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伴生金银回收率的研究

合集下载

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指标试验研究

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指标试验研究

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指标试验研究阮华东;王中明【摘要】介绍了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工艺矿物学特性,对伴生金银回收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探索,通过多方案选矿试验比较,最终确定采用优先浮选铜-中矿再磨工艺流程和高效捕收剂,较好地解决了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偏低问题,对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伴生金银;回收率;再磨;试验研究;高效捕收剂【作者】阮华东;王中明【作者单位】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武山铜矿,江西省瑞昌市332204;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23工作单位: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武山铜矿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选矿工艺技术研究。

联系方式:*****************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武山铜矿是我国大型井下铜硫矿山,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部的九江——瑞昌铜矿田内,横立山——黄桥向斜东段北翼的单斜构造中,矿区有南北两个矿带组成。

南矿带为矽卡岩型铜矿体,北矿带为层控型铜硫矿。

矿石中主产铜、硫,伴生有金、银、铅、锌、硒、碲、镓、钼、铊等,初期生产时,矿石中的金、银含量都比较高。

生产过程中,伴生金银一同进入铜精矿中而加以回收,伴生金银选矿回收率并不高,金的回收率在35%左右,银的回收率在55%左右。

通过对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开展的这一系列研究,查明了武山铜矿伴生金银的矿物种类及嵌布特性,主要载体矿物种类,金银粒度组成等,并通过进行大量的选矿试验和高效捕收剂研究工作,找到了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的有效途径[1~3]。

本次试验研究的矿样包括北矿带样和南矿带样品两大类矿石,全部为生产现场各个采场的代表性矿石,并经过实验室配矿,与武山铜矿现场生产矿石相比,铜含量相当或略高,硫含量则大于现场生产矿石(含硫10%~12%),金和银含量也偏低,属于高硫铜矿,选别的难度比较大。

应用丁胺黑药提高红透山矿伴生金回收率的研究

应用丁胺黑药提高红透山矿伴生金回收率的研究
2 试 验样 品J -与 制 备 jr t  ̄ 该矿石样品采 自选 厂球磨机给矿 , 由选矿厂生产科负责采取和 加工制备试验样品。试样制备如 图 1 。
表 1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 ( %) t— — t ) — — 一 _ 一 ~ G… 一 一 e 蓁
表 3矿石矿物组成及含量统计结果( %)
. .
捕 收 种 类
竖主
矿 物名称 产 率 品位 ( / ) 回 率 g t

5 结 论
丁胺 黑 药
精矿 尾矿
原矿
1 . 0 1 7 6 O . 7 8 . 0 0 3 4 O . 7
1 0 O 0 5 0 .0 .9
4.2 8 O 5.8 19
10 O O.0
l 8 l 1 8 1 1 8 1 1 8 1
2 7 O 5 . 4 . O 7 . 2. O 8 . 1 . O 0
. .
1 9
. 4 6
. 5 5
. 2 8

O 0 0 0 O 0 O O 0 O O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 全 元 , 晓 峰 . b I 4松 张 用  ̄ R研 究 丁铵 黑 药 浮 选磁 黄 铁 矿 的 作 用 机 理 r f金 属 矿 山 ,9 6 1 ,4 (2:3 1. J ] 19 ,2 2 61)1— 7
从表 6试验 结果看 出 , 用黑药作捕 收剂 , 精矿 中金 的 回收率 指
7 4 5 4 4 6 3 4 6 3 4 6 3 3 9 4 5 0 5 4 0 1 5 l
标明显高于用黄药做捕 收剂 的指标 。实验研究证 明 : 黑药是浮选该 3 6 1 3 6 1 3 6 1 3 6 1 选矿石 中金矿物的较好捕 收剂 , 特别是丁铵黑药是浮选金矿物 的有 所采用 。 5 4 0 7 . 2 . O 9 . 0. 0 9 . O . 0 0 5 5 与生产金 回收率 4 % 4 %相 比 , 3 9 金的 回收率有较大幅度 黄药学名 黄原酸盐 .是硫化矿 . 5 5 . 1 9 收剂 , ,0 9 物浮选 中常用 的捕 . 他的选 效捕收剂 , 0 0 0 5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提高[ 4 1 。 择性 比黑药差 。常用的黄药有丁黄和乙黄。 43 -丁铵黑药用量试验 捕收剂种类试验工艺流程 , 试验结果见表 6 。 丁铵黑药用量试验工艺流程 , 试验结果见表 7 。 表 6 捕收剂种类试 验结果 ( %)

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选矿试验研究

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选矿试验研究

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选矿试验研究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武山铜矿罗晓华摘要:介绍了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工艺矿物学特性,对伴生金银回收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探索,通过多方案选矿试验比较,最终确定采用铜硫混合浮选–再磨–铜硫分选工艺流程,较好地解决了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偏低问题,对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伴生金银回收率铜硫分选再磨试验研究伴生金银贮量十分丰富,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回收伴生金银矿物在金银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文献报道[1,2]:我国伴生金银回收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现已查明的伴生金银储量矿山中,伴生金银约有30%未能综合回收,已进行综合回收的矿山中,其伴生金银的回收率也偏低,平均金为54%,银为50%,相对而言,国外有色金属矿山副产金银平均回收率已达70%,而我国伴生金银平均回收率要比国外低20%,锌精矿中的银多数企业目前尚不能回收。

针对目前我国伴生金银回收率偏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开展提高伴生金银回收率研究工作,既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又能减少公害、保护环境,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江铜集团武山铜矿是我国大型井下开采矿山,采选综合生产能力为3000t/d以上,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部九江–瑞昌铜矿田内,横立山–黄桥向斜东段北翼的单斜构造中[3]。

矿区由南北两个矿带组成:北矿带为层控型铜硫矿体,南矿带为矽卡岩型铜矿体。

矿石中主产金属为铜、硫,伴生有金、银、铅、锌、硒、碲、镓、钼、铊等元素。

矿石中伴生金银丰富,金银赋存情况复杂,嵌布粒度细。

从历年生产情况看,伴生金银综合回收率均偏低,金回收率平均为36%,低时为23%,个别月份曾达到43%,银回收率为50~65%,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开展提高武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研究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1伴生金银工艺矿物学1.1矿物组成及特性本次选矿试验研究样均采自武山铜矿井下-80M、-120M、-160M各作业面,累计58个采样点。

Y_89捕收剂提高金银回收率的研究

Y_89捕收剂提高金银回收率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827524(2001)0920005-03Y-89捕收剂提高金银回收率的研究Ξ钱廷武,王军民(安徽铜陵铜化集团新桥矿业公司选铜厂,安徽铜陵 244131) 摘要:对新型捕收剂Y-89与丁基黄药的对比实验及工业生产实验结果表明:Y-89对金银的捕收性能优于丁基黄药,产品金银的品位及回收率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Y-89捕收剂;精矿品位;回收率 中图分类号:TD923.+13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Y-89是一种新型捕收剂,代替丁基黄药用于新桥矿业公司选铜工业实践获得了明显效果。

我们对其能否提高金、银在铜精矿中的富集率,又做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Y—89不仅能提高金、银在铜精矿中的品位,而且能提高在铜精矿中的富集率。

2 金银的嵌布特性新桥硫铁矿是由次生富集带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是一个含硫较高的大型铜矿,主要金属矿物有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并伴生有金、银等贵金属。

该矿床西冀(井下)矿石中的金、银既呈独立矿物相存在(金62%、银90%),又呈细粒分散相存在(金28%、银10%),金、银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以及微量黑铋金矿,72%以上的金在黄铁矿中,黄铜矿为金银的富集矿,黄铁矿为金银的载体矿。

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均以包裹状为主,裂隙及晶隙状次之。

3 Y-89特性Y289是由碳链较长的Y醇与二硫化碳、碱在特定的设备中制得,因其碳链长,故捕收性好,其分子结构独特,对铜有较好的选择性,而黄铜矿为金、银的富集矿。

另外,利用高效的Y-89选铜降低了石灰用量,而石灰对金银的回收不利。

经毒性分析Y-89比丁基黄药毒性小。

4 Y-89对金银富集的试验研究2000年新桥矿业公司矿、厂两级实验室对Y -89对金银的富集进行了试验研究。

4.1 捕收剂的选用银和金的富集情况类似,下面主要以金的富集情况论述之。

本实验采用粗选开路流程,单因素条件实验,工艺参数如下:捕收剂为45g/t,2#油为30g/t,-200目为70%,p H为11.8(石灰加入磨机中),浮选时间为8min,实验数据分析见表1。

提高锡铁山铅锌矿中伴生金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提高锡铁山铅锌矿中伴生金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1 5
g / t ; 其他矿物 中银含量 明显降低 , 闪锌矿含银为 2 8 g / t , 黄 铁矿 等铁 的硫 化物 含银 为 3 3 t , 磁铁 矿 等氧化 铁 含 银为 1 3 . 1 5 e /t , 石英 、 综合 脉 石含银 为 5 6 t 。
工业 试验 主要是 通过 在铅 浮选 作 业 添加 新 型捕 收剂酯 一1 1 6和新 型 调 整 剂 T 两 种 药 剂 , 强化铅 、
1 原 矿性 质
原 矿 多元 素 和试 金 分 析 结 果 见 表 1 , 单 矿 物 中
金、 银化学 分析 见表 2 。 表1 原矿 多元 素分析 结果
石含 金 为 0 . 1 0 g / t 。
各 载体矿 物 中含 银最 高 的为 方铅矿 , 含银 为 6 0 0
第1 期
彭再 华 , 等: 提 高锡铁 山铅 锌矿 中伴 生金 银 回收 率的试 验研 究 两 种药 剂酯 一1 1 6和 T ∽
2 . 1 . 1 捕 收 剂 种 类 的试 验
了 1 . 5 1 %。
关键 词 : 新 型捕 收 剂 ; 工业应 用; 提 高金 银 回收 率
中图分类号: T D 9 2 3 .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5 5 4 0 ( 2 0 1 3 ) 0 1— 0 0 1 4— 0 4
锡 铁 山铅 锌 矿 石 随着 开 采 向深 部 延 伸 , 矿石 性
质 发生 了变 化 。为 了研 究 出 矿 比例 变 化 后 , 对 现 有
产 品的前提 下 , 伴 生金银 的 回收 率确 有 提 高 , 创 造 了

定 的经济 效益 。

提高锡铁山铅锌矿中伴生金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提高锡铁山铅锌矿中伴生金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提高锡铁山铅锌矿中伴生金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彭再华;蒋素芳【摘要】锡铁山铅锌矿原矿含铅3.65%、锌4.56%、硫14.85%、金0.44 g/t、银44.50 g/t.近年来,锡铁山选矿厂现场开展提高伴生金银回收率的工业试验研究,通过在铅浮选作业中添加新型捕收剂酯-116和新型调整剂T16两种药剂,强化铅、金、银矿物及其连生体矿物的浮选,提高伴生金银回收率.工业试验结论表明:铅精矿含金的回收率提高了5.77%,铅精矿含银的回收率提高了1.51%.【期刊名称】《湖南有色金属》【年(卷),期】2013(029)001【总页数】5页(P14-17,72)【关键词】新型捕收剂;工业应用;提高金银回收率【作者】彭再华;蒋素芳【作者单位】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23+.13锡铁山铅锌矿石随着开采向深部延伸,矿石性质发生了变化。

为了研究出矿比例变化后,对现有工艺的适应性和进一步提高选矿指标,尤其是提高金、银回收率,2004年至2010年期间,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和各研究院共同合作攻关,开展了原矿性质及金银赋存状态、选矿小型试验、选矿工业试验和工业应用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锡铁山铅锌矿伴生金银的回收率,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2011年7月,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联合西北矿冶研究院在锡铁山选矿厂现场再次开展工业试验研究。

工业试验主要是通过在铅浮选作业添加新型捕收剂酯-116和新型调整剂T16两种药剂,强化铅、金、银矿物及其连生体矿物的浮选,提高金银回收率。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现场采用同等生产环境下的对比性试验,在一个作业系列添加捕收剂酯-116和调整剂T16两种药剂,其它三个作业系列不添加这两种药剂。

铅浮选回路添加新药剂酯-116和T16后,工业试验方案与现场生产方案各项指标相比,在铅锌精矿品位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工业试验方案中的铅精矿铅回收率提高了0.68%,锌精矿锌回收率提高了0.82%,铅精矿金的回收率提高了5.77%,铅精矿银回收率提高了1.51%。

矿物加工工程提高广西德保铜矿金、银回收率的研究和实践

矿物加工工程提高广西德保铜矿金、银回收率的研究和实践

论文题目:提高广西德保铜矿金、银回收率的研究和实践摘要通过试验研究提高磨矿细度、降低浮选矿浆的酸碱和适当降低铜精矿品位,金、银的回收率会明显提高。

生产应用效果明显。

企业增加了收入。

关键词增收;回收率;磨细度;酸碱度;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improving grinding fineness, cut down the acid and alkali of flotation pulp and decrease the grade of copper concentrate, gold, silver recovery rate will be improved obviously. The producti on applicati on effect is obvious. En terprises to in crease the in come.Keywords' income; Recovery; Grinding fineness; Ph value;目次摘要 (2)ABSTRACT..: (2)1、前言 (4)2、原矿性质 (4)3、试验研究 (5)4、生产实践 (12)5、结语 (13)致谢 (11)参考文献 (11)1、前言广西德保铜矿是广西最大的铜精矿生产基地,铜矿石是以硫化矿为主,并伴生金、银等多金属有用元素。

1966年建矿以来,选厂生产的铜精矿品位达23%,铜金属的回收率达93.5%。

长期以来,由于市场对铜精矿品位要求高,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为了确保销售的铜精矿品位,忽视了伴生的金、银的回收研究。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我们对产品价值最大化的认识提高,我们着重对伴生的金、银回收率提高进行了研究。

通过试验研究,我们发现,提高磨矿细度、降低浮选矿浆的酸碱和适当降低铜精矿品位,金、银的回收率会明显提高,产品总的价值也得到较大提高。

提高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提高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199 (000— 030 17—422 1 ) 0 1— 4 4
我国铅锌矿 中大多伴生有银 ,但 由于矿石中银
矿 物组 分多 、与 其他 矿 物嵌 布关 系复 杂且 粒度 粗 细 不 均 、与主 要铅 矿物 的 浮游 特性 不 一致 等 原 因 ,银 的综 合 回收 率一 直不 高 ,造成 了资 源浪 费 。 江苏 某铅 锌 矿 山所处 理 的矿 石 铅 、锌 、银 品位 分别 约 为 4 %、7 %和 10/ 目前银 在 铅 精 矿 中的 7gt ,

塑 型
银徊 ・ 分布率

4 .1 5 Z2 6
塑堕
堡 型
13 3o 73 . 7 12 0 7. 0 100 0.
19 8 4 3 . 121 9 83 86 19 . 2
添加 乙硫 氮 5 、松醇油 3 ,浮选时 间 6 i。 O O mn
试 验结果 如 图 2 示 。 所
收 稿 日期 :2 0 — 2 2 0 9 1— 8
作者简介 :罗科华 (9 9 ) 1 7 一 ,男 ,湖南新邵人 , 士 , 硕 工程 师。

l 4・
矿 石 中银物 相分析 结 果
o-mi e r f n o e
有色 金属( 选矿部 分)
2 1 年第 4 00 期
表2
2 1 年第 4 00 期
有 色金属( 选矿部 分)
・ 3・ 1
提高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罗科 华 ,赵 志强 ,贺 政 ,申士富
( 京矿 冶研 究总院 矿物 加 工科 学与技 术 国家重点试验 室,北京 104 ) 北 00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物名称 总铜精矿 硫 精矿 尾 原 矿 矿 品 Cu 18. 36 0. 44 0. 087 1. 26 S 23. 33 31. 11 0. 36 3. 44
铜精矿 , 铜精矿品位降低; pH 值大于 12. 6 时 , 铜精矿中铜金损失增大。适宜的 pH 值 范围为 12. 4~ 12. 5。 2 . 4 选择高效捕收剂 为寻求对伴生金银选择性好、 捕收力强 的药剂 , 在 半 优 先 浮 选 作 业 中 对 捕 收 剂 OSN- 43、 异丁基黄药和丁基铵黑药分别进 行了试验, 以确定它们的最佳用量和相关条 件。试验结果列于表 3 。
11 碎, 因而有必要进行合理的磨矿细度试验。 其试验的流程和条件见图 2 。 用 , 浮选的选择性比较好。但碱度过高会使 金银载体矿物受到抑制, 碱度过低则会造成 黄铁 矿上浮。因此, 通 过试验 选择合适 的 pH 值就显得十分必要。pH 值试验表明 , 当 半优先浮选采用 OSN- 43 时, pH 值以 8. 4 为宜; 用丁基铵黑药时, pH 值必须大于11. 0 矿浆才能正常起泡; 且当 pH 值从 11. 0 增 加到 11. 4 时, 铜、 金、 银 回 收率 分 别提 高 6. 38% 、 15. 33% 和 6. 82% , 其最适宜的 pH 值为 11. 6。在铜、 硫分离浮 选时, pH 值必 须大于 12. 4。 pH 值小于 12. 4 时, 硫进入 图 2 开路试验流程 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 , 铜、 金、 银回收率 提高 , 特别是金、 银回收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为减少金银在浮选过程中的循环和损失 , 促 使金银尽快浮出, 磨矿细度仍以 - 74 m 占 74% 为宜。 2. 3 确定适宜 pH 值 实践证明, 碱性条件有利于捕收剂起作 表2
2
强化金银回收的试验研究
通过对流程中金银分布规律的考察得
知, 在尾 矿和 硫 精矿 中, 有 占原 矿 总金 量 8% 的单体及裸露连生体金可以回收, 另有 19% 的各类矿物包裹金损失其中; 还有占原 矿总银量 9. 55% 的可回收银及 11% 的各类 矿物包裹银同样损失其中。由此说明, 现场 原有的选别条件尚不十分完善 , 浮选过程的 中矿解离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以上 分析, 进一步提高金银回收率还有潜力, 从 而进行了以下强化金银回收条件的研究。
回 Au 10. 09 0. 73 0. 12 0. 69 Ag 198. 50 31. 90 4. 40 16. 38 Cu 93. 25 1. 74 5. 01 100. 0 S 36. 16 57. 98 5. 86 100. 0 收 率 Au 77. 87 6. 64 15. 49 100. 0
回 Ag 172. 8 34. 87 5. 28 17. 41 Cu 92. 04 1. 85 6. 11 100. 00 S 42. 81 47. 93 9. 26 100. 00 收 率 Au 69. 31 7. 13 23. 56 100. 00 Ag 62. 59 10. 60 26. 81 100. 00
原矿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 菱铁 矿、 黄铁矿、 赤铁矿, 次为黄铜矿、 磁黄铁矿、 褐铁矿, 此外尚有少量的斑铜矿、 闪锌矿、 方 铅矿、 辉铜矿、 铜蓝、 含砷黝铜矿。微量矿物 有自然金、 银金矿、 硫银铋矿、 碲银矿、 硒银 矿, 偶见银硫铋铅铜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 英、 方解石、 钙铁石榴子石, 次为白云石、 长 石、 珍珠云母及高岭石等。 1. 3 金银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 矿石中的金银主要赋存于铜矿物或产
收稿日期 : 2001- 04- 03 作者简介 : 柳 红 ( 1965- ) , 女 , 湖南长沙人 , 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 安徽铜陵 , 244000
10 辉铜矿中 ; 硫银铋矿则以固溶体分解物的形 式存在于方铅矿内 , 粒度极细。此外, 银也 有部分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黄铜矿中。 1. 4 金银回收特性 矿石经磨矿后, 金主要以单体及裸露连生 体形式存在, 其数量约占原矿含金的 75% 。 若扣除单体微粒金 ( - 10 m) 可能带来的选矿 损失, 则原矿中可回收的单体及少量裸露连生 体金还占原矿总金量的 72% 左右。若加上 选铜过程中进入铜精矿的其它硫化矿物包 裹金 , 金的总回收率应在 75% 以上。 根据考察 , 在硫精矿中有 27. 37% 的金 呈单 体 及 少 量 裸 露 连 生 体 存 在。扣 除 - 10 m 的难选微粒金, 硫精矿中 至少还有 约 20% 的 单体或 裸露 连生体 金是可 回收 的, 这部分 金占原矿总金 量的 1. 92% 。同 时在尾矿中也有 34. 4% 的单体及裸露连生 体金 未 被回 收 , 其 量 约 占 原 矿 总 金 量 的 6. 22% 。 银主要产自方铅矿和其它硫化矿物中, 呈极细的包裹体存在 ( - 5 m ) 。从尾矿和 硫精矿中银的损失形态看, 有 9. 55% 的可 回收银以单体和包裹体的形式损失在方铅 矿、 次生铜和黄铜矿中, 其中有 6. 38% 为方 铅矿中银。因此 , 回收银的关键在于如何提 高方铅矿和其它含银硫化矿物在铜精矿中 的回收率。 图 1 现场流程 试验 条 件 为 : 磨 矿 细 度 - 74 m 占 7 4 % , 半 优 先 浮 选 的 捕 收 剂 OSN- 43 10g / t, 松醇油 20g/ t, 自然 pH ( pH 7. 8) ; 混 合粗选异丁基黄药 20g/ t , 松醇油 50g/ t; 混 合扫选 ! 和混合扫选 ∀ 异丁基黄药分别为 22g/ t 和 18g/ t ; 分离粗选和精选的 pH 值均 大于 12. 5, 相应的石灰用量为 3. 2kg/ t ; 分 离扫选 ! 异丁基黄药 6g / t , 分离扫选 ∀ 松 醇油 5g/ t。试验结果见表 2。 从表 2 可看出, 模拟试验的金银回收率 已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 说明以往实际生产中 金银指标不高的原因主要与现场操作有关。 另外, 根据金银回收特性, 金的总回收率应 在 75% 以 上。如果进一 步改进工艺条 件, 金的回收率可进一步提高 , 但提高银的回收 率可能相对困难。 2. 2 确定合理磨矿细度 考虑到矿石中的金银呈微细粒不均匀 嵌布, 进一步提高磨矿细度可能会造成过粉 2. 1 模拟试验 为检验现场条件下的金银回收状况和 确定进一步提高金银回收率的基数 , 进行了 与现场原有流程及选别条件完全一致的模 拟试验 , 其流程见图 1。
关键词 : 金 ; 银 ; 浮选 ; 丁基铵黑药 ; pH; 再磨 中图分类号 : TD 953 文献标识码 : A
凤凰山铜铁矽卡岩多金属矿石中, 除铜 铁外 , 伴生有金、 银、 硫、 钴、 镓等有益元素, 其中金银储量还保有一定规模。在历年的 选矿实践中, 该矿采用半优先 混合 分离 浮选回收铜、 硫及磁选回收铁的原则流程, 将金银富集在铜精矿中。铜精矿中金的回 收率曾达到过 70% , 后因种种原 因金的回 收率下降至 60% , 银的回收率也有所降低, 表1
9
提高伴生金银回收率的研究柳摘来自红汤景
赵红芬
要 : 为提高凤凰山铜矿伴生金银回收率 , 根据其金银赋存状态及嵌布 特征 , 进行了一
系列强化金银回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 适当提高半优先浮选 pH 值 , 选用丁基铵黑药作捕收 剂 , 并采用混合精矿再磨等多项措施后 , 可使金、 银、 铜、 硫的总回收率分别提高 8. 56% 、 1. 48% 、 1. 21% 和 10. 05% , 且精矿品位也明显提高。说明选择和采用最佳工艺条件 , 可改善金银回收状 况 , 提高综合效益。
适宜和用量大时 , 可以不加起泡剂。但在半 优先浮选中加入一定量的松醇油, 可加强与 丁基铵黑药的两个烷氧基的相互作用, 以增 大其起泡能力并加强泡沫的稳定性 , 使密度 较大的金及其连生体得以回收。因此在半 优先浮选作业中 , 对两者用量的配比作了试 验。结果表明, 丁基铵黑药与松醇油用量之 和应 为 40 ~ 50g/ t , 其 中 以 丁 基 铵 黑 药 30g/ t 、 松醇油 10g/ t 所得指标最佳。 2. 6 分离浮选前进行混合精矿再磨试验 为提高混合精矿的解离度 , 提高铜精矿
现场条件的试验结果/ %
位 Au 7. 83 0. 96 0. 19 0. 71
表3
试 捕收剂名称 OS N - 43 异丁基黄药 丁基铵黑药 * 捕收剂用 量/ ( g t - 1 ) 15 10 30
半优先浮选不同捕收剂的开路试验结果/ %
验 条 件 松醇油 / ( g t - 1) 30 30 10 Cu 22. 37 24. 03 25. 76 精矿品位 Au 6. 77 7. 20 12. 93 Ag 192. 69 190. 40 191. 40 Cu 74. 00 67. 72 74. 29 试 验 结 果 回 收 率 Au 44. 63 34. 24 63. 37 Ag 43. 81 39. 11 47. 0 pH 值 8. 4 8. 4 11. 4
含银矿物以机械夹带形式附着于气泡, 并得 到回收。因此, 半优先浮选的最佳捕收剂确 定为丁基铵黑药 , 其次为 OSN - 43 。由于 异丁基黄药对硫化矿物的捕收力较强, 故在 混合粗选、 混合扫选中加入一定量的异丁基 黄药, 同时在分离扫选 ! 加入少量丁基铵黑
12 药, 以减少铜、 金、 银在尾矿和硫精矿中的损 失。 2. 5 丁基铵黑药与松醇油的配比试验 丁基铵黑药具有较强的起泡性 , 当 pH 7. 74% , 铜、 金在硫精矿中的损失分别降低 0. 40% 和 1. 97% 。由于脉石解离后进入硫 精矿, 故硫精矿品位不如再磨前, 但硫的回 收 率 却 提 高 了 2. 70% 。 再 磨 细 度 以 53 m 占 90% 为宜。 2. 7 最佳条件的闭路试验 通过以上各项试验, 得出最佳的作业条 件为: 磨矿细度 - 74 m 占 74% 。半优先浮 选 : pH 11. 6, 石 灰 2400g / t , 丁 基 铵 黑 药 30g/ t , 松醇油 10~ 15g / t; 混合浮选: 粗选异 丁基黄药 20g / t, 松醇油 40g / t, 扫选 ! 异丁 基黄药 22g/ t , 扫选 ∀ 异丁基黄药 18g/ t; 分 离 浮 选: 混 合 精 矿 再 磨 细 度 - 53 m 占 90% , 分离粗选石灰用量 800g/ t , pH12. 4~ 12. 5; 分离 扫选 ! 丁 基铵黑药 10g / t, 分离 精选 ! 和精选 ∀ 的 pH 值均为 12. 4 。 上述条件的闭路试验流程由现场闭路 流程加混合精矿再磨构成。其试验结果见 表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