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材料的准备
精心准备 有序呈现——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控制

但 学 习注 重 力 的集 中 和科 学 思 维 的 个 模型 ,材料 的准 备 十分 丰 富 ,
本 深化 , 于此 , 小学 科学 教学 中 , 结 果却 适得其 反 。 课失 败 的原 因 基 在
一
材 料之 间 、 料 与教学 内容 和教 学 加强 对材料 的选 择和 控制 , 材 在精 心
收 兰 本 达教 授 对 科 学 教 学 “ 材 材料 没有结 构或 者结 构不合 理 、 呈 停 。教 学 中教师制 作 了课 件 , 集
甚 料 ” 了界定 : 材料 的种类 和组 合 现时 间不合 适等 , 往会 影 响学 生 了大量 的 图文资 料 , 至搬 出 了两 作 “ 往
以及 交 给孩 子 们 的 次序 就 是 材 料 的结构 。 谓结 构严密 指的是各 个 所
” 一组 材料 除 了控 制体 积相 第
科 学 课 中 的 材 料有 主 要 材 料 和辅助 材 料之 分 。如《 察 我们 的 观 身 体 》 课 中 , 我 们 的 身 体 ” 主 一 “ 是 要 材 料 ,其 他 的 可 以作 为 辅 助 材 料 。辅 助材 料 根据 其性 质 , 以分 可
2 .一 起 呈 现 — — 材 料 缺 乏 整 为 工具 与非 工具 材 料 ; 据材 料 是 根
体 性
浮与 物体 的材料 有关 。章鼎儿 老师
料 ,不适 宜作 为探 究 活动 的材 料 。 第二组 材 料 除 了控 制 体积 相 同 、 轻 重不 同 的两个 变量 , 还存 在 一个 不 同颜 色 的变量 。研 究 物体 沉浮 时 ,
也 是 让学 生 亲 近 和 喜爱 科 学 的 主 要 因素 。 学课 是 由一个 个活 动组 科 成的 , 在科 学 教 学 中 , 学生 经 历 让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准备结构性实验材料的探索

又 如通读 该 册 书 还 发 现 第 7课 《 不 开 的空 气 》 离
活 动 2 豆 芽 的生 长 ” 要提 前准备 材料 和 布置 实 “ 需 验 。上课 时学 生 带来 了一 盆 盆 豆 苗 , 它们 的说 服 力 可 比老师 的唠 叨强多 了 。又如通读 粤教 科技 版
在 明确教学 目标 , 学生 现 有 的 知识 和 能 力 对 进 行 分 析评 估 后 , 可 以开 始 准 备 实 验 材 料 了。 就
行 预 先 的 实验 。
关 键 词 小 学科 学 实验 材 料 自制教 具
伴 随全 球科 学 技 术 的迅 速 发 展 , 国 的小 学 中
科 学教 育 由重 视 知 识 传 授 的 “自然 ” 名 成 重 视 改
探 究 过 程 和 科 学 素 养 的 “ 学 ” 《 学 ( 6年 科 。 科 3—
活 动 1 观察 番茄 ” “ 需要 提前 种植番 茄 。于是 尽快
安 排 时 间 种 植 , 课 时 顺 利 地 提 供 了 一 株 株 真 实 上
面 , 以涉及 到水 的实 验我 都 会 添 加一 块 吸 水性 所 好 的毛 巾。对于 小 学 生特 别 需 要 考虑 安 全 问题 。 比如在 制作 指南 针 的实验材 料 中有 一根 又细 又尖 又短 的小铁 针很 容 易 扎 伤孩 子 们 的 小手 , 于是 我
在准 备实 验材 料 之 前需 要 备 教 材 , 要提 前 通 读 整册教 材 。这样 做一方 面可 以知道 需要提 前准 备 哪些实 验材 料 , 一 方 面还 可 以根 据 实 验 材料 另 对课 程 的顺序 进行 调整 。 比如 通读粤 教科技 版小
学科 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材后 , 现 第 2课 《 发 红番 茄 》
小学科学中的水资源利用实验

小学科学中的水资源利用实验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来说至关重要。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通过水资源利用的实验,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的珍贵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实验一:水的净化材料准备:浑浊的水、纱布、小石子、细沙、活性炭、塑料瓶、杯子。
实验步骤:首先,将塑料瓶的上部剪掉,在瓶底依次铺上小石子、细沙和活性炭。
然后,用纱布将瓶口封住,将浑浊的水慢慢倒入瓶中。
经过层层过滤,观察从瓶中流出的水是否变得清澈。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通过简单的过滤材料,就能使浑浊的水变得相对干净。
同时,也能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自来水也是经过了多道净化程序才变得安全可饮用。
实验二:水的蒸发与凝结材料准备:浅盘子、水、保鲜膜、冰块。
实验步骤:在浅盘子中倒入适量的水,用保鲜膜将盘子封住,放在阳光下。
一段时间后,观察保鲜膜上出现的小水珠。
这是因为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保鲜膜后,由于温度降低又凝结成小水珠。
接着,把冰块放在保鲜膜上方,观察水珠的变化。
会发现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滴落下来。
这是因为冰块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加快了水蒸气的凝结。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了解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知道蒸发和凝结是水形态变化的重要方式。
实验三:水的溶解性材料准备:水、盐、糖、沙子、杯子、搅拌棒。
实验步骤: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倒入相同量的水,然后在第一个杯子中加入盐,第二个杯子中加入糖,第三个杯子中加入沙子。
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哪些不能。
孩子们会发现盐和糖能够在水中溶解,而沙子则会沉淀在水底。
这能让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而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能够均匀分布,形成溶液。
实验四:自制小水钟材料准备:两个塑料瓶、剪刀、记号笔、胶带。
实验步骤:先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另一个塑料瓶在瓶身的不同高度处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然后,用剪刀在标记处扎几个小孔。
接着,将装满水的瓶子倒立,用胶带将两个瓶子连接起来,让水从上面的瓶子流到下面的瓶子。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方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为小学生科学实验提供一份指导方案,以帮助他们进行有趣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实验者希望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以便于进行实验设计和取得实验效果。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指进行实验所需的物质和器具。
不同实验需要不同的材料,例如试管、烧杯、显微镜、放大镜、化学试剂等。
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
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指进行实验时所需的操作流程。
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正确和规范。
四、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是指对实验过程中的重要观察和记录。
可以使用实验笔记本或实验报告来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前的设想、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后的总结等内容。
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是对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科学原理、规律和结论。
六、实验保健与安全实验保健与安全是进行实验时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小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有成年人的指导和监督。
同时,要对实验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操作时注意器具的使用和化学试剂的安全。
七、实验扩展与延伸实验扩展与延伸是指通过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发散和深入研究相关的科学知识。
可以通过进行变量改变、条件改变、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方式来扩展和延伸实验。
八、实验思考与问题探究实验思考与问题探究是指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
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九、实验展示与交流实验展示与交流是指将实验结果和体会进行展示和交流。
可以通过实验报告、海报、口头报告等形式,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实验成果。
十、实验应用与实践实验应用与实践是指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通过将实验结果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植物细胞模型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准备材料:纸巾、水、塑料袋、橡皮筋等 制作细胞膜:将纸巾卷成圆筒状,用橡皮筋固定成球形,代表细胞膜 制作细胞器:将塑料袋展开,剪成各种形状的小袋子,代表细胞器 加入水:将水倒入塑料袋中,使细胞器和细胞膜充满水分 观察实验结果:观察细胞模型的结构和特点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避免使 用尖锐物品和不安 全的材料,确保实 验环境的安全。
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小学科学实验如何 制作一个简易的植
物细胞模型
汇报人:
目录
01 准备材料 03 实验操作
02 制作过程 04 实验总结
准备材料
制作模型的材料
纸巾:用于制作细胞膜 棉花:用于填充细胞核 塑料薄膜:用于包裹整个模型 胶水:用于固定模型
制作模型的工具
纸板:用于制作细胞壁 橡皮泥:用于制作细胞质和细胞核 塑料薄膜:用于制作细胞膜 颜料:用于给细胞质和细胞核上色
制作过程
制作细胞膜
准备材料:塑料 袋、水、食用色 素、橡皮筋
将塑料袋吹气并 封口,表示细胞 质
将食用色素滴入 塑料袋中,表示 细胞器
用橡皮筋将塑料 袋固定在硬纸板 上,表示细胞膜
制作细胞器
准备材料:橡皮泥、塑料薄膜、小珠子、小棒等
制作细胞核:用橡皮泥捏成圆形,代表细胞核
制作线粒体:用塑料薄膜剪成线粒体的形状,用小珠子代表其中的颗粒 制作叶绿体:用绿色塑料薄膜剪成叶绿体的形状,用小珠子代表其中的 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 实验了解了植物 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反思:总结 实验中的不足和 改进之处
实验总结
实验收获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制作简易植物细胞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容器3. 滴管4. 测量器具(如尺子、天平等)5. 温度计6. 火柴或打火机7. 实验剂(依据不同实验而定)三、实验前准备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将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剂准备齐备。
3. 安全知识讲解: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例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小心使用火柴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以下以“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为例)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手套,并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2. 取适量的昆虫翅膀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调整显微镜:先用较低倍率的物镜观察昆虫翅膀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率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确保观察清晰。
4. 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翅膀的纹理、颜色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猜想或解释,并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比较。
6. 清理实验区域:将用过的显微镜玻片归位,清理好实验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需经过老师或指导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3. 如遇到实验器材损坏或实验剂不足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指导员报告。
4. 学生在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由老师或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六、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份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我们将帮助小学生正确、安全地开展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指导计划能帮助到你们!。
小学科学实验材料准备的有效途径

小学科学实验材料准备的有效途径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而材料的准备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学科学实验材料准备的途径。
1. 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学校实验室通常配备了实验器材和药品,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实验材料。
老师可以提前向实验室管理员预约所需要的材料,并告知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及需要的数量等,这样可以方便实验室管理员的准备工作,也可以保证实验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2. 采购材料有些实验需要特殊的材料或药品,在学校实验室中找不到时,可以通过采购来解决。
老师可以提前制定材料清单并提交给学校采购部门或招标,跟进材料的采购进度,确保材料及时到货。
3. 自制材料有些实验所需的材料较为简单,可以由老师或学生自己制作。
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水温计可以利用一根玻璃管、一小块塑料或木头、一些水银或酒精等材料;制作简易静电实验器材可以利用一个塑料梳子、一块毛巾或纸张等材料。
这种方法既可以省去采购材料的麻烦,又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4. 借用其他教室的器材有些材料在学校不易获取,可以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借用器材。
例如,生物学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但学校没有足够的显微镜,可以向化学、物理等科目的老师借用。
在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借用材料时,应提前与他们沟通并告知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需要的数量等信息,并对借用的材料负责。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材料准备中,学校实验室资源、采购、自制和借用其他教室的器材都可以是有效的途径。
不同的实验需要不同的材料,老师应结合实验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准备方法,以确保实验的成功实施。
小学科学课的课前准备

小学科学课的课前准备科学课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那么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较快的提升, 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我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小学科学评价的课前准备呢?我认为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大部分由原来的自然教师转过来,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未曾受过专业训练,缺少对科学理论系统的深入理解,本身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提高,这往往会在课堂中体现出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科学理论思维的缺陷,导致出现以教师为中心和教师权威的老面孔,影响科学教学的质量。
科学教师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力量,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今科学教师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这将大大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可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十分迫切。
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入手;阅读科学史的书籍,科学哲学的书籍,要博学多识;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内涵;网络学习,互联网是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现代通讯手段,它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当今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包括各种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以获取所需的信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科学知识水平方面要处于一个绝对领先的地位,对于所要探究的内容应该理解透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解决学生的提问,把学生错误的探究方法引导回正确的思路上。
现代社会处于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现在的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各种知识,思维也越来越活跃。
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
所以我们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的储备才能应对学生这一碗水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材料的准备
无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253 更新时间:2011-5-8
谈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材料的准备
进行实验是学生进行亲自动手,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形式。
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
要进行实验就必须要有实验材料,而且要有好的实验材料。
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就成为了自然教学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活动。
只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好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一、准备实验材料的重要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实验材料,实验根本就无从谈起,那只能“纸上谈兵”,“画饼冲饥”了。
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
同一个师傅应用不同的材料做出来的产品是不同的,好的材料不一定能出好的产品,但不好的材料绝难出好的产品,此所谓“朽木难雕”啊!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不仅要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全部材料,还要准备好有利于学生实验观察的材料。
二、确定需要实验材料的原则
1、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材料
自然实验教学中使用的各种观察实验材料,都应是达到教学目的所必需的。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所要准备的材料。
首先,要根据观察实验的项目、内容和方法,确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实物、模型、标本、仪器、工具、试剂、药品等。
例如,《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这两课的实验教学都与声音有关,但这两课教学目的不一样,实验所需要准备的材料就是不一样的。
《声音的产生》一课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钢尺子、小刀、音叉、锣鼓、装水的烧杯等较多能产生声音的材料;《声音的传播》一课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需要的材料有:音叉、锣鼓等较少的能产生声音的材料,还需要一些研究声音传播途径的材料:桌子、盛水的水槽、泡沫小球等。
其次,根据观察实验的组织形式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数量。
观察实验是自然教
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准备材料,观察实验就无法进行。
但绝不是准备的观察实验材料越多越好,过多的观察实验材料会挤掉其它的教学活动时间,导致通过观察实验所获取的感性知识,来不及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
例如,《溶解》一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水的溶解现象,就只需要准备几种较为典型的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物质:食盐、高锰酸钾、石子等,而不必准备穷尽学生所知道的所有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2、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材料
确定需要的实验材料还要根据实际条件。
特别是材料有多种选择时,要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选择那些既安全,又高效;既便宜易得到,又实用的材料。
例如:《溶解》一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水的溶解现象,要准备烧杯,但实际没有那么多的烧杯,怎么办呢?可以用其它的杯子来代替嘛。
总之,确定需要的实验的材料既要根据教学需要,又要根据实际条件,二者兼顾,综合考虑。
三、准备自然实验材料的要求
准备自然实验材料总的要求是要精心选择提供“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是指这些材料既要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的现象,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使他们能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实验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同时,这些材料还要尽可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材料,使学生有兴趣摆弄。
也就是说设计或选择这些材料,既要简单而效果明显,又要普遍而有趣。
“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符合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和典型性相结合
准备的观察实验材料既要符合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又要具有一定的
典型性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较为直接的获取感性知识。
例如,在《植物的果实》一课,师生搜集来的果实种类可能很多,但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建立“果实”概念时,应该选取那些能明显地观察到种子的果实(梨、桃子、苹果等)作为材料,最好不要用果实特点不明显的果实(无籽西瓜、香蕉等)。
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有利于学生认识,符合建立概念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
在指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时,应先选用能明显地观察到溶解或不溶解现象的材料(食盐、高锰酸钾、砂、石子等),不要先选用麦片等成分复杂的材料。
2、自然性和可塑性相结合
自然观察实验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大自然,因而就决定了要尽可能的让学生
认识的是自然界的、活生生的事物。
准备材料就当然要具有自然性。
同时,在不改变材料的性质的前提下可以对材料进行一些人工处理(模拟放大或缩小、染色、衬托等),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例如,在《茎的作用》一课的材料准备时,为了更好的观察到茎里运输水分的管子,就要让茎吸收有色的水,使管子染色。
3、独立性和结构性相结合
在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要准备的观察实验材料往往不只一种,各种材料是为了完
成各自的任务而准备的,也就是说各种材料具有独立性。
同时各种材料之间又应该具有内在联系,是一组组的材料,而不是孤立的一件件的材料。
材料的构成和搭配要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和认知原理精心设计的,使这些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朝着认识某种性质、发现某种差异、建立某种概念、归纳出某种规律的方面发展。
各种材料具有独立性和结构性相结合。
例如在《水》一课中,老师准备如下材料:一杯水、一杯酱油、一杯盐水、一杯醋、红墨水、白纸、石子、沙等,就是一组具有结构性的观察实验材料,有利于学生认识水这一自然物质。
如果只准备一杯水,学生就难以从观察实验水中形成“水”的概念了。
4、趣味性和高成功率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准备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材料,就一定能激发学生观
察实验的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在准备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材料。
材料熟悉就容易操作,使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高一些。
同时,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高也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实验探究的强烈欲望。
四、准备自然实验材料的途径
自然教学中的观察实验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
分的锻炼和发展。
这样,自然教学中需要的观察实验材料就比较多。
难怪常常会听到一
些教师抱怨:“我们的教学条件太差了!缺这少那的,简直就没法上课!”的确!就小学自然所研究的内容,学生所认识的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来看,即使有一个再完备的实验室也难以满足要求。
看来所需要的材料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来准备。
1、自然实验室里准备。
自然实验室里仪器、材料一般是按照一定的要求配备的,从实验室里可以为我们准备一些较为基本的仪器材料。
2、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为学生准备。
自然教学所研究的对象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贴近生活的。
有些材料可以自制,有些材料可以用代用品,有些材料可以在平时收集积累。
如铁钉、易拉罐、鸡蛋壳等。
3、让学生自己参与准备。
自然教学中观察实验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到他们生活的周围,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材料。
如学习“叶”,让学生到校园、田野采集各种各样的叶子;学习“铜、铁、铝”,让学生观察学校、家里用铜、铁、铝制的物品、搜集一些废铜、铁、铝;认识“昆虫”,让学生到学校周围、家的周围观察虫子,捉一些虫子。
让学生参与材料的准备好处多多,既能减轻老师准备材料的工作负担解决材料不
足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课内实验应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贴近大自然。
学生课内进行
的观察实验所认识的东西,毕竟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物体,学生还是在间接认识大自然。
因而,要把课内进行的观察实验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课外的观察实验能力,又能弥补观察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能丰富学生的活动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准备上。
没有准备
好材料,学生能很好的进行观察实验是不可想象的。
只有准备了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才能很好的进行观察实验,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