服饰由早期到入主中原以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女真人服饰的变化与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
关键词:金代服饰女真服饰是人类社会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是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表征。
一个民族的服饰,是其民族发展过程中文明的体现,服饰变化与发展,与该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科学文化发展、与周边民族的交流等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金代女真人服饰,在入主中原之后逐步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彻底地改变,女真人的服饰仍然体现了其民族的特色。
一、女真人传统服饰女真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
女真人及其先人所居住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加上早期社会生产力落后,因此女真人冬天着动物的皮、毛,夏天着麻布。
如洪皓在《松漠纪闻续》中记载:“北方苦寒,故多衣皮。
虽得一鼠亦褫皮藏去。
妇人以羔皮帽为饰,至直十数千。
敌三大羊价。
不贵貂鼠。
以其见日及火则剥落无色也。
”[1]另外,《三朝北盟会编》也记载:女真人“其衣布好白,衣短巾而左衽……富者以珠玉为饰、衣黑裘、细布貂鼠、青鼠、狐貉之衣。
贫者衣牛、马、猪、羊、猫、蛇、犬、鱼、蛇之皮。
”[2] 金朝初期女真人的衣着主要以动物皮毛和麻布为原料,秋冬季节,无论贵贱之人都穿毛皮衣,但不同的是,富人以高贵的貂鼠、青鼠和狐等猎物皮为裘,而贫者则衣着较低廉的牛、马、猪、羊等家畜皮。
裤、袜、帽等也是用动物毛皮制作的。
春夏富人衣着紵丝(用苎麻织成的布)、锦紬(棉布)、细布,而贫者只能穿用粗麻布制作的服装。
女真初期的服饰简单、淳朴,直到建国初期,这种风气一直保留着。
金朝入住中原后,这种简答、淳朴的风气才有所改变。
二、女真人服饰的变化女真人以武力进入中原地区。
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经济、文化的发展,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加深,女真人的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
南宋对金世宗北巡上京的情报搜集、分析研究

南宋对金世宗北巡上京的情报搜集、分析研究李浩楠(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 要:1184年,金世宗针对女真民族汉化日益加深的现状,率众北上寻根,巡幸上京。
金世宗突然北巡上京,引起南宋朝野的警觉,讨论者众多,留下了众多史料,有奏议、信札、行状碑传、诗文等。
南宋方面对金世宗北巡上京的情报搜集,从途径来看,有外交文书、人力情报、民间情报等;从内容上看,涉及金世宗本人的活动、金世宗诸皇子的动向、金世宗从行人员状况、金朝边患与内乱等。
南宋方面对金世宗北巡上京的情报分析,代表性的意见有:金朝内乱说、阴谋论、天变符谶等。
南宋针对金朝的情报活动,存在情报搜集能力高于情报分析能力的特点。
关键词:南宋;金世宗;金上京;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宋朝与辽金对峙,出于对王朝存亡和国防安全的关注,双方均重视涉敌情报。
学术界对宋朝的情报搜集工作给予了一定的关注,黄纯艳先生认为,宋朝通过内外使节、间谍、商人、僧侣、边境居民、境外人员及归正人、归明人等搜集情报,且特别注重与本国安全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搜集。
a袁良勇先生对北宋沿边守臣和出使使臣的情报搜集工作进行了研究,认为以上两类群体的情报搜集活动占据宋朝情报工作—————————————a黄纯艳:《宋朝搜集境外信息的途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2 期,第 141—149 页。
190宋史研究论丛·第 27 辑的重要地位。
a学者们以肯定意见为主,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对宋朝情报搜集活动的不足之处关注不够;过于重视情报搜集,轻视情报分析;缺乏个案研究。
大定二十四年(宋淳熙十一年,1184 年),金世宗北巡上京。
南宋朝野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史料记载比较丰富。
但是,学术界对金世宗北巡上京时,南宋朝野的情报搜集、研判工作的研究相对薄弱。
胡传志先生认为,陆游所作爱国诗描写的北方敌情和民心,不乏捕风捉影、背离史实,其涉及金世宗北巡的《闻虏政衰乱扫荡有期喜成口号》等诗作可谓典型。
金代女真族民族服饰文化和发展探究

4 8・
文化 ・ 文 化 产 业 论 坛
金代女真族 民族服饰文化和 尔滨市文物 管理站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服饰是人类特有 的劳动成果 , 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 , 又具精神 文明的含 意。金 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 国家政权 , 统治 东北 和 中原 1 2 0年 , 对 中华民族的历史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女真族一般 穿窄袖 圆领 齐膝外衣 , 足 下着长统靴 , 宜于马上作战射猎; 妇女 穿窄 袖 交领袍衫 , 长齐足背 , 都是左衽 , 正与汉人相反 , 所 习惯 穿用的钓墩传到 内地 曾广为流行 。本 文就 对金代女 真族 的民族服 饰进 行 了着重 研 究, 从 而让我们领略金代服 饰文化 的 内涵和精髓。 关键词 : 金代 ; 女真; 文 化 人类社会经蒙昧 、 野蛮到文明时代 , 缓缓地行进 了几 十万年 。 几 2 . 2金代女真服饰的重要特 征。 乎是从 服饰起源 的那天起 , 人们就 已将其生活习俗 、 审美 情趣 、 色彩 金代贵族服饰金 代服饰略有讲究 , 男子 的常服 , 通常 由四个部 爱好 , 以及种种文化心态 、 宗教观念 , 都积淀 于服饰 之 中, 构筑成 了 分组成 , 即头裹皂罗 巾、 身穿盘领衣 、 腰 系吐骼带 、 脚着乌皮鞋 。 他们 服饰文化精神文 明内涵 。 同样 , 服饰也是物资文化 的重要载体 , 也是 的形制( 包括样式 、 色彩 、 纹样 ) , 都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 精神文化 的表征 , 能折 射一个民族 的社会 、 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轨迹 特征 , 是多用环境色 , 即穿着与周 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 。 这与女真 和兴衰 。真民族建立 的政权 , 其服饰反 映了在与汉 民族进 行长期文 族 的生活习惯有关 , 因女真族属于游牧 民族 , 以狩 猎为生 , 服装颜 色 化交流 中, 各 自发 扬 民族 传统 的发 展 轨 迹 。 与环境接近 , 可以起 到保护 的作用 , 冬 天多喜 用 白色 , 春天则在 上衣 1 金代 女 真 族 民族 服 饰 文化 丰 富 了 中华 文 化 的 宝 库 上锈 以“ 鹘捕鹅” “ 杂 花卉 ” 及熊鹿 山林 “ 等动物纹样 , 同样有麻痹 ; 猎 1 . 1女真人的服饰受汉族影响很 深。 物、 保护 自己的作用 。 金代服制 中, 常服特征为 ” 左衽 、 窄袖 、 盘领 , 其 金代是 由我 国北方游牧 民族女真人建立起来 的政权 , 其利用武 长中骨 干 , 以便骑射。其胸臆肩或饰 以金绣 “ ; “ 常服 , 谓今 之公服也” 。 力征服 了辽宋二朝 , 从而使女真族落后 的服饰文化与先进 的汉族服 此袍服造型 为左 衽 、 窄袖 、 盘领 , 也符合 服制中规定 的常服 特征 , 这 饰 文化有 了相互接触和适 应 ,使女 真族 服饰 文化 发生 了质 的飞跃 。 也是典型的北方 民族服饰特点 , 便 于骑射 。 而且在女真族与 中原汉族杂居共处 中 , 形成 的了具有鲜 明区域性和 2 . 3金代女真服饰文化具有汉化特性 。 稳定传 承性 的民族服饰文化。金代 是由女真族建 立起 来的政权 , 女 金原为女真族 , 曾附属辽二百余年。金代服饰大体保持女真族 真族生活在北方 , 气候寒冷 , 其服饰 以皮衣 、 棉 衣为主 , 很 少有机会 形制 , 法定服饰承辽代样式。宋和地区 , 可在考虑任何宋 系统 , 金代 展露 内衣 , 因此金人并不重视 内衣 , 金代的内衣也不丰富 , 大致 上男 服饰具有女真 、 契丹 、 汉族 三合一 的综合特征 。事 实上 , 随着金 国的 子有亵衣 , 女子有佰腹。佰腹是一块 幅巾 , 通常横置于腹 ; 在这 块幅 汉化 , 女 真人逐渐直接干脆穿戴起了汉 服。 金 国大定二十七年( 1 1 8 7 巾上 , 缀有布带 , 以便 系扎 ; 妇女使用佰腹 , 不仅为 了遮羞 , 而且 兼有 年 ) 十二月 , 朝廷颁布如下禁令 : “ 禁女直人不 得改称汉 姓 、 学南人衣 束腹功能 。 金代 的佰腹具备了现代束身 内衣的特点。由于受汉族的 装 , 犯者抵 罪。” 并且 规定了严格 的处罚措 施 , 《 金史 》 卷 四三《 舆 服 影 响, 明显也是交领衣服《 三朝北盟汇编 ・ 女 真传 》 说女真服饰“ 衣短 志》 ( 下) 云: “ 初, 女直人不得改 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 , 违者 杖八 十 , 而左衽 ” 。宋人 的《 虏廷事实》 中说女真 : “ 自古 以来披发左衽 ” 。 编为永制 。 ” 这大概就是大定二 十七年 的禁令 内容。 章宗时也多次颁 1 . 2女真人服饰文化是多种文化的结合 。 布过类 似的禁令。金国泰和七年( 1 2 0 7 年) 九月 , “ 敕女直人不得 改 金代女 真族人受到 中原先进 的精 神文 明和 物质文 明的强 烈冲 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 。由这些政府禁令可 见: 女真人却纷纷改着 中 击, 迅速完成 了从原始 氏族部落社会 , 到奴隶社会 , 进而 向封建社会 国 人 的 服饰 , 并且 屡禁 而不 止 。 的转变 。 他们善于 向中原先进 民族学 习, 继承优秀 的文化传统 , 积极 3 结 论 进行各方面改革 , 加强 民族之 间的交 流融合 , 掌握先进 的手工业技 在金代服制 中 , 女真人借鉴 了中原汉文化元 素 , 将其融人 女真 术, 制定和完善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 很快进入 先进 的农业 经济 , 劳动 族传统款式之中。女真人 民族服饰文化具有 自身 的民族风格 , 也是 生产力迅速提高 , 社会经济 飞速发展 , 与周 边其他 民族 的关系进一 他们智慧的结晶。 不难看 出, 女真人面对先进的汉文化 , 不仅 只是吸 步融洽 , 商业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 女真人的族 源异 常复杂 , 它开始被 取其 中的优秀元 素 、 将其引入 到服制 当中 , 更重要 的是 , 他们没有抛 称呼为 “ 女真 ” 时只是一 个庞杂 的 民族集 合体 的概称 , 类似 于突厥 弃 本 民族 的 固有 习俗 , 因 为 正是 这些 传 统 形成 了 这 种 “ 汉化 ” 是 一 种 系, 分支众多 。 其生存方式类似西方的斯拉夫民族 , 都是发源于森林 主 动 的学 习 , 而非被动的接受。 的民族 , 虽然包含有游牧 的部落 , 但整体上并不完全以游牧 为主。 每 参 考 文 献 个少数民族 服饰文化 的发展并不是原地踏步式的复制 , 而是在一定 [ 1 】 张 志春 . 中 国服 饰 文化 『 M] . 北京 : 中 国 纺 织 出版 社 , 2 0 1 1 : 1 0 9 . 的历史发展时期 内不断发展壮大 自身的 同时 , 将更适合 自己民族特 [ 2 】 赵评春 , 迟本 毅. 金代服 饰——金 齐国王基 出土服饰 研 究[ MI . 北 色、 自然生 态 、 生产方式 、 经济模式 和意识 形态 的优 秀成 分传承下 京 : 文 物 出版 社 , 2 0 0 4 : 4 9 . 来, 不断地创造 、 完善和发展与其相适应 的服饰文化 。 [ 3 】 宋德金 , 史金 波. 中国风俗 通史: 辽金 西夏卷『 M1 . 上海 : 上海文 艺 出
2023年政法干警 公安之政法干警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政法干警公安之政法干警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50题)1、历年的黄金周社会各方面都会呈现火爆态势,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体现得最为突出,而在黄金周结束后则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回落,因此有很多人认为黄金周是造成随后月份经济疲软的一大诱因。
A.在继续推行黄金周制度的同时,尽快完善休假制度,进而逐渐由黄金周过渡到带薪休假B.黄金周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如只站在经济的角度去衡量黄金周的存废太过片面C.在黄金周中大批的外地游客突然集中涌入一个城市后又离开,对经济的影响是必然的D.平日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统计哪怕是和双休日相比也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答案】 D2、“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蕴含的理论是:A.进化论B.牛顿力学C.相对论D.混沌理论【答案】 C3、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句是:A.门可罗雀B.门庭若市C.孤芳自赏D.车水马龙【答案】 A4、一项研究结果______了在梦中各种感官体验出现的频率,结果显示视觉体验居第一,听觉体验居第二,而触觉、嗅觉和味觉体验的出现频率相当低。
视觉和听觉处理与大脑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多达三分之二的大脑皮层以某种方式参与视觉。
因此,视觉如此频繁地在梦中出现______。
而嗅觉等几乎与大脑皮层无关。
与其他感觉不同,嗅觉直接连接进入记忆和情感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某种气味能如此清晰地唤起某个记忆。
A.考察不足为奇B.调查比比皆是C.观察不值一提D.考查司空见惯【答案】 A5、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多学者的研究在越来越深入的同时,视角也越来越窄。
许多人一辈子的研究范围只限于某一专题,甚至某一个研究点,真是______,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A.目无全牛B.目光如豆C.目光如炬D.远见明察【答案】 B6、年轻的“创客”客带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下列哪一项是我国政府部门可以为“创客”提供的支持?()A.搭建平台安排创客就业B.提供财政税收政策支持C.免除企业工商注册手续D.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答案】 B7、研究者在云南普洱研究季风雨季、高温干旱等气候变化因素对茶叶生长环境和品质价值的影响。
北京地区金代墓葬形制研究综述

一
北 京地 区金代墓葬形制研究综述
葬研究》 、 马金花先 生的《 山西金代壁 画墓初步研究》 等。景爱 有 两 处 最 为 典型 , 即亦 庄 X 4 2号 地 M6金 墓 和 亦庄 X4 2号地
先生在 《 辽金时代的火墓葬》 一文中, 认为佛教的影响是辽金 M8金墓 。 ( 2 ) 双棺墓主要有两处, 亦庄 X 4 2号地 M l 5金 墓 和 时代火葬墓盛行 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 ,随着有关北京地区金 亦庄 X 4 2号地 Ml 6金墓。 代墓葬论著的相继 发表 ,对金代墓葬形制的研究 已经势在必 行, 同时也推动 了我国考 古事业 的发展 。 2金代墓葬形制探究 以上是对 1 9 4 9  ̄ 2 0 0 9年北京地 区考古所发掘清理 出的主
到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它的 “ 地 下文化” 也 日益丰富起来 。新 室 墓 以及 土 坑 墓 四大 类 型 。
中国成立 以来 , 北京地区 的金代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 了 更 加深 入 地 了解 北 京 地 区 的 金 代 墓 葬 , 对 于其 形 制 的 研
2 . 1 土 圹砖 室墓 按 墓 葬 形 制 又 可 分 为 圆形 单 室 砖墓 、 八角 形 单 室砖 墓 、 长
2 . 3石椁 墓 按墓 葬形 制可分为石椁木棺 墓、 石椁木匣墓 、 石椁石棺
及演变》 中, 将金代女真贵族墓 葬分为无墓室和有墓室两大类
进行研究, 并认为由无室墓向有 室墓 过渡 。陈相伟先生在《 试 墓和双重石椁墓 。( 1 ) 石椁木棺墓 主要有 四处, 分别是房 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2012年第10期★研究与探索金代女真贵族墓汉化的再探索吴敬关键词:金代女真贵族墓汉化KEYWORDS :The Jin DynastyT he Jurchen Aristocrat TombsSinicizationABSTRACT :The issues about t he Sinicization of the Jurchen aristocrat tombs have been alw ays at -tended by academic circles .Based on the f orm er research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som e other f actors of t he Sinicization of the Jurchen aristocrat tombs .Th rough the analyses we find that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Jurchen aristocrat tombs w as not only reflected on the shapes of these tombs ,but also on the burial positions and the funeral custom s ,w hich show e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 people in differ -ent extents .作者:吴敬,长春市,130012,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第10期·81(总945)·金代从公元12世纪早期至13世纪早期,统治了我国秦岭、淮河沿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与南宋政权对峙长达百余年之久。
最近几十年来,在金代的统治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的女真墓葬,其中,绝大多数金代女真贵族墓葬发现于金源地区以及海陵王迁都之后的中都地区,即现今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北京地区。
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墓葬往往能体现一个民族最持久的习俗,目前所见明确属于金代女真贵族的墓葬,在葬制、葬俗等方面均显示出很强的汉化倾向,而墓葬特征的潜移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金代女真贵族墓葬所体现的汉化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以期深入探究金代女真贵族墓葬的汉化问题。
一、金代女真贵族葬制的汉化(一)皇陵的建制《金史》明确记载,金初的太祖、太宗之陵均建于金上京附近。
金太祖初葬于上京宫城西南,建宁神殿,无陵号,天会十三年改葬和陵,皇统四年改称睿陵犤1犦。
金太宗天会十三年初葬于和陵,皇统四年改称恭陵犤2犦。
金始祖以下十帝之陵也在上京附近。
金初的皇陵可以轻易改葬和更名,没有形成规模是可以想象的。
从《金史》对太祖、太宗初葬地只言片语的记载来看,处于女真发迹阶段的太祖和太宗之陵肯定不比辽代太祖、太宗陵那样在建国初期便有汉唐帝陵的遗风。
金初皇陵的营建已然相对草率,并有一定的随意性,亦或许金初还没有建立女真贵族的墓葬制度。
海陵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国都从上京迁到了中都,并颁布和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
北京房山金陵便是海陵王迁都中都之后模仿汉唐帝陵建制在短时间内建成的皇陵,虽然远不及汉唐时期一帝一陵的规格,但是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浓厚的汉族传统文化因素。
从陵园选址来看,符合背山面水的阴阳堪舆学说,从陵区设计和园区内建筑来看,体现了中轴对称、享堂供奉、佛教因素等汉式建筑的修建理念犤3犦。
而且,从陵区内确认和推测的太祖、太宗、德宗、世宗、睿宗的地宫分布位置来看,严格遵循昭穆有序的排列制度犤4犦。
虽然史料中极少提及金陵的修建理念以及帝后的下葬过程,但是皇陵制度的汉化特征已基本显现了。
金太祖睿陵(金陵M6)的两具石椁上分别雕有龙纹和凤纹,金世宗兴陵(金陵M9)墓门抱柱上也雕有龙纹犤5犦,可见金代统治者已完全吸收了中原王朝将龙凤图案作为帝后的象征。
金陵附近的房山长沟峪金代石椁墓中有龙纹木棺犤6犦,此地点位于金陵兆域内,因此金陵的发掘者认为其为金世宗后妃葬地坤厚陵之所在。
除此之外,金代女真贵族墓葬的装饰中未见单独的龙凤图案,可见金代统治者应该已将龙凤纹作为皇族专用的图案,这成为了皇陵葬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石象生的定制石象生又称石翁仲,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原汉人王朝帝王陵墓前主要的供祭仪物之一,主要为石雕人物、动物成对立于神道两侧,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如同“卫士”护卫皇陵。
北京房山金陵发现了两段石望柱的残件(2001FJL石∶5、17)犤7犦,可能是由于明代统治者为断自称女真后裔的后金龙脉,对金代皇陵进行毁灭性破坏,因而保存下来的残件极少。
此外,金源地区还保存下来或曾经记载了多批金代女真贵族墓的石象生材料。
1.吉林省舒兰市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经过调查和发掘,由五个墓区组成,每个墓区前都有若干组石象生,其中一、四、五墓区前有石望柱、石虎、石羊、石人各一对,三墓区前有石虎、石羊一对及石人两对,二墓区前有三组石羊、石人各一对犤8犦。
2.俄罗斯境内绥芬河下游完颜忠墓前有石望柱、石虎、石羊、石人各一对犤9犦。
3.俄罗斯境内阿什河上游金代墓葬也发现过石人、石羊等石象生,经考证这些墓葬的墓主人应为金代皇族犤10犦。
4.长春市东郊石碑岭完颜娄室家族墓地,据清代《盛京通志》的记载,清代早期在完颜娄室墓前仍见石羊二和石人三犤11犦,虽然清代后期已不见这些石象生,但是完颜娄室墓前的石象生至少有石人两对和石羊一对。
《宋史》中对于勋戚大臣墓前的石象生数量有明确规定,“诸臣丧葬,坟所有石羊虎、望柱各二,三品以上加石人二人”犤12犦。
从目前材料来看,使用石象生的女真人均为皇族,这和他们的高品阶是基本对应的,也是女真贵族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吸收。
此外,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对比和分析,我们还从中发现了其他一些与女真贵族汉化有关的端倪。
首先,据《金史》对完颜希尹家族、完颜娄室以及完颜忠的记载可知:完颜希尹热衷于汉文化,并依汉人楷字创制女真大字犤13犦;守贞和守道同为希尹之孙,守贞通晓律法和国事,金章宗时守贞根据辽、宋旧制,更定修正了金国的礼乐刑政之法犤14犦,守道先后担任应奉翰林文字、太子少师、平章政事、丞相等职,并监修国史犤15犦。
由此可见,完颜希尹本人及其子弟均具有较高的汉学修养。
完颜娄室犤16犦和完颜忠犤17犦均为金初猛将,生擒辽天祚帝,并积极参加与宋战争,在常年累月的戎马生涯中,他们本人势必也被所到之地的汉文化耳濡目染。
因此,女真贵族对于石象生的使用似乎与墓主本人对汉文化的接触程度有一定关系。
其次,完颜希尹死于公元1140年,完颜娄室死于公元1130年,完颜忠死于公元1136年,他们的下葬年代较为接近,其葬俗代表了金初女真贵族对汉人传统文化的吸·82(总946)·考古收。
但是,推测为完颜希尹墓所在的第二墓区有三组石羊、石人,完颜娄室墓也有两对石人,这与宋人对石象生数量的规定有出入,这种现象可能是金初女真贵族虽然已经开始热衷于汉族传统文化,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在所有完颜姓贵族中形成统一的认识,此时仅有完颜忠墓前的石象生与宋人的规定较为符合。
这种现象到了金代中后期发生了改变,完颜希尹墓地中其他墓区石象生的数量基本与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是对应的。
第三,就目前材料而言,金代除完颜姓的女真贵族之外,并未在其他贵族墓上发现有石象生的迹象。
这些墓葬的地上建筑可能与金陵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更或者金代有相应的规定,即勋贵中非男性皇族不能使用石象生,所以如北京乌古论家族墓地以及北京地区发现的其他女真贵族墓葬周围并未见石象生的残迹。
我们大胆假设,金代女真人,尤其是女真贵族,虽然在葬俗上融入了很多汉族传统文化因素,但石象生的使用似乎仅限于男性皇族,这可能是金代贵族葬俗的一种定制,而且女真贵族似乎也加以遵守。
但金代汉人在墓前使用石象生似乎并不拘泥于这一限制,在一些汉人官员和富户墓前也有石象生犤18犦,这可能与两宋时期“世人好为高墓大碑,前列石羊、石虎,自夸崇贵”犤19犦的现象有一定关系。
(三)碑志的规制古人将立于宫庙前的长方形刻石称为“碑”,将圜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称为“碣”犤20犦,立于墓前者则为“墓碑”、“墓碣”,将放于墓中写有墓主生平的刻石称为“墓志”犤21犦,墓碑和墓志的使用是汉人葬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墓碑而言,宋代规定“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趺上高不得过九尺,七品以上立碣,圭首方趺,趺上高四尺”犤22犦。
在金代女真贵族和他族勋贵的墓葬中,使用墓碑(神道碑)者较多,如完颜希尹家族成员、完颜娄室、完颜忠、时立爱、乌古论元忠夫妇、完颜斡鲁犤23犦等均在墓前保留或残存有石碑。
这些石碑多已残损,乌古论元忠妻鲁国大长公主墓碑高1.74米,约合宋代5尺多,与宋人五品以上立碑不过九尺的记载基本符合,因此金代女真贵族在立碑上应基本继承了宋人的规制。
以墓志而言,北宋规定非品官不得使用墓志,“启之夕发前五刻,击鼓为节,陈布吉凶仪仗、方相、志一(九品以下无)”犤24犦。
女真贵族墓中使用墓志者不多,但使用者均为上层贵族或官员,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代女真贵族葬俗的汉化倾向。
金初契丹人和汉人高官在降金后有的被赐爵封王,或是迎娶女真贵妇为妻,这些王侯贵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与女真贵族等级相同的人群来考察(表一)。
从表一可见,金代早期女真人几乎不使用墓志,此时使用墓志的萧仲恭和时立爱均为降金后赐爵封王的辽代高官,而女真人流行使用墓志的年代则多在金世宗以后。
在使用墓志这一点上,女真人的汉化趋势是相对缓慢的,这可能是前期汉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遭禁的,亦或是由于女真人飘忽不定的游牧渔猎习性使他们并不在意是否使用墓志来表彰生前的功绩,而当女真人汉化程度日益加深,定居生活逐渐改变了游猎性之后,他们才逐渐开始使用墓志来记叙生平。
而且,女真人使用墓志者均为勋贵,这与北宋非品官不得使用墓志的规定也较为吻合。
从秦大树先生对金代墓葬的统计资料来看,金代使用墓志的非女真人也多数为官员,极少数为富户和僧侣犤25犦,这与宋代有很大一部分富人、平民使用墓志的现象有所不同犤26犦。
因此女真人基本继承了同时期汉人使用墓志的规制,并没有出现过多的越制现象。
此外,根据墓志尺寸和金代女真贵族、赐爵勋戚等人群的对应关系,我们大致可以第10期·83(总947)·表一金代女真贵族及相关墓志材料统计表墓主人官阶族属墓志尺寸(厘米)年代第一等级萧仲恭犤27犦越国王、正一品契丹118×1181150年乌古论元忠妻犤28犦鲁国大长公主女真115×1151209年时立爱犤29犦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厚距鹿郡王、正一品汉114×1141143年乌古论元忠犤30犦开府仪同三司、驸马都尉、任国简定公、从一品女真111×1111201年第二等级乌古论窝论犤31犦金紫光禄大夫、正二品女真93×931184年蒲察胡沙犤32犦光禄大夫、从二品女真83×721202年第三等级石宗璧犤33犦正五品,妻子为女真贵族克纥烈氏,封武威县君汉61×601177年完颜之犤34犦镇国上将军、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从三品女真38×311196年窝鲁欢犤35犦太保、兖国王、正一品女真50×421181年将这些人分为三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