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翻译后修饰

合集下载

第六章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

第六章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

04
抗体法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鉴定中的应用
抗体法原理及技术流程
原理
抗体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蛋白质翻译 后修饰位点结合的原理,通过免疫学 方法进行检测和鉴定。
技术流程
包括抗原制备、抗体生产、抗体纯化 和特异性验证等步骤。
抗体法鉴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可定量分析等。
局限性
化学方法
质谱分析
通过质谱技术检测蛋白质分子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从而鉴定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类型和 位点。
荧光标记
利用荧光标记技术标记特定的修饰位点,通过荧光 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来鉴定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
蛋白质芯片技术
将蛋白质固定在芯片表面,利用特定的抗体 或配体检测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类型和位点 。
实例分析
第六章蛋白质翻译后 修饰的鉴定
汇报人:XX
目录
•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概述 •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方法 • 质谱法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鉴定中的应用 • 抗体法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鉴定中的应用 • 其他方法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鉴定中的应
用 •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鉴定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概述
数据准备
收集已知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位点数据,包括蛋白质序列、修饰位点 的位置和化学性质等。
特征提取
从蛋白质序列中提取与乙酰化修饰相关的特征,如氨基酸组成、序列 模体、结构域等。
模型训练
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训练预 测模型。
预测与验证
将新的蛋白质序列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预测潜在的乙酰化修饰位 点,并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方法
1 2 3

质谱分析蛋白翻译后修饰

质谱分析蛋白翻译后修饰

质谱分析蛋白翻译后修饰
质谱分析蛋白翻译后修饰可以分析修饰类型、修饰位点以及对翻译后修饰蛋白进行定量。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质谱分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服务。

质谱分析蛋白翻译后修饰
相对于蛋白质印迹等技术,质谱技术能更有效的对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进行分析,且可以对常规的Western blot 翻译后修饰蛋白鉴定进行补充。

质谱分析蛋白翻译后修饰一般使用自下而上的基于肽段的方法。

但是自下而上的质谱方法无法保证可以完全识别目的蛋白的特定翻译后修饰,因为质谱是通过蛋白质序列内的多个肽段来鉴定的,这大大降低了翻译后修饰肽段被识别的机会。

一种提高质谱仪检测到修饰肽段数量的策略是使用PTM亲和试剂进行肽段富集,而不是使用PTM亲和试剂进行蛋白富集,这将减少富集的未修饰肽段的数量。

质谱分析蛋白翻译后修饰原理
相较于没有发生翻译后修饰的蛋白,翻译后修饰蛋白会在特定肽段序列有分子量的增加。

在蛋白翻译后修饰方式的质谱分析过程中,蛋白会首先被酶切成肽段,然后进入质谱进行分析;通过质谱分析,得到的是一系列肽段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

对于某一个特定的肽段而言,在没有发生任何翻译后修饰的情况下其序列信息和分子量是确定的,当它发生了某种翻译后修饰之后,例如磷酸化修饰,因为磷酸根的分子量也是确定的,所以在质谱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部分肽段的分子量刚好增加了一个磷酸根的分子量,则可以假设这个肽段发生了磷酸化修饰,再通过二级或多级质谱的谱图进行二次确认即可实现翻译后修饰类型鉴定及修饰位点分析等。

质谱分析蛋白翻译后修饰。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细胞应激反应
在应激条件下,如氧化应激和DNA损伤,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可以调控应激反应相关蛋 白的活性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生存和凋
亡。
THANK YOU
泛素化作用
泛素化可以影响靶蛋白的稳定性、定位、活性以及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从 而调控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自噬等。
泛素化可以标记受损或不需要的蛋白质,引导其被蛋白酶体降解,从而维持细胞 内蛋白质的平衡。
泛素化调控
泛素化过程受到严格的调控,涉及多种酶的协同作用。这些酶包括E1(泛素活化酶)、 E2(泛素结合酶)和E3(泛素连接酶)。
E3酶在泛素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靶蛋白,将泛素分子准 确地连接到靶蛋白上。
此外,去泛素化酶能够逆转泛素化过程,去除已经结合在靶蛋白上的泛素分子,从而对 泛素化进行动态调控。
05
其他翻译后修饰
乙酰化
总结词
乙酰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将乙酰基团连接到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可以调节蛋白质的 活性和功能。
翻译后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 ,通过增加或减少蛋白质的降解速率 ,从而影响细胞内蛋白质的水平和功 能。
蛋白质降解
某些翻译后修饰,如泛素化,可以标 记蛋白质进行降解,通过蛋白酶体途 径降解蛋白质,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的 动态平衡。
蛋白质功能调控
酶活性调节
亚细胞定位
许多蛋白质在翻译后被修饰以改变其酶活性, 例如,磷酸化可以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从 而调控代谢过程和信号转导。
03
疾病与磷酸化
许多人类疾病与蛋白质磷酸化的异常有关。例如,一些癌症和神经退行
性疾病的发生与特定蛋白质的异常磷酸化有关。因此,对蛋白质磷酸化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功能与调控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功能与调控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功能与调控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指在蛋白质合成完成后,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或酶催化作
用对蛋白质分子结构所作的改变。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定位以及参与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节和基因表达等生命功能的调控。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磷酸化、甲基化、糖基化、磷酸酰化、乙酰化、泛素化和磷脂化等。

其中,磷酸化是最常见的一种修饰方式,指的是在氨基酸侧链或主链上结合磷酸基团,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被磷酸化修饰。

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磷酸化会影响其折叠、稳定性、荷电性及亲水性等。

此外,磷酸化还可以作为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一种机制,将细胞内外部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部,在调控基因表达和其他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是泛素化,它是将泛素(一种小分子)与
蛋白质共价结合的一种修饰方式。

这种修饰可以引导蛋白质定位到蛋白酶体中,进一步被降解或转移给其他分子进行功能调控。

此外,泛素化还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激活状态、结构及功能等,参与一系列细胞进程的调控。

除了上述两种修饰方式,甲基化、糖基化、酰化和磷脂化等也是常见的蛋白质
翻译后修饰方式。

这些修饰方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影响,进一步调节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总的来说,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细胞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修
饰蛋白质,细胞可以尽可能地调控其重要功能,包括蛋白质结构、亲水性、荷电性等。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生物学、代谢、信号传递等一系列生命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需要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为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富集技术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富集技术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富集技术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概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是指在蛋白质合成后,通过酶促反应在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添加或移除化学基团的过程。

这些修饰对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是细胞内信号传导、代谢调节和细胞周期控制等生物学过程的关键调控机制。

PTMs的种类繁多,包括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糖基化、泛素化等。

1.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内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调节酶活性:通过修饰可以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代谢途径。

- 控制蛋白质稳定性:某些修饰可以作为蛋白质降解的信号,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半衰期。

- 参与信号传导:修饰后的蛋白质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内外的信号传递。

- 影响蛋白质定位: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如核定位信号。

1.2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类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磷酸化:在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上添加磷酸基团。

- 乙酰化:在赖氨酸残基上添加乙酰基团。

- 甲基化:在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上添加甲基基团。

- 糖基化:在天冬酰胺或色氨酸残基上添加糖链。

- 泛素化:通过泛素蛋白的添加,标记蛋白质进行降解。

二、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中的应用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析技术,能够精确测定蛋白质和肽段的分子量,是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工具。

2.1 质谱技术的原理质谱技术通过将样品分子离子化,然后根据质荷比(m/z)分离这些离子,并检测其信号强度,从而获得样品的组成信息。

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中,质谱技术可以用于鉴定修饰类型、定位修饰位点以及定量修饰水平。

2.2 质谱技术的优势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中具有以下优势:- 高通量:可以同时分析数千个蛋白质和修饰位点。

- 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低丰度的修饰蛋白质。

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种类及作用

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种类及作用

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种类及作用蛋白翻译后修饰是指在蛋白质翻译完成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系列化学修饰,包括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等。

这些修饰能够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信号传导、稳定蛋白质结构、形成蛋白复合体及转运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一、磷酸化磷酸化是蛋白翻译后修饰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在蛋白质上加上一个磷酸根(PO4),改变蛋白质的电性、构象、酶活性、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磷酸可以在精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多个氨基酸上发生磷酸化反应。

不同的磷酸酵素目标氨基酸不同,不同的磷酸化方式也会发生不同的效应,磷酸化对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微调作用。

二、乙酰化乙酰化是一种将乙酰基(COCH3)转移至蛋白质氨基酸上的修饰方式。

该修饰多发生在赖氨酸上,可以使相邻精氨酸和色氨酸的磷酸酶活性发生改变,还可以影响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从而影响透过信号和蛋白质的细胞内运输等生物学过程。

三、甲基化在蛋白质修饰的方式中,甲基化是一种较少见的表观修饰形式,通常是通过加入顶甲基(CH3)将甲氨酸、精氨酸等还原型氨基酸上的α-氨基反应物完好加工,覆盖翻译后通过精细化的程序酶转作用而形成的反应。

甲基化参与胰岛素的受体、细胞生长等多个社会响应的调节过程。

四、硫醇化硫醇化是一种将氨基酸的硫原子和非氨基酸的硫还原作用之间发生反应,并形成二硫键的修饰方式。

该过程在蛋白构象稳定性和功能方面非常重要,除此之外,硫醇化还可以参与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过程中,其中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复合体稳定化、细胞生长和代谢、DNA修复、信号转导等等。

五、糖基化糖基化是一种将糖分子与氨基酸残基之间结合的修饰方式。

糖基化通常发生在蛋白质的赖氨酸、α-胺基酸或酪氨酸上。

这种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还可以影响细胞生死和传递的信号、蛋白质的转运和复合体的形成等生物学过程。

六、肽链修饰蛋白翻译后肽链的修饰是指将其他季节性的氨基酸、功能元素(如模拟肽、小分子等)加入到肽链的指定位点上,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功能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功能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功能蛋白质是生命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扮演着细胞结构支架、催化酶、受体分子等多种角色。

在细胞内,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链经过翻译、后修饰后形成的。

其中后修饰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合成途径实现的。

最常见的修饰方式有磷酸化、甲基化、酰化等。

磷酸化是指添加磷酸基团到蛋白质分子上,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修饰方式之一。

磷酸化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稳定性、转运、定位等功能。

甲基化是指添加甲基基团到蛋白质分子上,它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收缩状态,从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

酰化则是指添加酰基团到蛋白质分子上,它主要发生在赖氨酸残基上,可以影响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

除了上述常见的修饰方式外,还有其他一些修饰方式,如糖基化、硫酸化、羟基化等。

糖基化是指在蛋白质分子上附加糖类分子,它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稳定性,并影响蛋白质的定位和生物学活性。

硫酸化是指添加硫酸基团到酪氨酸残基上,它可以增加蛋白质的亲水性和溶解度。

羟基化则是指添加羟基基团到蛋白质分子上,它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稳定性,从而改变其生物学活性。

例如,磷酸化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和稳定性,甲基化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折叠状态,酰化可以影响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

其次,修饰可以调节蛋白质的转运和定位。

例如,糖基化可以影响蛋白质的定位和生物学活性,硫酸化可以增加蛋白质的亲水性和溶解度。

最后,修饰还可以影响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

例如,酰化可以影响蛋白质间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糖基化可以增加蛋白质间的亲和性和识别性。

总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之一。

通过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修饰可以影响细胞的生殖、分化、维护以及功能发挥。

现代生物学研究中最前沿的蛋白质后修饰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该领域内的新修饰方式和应用价值方面。

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蛋白翻译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使得基因信息被转化成为蛋白质。

而在蛋白翻译之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修饰,这些修饰过程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蛋白翻译后的修饰过程及其对于疾病的影响。

一、什么是蛋白翻译后修饰蛋白翻译后修饰,是指在蛋白翻译完成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对蛋白质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改变。

这些修饰作用通常从分子层面上改变蛋白质的活性、定位和耐受性。

其中最常见的修饰方式包括:磷酸化、甲基化、酰化、脱乙酰化、泛素化等。

不同的修饰方式可以使得蛋白质在不同的生物学环境下拥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对于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来说,这些修饰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1. 磷酸化修饰磷酸化修饰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质修饰方式,它是指通过酶催化方式在蛋白质上引入一个磷酸基团。

这种修饰方式对于蛋白质的功能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磷酸基团的引入往往会改变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位置、互作以及其自我调控的能力。

例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模式会影响脂肪的代谢和糖原的合成,进而影响能量代谢。

2. 甲基化修饰甲基化修饰是指在蛋白质上引入一个甲基基团,这种修饰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因为它能够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蛋白质的作用。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甲基化修饰可以增强某种蛋白质与DNA的亲和性,从而使得该蛋白对于转录和转录后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

3. 泛素化修饰泛素化修饰是指在蛋白质上引入一个小分子的泛素,这种修饰方式能够使得蛋白质拥有不同的命运,例如被分解、自我调控等。

因此,泛素化修饰对于蛋白质的调控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蛋白质的异常泛素化过程常常会导致脑细胞的死亡。

三、蛋白翻译后的修饰和疾病蛋白翻译后修饰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在某些情况下,蛋白质的异常修饰会导致蛋白质的碎片产生,而这些碎片可能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误认为是有害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凋亡,从而最终发展成为癌细胞 .
2.5 磷酸化
DNA新陈代谢的研究中:细胞中DNA损伤可导致人的复制蛋 白 A(RPA)32 kD 亚基 N 端的过度磷酸化, 这有助于调控 DNA 的新陈代谢, 促进DNA 修复. 有数据显示, 过度磷酸化会 导致 RPA 构象改变 , 降低 DNA 复制的活性 , 但不会影响
泛素-蛋白酶系统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的调控
系统。降解过程中需要三种酶的参与: 泛素激活酶(E1)、
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蛋白质连接酶(E3)。泛素化降解
蛋白的过程中对蛋白的特异性识别依赖 E3. 由 E2s 和 E3s 介导的泛素化过程可以被去泛素化酶(DUBs)逆转.。
2.4 泛素化
目前发现的 DUBs 可分为两大类 : 泛素碳端水解酶 (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s,UCHs)和泛素特异性
DNA 的修复。
2.6 SUMO 化
SUMO为小泛素相关修饰物 (small ubiquitin- related modifier,SUMO)分子,是一种近年发现的泛素样分子,也参与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但是不介导靶蛋白的蛋白酶体降解, 而 是可逆性修饰靶蛋白,参与靶蛋白的定位及功能调节过程。
3 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
蛋白酶 (ubiquitin-spicific processing proteases,
UBPs) ,两者都是半胱氨酸水解酶。泛素化降解蛋白 的过程中对蛋白的特异性识别依赖E3. 由E2s 和E3s 介导的泛素化过程可以被去泛素化酶 (DUBs)逆转通常 情况下, UCHs 主要水解羰基端的酯和泛素的氨基键,
2.3 糖基化
发生在高尔基体上:起始于丝氨酸和苏氨酸羟基 上连接N-乙酰半乳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甘露糖及
海藻糖等的还原端;
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丝氨酸或苏氨酸残 基上连接一个单糖——N-乙酰葡萄糖胺。在哺乳动物 体内最常见的O 糖基化形式是由GalNAc 转移酶催化 的O-GalNAc 糖基化,进而连接Gal,GalNAc 或者
也可以分解泛素前体, 生成活泼的泛素分子; UBPs 分
解泛素多聚体链。
2.4 泛素化
2.4.2 泛素化在生命体中的作用
泛素化对于细胞分化、细胞器的生物合成、细胞凋 亡、DNA 修复、新蛋白生成、调控细胞增殖、蛋白质 输运、免疫应答和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都起到很重要的 作用。 Bence 等发现, 蛋白的沉积可直接削弱泛素 -蛋 白酶系统的功能. 两种不相关但有聚合倾向的蛋白的瞬 时表达, 几乎可以完全抑制泛素 -蛋白酶系统.由于泛素 介导的蛋白质水解在调节细胞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引起 蛋白聚集的潜在机制将导致细胞的紊乱和细胞凋亡。
3 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
3.2 乙酰化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
通过生物质谱鉴定乙酰化修饰位点 :质谱技术通过检
测到的肽段的质量与预测的肽段的质量进行对比,如果
二者质量相差 42amu则认为在氨基酸残基或在蛋白质 末端发生乙酰化修饰。通过从鉴定到的肽段的N末端或 C 末端逐个分析得到的b离子或 y 离子,就可以确定发 生乙酰化修饰的氨基酸位点。
2.5 磷酸化
磷酸化调节细胞的过程
2.5 磷酸化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一些激素或细胞因子与细胞膜受体或
细胞内受体结合并被激酶激活, 激素或信号因子随着激酶的
磷酸化也被磷酸化, 引起细胞内的信号效应。 癌症研究中:微管蛋白的磷酸化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细胞 中使用“最后检验点策略”(LCP)控制细胞凋亡, 即将含有 硝基化酪氨酸的 α -微管蛋白组装到微管上, 这将导致微管 功能失常而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但如果微管蛋白酪氨酸连接 酶(TTL)被磷酸化, 将可能使细胞“躲过”LCP 控制的细胞
3 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
基于特异性识别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抗体:对于赖
氨酸的乙酰化修饰, Kim 及其同事用免疫亲和纯化技术富
集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的肽段, 在 Hela 细胞的细胞质、细 胞核和线粒体中发现了 195 种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蛋白。但 是, 赖氨酸乙酰化抗体只能特异性识别赖氨酸残基发生修 饰的蛋白质或肽段, 不能检测到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乙酰化
修饰。用特异性识别丝氨酸或苏氨酸乙酰化修饰的抗体将
大大有利于丝氨酸和苏氨酸乙酰化修饰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3 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
以标记底物为基础的方法: Yu及其同事在酶 GNAT 的作用 下,用氯代乙酰化CoA与其作用底物L12反应,导致氯代乙 酰化L12的生成。然后将氯代乙酰化L12与荧光素His18俘 获的肽段一起孵育,经过氯消除后,纯化后的标记的底物
激活过程有关 , 其中 H3-K4 的单甲基化修饰可以对抗 H4K9甲基化所导致的基因抑制。
组蛋白的甲基化
2.组蛋白的精氨酸甲基化
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位点为H3-R2,H3R8,H3R17,H3-R26,H4-R4它们都可以增强转录。
2.2 乙酰化
乙酰化其主要讲把一种乙酰官能基团添加到另一 种有机化合物上,并进行结合的过程。乙酰化也是细胞 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形式。组蛋白等许多 蛋白都可以发生乙酰化。
2.4 泛素化
泛素化也是组蛋白修饰的一种重要形式, 组蛋白的
H2A 和 H2B 是泛素化多发位点 , 已经找到了组蛋白
H2B 泛素化酶[13~15], 并且发现组蛋白H2B 泛素化和 组蛋白甲基化存在关联。 激活子的泛素化对于转录激活是十分重要的。 2001 年 Salghetti 等[19]提出, 泛素化可以作为激活作 用和激活 子重新构 造的双信 号 , 调节 TAD 功能 。 E3Met30 使转录激活子VP16 TAD 泛素化。
种甲基化合物,或是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 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
组蛋白甲基化
是发生在组蛋白合成之后 , 以硫代腺苷甲硫氨
酸( SAM )为甲基供体 , 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HMTases) 的催化下 , 将 基转移到蛋白质的Lys或Arg残基上。
蛋白翻译后修饰
1 定义
翻 译 后 修 饰 ( 英 语 :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缩写 PTM ;又称后转译修饰)是 指蛋白质在翻译后的化学修饰。对于大部份的 蛋白质来说,这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较后步骤。
2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类型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在
3.1 甲基化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
甲基化特异性的 PCR : 其 基 本 原 理 是 把 所 有 的 基 因 组 DNA 用亚硫酸氢盐进行处理,如此做是因为尚未发生甲基 化修饰的胞嘧啶都会被作:用变为尿嘧啶,但进行甲基化修 饰的胞嘧啶则不会发生改变。由上面的原理可知,采用不 同种类的引物做 PCR,即可检测出这种微弱的变化, 这 样就能确定基因是否存在甲基化。 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利用重亚硫酸盐对 DNA 进行处理, 此过程会使没有进行甲基化的胞嘧啶变为尿嘧啶,但进行 甲基化的基团则不会。然后把经作用的物质为基础,加入 甲基化特异性的物质(primerI)或者非甲基化的物质 (primerII),使其进行特异性的扩增。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
2.3 糖基化
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低聚糖通过糖苷键与蛋白质上 特定的氨基酸共价结合的形式,主要包括 O 糖基化、 N糖 基化、C甘露糖化和GPI ( glycophosphatidlyinositol)锚定 连接。
2.3.1 O糖基化
发生部位:O 糖基化多发生在临近脯氨酸的丝氨酸或苏 氨酸残基上; 构型:糖基化位点处的蛋白多为β构型; 过程:O 多聚糖以逐步加接单糖的形式形成低聚糖, 主要在高尔基体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形成。
蛋白C 端部位结合,将蛋白连接到细胞膜上。
蛋白质发生糖基化反应,从而有糖蛋白这种物 质的产生,此过程一般在内质网上发生,并且糖 基化拥有很多功效,主要是对调控蛋白质发生修 饰和改善蛋白质的生物作用。
2.3 糖基化
细胞中涉及糖基化的蛋白质
2.4 泛素化
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在一系列特殊的酶作用下, 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并 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
2.4 泛素化
泛素-蛋白酶系统对蛋白特异性水解机理
2.4 泛素化
DUBs参与的泛素调控
2.5 磷酸化
磷酸化是通过蛋白质磷酸化激酶将 ATP的磷酸基转移到 蛋白的特定位点上的过程。 在有机体内,磷酸化是蛋白翻译后修饰中最为广泛的共
价修饰形式,同时也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调
控修饰形式。磷酸化对蛋白质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调 节作用,涉及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如细胞信号转导、肿 瘤发生、新陈代谢、 神经活动、肌肉收缩以及细胞的增殖、 发育和分化等。
2.5 磷酸化
磷酸化的过程
作用位点:蛋白上的 Ser, Thr, Tyr 残基
大部分细胞过程实际上是被可逆的蛋白磷酸化所调控的,
至少有30%的蛋白被磷酸化修饰 。可逆的磷酸化过程几乎涉
及所有的生理及病理过程, 如细胞信号转导、肿瘤发生、新 陈代谢、神经活动、肌肉收缩以及细胞的增殖、 发育和分化 等.Fisher 和 Krebs 因其在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为一种生物 调节机制方面的研究而获得 1992 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真核生物中20 种以上的修饰类型,比较常见的为 甲基化、乙酰化、糖基化、泛素化、磷酸化以及 近年发现的SUMO化。
2.1 甲基化
蛋白质的甲基化修饰是在甲基转移酶催化下 , 在赖氨酸或精氨酸侧链氨基上进行的甲基化。是 指从活性甲基化合物( 如S - 腺苷基甲硫氨酸)上
将甲基催化转移到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可形成各
2.2 乙酰化
乙酰化修饰过程主要发生在组蛋白上,是由组蛋白乙 酰转移酶( HATs) 催化的,其反过程去乙酰化由组蛋白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