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让我们走进地理》复习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我能通过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地理,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能和同学交流我所知道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阅读教材,我能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3.我能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和同学探讨这些地理问题的简单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理的认识和了解,我会热爱地理学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地理学科,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
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01
基础知识梳理
1 解开地理之谜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地理”一词的来源
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 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周易·系辞上》,里面有“仰以观 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 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 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滑雪——寒冷的地区
如:我国的东北地区
冲浪——温暖的沿海 如:我国的海南省三亚
2.地理与生产建设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如自然状态下的干旱地区是难以种植水稻的, 即使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也要解决灌溉问题。
工业生产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如乳 品加工厂可靠近奶牛场,服装厂可靠近城镇。
0 (5 )千米
0
数字式
1: 100000
1: 2000
1 ( 1000)
1 5000000
3.学会使用地图:图例和注记
北
1:10 000
↑
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 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如山脉、河流、国家、城 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 高、海深的数字等。
3.学会使用地图:图例和注记
地
图 运河 上
巴西
足 球 运 动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地理与风土人情
北极
因 纽 特 人 捕 鱼
4 地理与风土人情
地理与风土人情
欧洲威尼斯“水城”
非洲质朴粗狂的舞蹈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地理与风土人情
日本“相扑”
西班牙“斗牛”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教学目标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2.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识记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识记一些常用图例。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
4.利用地图学习地图三要素,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理解地图三要素。
5.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形成主动使用地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2.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大小。
3.图例和注记。
难点:1.比例尺的判断。
2.比例尺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板书】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创设情境】又是一年开学季,学校即将迎来一批新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找到班级,并了解整个校园吗?【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表意见。
(地图)【教师】点明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新课讲授【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最后一段,总结地图的概念和地图的三要素。
【板书】一、地图【多媒体展示】校园平面图【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左图这样的平面图就是地图吗?为什么?地图包含着哪些要素呢?”【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指出该图是地图,因为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
【教师】地图的种类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多媒体展示】遥感图像【教师】遥感图像具有覆盖面大、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快捷、直观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媒体展示】电子地图【教师】电子地图克服了传统地图携带不方便、内容更新较慢等不足,具备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优点。
【练习】不同的地图功能也不同,想要了解我国的地形应该选择哪种地图呢?【学生】2.中国地形图【教师】使用地图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地图类型也不同【多媒体展示】寻找旅游景点——旅游地图;查看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图;了解地区地形——地形图;查看铁路分布——铁路分布图。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新版)湘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课堂互动。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题型三:地理位置的描述和解释
例题:描述和解释我国地理位置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我国地理位置复杂多样,有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边境地区等多种地理位置。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内陆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边境地区地形复杂,资源丰富,但政治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这些地理位置特征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分学生在回答练习题时,对于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地理专业术语的记忆和理解。
-在观察和分析作业中,有些学生对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描述不够详细和深入,需要加强对于地理环境变化原因的探究和理解。
-在研究探究作业中,部分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不够充分,需要提高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2.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订正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地理知识。
六、拓展延伸
1.用3分钟的时间介绍与地理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七、课堂小结
1.用2分钟的时间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记录下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分布情况,并尝试解释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主要介绍了学习地理的意义、地图的利用、天气和气候、世界地理、我国地理等内容。
本章内容是学生接触地理学科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基本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有一定了解,部分学生则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认识世界地理和我国地理的特点。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利用方法。
2.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3.世界地理和我国地理的主要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性地理知识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讲解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比例尺、经纬度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如地图绘制、位置查找等。
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地图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让我们走进地理》复习教案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练习 教学媒体: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习了第一节,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身边有很多地理知识,这些地理 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 来看一看,相信大家会有收获。 1、学会看地图 从身边事入手引入新课:同学们,假期中我们经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准确知道每一个景点的位置,设计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 路线,最好有一份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展示旅游图,简单介绍有关地方的景点,让学生设计游览景点的路线)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到达,不管是 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纸质的,还是挂在墙上的,都是地图 讲授新课:我们学习地理就离不开地图。介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强 调地图的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自己举出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教 师可补充说明) 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地图? 设疑:地图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谁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吗?都需要些什么? 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 6 页第二段,找出地图的制作方法并划出,然后找学生读 出来。(具体的内容详细的知识留到下节课) 2、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 过渡:除了会看地图以外,要学好地理还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收集地理信 息,思考地理问题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想要获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径,书刊、杂志、 报纸、电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而你所看到 的,听到的地理知识不可能一次完全记住,也不能说过耳就忘,还必须学会思考, 如何将这些信息综合,怎样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自己的,真正得用这些知识解决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设计说明本节课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等关系密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目标1.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区域认知)2.认识什么是地理,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在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能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综合思维)4.初步形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人地协调”这一理念,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问卷调查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①荷兰人为什么要筑坝围堤,与海争地?②荷兰人发明抽水风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③荷兰人为什么要确定“风车日”?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并完成教材第6页活动。
过渡: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差异很大,这也与地理环境有关。
教师: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
如服饰类(藏袍、和服、阿拉伯人的白色长袍等)、民居类(冰屋、蒙古包、竹楼等)、文化遗产类(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中国长城、故宫等)等。
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体会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结: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各地民俗风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艺术、宗教和建筑等。
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结合教材,使学生感受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认识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等关系密切,因此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复习串讲课件

02 重 难 点 巩 固
1.2我们怎样学地理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易错点】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 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相同时比例尺越小, 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如下图,判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步骤: a.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 b.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 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 c.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
(2)转动地图法
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 头成“↑”,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
例:
8848.86 山峰、高程(米)
图例
注记
常见的图例注记:(课本P10、112)
01 教 材 知 识 梳 理
5.选择合适的地图
1)根据使用的目的来选择地图
自然地图 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中国地形分布图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分
社会经济地图 布图、人口分布图、城镇分布图、 商业网点分布图等
2.指向标定向法 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
的指向一般为北。
3.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01 教 材 知 识 梳 理
4.地图的第三个基本要素:图例和注记
图例--表示各种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
2.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 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01 教 材 知 识 梳 理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
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 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是解释自然界、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是发现一些 新的问题,现象。要考虑各种自然、社会要素,各种现象的分布,联系、对比, 要找到其中的规律,一些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 收集,勤动脑,细思考,大胆问,多假设,还可以借机鼓励有潜力,有能力,有 兴趣的学生。 3、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让学生大胆尝试,作出假设,理论联系实际,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果有一 次野外旅行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准备等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 有组长、有记录员、有发言人,进行野外旅行所携带物品的竞赛(强调学生的主 动积极思维,不要让学生形成单一的思维定势) 布置作业: 试着绘出学校的平面图,说明要求。(画略图即可,尽可能的放开,调动学生能 动性) 板书设计: 1、会看地图 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 2、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 3、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教学重点: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 观念 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 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 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练习 教学媒体: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习了第一节,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身边有很多地理知识,这些地理 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 来看一看,相信大家会有收获。 1、学会看地图 从身边事入手引入新课:同学们,假期中我们经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准确知道每一个景点的位置,设计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 路线,最好有一份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展示旅游图,简单介绍有关地方的景点,让学生设计游览景点的路线)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到达,不管是 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纸质的,还是挂在墙上的,都是地图 讲授新课:我们学习地理就离不开地图。介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强 调地图的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自己举出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教 师可补充说明) 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地图? 设疑:地图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谁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吗?都需要些什么? 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 6 页第二段,找出地图的制作方法并划出,然后找学生读 出来。(具体的内容详细的知识留到下节课) 2、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 过渡:除了会看地图以外,要学好地理还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收集地理信 息,思考地理问题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想要获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径,书刊、杂志、 报纸、电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而你所看到 的,听到的地理知识不可能一次完全记住,也不能说过耳就忘,还必须学会思考, 如何将这些信息综合,怎样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自己的,真正得用这些知识解决
教学重点: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3、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个基本方向,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 2、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4、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们走进地理》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 径、打好基础。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为:
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首要。要把许多地理事物尽收眼底,靠我们零打敲碎地 观察、识记是不容易做到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人不可能到过许多遥远的地方, 从而把地理事物完整的记录下来。因此通过看地图来知晓天下景物与事物,是人 类认识地球与区域的“捷径”。教材把地图的学习安排在开头,就是源于上述认 识。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他们站在学校的最高建筑物上俯瞰学校的全貌, 分别绘出学校的鸟瞰图(把原有的景物描在纸上)、平面图(用符号表示鸟瞰图 中的景观)、地图(加入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地图组成要素)。学生对
地图的认识从感性到感性加理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就把学生对地图 的学习引到了地图的组成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上了。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本。地理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只有让学生获取学 习地理的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才会在终身地理学习中获得主动权,才会获 得常新的地理知识。教材从许多方面教学生收集地理知识的方式:网上查询、图 书馆查阅、社会实践中了解情况等。同时让学生在收集地理信息时学会怎样处理 这些信息。 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地理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对地理素 材的整理、区别、加工的过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对地 理的空间思维、综合想象去认识地理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成因,辨证地分析地理现 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地理问题并带有自己创新意识的能 力。 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 游类型需求的多样化,学生通过野外旅游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的可能性越来 越多,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指导就成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