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合集下载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校本教材名称:化学与食品化学高中高中化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明理”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朱子故里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体悟和践履朱子理学中的伦理内蕴精髓,实现弘扬传统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打造“明理”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做好化学课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目标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课程目标,必须在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通过本次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化学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接触化学的有关内容,如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人们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的。

三、课程内容1.绿色化学——一种新的化学理念。

2.酸雨。

3.居室污染——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4.化学废旧电池的利用。

5.日用洗涤剂和人类健康。

6 .酒与健康。

7. 氢能——人类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8. 环境。

四、开发原则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志趣与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目录:1、课题1-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2、课题2-生活必须物质--水3、课题3-碳酸饮料4、课题4-烟花爆竹烟火为何多姿多彩课题一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1、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物质(如鸡蛋)营养高、某某物质(如大白菜)营养低等说法。

其实这种说法不够严谨。

大家知道,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从中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组成细胞,吸取养分这个过程称为营养;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因此营养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被生物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才能称为营养物质,如果只是被吃进肚里而没有被吸收、利用的物质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鸡蛋和大白菜。

每100克鸡蛋中约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合物1克及钙19毫克、磷16毫克等;每100克大白菜中约含蛋白质0.8 克、碳水化合物1.5克、粗纤维0.3克、钙42毫克、磷25毫克、维生素c13毫克等。

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等某些营养物质固然超过了大白菜,但大白菜中某些营养物质含量却超过了鸡蛋,特别是粗纤维和维生素c 等物质,鸡蛋中根本没有,而大白菜中的含量却较为丰富。

再者,单就蛋白质而言,如果每天能吃250克大白菜,就可摄取蛋白质4克,这与一个鸡蛋(以50克计)所含蛋白质的量相差不大。

另外,如果一次吃某种食品(如鸡蛋)过多,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暂时摄入过量过剩的蛋白质不仅不能作为营养物质被身体消化、吸收、利用,反而作为废物排泄掉,从而有可能导致代谢障碍引发某些疾病,这些过剩的蛋白质也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由此看来,鸡蛋和白菜各有千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营养价值高、哪个营养价值低。

既使是水,由于它是人体细胞组成成分最多者,因此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最基本的营养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让吃进肚里的食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营养物质。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校本教材名称:化学与食品化学高中高中化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明理”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朱子故里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体悟和践履朱子理学中的伦理内蕴精髓,实现弘扬传统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打造“明理”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做好化学课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目标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课程目标,必须在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通过本次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化学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接触化学的有关内容,如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人们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的。

三、课程内容1.绿色化学——一种新的化学理念。

2.酸雨。

3.居室污染——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4.化学废旧电池的利用。

5.日用洗涤剂和人类健康。

6 .酒与健康。

7. 氢能——人类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8. 环境。

四、开发原则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志趣与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精品文档
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 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坏,无控制的旅游,土壤、 水、空气的污染,全球变暖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引起大量 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
物种减少是人类的灾难。
绿色化学化工
• 4.酸雨蔓延
被称为“空中恶魔”的酸雨目前已成为一种范 围广泛、跨越国界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会破坏土 壤,使湖泊酸化,危害动植物生长;会刺激人的皮 肤,诱发皮肤病,引起肺水肿、肺硬化;会腐蚀金 属制品、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盐的建筑。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
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
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
臭氧层耗损意味着大量紫外线将直接辐射到地
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而减产;破坏海洋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高空中臭氧虽在减少,但低空中臭氧含量的增
绿色化学化工
• 2. “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 富山骨痛病事件(1931年,日本)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 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 熊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日本) 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日本) 爱知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
我国目前已发现有30%的地区有降酸雨的现象, 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20余年来,酸雨受害面积已 扩大到国土的30%以上,甚至连土质碱性的北方也 有一些城市(如青岛、图门)出现酸雨。
绿色化学化工
• 5.森林锐减
联合国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主 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其中1980年至1990年 期间全球平均每年损失森林995万公顷,约等于一 个韩国的面积。

高中化学校本教材教案

高中化学校本教材教案

高中化学校本教材教案课程名称:化学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教材授课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表达方法;4. 能够运用反应速率常数进行反应动力学定律的计算。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3.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4. 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 反应速率的表达和计算;2. 反应动力学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化学反应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意义。

二、讲解化学反应(15分钟)1. 总结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2.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原理;3.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三、展示实验(20分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反应速率的实验表现。

四、讨论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反应速率的表达方法;2. 带领学生讨论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五、练习巩固(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程度。

六、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反应速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化学反应中速率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 学生表现: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综合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以上教案模板仅为范本,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校本课程教案高中化学

校本课程教案高中化学

校本课程教案高中化学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案主题: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如何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 怎样通过实例说明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

2. 幻灯片或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示范或图像显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二、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计算一些实例,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三、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5分钟)1. 教师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总结规律。

四、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五、小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他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和所学知识。

六、拓展与应用(5分钟)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

同时,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溧阳光华高级中学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溧阳光华高级中学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趣味化学实验本册主编:周雪峰参编人员:吴宪达孙宇红陈宏伟袁圆卞海燕王澄管俊杨江红江金保课程目录前言 (1)课程说明 (2)正文课题1:能自动升降的水--钠与水反应实验趣味设计 (5)课题 2:揭秘巫婆神汉的伎俩 (7)课题3:自制豆腐 (9)课题4:手工皂的制作 (11)课题5:可燃的“胶冻” (13)课题6:水下公园 (15)课题7:星光点点 (17)课题8:自制汽水 (18)课题9:热冰实验 (21)课题10:自制“琥珀” (22)课题11:奇妙的碘 (24)课题12:叶脉书签 (26)课题13:星光飞舞 (27)课题14:奇妙的化学“溶洞” (28)课题15:魔棒点冰花 (31)课题16: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32)课题17:白花变蓝花 (33)调查问卷 (34)实验活动记录 (35)课堂评价表 (38)前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和人格。

由于高考的压力,实际上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非常容易疲劳,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如部分学生上课易分心、易走神、易烦躁等)。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学校进行了“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而化学趣味实验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最有名的化学家之一,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L.P auling)曾在其回忆录吐露影响其对化学的兴趣是在少年时,在他的朋友家看到一个PAC的表演,在氯酸钾与蔗糖的混合物上浇以浓硫酸数滴,片刻则见蔗糖发烟燃烧成黑碳,其景象至今仍然还很深刻。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实验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化学组编课程立项说明:一、课程(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针对高二学生开设,本学期共开设十八个课时(见目录)。

二、课程(教材)组织以及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

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导航本课题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小组或八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组按照:课前查资料、做前看资料、动手用知识、做完细思考、课后还可做的程序安排课堂内容。

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

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导航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课时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

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

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

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发校本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编写高质量的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首先,明确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编写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时,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其次,确定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在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

例如,可以按照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将教材分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章节,每个章节下面设置不同的主题和实验,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拓展知识点和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

最后,注重语言表达和规范使用化学术语。

化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也需要规范使用化学术语,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总之,编写高质量的化学校本课程教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编写过程中,应该明确编写目的、确定教材内容和结构、注重拓展知识点和联系实际、注重语言表达和规范使用化学术语。

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一本适合学生使用的、高质量的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