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语文天地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
《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4.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阵松
座瀑布尘
丈雾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助
手段
一、精读课
文
1、放课文
内容的录音。
2、让学生
照着录音的读
法,有感情的朗
读课文。
1、自由朗
读课文。
2、指名个
别读。
3、把你喜
欢的部分读一
读。
二、突出重
点
1、找出描
写瀑布声音的
句子。
2、找出描
写瀑布样子的
句子读一读。
1、找出文
中的比喻句。
2、说说你
是怎样理解
的?
三、扩展活
动
根据课文
内容,自己画瀑
布的图画。
练习画
画完之后
大家相互交流,
评出画的好的。
瀑布
瀑布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瀑布样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一座珍珠的屏。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语文天地(1).PPT

环 保 承 诺 宣 言
B 摩托车
C 自行车
3 我们吃完的食品包应放在什么地方?( B) A 扔在地上 B 放进垃圾箱
4 下列哪一个图形是可回收标志?( B ) A B
我 们 承 诺 节 约 用 电
我 们 承 诺 节 约 用 水
我 们 承 诺 节 约 粮 食
我 们 承 诺 节 约 用 纸
我 们 承 诺 爱 护 动 植 物
• 游戏规则: • 根据下面的图片,说出是环境污染中什么 污染? • A:水污染 B:空气污染 C:土壤污染 • 要求:有礼貌举手回答。
环保知识大比拼
1 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 ) A 6月5日 C 6月18日 B 2月21日 D 4月22日
2 下列哪些车不污染环境?( C )
A 汽车
建设美丽家园
从我做起
义马市外国语小学
张莉
我们为什么要 保护环境?
因为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变化,出现了环境 问题。
碧波荡漾
臭气熏天
看到这么脏的地方,我们的 感受是什么?
许多工厂把废水、人类把废物放 到环境里,就会污染河流,这就 是水污染。
乱砍滥伐
比 方 说 汽 车 开 过 排 放 的 尾 气 , 这 就 是 做呢?
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生活中可以回收的垃圾有哪些?
•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五大类。
废纸:书、本、纸盒、广告纸等。 塑料:饮料瓶、矿泉水瓶、油壶等。 玻璃:各种玻璃瓶、玻璃片、镜子等。
金属:易拉罐、罐头瓶等。 布料:衣服、布鞋、毛巾、桌布等。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游戏。
第十单元语文天地

五年级语文科第十单元《语文天地》导学案
自备教师:段慕君班级:组名:姓名:日期:
【自研课导学】一日之计在于晨,尽情朗读吧!!!
晨读目标:1、大声朗读第十单元课文词语两遍。
(5分)2、朗读日积月累中的“读一读”,并试背!(10分)3、组长抽检名言背诵情况。
(5分钟)
自主积累:2、有关环保的成语、名言、名篇等。
3、自我感悟:对环保理解和感悟,受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思想教育。
(10分钟)
【预习课导学】(20分钟)
1、熟读并试背“读一读”中的古诗《冬景》,了解大意;
2、朗读111页《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能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内容。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背熟名人名言,并复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故事。
2、我能把握要求,根据自己对保护家园的了解,进行合理构思,加工材料。
领导审核:小对子检查:家长签字:等级评价:。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十》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采用字谜、故事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2.学习新词汇,结合课文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朗读技巧,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等。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给家人讲讲今天学到的故事。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生字:请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每个抄写5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加强对生字的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2.价值观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等。通过课文的启发,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阅读理解:选取一篇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短文,设计3-5个问题,要求学生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6.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讨论并记录该成员的特点、爱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下节课分享。
7.角色扮演:学生自愿组成小组,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语文天地十》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和词汇,认识并学会书写本章节出现的生字,理解并运用相关词语,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同时,让学生掌握本章节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语文天地》

2.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短文讲了潜水员的服装用 途以及他们的水下工作情况, 说明了潜水的工作神奇有趣、 辛苦而有价值。同时也告诉你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潜水 员。
向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 海底世界。 1.同学之间互相介绍。 2.老师点评。
课堂作业 写写自己喜欢的报 刊及栏目。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抒发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海底村庄奇异景 色的描写,展示了现代科技对人 类生活的巨大影响。抒发了作者 对海底村庄的赞美之情。
学习短文《海底漫步》
1.出示词语。
漫màn步 潜qián入 盔kuī 橡xiàng皮 蹼pǔ 拍摄shâ 斑bān马 沉没mî 勘kān探tàn 电缆lǎn 蹬dēng 悠yōu闲xián 领略lüâ
海阔天空 海枯石烂 沧海桑田
填一填
奇妙 奇(怪) 神奇 (惊)奇 奇(形)怪(状) (千)奇(百)怪 笑声 笑(话) 嘲笑 (苦)笑 欢(声)笑(语)
想一想 ,还可 以怎么 填?
1.读一读,仿造句子写一写。
有的……有的……还有的…… 天上的云朵真是变化万千啊,有的像快乐的小鸟,有 的像奔驰的骏马,还有的像可爱的小兔。
有……有……还有…… 公园里的人真多,有玩耍的小孩,有锻炼的老人,有 认真看书的少年,还有热衷于摄影的摄影师。
2.区分“有的……有的……还有的 ……”和“有……有……还有”之 间的差异:“有的”后边要写成短 句,交代出具体怎样,而“有”后 边就是“的字”词组。
学习短文《海底村庄》
1.学习词语。 神秘(mì) 参观 隧(suì)道 奇妙 运输(shū) 可口 提(tí)炼(liàn)
选字组成词语
危险 奇异 圆圈 潮水 危 威武 导 异常 圆 圆满 潮 高潮 威 威力 异 领导 园 园地 嘲 嘲笑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十》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4.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运用: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词语填空、组词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写作练习:教师布置一篇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和好词佳句,提高写作水平。
3.课堂互动: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选择一篇与大自然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写作练习:根据课堂所学,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字数在300-400字之间,力求内容丰富、语言优美。
3.价值观方面: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但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写作能力较弱,缺乏创意和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合作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小组讨论中容易出现依赖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024年《语文天地十》教案

2024年《语文天地十》教案2024年《语文天地十》教案1(约1363字)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一)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从——丛评——坪静——净搏——博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空隙撒落追逐素质立即猛烈敏捷晴朗摇晃遮蔽讨人喜欢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
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蹦跳、捧扒、退、追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
老师进行板书。
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
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章节的重点在于学生对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语文知识点的运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字词,如“晨、晨光、清、清洁”等,需要学生准确区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力和审美情趣;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创作。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方法目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谁能告诉我,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景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总结:“是的,课文通过描绘秋天雨后的美丽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新课的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看看这幅插图,你们猜猜这篇课文会讲述什么内容呢?”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创设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天地》说课稿
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单元语文天地内容。
本次语文天地可以看作是本主题单元学习后的一次总结汇报和综合实践活动。
前面的教学中,每一课都有对本次活动的铺垫。
如搜集了关于地球资源、鸟类生存状态、绿色工程、身边的环保小事等资料,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段和表达方式。
教学时可分两部分进行,一题——四题围绕复习本单元重点内容进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重点——珍惜家园,保护环境,后部分组织成一堂环保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懂得怎样做,以及其中的深远意义。
教学目标:
1、开展系列环保活动,提高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2、通过阅读等活动,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3、激发学生由环保意识转化为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开展系列环保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本单元围绕“家园的呼唤”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主题课文,一篇拓展阅读和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旨在让学生获得关于地球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
因此,在语文天地的教学设计上我仅仅围绕之一主旨展开:
一、我的摘录笔记
出示词语:在读词语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句子带给我们的信息,学生通过边读边体会,感受到地球资源的有限,如“一叶扁舟”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渺小,“资源”“节制”让我们联想到地球资源的有限,需要我们节约资源,不能浪费。
“呜咽”“污染”“痛惜”让我们回想到《鸟的侦查报告》中那些受环境污染不能生育繁衍的鸟儿,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读一读,体会课文怎样表达对地球的珍惜。
这段话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已经讲授,学生对其中的形象的比喻都已掌握,也知道这样写的好处,再次出现时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体会地球的珍贵,激起学生对地球的珍惜之情。
三、读一读,背一背。
《冬景》又名《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教学时,先请事前准备的学生介绍题目、刘景文、及其与苏轼的关系,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并掌握这首诗”以物喻人”的写法,之后让他们回忆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并欣赏描写风景的古诗,使他们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拓展阅读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它“议
论”的议题,是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应该采取的态度。
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关注环境转向审视自己,并作为综合活动的引导,由于本文写作也很有特色,还要为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时,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自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做批注笔记,小组交流。
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生气?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会比较容易地说出两种人——破坏环境的人和对他们的错误行径无动于衷的人。
把这两种人并列起来看还不够,还要把讨论引向深入:那么,作者责问的“中国人”,是指哪类人呢?为什么她尤其对这些人特别气愤?
如果学生仅认识到这些人没有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接着追问:为什么这些人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装作视而不见?使学生认识到:麻木不仁源于“怕事”、“自私”,并不比破坏环境的人高尚到哪里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鄙弃该气愤而不气愤的表现,自觉担当起自己该负的责任。
2、指导朗读。
本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朗读时要提示读好反问、反复表达的愤怒之情。
在读的实践中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有意识地积累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为习作打基础。
五、综合活动
本单元在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基础上,把
这种认识引向更深的层面,不但应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家园,还应了解家园被破坏的现状,认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从宏观的角度理解破坏环境的恶果,从而产生切肤之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把这些认识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大块:
1、亲近家园,倾听呼唤。
第一个关键词是“亲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谈兵与亲身感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无论是“跟河流合影,听河流的讲述”,“给大树作画,听绿叶的诉说”还是“与小鸟唱歌,听空气的低语”,都必须要实地去看、去听、去做,因此,在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后,布置制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体活动计划,给学生亲近的时间。
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做适当补充):(1)展示祖国名山大川等优美图片。
(2)汇报课前搜集关于空气、水资源、深林资源、鸟类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
倾听它们对人类的呼唤。
并要求学生把自己“亲近”“倾听”的过程和感受写在日记里。
2、保护家园,从我做起。
(1)学生自检自查,是否做到了教材所列的十项。
(2)以小组接力的形式,每人再写一件我们生活中可以做的环保小事,然后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学生写出的环保小事整理成环保行为规范,在教室内张贴。
3、借助演讲,表达心声(笔下生花)。
(1)借助资料,写一篇演讲稿。
(2)开展“家园的呼唤”演讲会。
会后,学生要认真修改自己的演讲稿,并附上资料、图片,选出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全班展示,轮流传阅,时刻提醒大家要保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