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学生版)

合集下载

信息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作文高中作文

信息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作文高中作文

信息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作文高中作文哇,你们知道吗?现在我们都活在一个超级神奇的时代!科技真的太厉害了,手机、电脑、游戏机……这些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特别有趣。

不过,作为青少年,我们还需要学会怎么正确使用这些东西,这就是媒介素养啦!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学会怎么聪明地使用这些科技产品,不被它们“骗了”。

我记得有一天,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聊起了手机的事情。

小明说:“你知道吗?我最近看了好多网上的视频,感觉真是太刺激了!”我笑着回答:“那可不一定哦,有时候那些视频可能不全是对的呢。

我们得学会分辨真假,不然会被一些不真实的东西搞混。

”小明一脸疑惑地问:“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我想了想,然后告诉他:“比如说,如果一个视频看起来很夸张,里面说了很多听起来不太可能的事,我们就要小心了。

而且,我们也要看看视频的来源,是不是一个可靠的地方发布的。

”然后,小明又说:“那我平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广告,它们说的那些东西真的都能用吗?”我点点头:“广告里有些东西可能真的是好用的,但有些也可能是夸大其词。

我们最好不要一下子就相信,要先看看别人的评价,或者找一些可靠的评价网站。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聊到了社交媒体。

小明激动地说:“我在Instagram上看到很多明星的照片,他们都看起来超完美的!”我忍不住笑了:“哈哈,明星们的照片可能都是经过精心修饰的哦。

他们的生活未必像照片里那么美好。

我们要记住,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不要因为别人看起来很完美就觉得自己不好。

”那天的聊天让我意识到,媒介素养不仅仅是学会如何使用科技,更是学会了如何看待我们看到的东西,如何不被假象迷惑。

我们还需要了解科技背后的规则,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不真实的东西,这时候就要用聪明的大脑来判断了。

我记得老师说过,媒介素养其实就是让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找到正确的信息,做出聪明的决定。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同时不被它所影响。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发言稿作文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发言稿作文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发言稿作文
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青少年怎么提升媒介素养这个话题。

首先啊,得学会筛选信息。

网上那么多资讯,真的假的都有,
得有一双慧眼来分辨。

别什么信息都信,得自己多琢磨琢磨,看看
来源靠不靠谱,内容合不合理。

别被那些假新闻给忽悠了。

再来啊,得学会理性表达。

网络是个自由的地方,但自由也得
有个度。

别一激动就啥都往外说,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

要想想自
己说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别人,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理性发言,做个有素质的网民。

然后啊,得多读书多看报。

别老刷手机看短视频,得读点有营
养的东西。

读书能增长见识,看报能了解时事。

这样,你对世界的
认知就更全面了,媒介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

还有啊,得学会尊重别人。

在网上交流时,别老想着怼人。


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得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

就算不认同,也没
必要非得吵个你死我活。

和气生财嘛,对吧?
最后啊,得保护好个人信息。

网上骗子多,得时刻警惕着。

别随便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比如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啥的。

不然的话,麻烦可就大了。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

希望大家都能提高媒介素养,做个有素质、有见识的青少年!。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学生版)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学生版)

事件“矛”与 ——环节2 “盾”
半个月前,同学C(高三)发现有其他年级 的同学在人人网上宣泄对高三年级同学的不满, 语言过激。C某非常气愤,将相关截屏转至贴吧, 并参与了一系列“反击”活动。
思考: 既然“网络就是一个宣泄的空间,是一个虚 拟的世界,不需要负责的地方”,那么C同学需 要这么认真吗?
《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针对以下几个案例,我们需要做 一些什么,思考些什么?
案例1:“代言人”
“恶搞”的背后
是无聊 是发泄 是失范 是缺德 是要承担法律责任
肖像权与姓名权一样,具有专有权,对于自己的肖像 的占有、使用和处分,只能归公民本人所有,未经本 人同意,他人不得享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在于 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而在于不尊重公民对其 肖像的专有权。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公民肖 像予以复制、传播、展览等,都应征得公民的同意, 否则就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
准。)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网络言行随意、不文明 有19.2%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
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0.6%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 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 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数据显示,7.3%的学 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情绪不 好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 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此外,有6.3% 的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学生私自用过别人 的帐号上网。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自律道德弱化 在调查中,关于如何抵制网络信息的不良影响,学生的意
见相对比较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强网络道德建 设”(63.4%),其次是“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48.5%), 再次是“加强未成年学生网络资源建设”( 38.1% )。相比 之下,选择比例最小的三项依次是“禁止未成年学生上网 吧”(9.7%),“加强家庭教育”(12.5%)和“从技术上加 以限制”( 12.8% )。这表明在中小学生看来,抵制网上不 良影响最重要的是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法制建设,建设未成 年学生网络资源也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

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 正确使用媒介 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 正确使用媒介 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正确使用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今,媒介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使用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科技,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本文中,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正确使用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的媒介素养1.提供适宜的媒介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媒介素养首要任务是提供适宜的媒介资源。

学校应配备图书馆,并购买包括电子书籍在内的丰富而多样化的图书资源。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让他们逐渐熟悉各类媒介的特点和用途。

2.教授媒介评估技巧媒介的信息量庞大,小学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为了能够正确使用媒介,小学生需要了解媒介评估技巧。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意识地思考媒介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权威性等问题,提醒他们在获取信息时要多方比较,审慎评估。

3.鼓励多样化的创造性媒介活动小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创造性媒介活动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播放电影、电视剧,举办媒体艺术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媒介创作。

这样一来,小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者,同时也成为媒介创造者,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媒介运用能力。

二、正确使用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1.培养信息搜索技巧小学生应学会高效搜索所需信息的技巧。

教师可以指导他们使用搜索引擎,并教授关键词的选择方法,以便从庞大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获取需要的内容。

2.教授媒介的合理使用方法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媒介的意识。

他们需要知道媒介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还有娱乐和学习的功能。

小学生应明白媒介的合理使用方法,如合理安排使用时间,避免沉迷于媒介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3.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媒介在正确使用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中,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媒介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理解媒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有消极的一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引导他们形成独立的判断力。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作文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作文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作文英文回答:Enhancing Media Literacy among Adolescents.In today's digital age, adolescents are constantly bombarded with information and messages from various media platforms. Developing media literacy skills is crucial for them to navigate this complex media landscape critically and effectively. Here are several approaches to enhance media literacy among teenagers:1. Media Education in Schools:Integrating media literacy into school curricula is essential. Courses should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analytical skills to critically evaluate media content, identify biases, and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media o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2.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Encourage adolescents to question the credibility of media messages. Guide them to analyze the source, purpose, and perspective behind the information they encounter. Teach them techniques for dissecting content, such as identifying logical fallacies and recognizing manipulative tactics.3. Digital Citizenship and Online Safety:Educate adolescents about responsible online behavior, including privacy settings, cyberbullying, and digital misinformation. Empower them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online risks and to participate positively in digital spaces.4. Media Production Projects:Involve teenagers in hands-on media creation projects. By producing their own media content, they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involved and theresponsibilities that come with sharing information.5. Collaboration with Parents and Community:Parents a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play a vital role in fostering media literacy. Encourage them to engage with adolescents about media consumption, discuss critical issues, and provide guidance on responsible media use.6. Use of Media Literacy Tools and Resources:Make available online resources, such as fact-checking websites and media literacy apps, that support adolescents in evaluating media content independently.7. Peer-to-Peer Education:Empower adolescents to become media literacy educators themselves. Encourage them to share their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 with their peers through presentations, social media campaigns, or online forums.中文回答: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发言稿作文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发言稿作文

青少年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发言稿作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嗨,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媒介素养这回事儿。

在这个网络时代,媒介素养可是咱们每个人都得有的“超能力”啊!
首先呢,得明白啥是媒介素养。

不是说你会刷抖音、发微博就叫媒介素养高。

真正的媒介素养是得知道信息背后的真真假假,能分辨出哪些东西是靠谱的,哪些又是忽悠人的。

然后啊,提升媒介素养得从哪儿开始呢?我觉得,咱们得学会“问个为什么”。

看到啥新闻,别急着跟风转发,得想想这事儿是不是这么回事儿,有没有其他角度。

还有啊,得学会控制自己,别老刷手机,得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还有啊,学校跟家里也得给力点。

学校可以教教我们怎么正确上网,家里的大人也得管管咱们,别让我们沉迷于网络。

另外啊,实践也很重要。

可以参加学校的媒体社团,或者自己尝试做个小视频、写个公众号什么的,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媒介
能力,还能培养创造力。

最后我想说,提升媒介素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得慢慢来,得一直努力。

别嫌烦,别嫌累,因为这事儿对咱们每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

好啦,就说到这吧,大家加油!谢谢!。

网络信息,我知道——媒介素养主题教育 教案 小学主题班会

网络信息,我知道——媒介素养主题教育 教案 小学主题班会

“网络信息,我知道——媒介素养主题教育教案小学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2.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的定义和特点2. 网络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处理方法3. 网络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4. 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三、教学重点1. 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法2. 网络安全保护和自我保护技巧3. 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网络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2. 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3. 正确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塑造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信息的定义、特点、获取途径和处理方法,网络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信息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判断和筛选网络信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

4. 实践活动法:进行网络信息处理和网络安全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网络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关注。

2. 提问:“你们对网络信息有什么了解?网络信息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3. 总结:网络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获取和处理网络信息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二、网络信息的定义和特点(5分钟)1. 讲解网络信息的定义:网络信息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2. 讲解网络信息的特点:快速传播、多样性、匿名性、不可靠性等。

3. 提问:“你们在获取网络信息时,有没有遇到过虚假或错误的信息?你们是如何处理的?”4. 总结:网络信息的特点使得我们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时需要更加谨慎和辨别力。

三、网络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处理方法(5分钟)1. 讲解网络信息的获取途径: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

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社交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青少年们接触各种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媒体资源,成为了当下青少年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媒介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引起社会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媒介环境中获取、评价、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意味着个体能够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辨别信息的真伪,主动选择对自己有益的内容,正确处理媒体信息带来的影响,做到在媒体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媒介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内容,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有效搜索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其次,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媒介素养,青少年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不被媒体信息轻易左右,保持清醒的头脑。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可以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在媒体中的形象,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避免盲目模仿和自我放纵。

那么,如何进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呢?首先,学校应当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或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资源。

其次,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应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引导他们理性看待媒体内容,监督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和移动设备。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总之,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才能在媒体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自律道德弱化
在调查中,关于如何抵制网络信息的不良影响,学生的意 见相对比较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强网络道德建
设”(63.4%),其次是“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48.5%),
再次是“加强未成年学生网络资源建设”( 38.1% )。相比 之下,选择比例最小的三项依次是“禁止未成年学生上网
未成年学生独立性的发展使他们有强烈的自 主意识和独立倾向,但不论是在道德认知水 平上还是在具体价值观念上,不论是道德行 为方式上还是在习惯上,未成年学生都还很 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的暗示和诱导。未成 年学生对独立的向往加深了他们同家长和教 师的隔离,同时强化了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影 响力等等 。
针对以下几个案例,我们需要做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人格冲突明显
调查显示,43.3%的中小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 实中不一样的人”,其理由从高到低分别是“放松自己,好 玩、自由、刺激,不受成人限制”、“表现自己另一面,改 变自己,完善自己”、“网络是虚拟的,隐蔽的,不信任、 怕受骗、保护自己”、“尝试新的刺激”、“体验不同于现 实的生活,寻求另一种感觉”、“逃避现实,对现实不满”、 “无聊”等。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未成年学生在 网络中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 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了解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发展自己;
媒介行为规范的形成
需要运用数字技术去限制;
需要法律去规范;
更需要媒体伦理教育的普及。
(媒介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主导的价值理念和标
准。)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网络言行随意、不文明 有19.2%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 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0.6%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 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 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数据显示,7.3%的学 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情绪不 好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 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此外,有6.3% 的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学生私自用过别人 的帐号上网。
肖像的专有权。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公民肖 像予以复制、传播、展览等,都应征得公民的同意,
否则就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
以任何形式侵害了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即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 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可见,未经肖像权人许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他
人肖像的,如给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如给肖像 权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害等,使用人也同样构成侵权
(肖像权)责任。
案例2:谩骂发泄
情绪的处理
语言的表达
盲目跟风
违反《上大附中学生手册》
侮辱行为——构成侵犯名誉权
——构成侮辱罪、诽谤罪
案例3:网络引发群体事件
不文明的语言引起了公愤;
媒介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它
应该和人的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法制素养等
一起构成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一个社会具有这样全面素养的公民比例越高, 这个社会发展的和谐与良性化程度就越高。
媒介教育是培养公民媒介素养的教育,包 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
新媒介对于青少年公民参与的消极因素
青少年对新媒介景观分辨能力差,好奇心强,易冲动, 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匿名性等技术原因和 管理原因,对政治问题和某些社会现象虽表示关注, 但往往缺乏理性思维,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网络人 肉搜索、网络谣言传播等参与失范现象较多。使青少 年在接受上产生了盲目性、随意性和从众性。 青少年新媒体参与的娱乐化特点比较突出,普遍缺乏 利用新媒体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公共利益进行自 觉维护的意识。
2010年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4小时,青少 年网民在网络娱乐和社交应用上表现较为突出,其使用 率均高于整体网民平均水平,青少年网民在网络视频 (66.6%)、网络文学(48.1%)和网络游戏(74.8%) 上的使用率分别高于整体网民。
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也表现得非常活跃,其在 社交网站(62.0%)和博客(74.1%)上的使用率分别高 于整体网民10.6和9.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中学生的数字媒介使用毫无疑问是以休闲与 娱乐为主的。
公共平台放大了学生的情绪;
没有选择比较好的方式解决;
理智被情绪绑架; 看客心理作祟。
事件反思
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要学会自我审视, “慎独”;
发现网络中的不文明行为,不附和并予以 抵制; 预计会造成不良(甚至恶劣)影响的,要 和有关部门(或学校老师)沟通汇报,将 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
数字媒介伦理指的是在数字空间中人们应该遵守的行 为道德准则与规范的总称。
因为数字媒介空间所存在的虚拟性以及开放自由等特 点,再加上现实社会问题与矛盾的累积,使得我国当 前媒介公共空间中存在着普遍性的媒介伦理失范现象。 这不仅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个人主义盛行,也体现在 行为层面上媒介暴力与不道德行为的蔓延。
吧”(9.7%),“加强家庭教育”(12.5%)和“从技术上加
以限制”( 12.8% )。这表明在中小学生看来,抵制网上不 良影响最重要的是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法制建设,建设未成 年学生网络资源也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
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 自律性的道德。“慎独”即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 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格守道德 准则。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 中已部分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 层次上的自律性道德,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 为。
我们该如何面对群体事件
理性控制情绪;
立场要明确; 尽自己力量控制事件发展: 1、正确舆论导向 2、不盲目参与
3、与班主任老师(或相关部门)取得联系
4、辅助班主任老师(或相关部门)进行相关 操作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主题班会
2012-11-5
事件“矛”与 “盾”
——环节1
几个月前,同学C某以某老师的姓名在 贴吧注册签名,并附有该老师的头像。几个月内, C某陆续以该老师的注册名发帖、跟帖。对于这 一行为,C某并未隐晦,并对老师直言:“网络 就是一个宣泄的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需理了,那我去哪里宣泄? ”
事件“矛”与 “盾”
——环节2
半个月前,同学C(高三)发现有其他年级 的同学在人人网上宣泄对高三年级同学的不满, 语言过激。C某非常气愤,将相关截屏转至贴吧, 并参与了一系列“反击”活动。
思考:
既然“网络就是一个宣泄的空间,是一个虚 拟的世界,不需要负责的地方”,那么C同学需 要这么认真吗?
《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一些什么,思考些什么?
案例1:“代言人”
“恶搞”的背后
是无聊
是发泄
是失范
是缺德 是要承担法律责任
肖像权与姓名权一样,具有专有权,对于自己的肖像
的占有、使用和处分,只能归公民本人所有,未经本 人同意,他人不得享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在于
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而在于不尊重公民对其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帮助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媒介的权责意识,
使其具备运用公共理性对媒介内容及其背后运作,培 养公民接近、合理使用媒体的公共意识与参与行为, 使其不仅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劳动者,更要成为公民 社会主动的权责主体,推动我国社会转型,建设一个
公平民主自由的和谐社会。
数字媒介伦理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 时,有63.2%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3.1%的学生 认为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 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5.7%的学生认为“网上聊 天是隐蔽性的,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 有25.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 用”,有12.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 有38.4%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与作业是不道 德的行为,有13.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帐 号是不道德的。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沉迷于网聊、游戏
对“上网做些什么?”学生选择游戏聊天娱乐的占84.3% ,选 择网络探究学习的占10.0%,选择发送电子邮件交流的5.71%,也 就是说上网学生中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有益交流的不到15.0%。从学 生的年龄特征或就读年级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 高,学生上网的学习和交流的目的性有所增强,而玩游戏和聊天 的比例有下降趋势,但是即便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中,玩游戏和聊 天的学生比例仍高达67.5% o调查还发现,患网络成瘾的中学生网 民高达20.4%、小学生网民达16.3%。成瘾者完全被网络支配,成 为网络的奴隶,他们当中有的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中,有的 沉迷于网聊、网恋,有的沉迷于网上的不良信息,主要是一些色 情、暴力等信息,出现个性化极端化情绪,低落和孤独感,疏远 家人朋友,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情感心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