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XXX《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二、实验器材根据四个创新实验,分为四组材料用具:(1)第一组:集气瓶,分液漏斗,上嘴抽滤瓶,导管,具支试管,止水夹,20ml注射器,橡胶管,HO,FeCl,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等;223(2)第二组:20ml注射器,输液管,EP管,水浴锅,HO,FeCl,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第三组:锥形瓶,CO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电子白板),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植物油;(4)第四组:血糖仪,注射器,输液管,葡萄糖,酵母菌,HO,FeCl。
三、教材尝试分析2232223(图1教材中的有氧装置)(图2教材中的无氧装置)教材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完整。
图3和图4为学生参考教材中操作的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
(图3学生操作的有氧装置)(图4学生操作的无氧装置)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尝试时间较长,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分析缘故原由有如下几点:2.反应物量比较多,在500mL锥形瓶中加入240mL酵母菌培养液。
3.无氧条件不好控制,图2的B瓶中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来制造无氧条件。
4.不能定量比较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酒精不太方便检测。
5.尝试时间比较长,要培养8到10小时,课堂上难以完成尝试。
4、尝试道理和立异设计思绪(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有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用CO传感器和电脑采集和绘制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稀释10倍)。
(二)立异尝试设计思绪利用HO和FeCl₃快速制氧,缩短回响反映时间;利用注射器作为回响反映器,有效发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有氧和无氧前提,削减回响反映物的量,缩短回响反映时间;利用CO数字传感器,能够实时定量检测产品CO的变革量,定量比较酵母菌有氧前提和无氧前提下产生CO的量;用血糖仪测定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前提下分解葡萄糖的量,计算呼吸速度。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1C5S3 P91)(9月18日16:10—17:00)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研究。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所以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见学案)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水准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能够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三.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4.实施实验→5.分析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
六、实验结果:用方法1检验CO2时,溶液由变绿色再;用方法2清的变。
证明有CO2产生酒精的检验中,橙色的溶液变成,证明有酒精产生。
七、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9答案:一、有氧或无氧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四、实验流程:溴麝香草酚蓝石灰水重铬酸钾六、实验结果:蓝色黄色石灰水浑浊重铬酸钾灰绿色七、实验结论: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实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预先祝大家中秋快乐!澤穎实验 〖探究性3〗〖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第 30 页2022-10-41.☆(09全国理综II 1)以下关于细胞呼吸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实行 C.酵母菌能够实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实行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实行光合作用,不实行呼吸作用2. 用酵母菌酿酒,理想的方法是( )A .先通气后密封B .通人足量空气C .先密封后通气D .尽量密封,避免空气进入3. 将酵母菌培养物由供氧条件转变为厌氧条件,以下过程中加快的一种是( )A .葡萄糖的利用B .CO 2的放出C .A TP 的形成D .丙酮酸彻底氧化4. 在a 、b 、c 三个锥形瓶内分别盛有等量、成分相同的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1 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3 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
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XXX1、教材分析2、教学思路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本节教学运用了问题导学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创设情境,并通过有氧、无氧呼吸实验演示等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研究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产物,这样就为后面研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
通过探究,培养了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3、讲授目标知识目标:能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严谨的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建立科学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
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5、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装置,学案。
布置学生课前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5.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CO2、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产生的,照旧在无氧产生的呢?”引入课题:探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课件展示课题)5.2以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实验方法、步骤的探讨提出问题→作出假定→设想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换→再探讨通过提问学生,讨论,最后确定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作出假定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问题作出公道的假定。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B、D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深度思考](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后,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提示10%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物的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
(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提示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方法技巧]1.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前面5题中的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考点名称: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实验装置: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 (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上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实验现象及分析(1)现象:甲、乙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装置乙中的B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装置甲中的A溶液不变色。
(2)分析:①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②酵母菌在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CO2多且快;③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3)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人教版生物必修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共12张PPT)

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实验现象 装置一液滴 装置二液滴
结论
不动
不动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 种子已死亡
不动
右移
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
右移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 氧呼吸
左移
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 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3.注意事项 (1)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装置进行 灭菌,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2)对照组的设置: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 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定的生物灭活(将 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三、组织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1.测定组织细胞呼吸速率的装置与原理
(1)装置
(2)指_O_标_2吸_:_收_细_量_胞_来呼表吸示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_C__O_2_释__放__量_或 (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__2,释放_C__O_2,C__O_2_被 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水滴 _左__移__。单位时间内液滴_左__移__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瓶中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 吸,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4)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 氧▲气(浓。度)
二、植物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1.实验装置及原理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 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装置一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掉呼吸所产生的_C_O__2,红 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植物细胞呼吸吸收的_O__2量。装置二 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植物细胞呼吸吸收的__O_2_量__与产 生的_C_O__2_量_的差值。
②酵母菌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CO2多且快; ③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CO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模型的构建和迁移运用-2

(5)预测及结论: 两组装置中石灰水都出现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和 ① 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 。 。 装置一中石灰水浑浊,装置二中不浑浊,说明酵母菌 ② 只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 。 装置一中石灰水不浑浊,装置二中浑浊,说明酵母菌 ③ 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 。
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①连接装置前,考虑对上图中A瓶该作了怎样的处理?为什么? ②连接装置时,怎样才能更加安全?怎样提高装置的气密性? 怎样注意实验安全?
项目 实验原理 检测原理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装置A
装置B
装置C
对照组 进行无氧呼吸
ATP ? ?
O2抑制 ? ?
观察指标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剂2、葡萄糖溶液等量,温度等条件适宜等
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下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1号瓶锥 形瓶中都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3号锥形瓶瓶中都加澄清的 石灰水。
③
④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的模型构建与迁移运用
构建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典型模型
模型的迁移运用
明 确 实 验 目 的
理 解 实 验 原 理
作 出 实 验 假 设
设 计 实 验 步 骤
完 成 实 验
反 思 再 探 究
的一 细定 胞 呼浓 吸度 方条 式件 下 O2
胞探 呼究 吸环 速境 率因 的素 影对 响细
例3: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温度、 不同的氧含量条件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
放量(表中为相对值),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了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还应采取的措 施是 ▲ ,原因是 ▲ 。 (2)表中 ▲ 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3)图中数据反映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 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 ▲ 。其限制因素可能是 ▲ 。 (4)数据分析可知菠菜贮藏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是 ▲ 。此条 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有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铬酸钾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实验步骤 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会 1)提出问题: 产生CO2 吗?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多 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多? Ⅱ.酵母菌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还 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 2)作出假设: 会产生CO2,且有氧条件下产生的 CO2多。 Ⅱ.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 精.
4)材料用具:酵母菌菌种,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
澄清石灰水,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 NaOH溶液,锥形瓶,导气管,量简,滴管,橡皮塞, 橡皮球等.
5)实验步骤:
a.用开水配制5%的葡萄糖溶液200mL,冷却到室温后加入20g 新鲜的食用酵母菌,配制成配母菌溶液(原因?) b.用注射器分别吸取100mL配母菌溶液注入带有橡皮塞并抽去空 气的锥形瓶A和锥形瓶B(如图)(原因?) 。 c.另取两只锥形瓶.各注入100mL澄清石灰水。另取一只锥形瓶, 注入100mL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作用? )
甲
气泵
乙
A
10%的 NaOH 溶液
B
酵母菌 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酵母菌培 澄清的 养液 石灰水
e. (Ⅰ)观察检测并记录CO2的产生:当B瓶也 连通澄清石灰水后,观察记录石灰水变混浊 的情况。 甲
气泵
乙
A
10%的 NaOH 溶液
B
酵母菌 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酵母菌培 澄清的 养液 石灰水
e.( Ⅱ)观察检测酒精的产生:在A、B中各取2mL 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1号、2号干净的 试管中,在1号、2号试管中各滴加o.5ml溶有o.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观察试管中 溶液的颜色变化。(作用?)
10%的 NaOH溶 液
酵母菌培 澄清的 养液 石灰水
酵母菌 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实验结论:
1、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
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2、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 无氧呼吸产生少量CO2。
再探究:
有同学认为,在有氧呼吸实验装置中10%的氢氧化钠溶 液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以致可能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你同意吗?你如何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以保证实验更 严谨?
0 CO2释 放量 A C
。
随着氧浓度不断增加,
B 5 10 15 20 O2%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 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B 。采取 这一措施的理是; 这时有氧呼吸已明显降低.同 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组织内糖类等 有机物分解得很少 (5)该曲线说明了 氧气的浓度 因素会影响到 呼吸作用的大小。
o.5ml溶有o.1g重 铬酸钾的浓硫酸溶 液 2mL酵母菌
1
2
6)结果预期:
甲
乙
10%的 NaOH 溶液
Ⅰ 如果 (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浑浊,说明都有CO2产生 ,
装置(甲)浑浊快且程度高.说明 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 。 o.5ml溶有o.1g重 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2mL酵母菌
1 2
酵母菌 澄清 培养液 的 石 灰水
再探究:
有人认为:实验装置中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葡萄糖 水溶液的纯化学反应,与酵母菌无关,你如何驳斥这种 错误观点?
葡萄糖 水溶液
葡萄糖 水溶液
再探究:
为了控制无氧呼吸实验装置中的氧气,对酵母菌培养瓶采 取用T形夹夹住橡皮管的方法进行密封处理,结果发生了 锥形瓶爆裂或橡皮塞被顶脱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由此 说明什么问题?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营养方式:异养
代谢方式:兼性厌氧型
通气
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具体做法: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用硫酸 处理过的重铬酸钾,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
3)实验原理: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 菌(即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的两个呼吸总公式)。
b.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 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多少。
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 变成灰绿色。(想一想,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什 么用处?) 酒后驾驶中酒精的检测
酵母 菌培 养液
澄清 的石 灰水
Ⅱ如果 1号试管不变色, 2号试管变成灰绿色,说明:
2号试管有酒精,即装置(乙)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
得出结论:
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 吸。且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并 且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 。 Ⅱ、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 甲 乙
甲
A
10%的 NaOH溶 液
乙
B
酵母菌 培养液 澄清 的石 灰水
酵母菌培 澄清的 养液 石灰水
d. 如图:将装置(甲-有氧下)连通橡球,让空气间断而持 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装置(乙-无氧下)中B瓶应 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原因?) 。然后将以上两装置放到25℃一35‘C的环境中 培养8~10h (作用?)
橘黄色或红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线粒体 CO2
酒精
健那绿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
蓝绿色 黄色
灰绿色
针对性练习: 1.用酵母菌酿酒时,向原料中通入足够的空气, 酵母菌数量和酒精的产生分别是( )。 B
A死亡和增多
C增多和增多
A吸收O2 B吸收CO2 C检测酒精的产生
B增多和不再产生
D死亡和不再产生
2.下图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B )
D检测CO2的产生 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3. 根据大气中氧的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 据图回答: (1)A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较多,这些CO2是 无氧呼吸 的产物 。 (2)由A—B酵母菌产生CO2越来越少的原因是 氧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3)由B--C释放CO2出 现高峰的原因是: 有氧呼吸越来越旺盛
再探究:
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和有氧装置相连的澄清石灰水在出 现浑浊后又慢慢变澄清了。因此,他觉得该实验现象不能 说明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了CO2。你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
先浑浊 后澄清
检测物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脂肪 蛋白质 DNA RNA
试
苏丹III或苏丹IV 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 吡罗红
剂
颜色反应 砖红色沉淀